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时代周刊经典语录,想要了解时代周刊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时代周刊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时代周刊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时代周刊经典语录
时代周刊经典语句
肯定很好的。
亚洲版和美洲版核心差别不是很大,内容偏重亚太地区的政经内容。 https://item.jd.com/28202560921.html
没有看过电子版的。
还行吧 还行吧
这些杂志里面全是字,而且还卖得很贵。看起来很高级的样子。
它们的定位是这样的:
“我们不是给百万普通读者阅读的。每周五,那些赚更多钱、更优秀、但闲暇时间更少的精英们会通过我们的刊物迅速了解时事,并与我们讨论观点。”
“我们2/3的读者年薪超过10万美金。”
上世纪后期,精英阶层的优越感开始随着全球扁平化时代的到来逐渐消失。而优越感消失的最大结果就是这些标榜高级的杂志受欢迎度急剧增加。如今这些全是字的严肃杂志卖得比八卦杂志还好,这让薄利多销的八卦杂志很尴尬:
《时代周刊》2017年的周发行量是三百五十万,与北美第一八卦周刊people平齐。
号称“不是给百万普通读者阅读”的《经济学人》周发行量一百五十万,追平第二八卦周刊天王《us weekly》。
《纽约客》作为一个有特定城市范围限制的杂志,发行量居然有一百二十三万,全球都在关注纽约人民的日常。
为什么这些全是字的杂志卖得比八卦杂志还好?
用一个图可以说明一切:
“因为它们封面美!”
对于不熟悉杂志背景的潜在读者们来说,封面是在一秒钟内作出阅读决定的关键因素。
八卦杂志的封面都做到了最大化地搏眼球,但这些高级杂志的封面有着更加优质和艺术性的设计,成为全球知识青年们身份的象征。
时代周刊
每隔一阵子,#XXX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这个关键词就会在微博成为爆款热搜。而随着1996年巩俐成为封面人物, 王菲、章子怡、舒淇、李宇春、成龙等更多的明星也开始踏进时代封面人物的门槛。一旦登封,粉丝们欢呼雀跃,一下子觉得自家爱豆比别家高端出好几个档次,也是真正“很红”的标志,荣耀程度宛如皇袍加身。(其实时代周刊每期封面几乎都是人物影像,这样一年大概有52个人会登上封面...)
为什么成为封面人物会获得如此荣耀?这与杂志的定位分不开:
《时代周刊》创立于1932年,目标是做出一部能适应忙人的时间,使他们费时不多,却能周知世事的出版物。作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且最主要的新闻杂志,封面人物代表了举足轻重的新闻热度。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人物都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起了风暴的人,而这其中重中之重,就是杂志每年的“年度人物”(Persons of the year)。
在十二月底的新年特刊,杂志会选出上一年内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风云人物成为封面。“Persons of the year”自1927年开始发布,当选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群体、或其它非人类事物,主要由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构成。
第一次登上封面的中国人是1937年的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Persons of the year”由夫妇共同获得。
宋美龄小姐是第二个成为“Persons of the year”的女性,在她前一年,美国的华里丝·辛普森小姐成为第一位女性年度人物。那一年当时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为了和辛普森小姐结婚而主动退位成为温莎公爵,这是辛普森小姐的第三次婚姻。
1978和1985年的年度人物是邓小平,他和蒋氏夫妇是唯一当选过年度人物的中国人。
还有一些年份也很特别:
1947年的年度人物是希特勒,封面展示了希特勒如同操作机器般操作人们的生死
1982年的年度“人物”是个人电脑,杂志还很贴心地把当时的标题“Man of the year”改成“Machine of the year”(年度机器)
2007年是“你”(you),代表全世界人民为网络信息时代付出的流量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虽然是报纸,但每一期封面也会有一张精选的摄影新闻图片。不同于其它新闻图片,纽约时报的封面图片摄影质量都很高。
埃博拉病毒四溢
特朗普撩妹现场
纽约客
这些彩绘都来自文艺派第一杂志《纽约客》的封面。
这张图转译了一个经典圣诞场景——孩子不小心看到打扮成圣诞老人的爸爸在亲妈妈。
这张图正代表了纽约客的风格—黑色幽默、生活化、独特视角。
纽约客首封:一个用典型贵族姿态矫揉造作地看蝴蝶的人
创刊于1925年的杂志《纽约客》,一开始的定位是有深度的幽默杂志,结果生不逢时,创刊不久就开始打仗,生活的精致和乐趣显得不合时宜,《纽约客》的封面和内页也体现了战争年代人民的生活百态:
战争时代,全是美女的封面无人问津
战争过后,《纽约客》好像一个遁入道家的哲学家一样开始看透人生,开始深度探索生活的本质,捕捉生活中很多普世性的有趣瞬间。
如今的《纽约客》既有对于美国和国际政治和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也有关于城中话题的轻松幽默的短文章,还包括文艺评论、散文、诗歌、漫画、小说和纽约文化生活动向等内容。它还有顶级配置的原创小说专栏,村上春树就是约稿作家之一。
2016年4月18日,《纽约客》获2016年普利策奖特稿写作奖和批评奖,这是杂志界的第一个普利策奖。
《纽约客》是唯一一个至今仍坚持手绘彩图作封面的杂志,在历任著名插画师的加持下,经典封面层出不穷,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封面概览纽约人的生活百态:
在布鲁克林大桥上挂情人锁的情侣和剪掉它们的城市清洁工人
表情深邃的纽约小姐 vs 开朗乐观的拉美国家小姐
白人和黑人的地位对掉啦
约去美术展,其实是为了喝酒和撩妹撩汉
在不能动弹的情况下被齐刷刷注视的感觉如何?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世界里由AI主宰
它的911系列封面都是经典之作
除了封面,《纽约客》的内页漫画也延用了同款冷幽默基调。这些漫画毒鸡汤只有简单的着色,却抓中要害,直击笑点:
“这套玩具是为了让小孩子尽快适应真实世界而设计的。
无论他多么仔细地组装玩具,最后都会失败。”
“他们要在 21 天内逛完 17 个欧洲主要城市。”
“总是要我‘坐下’‘别动’‘跟着’——从来不让我‘思考’‘创新’‘做自己’。”
“妻子:我没生气,我只是很受伤!”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这里是懒惰——贪婪在最顶层”
因为这些漫画太经典,有人把它们收集起来做成一日一翻的小日历,这份日历是逢年过节的大热礼品。
很多国家都曾经想效法这部杂志,日本有《东京客》,中国有《书城》、《读库》、《新周刊》等等,但这些效仿最后都遭遇了橘生淮北为枳的命运。
《纽约客》的天时地利人和是难以再造的条件。杂志主编们都是有文采斐然又极其有个人特色的人,主笔之一彼得·海斯勒曾在中国的边远小城市长期旅居,写下震撼美国文学界的当代中国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
WIRED(连线杂志)
同样走绘画路线封面的杂志还有著名的“极客”(geek)杂志Wired,这本1993年在硅谷创刊的杂志面向全世界科技宅技术宅,传递着最新的科技咨询以及科技如何不动声色地影响文化、经济和政治。因为主打科技文化,它的封面完全没有冷漠的科技风,反而相当有趣:
2017年人们对AI世界的恐惧
一个带着不可描述内容的U盘将如何朝鲜瓦解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1843年创刊时是报纸,创刊人James Wilson是个拥护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相信“无形的手”会自动调节市场秩序)的苏格兰帽子商人。为了反对英国的进口玉米保护税而创办了《经济学人》报纸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经济贸易的理念。
今天,《经济学人》已经从一个苏格兰小镇发行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被赞为速度最快、触角最全面的全球时事类杂志,题材包括政治、社科、科技、体育、艺术等等。
它的封面和内容一样非常有存在感,不同于摄影和彩绘,经济学人很多封面都是“ps拼贴风”,就是把已有的元素移花接木,有效利用大家已有的知识传达新讯息:
这张封面集齐了14篇文章主题,包括美国鲜花业、火鸡的名字怎么来的,货轮浪漫史等等等等,看到右下角那只粉嫩的小猪了吗?没错,它对应的文章是—中国人对猪肉的热爱,文中详细阐述了因为中国吃猪肉过多,给世界经济产生了何种威胁和负面影响。
给毛主席p个圣诞帽子:
这是2008中国年,全球遭遇次贷危机,唯独中国经济一路高涨。
还有这种:
清洁能源的丑闻
欧洲的疲软还有得救吗?
光环如此多,但《经济学人》最大的槽点就是——杂志主观风格异常强烈。
作为一个激进地拥护完全自由贸易的期刊杂志,《经济学人》2012年开始开启中国专栏,从此开始长期坚持不懈地对中国进行负面报道。
这是自1942年美国专栏之后《经济学人》开辟的唯一国家专栏。以这么大力气来研究分析一个自己不认同的经济体: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
如果忽略激进的态度和过于强烈的立场,《经济学人》是一本几乎完美的杂志。它在数据挖掘和分析上做得非常准确到位,而且还常常将枯燥的统计数据转化成一系列易读且美的图表:
世界贫富人口比较(从红到蓝越来越富)
加拿大的人种组成
就像它的封面一样,《经济学人》在语言方面的精巧使用和再创造堪称英语杂志最佳。它坐拥一系列牛津大学出身的总编辑,是学习英语写作的超级范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经济学人》的中国专栏叫Analects—《论语》
亚洲专栏叫Banya—菩提树
非洲专栏叫Baobab—猴面包树
读书和艺术专栏则叫Prospero—是莎士比亚戏剧《The Tempest》里的人物。
它今年还创造了一个新词:Brexit,由Britain 和exit构成,意指英国脱欧这件事,还配了个封面:各种穿典型英式服装的英国人都把头埋进土里,对脱欧的危害视而不见
也是很为自己的母国忧心了
NATURE(自然杂志)
除了《经济学人》,科学界的顶级杂志《自然》(Nature)也是“ps系”的优秀选手。它在科学可视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奇幻的封面常常让你以为这是本科幻小说,不明觉厉......
新年特刊
高级杂志的封面都在说什么
新年特刊是期刊杂志的重要部分,大部分杂志会在这个时间总结过去,预测未来。
《时代周刊》今年的年度人物“Persons of the year”是一群在社交媒体上勇敢说出自己被性骚扰/性侵犯事件的女性,评价她们是“打破沉默者”,因为她们的挺身而出,才有了今年全世界大规模声讨性骚扰的可能性。
《纽约客》的1月1日封面是“客厅里的大象”,这是一句英文俚语,表示不可被忽视的东西。作者是一个曾经被老师画画老师嫌弃只会画大象的孩子,后来成为《纽约客》插画师的著名画家George Booth。
《经济学人》又在搞事了
2006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是谁? 原来是
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度风云人物: 所有网民。
看到一个人简历名字下方白底黑字写着:2006 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觉得有点牛逼就手贱搜了一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006年时代周刊的封面,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你字,还有一个电脑屏幕,这就是今年时代周刊评选出来的风云人物。
顿时觉得自己高大尚。
也就是说, 2006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是所有的网民。哈哈,你也可以把这条加到自己的个人简介了。
不错,我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