说说黄胄先生
黄冑( 1925-1997年),字映斋,河北蠡县人,迁居西安。因其父四十多岁方得 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黄胄”是初中时他自己起的笔名,以后一直沿用。曾用名梁叶子、苗迪。“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黄胄从幼年时就显示出很高的绘画艺术天分。 他上学时常在书本上涂画,因父亲擅演戏剧,所以常画起戏中人,也画家畜。1943年,他拜西北著名画家赵望云学 习中国画。1949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上做美术编辑,从此常到甘肃、 陕西、青海、新疆等地区速写。他的创作活动有两个高峰时期,一是五六十年代,先后为人民大会堂等单位创作了巨幅《庆丰收》、《载歌行》等作品。 当时黄胄创作精力旺盛,生活积累丰厚、 技巧精熟,创作一些篇幅很大的作品也不需起素描稿,构思成熟后便放笔直扫,笔 下的人物充满着勃勃生气。“文化大革命”期间,黄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上万件作品被毁掉,但他并不消沉。70年代后期又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风雪夜归人》、《飞 雪迎春》、《库尔班•吐鲁木》等作品。 1977年为周恩来总理纪念展创作了巨幅《鞠 躬尽痒为人民》,表达对总理的无尽哀思和敬仰。80年代,黄冑迎来了创作生涯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 馆、中南海等重要国务活动场所创作了包括《叼羊图》、《欢腾的草原》、《牧马图》、《草原八月》、《姑娘追》等巨幅在内的三百来件作品。 画家注重绘画对现实生活的表述,从50年代创作的《苹果花开的时候》、《洪 荒风雪》、《赶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等,无不 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他的人物画得非常有感染力。他在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曾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 黄胄的艺术实践对当代美术发展 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不仅人物画,他的动物、花鸟作品艺术成就也很高。
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心灵史,对我们当今的文化建设和民族发展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他,就是鲁迅——永远的民族魂!
“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没有哪一个大师经典,像鲁迅的文学那样贴近现当代中国读者
两天前,上海鲁迅纪念馆发布了在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南京六城市就“鲁迅先生在当代的社会认知度和评价”展开的社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受访者中,将近97%“知道鲁迅”,80%以上的人读过鲁迅的书或通过其他形式知道鲁迅和他的作品.
中国近现代特别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可谓名家迭出,产生了许多文化巨人和文学大师.鲁迅之所以独领风骚,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认为,在现代中国文化大师们
中,鲁迅离我们更近.他认为,鲁迅的文学作品包含更直接、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气息和生命气息,给我们的启示带着更鲜明的形象性、更真实的生命体验、更浓
烈的情感冲突.鲁迅著作的经典性具有古人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特点:因为融入我们日常语言和日常生活太深,不知不觉就受其影响.“没有哪一个大师经
典,像鲁迅的文学那样贴近现当代中国读者.”
如他所说,与普通百姓之间的精神联系,是鲁迅生命和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他的笔下,几乎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以及他们的生存,他们的困境,他们的爱憎,
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不幸与不争.阿Q、祥林嫂、孔乙己这些活在人们身边的人,都成了鲁迅笔下鲜活生动、艺术魅力持久的人物形象,从书斋到市井,口口相
传,家喻户晓.
就作品而言,看得出来,造型能力强,用笔生动,但是不重视笔墨,速写性太强,作品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