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孔子经典语录以及意思

孔子经典语录以及意思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孔子经典语录以及意思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孔子经典语录以及意思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孔子经典语录以及意思



而孔子,他的思想中心是"仁",对自己对他人的心中有仁;以及"恕"对自己对他人给以宽恕.最重要的是,孔子的思想是为帝王的统治服务.1936年的中国,孔子的思想已经根本不适用了,"国将不国",还谈什么统治.所以,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孔子经典语句以及意思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论语》的编撰有没有内在逻辑。

两千年来,主流思想一直认为,《论语》的编撰没有内在逻辑,只是将孔子及弟子言论进行了简单汇集。

但这种说法很难让人信服。

编《论语》的人,都是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如果《论语》的编辑毫无内在逻辑,只能说明两个问题:或者是孔子弟子水平差,连最基本的写作能力都不具备,或者是孔子弟子不用心,嘴巴上把老师捧上天“如日月也”,编老师语录的时候,随便汇到一起就算完事了。更过分的是,除孔子言论外,还不小心把弟子们的话,以及不知道谁说的话(如第十六偏”君夫人“一章等等)都塞进去了。据统计,《论语》中不涉及孔子的语句占全部语句的20%。

不管是哪种原因,责任都在孔子:谁让他没教好呢?

可是,事实真的不是这样。

这么多年来,学者一直认为《论语》的编撰没有内在逻辑,关键在于这些学者的水平,离孔子及孔子弟子的水平,差距太远,没找出《论语》编撰的内在逻辑。

孔子的梦想是改造世界,学者们的爱好是做学问;孔子的追求是改变自己进而造福身边人进而安定全天下,学者们的追求是把圣人捧得高高的,让所有人的都做圣人的弟子学习圣人;孔子的学问是一以贯之的,诗、礼、乐,都穿在仁德之道这根绳上,如果哪个弟子从诗、礼、乐中看不到仁德之道,孔子都懒得跟他继续聊;学者们的学问是碎片化的,诗和礼还能勉强跟仁德挂上点关系,到乐这儿,就打死也与仁德连不上了,对《论语》中关于乐的内容无论如何也搞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

摘一点方闻撰《论语释义》序言:

以孔子“仁”的思想和他推行仁道的不懈追求为主线,充分体会语句中运用的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准确分析各语句之间的意群关联,《论语》编纂的内在逻辑就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

分篇看,除个别篇目外,多数篇目均以引言开始,或直接点出全篇主题,或体现明确的思想倾向。然后,层层递进,条分缕析,逐步深入阐述孔子的具体思想主张。最后,结语再次点出主题。引言和结语,为全篇定下主旨,其余各句,百般腾挪,使看似相近的话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语义。而在各篇主题及上下文语境的约束下,各语句的含义也便清晰明确而少有歧义了。

《论语》各篇,布局精妙、脉络清晰。全书二十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篇为第一部分,中心是“学”,明确提出学习仁德大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略);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六篇,中心是“习”,即推行仁德大道的方法(略);第三部分包括第七至十篇,中心是“承”,阐述孔子对仁德和礼仪之道的学习与领悟(略);第四部分包括第十一至十三篇,中心是“传”,阐述孔子将仁德礼仪之道传于弟子,强调应对民众进行仁德礼仪教化;第五部分包括第十四至十八篇,中心是“行”,阐述读书人应以无道德操守为耻(略);第六部分包括第十九至二十篇,为全书收尾,阐述孔门弟子对仁道的领悟,以示仁道永传,最后以知命而行仁结束全书(全书结构与第一篇第一章内容结构隐然相通,其中第一、二部分与“学而时习之”相对应,第三、四部分与“有朋自远方来”相对应,第五部分与“不亦君子乎”相对应)。

..........................................................................................

搞清楚《论语》编撰的内在逻辑,是准确理解《论语》的前提。

这么多人在知乎上讨论中华文化是什么,只是因为没有真正看懂《论语》!

看看方闻的《论语释义》吧,它第一次搞清楚了《论语》编撰的内在逻辑。中学生都能看懂。

看完后,你会说:孔子就是这样,至圣先师就应该是这样。

顺便说一句,方闻在《论语释义》中说,《论语》应该是孔子去世后,各弟子用三年守丧时间,将孔子平常的话汇到一起,然后子贡又用了三年,才编出来的。(子贡居丧六年的事,史记中有记载)此后,曾子的弟子(可能是子思),在曾子死后,又增加了少量内容,最终成书。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意思是: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意思是:有德者心地平坦宽广,无德者却经常局促忧郁。

小不忍则乱大谋

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