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选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选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弘一法师经典语录选的话,这一篇弘一法师经典语录选应该是您需要的。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选



木心《圆光》有一段讲弘一法师的,不算一本,姑且抛砖引玉下。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617848/ 稍老一辈的中国文人,皆知弘一法师其人其事。李叔同先生博涉文学、音乐、绘画,尤擅书法。早年縯剧,反串“茶花女”。他东渡日本留学,翩翩浊世佳公子,称得上一代风流的了。想必出国前已成家室,所以归国之日,携一日本女子回府,原配夫人闹得个烟尘陡乱。据说李先生就是因为调停乏术,万念俱灰,快速看破红尘。孑身潜往杭州灵隐寺剃度受戒。两个妻子赴到飞来峰下,丈夫已经坐关了。坐关是自愿的禁闭,由当家和尚亲手在斗室的门上贴好封条,到期方可启封出关,饭盂水罐从一小窗口递进递出。当时李家两位夫人在“关”前双双跪地嚎啕,苦求夫君回心转意……一天一夜,里面寂然不答半句话——此心已决,誓不回头,弘一的坚定彻底是值得钦敬的。    世伯赵翁,是弘一法师的好友。某年我去叩贺赵太伕人的华诞,看到弘一法师手抄的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特地奉赠给赵翁萱堂的。我实在佩服他自始至终的一笔不苟,不扬不萎,墨色也不饱不渴。佛经中多的是相同的字,写得宛如独模所铸——书道根柢之深,倒是另一囬事,内心安谧的程度,真是超凡入圣。这种纯粹的境界,我是望而生畏的。俯首端详这部手抄的经典,说不出的欢喜赞叹,看得不敢再看了。   平时多次在富家豪门的壁上,见到弘一法师所书的屏条。字,当然是写得一派静气。然而我有反感,以为出家人何必与此辈结墨缘,就算理解为大乘超度普救众生,我也还是觉得其中可能有讨好施主的因素在。借此而募化,总也不是清凉滋味——我发觉自己很为难,同情出家人的苦衷比同情俗人的苦衷更不容易。    赵老伯是着名学者,大雅闳达,卓尔不群,自称居士,释儒圆通,境界也高得可以。某日相随出游,品茗闲谈,谈到了弘一法师示寂前不久,曾与他同上雁荡山,幷立岩巅,天风浩然,都不言语。自然是澄心滤怀,一片空灵。而人的思绪往往有迹象流露在脸上,赵老伯发现弘一的眼中的微茫变化,不禁启问:    “似有所思?”    “有思。”弘一答。    “何所思?”    “人间事,家中事。”    赵老伯讲完这段故事,便感慨到:“你看,象弘一那样高超的道行,尚且到最后还不断尘念,何况我等凡夫俗子,营营扰扰。”   当时我是个不满二十岁的青年,却也深有触动,所以至今记忆犹新。赵老伯素来恭谨,从不臧否人物,皆因父辈至交,才会在世姪面前说此一段往事,恐怕除了那天纯出偶然地对我谈过之后,从此不复为外人道,因此值得追记。我视之为舍利子。    赵老伯敏于感,勇于问。弘一法师率乎性,笃乎情;如若他答以“无所思”。或以梵谛玄旨作敷衍,那是多么可怕,虚伪是卑污的。而弘一法师就能坦呈直出,这是了不起的,是永远的灵犀之光,比那装饰性的炫光,比那如圈似盘的钝光,更使我难忘。我对弘一法师的任何良与不良的印象都可以取消,就只保存他这句示寂前不久吐露的真声。多少严闭的门,无风而自开,搏动的心,都是带血的。   记得我没有问赵老伯当时听到弘一法师如是回答的刹那间,弘一头上有无出现圆光,因为我知道必是有的——幷非世伯和世姪的感想不尽相同,而是完全不同,这样的“代沟”,有比没有好。

弘一法师经典语句选



1、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
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
3、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
4、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
5、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
6、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
7、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
8、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
9、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
10、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11、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1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13、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14、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15、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6、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17、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18、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19、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20、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1、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22、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23、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24、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25、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26、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嬉戏,慎勿形言。­
27、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28、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29、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3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31、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32、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33、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1、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言行无法容忍,目前我可谓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显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气的心境。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但是需要时日。斥责别人倒是不多,如有,却似乎很严厉,如雷霆,实不足取。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6、“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静坐,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静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但毕竟不如静坐思过来得彻底。
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与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8、“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
虑危。处治,思乱。”
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以弱的姿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1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经常被外物所扰动,可见定性之差。
11、“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感觉意粗和性躁的性格特征随着诸多经历增多而逐渐趋于心平气和,也许一事无成的态势会得到些缓解。
1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正,诚实的品德还需要不断精进,从容不迫的心态还需要加以苦练。
1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志虽苦,但有意趣所乐相弥补;仍然需要扩大气度,在言行举止上更需要谨慎、周密。
14、“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做事情倒是经常能够获取满足,心灵也常常能够得到慰藉。如果说到无求的境界,确实相距甚远。至今,我还没有拥有过任何值得一道的东西,没有拥有,何谈无求?也许,将来能够倾其所能,创下一番业绩,再谈论无求的高境,或许还有资格,说不定到那时候,品德还会自然上个台阶。
1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能够做到知足常乐,但是我感觉到自己还没有到应该停止前进的地步,因此,我仍需努力、精进。
16、“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谦虚退让做得还不错,待人也还有容,恬淡能够沾边,处事还不能够达到安详、圆融的层次。
17、“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
不喜欢别人以术待我,也很少以术待人;喜欢直来直去,不浪费宝贵时光。不想与人争斗,如果别人欺我太甚,则喜欢以刚克刚,往往搞得两败俱伤,实为失败之举止。未来欲成大业,还要学习水的品德,善于以柔克刚。
18、“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事业来衡量自己的心胸,但人生毕竟会有那一天的。如果想成就更大的事情,看来一是要抓住良好的机遇,二就是要修炼心胸,那种有忍乃大而后能成大德性的天下容器。

爱就是慈悲!

12、时过境迁,我们一直一直在成长,我们不知牵手的时间还有多久,我们不管未来的方向多长,我们一直一直牵着手往前走。  13、身边有一个懂你的闺蜜,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14、当她向你要钱时,另一个敢帮你打她,这样就够了。

1、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3、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4、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5、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6、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7、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8、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9、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10、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11、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1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13、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14、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15、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16、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17、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18、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19、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20、以情恕人,以理律己。­21、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22、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23、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24、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25、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26、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嬉戏,慎勿形言。­27、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28、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29、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3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31、群居守口,独坐防心。­32、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33、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