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尤利西斯经典语录 英文,想要了解尤利西斯经典语录 英文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尤利西斯经典语录 英文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尤利西斯经典语录 英文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尤利西斯经典语录 英文
这是什么东西啊
尤利西斯经典语句 英文
一、内心独立。 意识流派作家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只注重外界环境、人物行动的描写 及故事情节的偏排,而忽略对人的内心生活的描写。他们力图打破这种 旧框框,主张让艺术描写的笔触深人物意识的奥秘中去。他经常采用的 方法之一便是“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心灵的直接引述”。“内 心独白”的背后是“一团数不尽的感觉、形象、感情、冲动”和“任何 内心语言也表达不了的潜伏的小动作”,“它们拥挤在意识的门口,组 成一个个密集的群体,突然冒出来,又立即解体,以另一种方式组合起 来,以另一种形式再度出现,而同时,词语不间断地继续在我们身上流 动,仿佛纸带从电传打字机的开口处哗哗地出来一样”。意识流文学中 的内心独白还可以分为“间接内心独白”和“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 心独白,就是人物的内心独白通过作者的引导,在文章中以第三人称的 方式表现出来,而直接内心独白是作者不作任何引导,让人物直接表白 内心的心理活动。 《尤利西斯》作为一本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全书大部分都是由人物 的内心独白连缀而成的,这些内心独白之间没有必要的铺垫和交待,经 常是融合着间接内心独立和直接内心独立,使人难以辨清,既可将读者 引入理解的迷津,也能激发丰富的想象。 在第七章中布鲁姆在报社印刷所观看排字工排字,这时他的思绪又 无端地飘向死去的父亲和犹太人的历史、宗教和东方故园--这些正是 他寻求的归宿: 他停在走道上看排字工利索地排字。从后往前倒读,他排得好 快。姆耐格地•克里特帕。可怜的爸爸拿着祈祷书,海格达,手指 指着我从右到左倒读。贝沙克、明年在耶路撒冷。老啊,老天。真 是说来话长啊,把我们带出埃及的土地又通向禁锢的宫殿,阿利露 亚,感谢上帝。歇玛以色列多奈埃罗赫奴。不,那是另一个。还有 那十二个兄弟,都是辂各布的儿子。还有那羊羔那猫那狗那棍棒那 水那屠夫那死神杀死屠夫,他杀死牛,然后狗杀死猫。听上去挺傻 的,如果你不仔细读的话。它的意思是正义,但是每个人都在吃别 人。归根到底生活就是这样。他排字排得真快。熟能生巧,他好像 能用手指看字似的。 上面这一段描写就是典型的意识流手法。第一句是个普通的叙述 句,点出引发主人公思想驰骋的基点是:排字工利索地排字”。接下的 一句就自然地过渡到布鲁姆的内心独白,他从内心里感叹排字工的麻利 快速。“姆耐格地•克里特帕”是“帕特里克•地格耐姆”的倒读,因 为上一句已经交代过“从后往前倒读”,所以才冒出这一个映入布鲁姆 脑海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布鲁姆一个小时以前参加葬礼吊唁的死者。 从这个死者布鲁姆联想到自己那去世多年的父亲,同时他还在看那个排 字工从右到左倒排,而他想象中的父亲和眼前的事实揉合在一起,回忆 起父亲早年教他如何从右到左倒读祈祷书这件事。接下来的几句就是祈 祷书上的文字内容,其中“歇玛以色列多奈埃罗赫奴”是从希伯莱文中 音译过来的,以显示内容的真实,它的大意是“赞美我们伟大的主,听 啊,以色列,吾主上帝”。下面的几句还是对希伯莱经书的引述,其中 “十二个兄弟”就是《旧约》中的一个典故。从这些神圣经书,布鲁姆 的思维又跳跃到教堂和丧礼上的歌曲,由于念祈祷书时不多有伴唱,这 种过渡还处比较明明业。“还有那羊羔”这一个无标点的句子就是一部 伴唱歌曲的内容。作者有意识地不用标点,是为了传达歌曲快速的节奏, 使语言具有与音节旋律相类的节奏感。接下来的几句是布鲁姆本人对这 部歌曲的理解,引发他自己的一番议论。最后布鲁姆的思想又回到现实 当中,“他排字排得真快”,经过一大段的内心独白,作者巧妙地表现 了布鲁姆内心微妙的变化,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的理解。但作者放得开, 收得紧,最后又能自然把布鲁姆拉回现实中。这种以眼前事物为依托, 逐步阐述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正是乔伊斯意识流中最常用的手法。 把《尤利西斯》的内心独白方式推向最高峰应该算最末尾处莫莉的长达四十页的呓语,下面引用其中的一部分: ??在宇宙中没有人的时候谁是第一个人,造出了一切啊,他 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就是这么回事,他们明天也 可能阻止太阳升起。他说太阳是为你而发光的,那天我们躺在霍斯 头的杜鹃花中穿着灰色的苏格兰呢,戴着他的草帽那天我想法使他 向我求婚是的,我先是把那块番子饼从我嘴里送给他那年和今年一 样是闰年十六年了。天啊,在那个很长的接吻以后我差不多喘不过 气来。是的,他说我是山间的一朵花,是的,我们是花朵。所有女 人的身体都是,那就是他这辈子讲过的一句真话,今天,太阳是为 你而发光的,那就是我喜欢他的缘故。因为我知道,他明白或者感 觉到女人是什么,我知道,我能永远在他身旁,我要把我能给予的 一切愉快都给予他,引着他走,一直到他要求我说同意我起初将不 回答,只是看着海洋和天空,我正在想的事情是这么多。他不知道 关于麦尔维还有斯坦霍普先生,还有赫斯特不有父亲还有老船长格 鲁佛斯,还有水手游戏,所有的鸟飞翔,我说把腰弯下来,把碟子 洗干净,他们在码头叫司令官房子前面的卫兵在白色的头盔上戴着 那玩艺可怜的魔鬼已经烤得半熟而且西班牙女郎戴着头巾笑还有她 们的长梳子还有早上的拍卖希腊人犹太人阿拉伯人还有鬼知道什么 人来自欧洲各个角落和丢克街家禽在外面咯咯咯地叫拉比萨隆斯和 可怜的毛驴不知不觉地已经一半睡着了那些发呆的家伙穿着斗蓬睡 在台阶上的阴影中还有牛车的大轮子和几千年的老城堡,老的,是 的,还有那些穷白衣服穆斯林头巾的漂亮的摩尔人像帝王一样要求 你在他们的铺子的那一席之地坐下还有朗达在旅馆的古老的窗户前 幌过一眼躲在格子后面等着她的恋人?? 莫莉由眼前忆起她和布鲁姆热恋时的情景,完全不用标点符号。在 意识自由源流的过程中,中心是看得出来的,都围绕着他们的恋爱,但 意识有时回忆起当时的环境,有时则飘到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上,看不出 本身有什么意义,都是为了描写临睡前清醒的意识慢慢消失的情景,表 现意识的自由浮动。这段长达四、五十页的莫莉的内心独白完全无标点, 一句话多达 2000 多个单词,以此来表明她的意识流动的连续性。这种把 梦呓式的混乱引入内心独白的作法,是乔伊斯的高超之处。 在《尤利西斯》中,作者还有意将间接内心独白和直接内心独白混 合在一起,把间接内心独白变换成直接内心独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下面一段是第四章有关布鲁姆的内心独白: 在门口石阶上他摸了摸后裤包里的钥匙。(1)不在。遗忘在那 条裤子里了。一定得带上。(2)马铃薯带上了。(3)吱吱嘎嘎的 衣柜。不要打搅她。刚才她迷迷糊糊地翻了个身。(4)他十分小心 地关上了门厅的那扇门,再来一点,(5)直到门下端的那片胶皮轻 轻地搭落在门槛上,软绵绵的挡片。(6)看来关好了。好,总之等 我回来再说。 在这一个段落中,(1)是个叙述句,以第三称他为主语,句子成分 完整,头绪比较清楚,交代得很白。(2)是个无主句,但从字面中可以 得知这是“他”在内心独白,而且句中省略的部分可以通过上下的语境 推断出来。(3)句的独白令人费解,因为它和下文挂钩,这里作者没有 直接挑明。(4)句显然和钥匙有内在的联系:布鲁姆想回去拿钥匙,但 是一想起开衣柜时的吱嘎声,就打消了这一念头。乔伊斯极力主张“作 家退出小说”,但是叙述句由于它的报导性和间接性,往往容易使读者 感到作家的介入而产生一种隔离感从而破坏了小说给读者的“临即感” 或“直视感”。因此,他改变了叙述方式,采用了符合人称精神实际的 词汇、情感和口吻进行叙述,使读者在阅读叙述句时也能短暂地进入人 物的内心,经历人物的感受。在这种情况内心独白便由第三人称转为第 一人称,将间接内心独白变为直接内心独白,例如:(5)句的“再来一 点”和(6)句“软绵绵的挡片”,显然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出现。 如果我们用一般的叙述方法改写这一段,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 在门口石阶上他摸了摸后裤包里的钥匙。“不在”,他想,“遗 忘在那条裤子里了。一定要带上。马铃薯带上了。吱吱嘎嘎的衣柜, 不用打搅他。刚才迷迷糊糊地翻了身。”他十分小心地拉上了门?? 改写后的文中出现的引导语“他想”和引导读者感到这是叙述者在 传达人物的心声,从而破坏了这一段内心活动的叙述的真实感和直接 感。 同样地,乔伊斯还把单纯型的意识流发展为交错型的意识流,让几个人的内心独白交织在一起。如第八章写布鲁姆在餐馆内所见所感的一 段: 他一跨进波顿餐馆的门,心就怦怦地跳开了。一股恶臭熏得他 透不过气来:刺鼻的肉汤,绿糊糊的汁水。禽兽忙于吃食的景象。 人,人,人,人。 有的把帽子扣在后脑勺上悬坐在柜台前的高凳上,有的坐在桌边大吵大嚷要求给点儿无需计价的面包,人们瞪着眼珠子,抹着沾 湿的胡子茬,大口大口吞食粘糊糊的食物。一个面包白得好似板油 的后生用餐巾擦拭着酒杯、刀、叉和羹匙。一群新的微生物。?? 刚出炉的肉块。干脆囫囵吞下了事。酒鬼的悲伤眼神。贪多嚼不烂。 我也是这样吗?用旁子的眼光来看看我们自己。饿汉就恶汉。运动 中的牙齿和下巴。别!哎!是块骨头?? “烤牛肉加卷心菜。”“一份炖肉。” 人的气味。他的胃翻上来。吐在锯木上的浓痰,甜丝丝、热呼 呼的烟雾、烟草的臭气?? 在这儿怎么吃得下去。那位正在磨刀叉,正对着他大吃大嚼。 老家伙在剔牙。轻微的痉挛,饱了,在打嗝。??打量打量这幅图 画,再打量打量那幅图画。狼吞虎咽地把肉汤和泡在汤里的面包一 股脑地灌下去。老兄,把盘子添了!得离开这儿。?? 走吧。我讨厌这种龌龊的吃相。 他退向 门口。?? 这一段描写是很有名的。布鲁姆本来想在波顿餐馆进餐,但见到用 餐者难看的吃相、污秽不堪的环境,不由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的关系,便恶心地逃了出来。在这一段中,作者让布鲁姆的内心独白作 为其中的主线,其中又穿插了几个用餐者的意识流,如“刚出炉的肉块。 干脆囫囵吞下了事。”和“贪多嚼不烂。”这两个用餐者的心理独白中 插入布鲁姆的内心独白:“酒鬼的悲伤眼神”。虽然显交错芜杂,但由 于三种内心独白的意境完全相反,读者一下子就能辨认出哪一部分是哪 一个人的思想。而且这种交错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作用,使主人公的感 觉和思想直接倾注出来,他主观意识的变化流动在交错对比中自然清晰 地展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显然,这些“内心独白”能使读者感到真切、深刻,仿佛直接到人 物的灵魂,但是如果全书如此,难免造成沉闷的印象,特别是交代人物 的行动和遭遇显得笨拙不便。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就采取了灵活运 用、扬长避短的办法,在“内心独白”中插入其他手法;使全文显得十 分灵巧活络。试以第二章一个片断为例: “皮洛士吗?老师!皮洛士就是栈桥。” 哄堂大笑。并不欢乐的尘声怪笑。阿姆斯特朗环顾同学,露出 一个傻笑的侧影。呆一会儿,他们体会到我管教不严,想到他们的爸爸交的学费,还会笑得更厉害些。 “现在你说说,”斯蒂芬用书捅捅孩子的肩膀说,“栈桥是什么?” “栈桥啊,老师,”阿姆斯特朗说,“是伸到水里的东西。一 种桥呗。金斯敦码头,老师。” 又有几个人笑了:不欢乐,但有含意。后排有两个人在交头接耳。是的,他们是知道的:从没有学习过,可也从来不是外行。全 都如此。他怀着妒羡的心情注视着一张张脸庞:伊迪丝、爱瑟尔、 歌蒂、莉莉。同一个类型的人:呼吸中也带着红茶和果酱的甜香味, 手臂上的镯子在挣扎中发出吃吃的笑声。 “金斯敦码头吗,”斯蒂芬说,“是的,一座失望的桥梁。” 这话使他们凝视的目光中现出了困惑的神色。“怎么呢,老 师?”科明问,“桥不是架在河上的吗?” 可以收进海恩斯的小册子。区里可没有人的听。今天晚上开怀 痛饮,神聊,妙语如剑,可以刺透他罩在思想外面的锃亮的甲胄。 那又怎么样?无非无一个在主子的宫廷上,这人发笑的小丑,受了 宽容也遭到鄙视,在宽宏大量的主子跟前赢得一声夸奖而已。为什 么他们都愿意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不完全是为了那和蔼的抚摩。对 于他们也是一样,历史成了老生常谈,他们的国土成了当铺。 在几段文字中,作者不断地在内心独白中间插入一些客观描述,通 过这种叙述描绘的传统手法,巧妙地把意识流连接在一起,并且为内心 独白中深层次意识的凸现作了适当的铺垫。这种客观描述和内心独白相互穿插、交错运用的手法,把一个客观实在而又蕴意深刻的生活场面生 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表面上看,这些文字只是对历史课上师生对话 的一种客观描写,但是结合其中时而显现的意识流文字,细心的读者就 会发现这些文字还隐含着极为深刻的喻意。这正是作者应用内心独白与 客观描述相互交错,灵活表现深层思想的用意之所在。 从客观描述的表层来看,斯蒂芬与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反馈包括三 个简单的方面。第一个是糊涂憨厚的阿姆斯特朗思想单纯,上课不专心 听讲,答错教师的问题后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第二个是一些聪明 学生急于回答正确的答案,他们嘲笑阿姆斯特朗的糊涂,又对斯蒂芬突 然说出的语句不甚理解。第三个是斯蒂芬有意采用幽默的语气与学生们 开玩笑。在这些客观描述与内心独白相交融的深层意义上,又可以看到 斯蒂芬内心进行深刻的思想探讨,其中又包括诸多层面。第一个层面是 他感觉到自己无法驾驭这些孩子,不能给他们输入更多的知识,表明自 己的教学水平不行。第二层面是他从学生的笑声中发现他们比自己更幸 运,并希望能和他们分享优裕生活的乐趣。第三层面他从阿姆斯特朗胡 涂的回答中得到一个新的启示,感觉到自己所教的历史象“失望的桥梁” 一样不知向何处延伸。第四层面是斯蒂芬见他的学生无法理解自己所得 到启示,感到这里没有他的知心人,因此他想领到工资之后与几个知心 朋友的聊聊自己的新启示,可是在这些知心朋友中最主要的一个是英国 人。在斯蒂芬的思想中,他十分憎恨英国人对爱尔兰进行统治和压迫的 历史现状,但那位英国朋友却认为爱尔兰这种现状不能怪英国人,只能 怪历史。在这里,斯蒂芬感觉到自己与英国朋友思想对抗,上升到侵略 者与被侵略者的思想对抗,而要解决这种对抗就应该廓清历史与哲学的 矛盾问题??这一层面又比前面三层深入一步,更清晰地表现出斯蒂芬 的内心世界。 在这一段原文不到三百个英文字的文章中,作者巧妙地将内心独白与其他手法结合在一起,把斯蒂芬内心深处复杂的思想潜流细致入微地 挖掘,并融入幽默生动的课堂对话和客观描述中,二者相互渗透融合, 显得天衣无缝,同时读来形象,自然而蕴义深刻。这正是乔伊斯匠心独 运,以高超的大手笔创造出意识流的各种表现形式之一。 二、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人的心理、意识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曾经形象 地把意识活动比作一条向前方流动的曲线,而自由联想就是这条曲线上 的若干个点,这些点并不是紧挨在一起的,而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它 们之间的联系就带有跳跃性,这正是自由联想的写照,它带有很强的主 观色彩,可以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它犹如脱僵之马,在无边无际的 原野上放纵奔驰。 在《尤利西斯》中,作者大量地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使小说中的 人物通过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由此物想到彼物,由别人想到自己,从 现在想到过去,从此地想到了彼地。在这种联想中客观时间与心理时间 相互交织在一起,过去的回忆、未来的期望和人物当前的意识活动穿插 在一起,三种时间重叠、渗透、交融,形成一个容量大、层次多的时间 画面。 《尤利西斯》第三章描写了斯蒂芬在海滩上散步时的情景,通过海浪的变幻与流动的及人物心潮的思绪展示了人物内心活动中通过自由联 想而展现出来的记忆、思想和情感。为了便于分析,引文如下: 有人从那平台上小心翼翼地走下台阶,女人:下到了倾斜的海 滩上,蔫蔫无力地迈着八字脚,深陷在淤塞的泥沙中。象我,象阿 尔吉,来到了我们强大的母亲身边。第一个助产妇的包沉甸甸地摆 动着,另一个的伞尖戳进了沙滩里。从市郊来,下班休息。弗罗伦 斯•麦凯布太太,帕特•麦凯布的遗孀,真伤透了心,家住布赖德 街。她的同行姐妹拖着我的身躯使我哇哇坠地。从空虚浑沌中创造。 包里装的什么?一个拖着挤带的流产死胎,裹在沾着污血的棉絮里 静默无声。脐带使代代相联,串联盘绕、联接众生的脐带。因此才有神秘主义的僧侣,愿象神一样吗?注视自己的肚脐眼吧。喂,这 是金奇,接伊甸园:AAOOI。 这是一段颇难理解、深奥的意识流,在这里作者采用了许多自由跳 跃的联想,并把它拼排在一起,乍一读来使人不知所云,很难捉摸其中 的意思。但是读者一旦把握这段文字中自由联想,就不难理解它了。第 一句是视觉描写,表现的内容十分清楚,讲两个女人在沙滩上深一脚浅 一脚地行走。第二句就显得十分突然,但读者一旦了解“阿尔吉”这个 名字时,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原来阿尔吉是一位英国诗人,他在诗歌中 经常把大海化作“强大的母亲”。此时斯蒂芬恰好是在海滩上散步,所 以他联想到阿尔吉应该同他一样,经常在“强大的母亲”--大海边散 步。接下来的几句点明那两女人的身份,职业以及名字和住址,同时还 描绘她们的表情--“真伤透了心”,这为下文斯蒂芬对包裹埋下伏笔。 “她的同行姐妹??”以下两句是斯蒂芬从助产妇联想到自己的出生, 又从自己的出生联想到上帝在空虚混沌中创造世界。接着斯蒂芬把注意 力集中在助产妇的包裹上,从她们的表情中,他猜测里面是一个拖着脐 带的死婴。而脐带是连接着婴儿与母亲的通道,于是斯蒂芬大发异想, 认为现代人可以通过脐带与自己古远的祖先,进而与更为遥远的神灵相 沟通,所以僧侣为达到与神灵相通,就要凝视自己的脐带,把它当作沟 通的工具。接着斯蒂芬从沟通工具这一共同特征出发,把脐带和现代社 会的电话联系在一起,通过脐带制成的特殊电话,可以使现代人与住在 伊甸园中的人类先祖亚当、夏娃相通,伊甸园的电话号码是 AAOOI。 《尤利西斯》中的斯蒂芬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年轻气盛,具有诗 人气质并富有想象力,所以他联想的跨度极大,有跳跃性。他能在所见 所闻的事物的意义中获得新的意义,甚至能赋予它们一种哲理,使这些 新意义与外在世界建立一种关系。他的自由联想的模式为暗喻式联想, 意念与意念之间的关系是置换性的,空间性的类比关系,其联想的随意 性及大跨度的跳跃性使联想的结果往往与当时激发联想的事物相距甚 远,有时变得面目全非。上一个例子联想的基本模式:包→死婴→脐带→僧侣→电话。 与斯蒂芬暗喻式的自由联想相比,布鲁姆在第四章中的一段意识流显然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在这里,布鲁姆起床后外出买猪腰子,看见邻 居家帮厨的佣工也在柜台旁: 腰子在柳叶纹盘子里冒出一滴滴血来--最后一个。他在邻家那个姑娘身边,靠着柜台。(A)她也要买吗,看着手里的纸条念着 要买的东西。(B)都裂开了--洗东西的碱。(C)一磅半丹尼腊 肠。(D)他的眼光停留在她丰满有力的臀部上。(E)他名叫伍兹。 不知他是干什么的。(F)妻子有些老气了。(G)新的血。(H)不 许有人追随。(I) 在这段文字里,开头两字是作者的叙述文字,“邻居家的那个姑娘” 引起布鲁姆的注意。第(B)句,他由这个邻女佣联想到她要买的东西, 并把眼光注意到她手里的购物单。第(C)句起势突兀,布鲁姆的目光由 姑娘的手中的购物单移到她的手中,看到这位姑娘的手皲裂了,这又使 他联想到洗东西的碱,碱的作用使她的手变成这种样子。第(D)句,布 鲁姆所到姑娘在报货时要买的东西,他听到对方不是买猪腰子,松了一 口气。第(E)句,他悠闲地注视着姑娘,眼光落到她丰满的臀部。第(F) 句,布鲁姆由这位女佣联想到她主人的名字,以及自己心中的疑问。第(G)句,又联想到她主人的妻子。第(H)句,布鲁姆由佣女主人伍兹 的妻子,想到伍兹嫌妻子过于老气,需要新的血气方刚的女子,因此, 雇了这位“新血”似的姑娘,与上文“丰满有力的臀部”相呼应。第(I) 句是乔伊斯时期英语中的一句流行语,指女佣不得有男友。从这种联想 模式看出布鲁姆的联想方式与斯蒂芬有明显的不同,他所联想到的意念 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着连续性、时间性的、邻近的和街接的关系。这 种联想的最终意念与开头引起联想的感观印象之间相距很近,因此被人 们称为换喻式联想。上例的联想模式如图。 男主人 女主人 丰满的臀部←--姑娘--→皲裂的手 --→碱 意识流小说中自由联想的巧妙利用扩大了作品的表现范围,使作家在较狭小的客观时空范围内接纳了较多的主观经历,增加了作品的容量。同时,自由联想把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人 物、时间、情节的交融、排列、组合,形成一种反传统的时空错乱序列 颠倒的结构。自由联想的方法还使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事情并 列在一起,起到对比作用,就会加强作品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时序倒置。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认为一般的时间序列无法表达人的内心体验,因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接通常的时序进行的。过去、现在、将来 这三者之间是互相并列、渗透、倒置的。弗洛伊德把柏格森的这一理论 称作“心理时间”。所谓的“心理时间”,就是人的内心深处,各个时 期不受时间序列的限制,一瞬间可以回忆逝去了的漫长岁月,也可以憧 憬遥远的将来。现在与过去、未来互为一体,同时在人的头脑中闪过。 这种例子在《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比比皆是,不作具体分析。 此外,乔伊斯在运用意识流时还有许多独到之处,充分显示出自己 的特色。在《尤利西斯》中人物的意识流看上去好象来无影、去无踪, 经常飘到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上去,使读者很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其实,仔细观察起来,这些复杂的运动之中依然存在着规律性,人的意 识活动和潜意识活动无论多么复杂凌乱,他的思想总是有一个或隐或 现、有形无形的中心。这种意识流在复杂运动中表现出经验和意识的规 律性,在它貌似混乱的流动中存在着作者苦心孤诣的安排,这正是乔伊 斯的成功之处和重要特点之一。 在有名的长达四十余页的最后一章中,作者摒弃了标点符号等一系 列传统手法,采用了“内心独白”这一意识流形式,来表现女主人公莫 莉的内心世界: 一刻钟以后在这个早得很的时刻中国人该起身梳他们的发辫 了,很快修女们又该打起早祷的钟声来了,她们倒不会有人打扰她 们的睡眼,除了一二个晚间还做祷告的古怪牧师以外隔壁那个闹钟 鸡一叫就会大闹起来试试看我还睡不睡得着,一二三四五他们创造 出来的象星星一样的花朵象花龙巴街上的糊墙纸要好看得多,他给 我的裙子也是那个样儿的?? 透过这一段粘合在一起地、前拉后扯地延伸开来的文字,我们可以 想见女主人公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浮想联翩、不受拘束的神态。她的 思绪有两次下意识的跳跃:一次围绕着时钟,一次围绕着花朵。每一次 较大的跳跃中,又有十分灵敏的小跳跃:一会儿由时光尚早,联想到爱 起早的中国人,心儿飞到遥远的东方;一会儿又近在咫尺,估计修女们 该打早祷钟了。这种变化看上去很凌乱,但仔细品味,还是可以找到一 些潜在的联系的:由修女打钟,想到她们的清冷生活无人打扰,而自己 的睡眼却常常被深夜回家的丈夫所惊扰,可见安眠之不易得;由难以熟 睡又想到隔壁的闹钟鸡,那东西实在令人心烦,由心烦而自艾自叹,数 起了“一、二、三、四、五”,催自己重新入眠。数着数着,潜意识中 忽然迸发出有关花朵的联想。因为机械的数数,使她觉得糊墙纸上的花 朵多得象数不清的星星了,简直是处处皆见,不但龙巴街旧居的糊墙纸 上有,而且丈夫给她买的一条裙子上也有??。这种表面上看似混乱的 梦呓,实际上有它内在的逻辑关系。在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上,作者把 混乱的意识组合成有秩序的结构。
萧译是急就章,金译是毕生血。上世纪90年代初,小说《尤利西斯》之所以能在我国顺利翻译出版,而且名利双收,实在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十几年后,开明的政治环境和热烈的文学氛围。不然,以《尤利西斯》的艰涩,又是两个译本同时推出,读者必定不会争相购买,小说的翻译出版也未必能演变成90年代我国翻译界乃至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当然,汉译《尤利西斯》之所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因为译者一方是萧乾夫妇,一方是在我国最先提出“等效翻译论”的金隄。与正值盛年的朱生豪和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不同,萧乾和金隄当时都已进入暮年,可能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当两人知道对方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翻译速度变得奇快无比,“若昼有不允,必夜以继之”,等到大功告成之后,又因为译文出版的先后高低之争,竟至恶语相向,至死谁也没有原谅对方。萧乾的“夫妻译坊”萧乾翻译《尤利西斯》纯属偶然,如果不是译林社李社长上门求助,用萧乾的话说,他是不会“没罪找枷扛”的,更何况当时他已是80高龄的人了。在此之前李社长还先后找了钱钟书、叶君健、冯亦代、董乐山,约他们翻译,但都被他们一一推掉。萧乾当初大概不知道还有这些插曲,所以经李社长上门“怂恿”之后,向来豪爽的他没有一口回绝,同意协助校稿,不想后来“越陷越深”,最终成了译者之一。萧乾翻译《尤利西斯》,除了夫人文洁若和李社长的鼓励之外,还有更深的原因。早在上世纪40年代,萧乾就在写给胡适的信中提到翻译《尤利西斯》:“近与一爱尔兰青年合读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这本小说如有人译出,对我国创作技巧势必有大影响,惜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耿云志《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萧乾当时之所以没有翻译,环境不利是一大因素,再一个因素就是他自己还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不然他在信中何必用建议的语气,何必还要请一个爱尔兰青年在一旁陪读。1940年初夏,萧乾在剑桥研读《尤利西斯》后,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天书,弟子萧乾敬读”几个字,这似乎是他50年后翻译《尤利西斯》的最好理由。从1991年萧乾同意与夫人一道翻译,到1994年汉译本第一卷出版,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夫妻译坊”始终在忙碌着。夫妻二人放弃了休息和娱乐,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萧乾夫妇要解决的语言难题何止一二,既要再现原著的神采,又要恰如其分地使用汉语,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想象他们在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之后,心情是何等轻松愉快。在我国的翻译界,夫妻合作翻译成绩斐然者,杨宪益和戴乃迭排在第一,排在第二的非萧乾和文洁若莫属。1994年,译林社高调推出《尤利西斯》。作为译者的萧乾夫妇自然是如释重负,但让二人始料不及的是,译林版的《尤利西斯》惹得另一位译者大为不满。金隄的三次翻译金隄与《尤利西斯》的接触,时间可以追溯到他的读书时代。1939年金隄进入西南联大外文系,这一年萧乾远赴伦敦。与萧乾一样,金隄也是在课堂上接触的乔伊斯和他的《尤利西斯》。 7年之后,金隄在北京大学西语系读研,师从燕卜孙。后者对当时的英语文学新作和乔伊斯这样的文坛奇人兴趣浓厚。兼任助教的金隄在燕卜孙的指导下研读英语小说,《尤利西斯》也在其中。后来金隄在文学翻译上专攻乔学,乃至翻译《尤利西斯》,都是从那时开始的。与萧乾夫妇不同,金隄翻译《尤利西斯》更具有“传道”的味道。他不想使这部西方名著被“禁斥在门外”。早在1981年他选译的《尤利西斯》第二章,就收入《外国现代派作品选》。此后在袁可嘉的鼓励下,金隄开始集中研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并着手翻译。 1986年,《世界文学》上刊载了金隄的译文。次年,金隄将先后译出的《尤利西斯》第二、六、十章全文和第十五、十八章片段交付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虽然是选译,但这毕竟是国内首个《尤利西斯》中文单行本。单行本发行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向金隄约译《尤利西斯》。当时金隄认为,译《尤》没有十年恐难成就,所以建议先出选译。人文社不同意选译。双方由此作罢。等到1993年台湾九歌出版社先出版了金译本一至十二章之后,人文社才于1994年4月推出金译本。金隄翻译《尤利西斯》是有所准备的。他广泛接触了国外乔学专家,这里就有乔学权威、乔伊斯传的作者理查德•艾尔曼,他们就《尤利西斯》数次深入探讨,金隄从他那里得到了不少真传。后来金隄面对围剿据理反驳,有九分的底气来自理查德•艾尔曼。金隄是卓有成效的乔伊斯研究者。他撰写的长文《西方文学的一部奇书》,1986年被《世界文学》第一期转载,1998年同一个刊物又以《乔伊斯的人物创造艺术》为题再次刊发,可见在90年代末金隄的研究成果堪称一流。金隄还是等效翻译的提倡者,他的译文水平要达到的是让“中文读者和英语读者一样体味这部巨著”。当然他自己也承认:要彻底达到这一水平是不可能的。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所谓美文不信,信文不美。总之,金隄对自己的译文还是满意的,但使他不满的是,就在他的翻译接近尾声时,另一个译本也即将完成,更使他不满的是,译者之一还是大名鼎鼎的萧乾!花开就是一枝红金隄早萧乾夫妇10年翻译《尤利西斯》,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当时我国尚未加入版权公约,所以对谁来翻译并无限制。而且萧乾夫妇在文名和文笔上,都占上风。不仅如此,在人脉上,金隄更不能与之相比。所以后来就出现了极不对称的对峙。萧乾夫妇的特点是,一边翻译一边发表。如,他们译的瑙西卡一章刊登在《外国文艺》1993年的第五期上,卡里普索刊登在《世界文学》1993年的第三期上,连香港的几家报刊都选载了《尤利西斯》的章节。结果是大家都知道萧乾夫妇在翻译《尤利西斯》,因为每家杂志刊出来的仅有一章,所以又吊足了读者胃口。另一方面,译文社也在为《尤利西斯》大造声势:印发宣传海报,接受媒体采访,搞签名售书,开研讨会,凡是有助于《尤利西斯》发行的现代促销手段,无一没有用上。外国记者更是不甘人后。美联社驻京首席记者采访萧乾后,将采访稿件“发到世界上百家报刊”,结果是1994年前后,到处都是萧乾夫妇的《尤利西斯》。译林社和译者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压倒金隄的人文版。其实此时金隄的第一卷已经由台湾九歌出版社出版,不过出的是繁体版。等人文社推出简体版的时候,译林社的版本已经抢占了大半个市场。与人文社的4万销量相比,译林社的14万可谓大获全胜。萧乾在信中也说“我们是胜利者”。金隄对此做出强烈反应是意料之中的。他在接受王振平的采访时还愤愤不平:“我们虽然都翻译了《尤》,但动机和过程确实有很大不同。撇开翻译方法不谈,我觉得他们的致命伤是一味地去赶市场。如果不这样,他们的译文质量肯定会比目前要好。”其实萧乾夫妇的译本未必不好。问题的关键正如金隄在2005年的新版前言中所说的,很多读者书店里很难购到他的译本。原来还想“拥抱”金隄的萧乾在得知对手逢人就发牢骚后,放弃了一相情愿的设想。但他还是不顾译林社和文洁若的反对,坚持在“《尤利西斯》大事记”里写上金隄的名字。萧乾毕竟是萧乾。其实在这场文案中,真正的胜利者唯独不是萧乾。外话,就拿封面来说人文社自认为较好。
To sail beyond the sunset, and the baths
Of all the western stars, until I die.
It may be that the gulfs will wash us down:
It may be we shall touch the Happy Isles,
And see the great Achilles, whom we knew.
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
Moved earth and heaven, that which we are, we are;
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
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 but strong in will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Alfred Tennyson(English poet)《Ulysses》
Ulysses is a novel by James Joyce, first serialized in parts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The Little Review from March 1918 to December 1920, and then published in its entirety by Sylvia Beach on February 2, 1922, in Par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