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品质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生命的品质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生命的品质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生命的品质经典语录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注释】 选自《中庸》第一章。天命:上天所赋予的。命:令。率:循。率性之谓道: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道:规律。修:修明。教:教化。 【译文】 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 【赏析】 这段话放在全书首章,可见为全书的总纲,说明性、道、教的含义与关系。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使道能不断的实现,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便叫做教化。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万物就得到化育。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注释】 选自《中庸》第六章。好问:不耻下问。迩言:浅近之言。隐:隐瞒,扬:宣扬。两端:即事情之理的正反两方面。用其中:在此之中,是指恰当的做法。 【译文】 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隐瞒不好的地方,而宣扬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于人民。 【赏析】 此处以舜之行事来说明中庸之道。喜欢请教并能体察浅近之言,可见舜的大智、却不以为智,他懂得,其道无所不在,浅近之言仍不乏道的存在。儒家的道是指人生的正确途径,也即择善而行。惩恶扬善,足见舜的性情笃诚,在与人为善的心情底下,只见人的优点,而不觉人的不善。在分析掌握事理的正反两方面时,自然分辨过与不及,知道恰当的做法,然后施行于人民。这便是舜的大智。以此鼓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择善而行,走人生正途,明辨善恶,以诚坚持下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注释】 选自《中庸》第二十章。审:详细。笃:踏实、忠实。 【译文】 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赏析】 在道德实践中,知与行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善,坚持知行相结合的原则,就能达到目的。为了能行,必须先知,儒家主张的博学,首先是学道、学礼,学文。学道便是追求真理,学礼即“六艺”,学文即古代文献,也是博学求知的快捷途径,掌握前人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经验总结。有不懂的问题就要请教别人,并把学来的东西,经过认真的思考,深刻领会,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考察,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被现象所迷惑。人学习之后,就明白做人的道理,再把所学的知识去付诸行动,即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努力,永无止境,在道德实践的征途上日益前进。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 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赏析】 论述诚与明的关系。人能够明白事理,就可以确定自己内心所向的目标,以至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由于人天生性善,也可反躬自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于心中向善的本性,即真诚。如此看来,真诚与明白事理,互为促进,相辅相成。“自诚明”是说由真诚而明理。“自明诚”是说由明理而真诚。不论是出于天性或是教育的结果,一个人处世立身的原则都应是为仁行善,自觉自愿,不为外在力量所促使,做到这样,人就能达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注释】 选自《中庸》第二十二章。赞:助。参:与天地并立而为三。 【译文】 只有天下最为诚心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事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配合成三了。 【赏析】 至诚尽性是中庸全篇主旨所在。只有至诚者能尽其本性,实现其本性,一切人都能实现其本性,为仁善行表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则万物的天性也可以得到实现了。人如果能发扬向善之心,由仁民爱民而爱万物,珍惜万物,就可以赞助天地的化育之功。人类为万物之灵,可以以其智慧及能力让大自然中的万物得到适当的生存机会。人可以与天地并地而为三。儒家这种致极,致美的思想境界值得每个人去追求,为之而不懈努力。
生命的品质经典语句
高晓松在消费许巍的同时,其实也在自我消费。
这是“许巍的”这首新歌刷屏后我的第一个想法。
这首典型的纯营销的歌,怎么会跟许巍扯上关系?曲子是高晓松写得,词也是高晓松为了那所谓的金句而硬凑成的,这首歌的“作者”都不是许巍。许巍和这首歌有半毛钱关系,老许只不过接了个活而已。
可大家刷屏的一致都是“许巍终于又出了新歌”。看图片宣传上也都写的是「许巍新歌」,而不说「高晓松新歌」。
而这正是高晓松想要看到的。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个所谓金句就是一个IP,其广泛的受众基础保证了这首歌起码的传播度,而最重要的是许巍。许巍代表的是什么?国内摇滚界的扛把子,经典好歌的品质保证,多年下来庞大的粉丝基础。
然而被消费的却是许巍,现在人们都在批评这首歌鸡汤,说老许这几年的歌越来越不行了。
高晓松太聪明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实在是一个成功的IP孵化案例,一个绝佳的文艺整合营销。
我对一切没有真情实感而纯为赚钱捞金的文艺营销都深恶痛绝。
其实我对高晓松还是抱持了一些好感的,不仅因为他的那首《同桌的你》,也因为谭维维的那首《如果有来生》,词写得真好,非常喜欢,后来得知这首词也是高晓松写得,对他又增添不少好感。
高晓松和老狼,和谭维维的合作都非常成功,可一到许巍就……也许他们人到中年创作力都下降了吧…… 可许巍下降的也许只是才力,高晓松连带着连其他一些东西也丢了。
高晓松现在已经变成了 一个成功的文化商人,消费自己过去创作的一些金句IP,消费听众观者的情怀。
高晓松在消费许巍的同时,其实也在自我消费。
二许巍和他们不同。许巍是个纯之又纯的诗人和歌者。
有很多粉丝这些年都在感叹许巍变了,说他不再痛苦,不再迷茫了,不摇滚了,他的歌里少了从前那些可以深入骨髓的力量。
我感叹说这些话的粉丝从来不曾真得理解许巍,看看人家逼哥的领悟,这才是作为一个粉丝的自我修养:
许巍过去愤怒,迷茫,痛苦,抑郁,他那时期创作的歌是他真实生命体验的表达;
许巍现在信佛,吃素,登山跑步,心情豁然,他现在创作的歌也都是他真实生命体验的表达;
这是李志尊重许巍的原因。
其实不仅是音乐,任何文艺创作都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哪怕偶然创作失败,也依然值得人们尊重,因为它饱含创作者的真实生命体验,有他对生活,生命的思考与理解。而这是截然不同于那些初心就不正的文艺营销的。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在重复他青春期时的迷惘与痛苦,那可以说他一直都没成长,郭敬明写得小说目标群就是13岁到18岁的中学生,他一辈子也就那样了,就是为了挣钱,谈什么文字理想;高晓松的这首所谓金句金曲,也是有着特定目标群的。他们这些都是营销,文艺营销,情怀营销。你要想许巍一辈子都像年轻时那么压抑与迷惘,那他现在也就是营销了。只不过营销的是愤怒与绝望。
(如果你看过黑镜第一季第二集《一千五百万的价值》,你不会想要许巍也像里面那个男人在电视上营销愤怒那样子对吧)像李志说得,音乐必须是真实的,所以无论他后期变得怎样,我们都依然尊重并喜欢他,这些都是他真实生命体验的表达。和那些情怀营销绝不一样。
但是逼哥说得有一点我不同意。他后期是否就真的没能写出好歌曲?2012年,他发布了《此时此刻》专辑,其中有一首《爱情》。
你看写得多好,随手捻一句,都是一首诗:我们都将会终老 终将消逝风里熔化在阳光里爱永远照耀天空 照耀世界照耀着所有的生命 成长这生命的启示总那样神奇出现在春天里我竟然从你 深情注视着我美丽的双眼里看到未来平淡质朴,而又饱蘸深情。非细嚼不能出滋味。
以《时光·漫步》这一张专辑作为分界点,许巍逐渐走出抑郁,而他之后的歌如02年《时光·漫步》专辑里的《时光》,06年的《纯真》《旅行》《礼物》,08年的《故事》以及上面12年的《爱情》,哪一个逊于他早期的《执著》《故乡》或《那一年》?
所以说人生状态的变化不是影响许巍创作的根本原因。
状态本身无分高下,不是说愤怒绝望就一定比平静安详的状态好,每种不同的状态可以写成不同种类的好歌曲。不一定愤怒出诗人,而安静平和就不能。
痛苦迷茫愤怒也好,平静安详和谐也好,都是可以创作出好歌曲的。
许巍最大的变化不是在这儿。
问题是许巍的创作力在下降,无论是词的创作还是曲的创作。
这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虽说是高晓松的词曲创作,老许只是演唱,但其实也暗合了他自己近些年的创作轨迹。
从2015年7月最新发布的单曲《灿烂》中就可以看出来,歌词里也出现了类似高晓松这首里的一个“金句”:在这薄情的世界依然深情的活着这让人不禁有些难过。许巍从前不这样的,写词不会依靠什么金句来撑门面,都是一些非常质朴,但是细读之下感人至深的语句。像一些暗喻,比如《爱情》里的如果没有你 我也许会凋零也许我会陨落不说
如果没有你
我也许会像花儿一样凋零
我也许会像星辰一样陨落
而是直接去掉了喻体。
同时两句主语位置也都不一样,第一句把主语在前面,第二句把状语“也许”放前面,参差而不一致,形式错落有韵,内容深情真挚,这就是诗啊。
还有非常典型的《旅行》
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这样的情诗有几个人能写得出来?
许巍创作力巅峰时期写出的情诗可以直接和小波、朱生豪的相媲美而丝毫不遑多让。
现在许巍问题的根源人们往往爱将其归咎于人生状态的不同,可其实问题的根本是在于创作力的滑坡。但是!但是啊!即使《灿烂》里出现了所谓的"金句",他依然还是我们认识的老许。《灿烂》这首歌也依然是他自己真实生命体验的表达。
不要把现在的高晓松和许巍扯到一起。
现在的高晓松现在已经变成了 一个成功的文化商人,消费自己过去创作的一些金句IP,消费听众观者的情怀。高晓松可以直接把这首新歌命名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许巍却绝对不会把《灿烂》命名《在这薄情的世界 依然深情的活着》来做所谓的情怀营销,无论许巍怎么变,这一点是绝不会出现的。
这也许就是人们依然喜欢许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