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林清玄《林泉》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林清玄《林泉》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林清玄《林泉》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林清玄《林泉》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林清玄《林泉》经典语录



  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还记得林清玄向我们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一个人的家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  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这声音与那“海拔五百”、“以林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欢”。那是一种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  我们正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尘世中重温“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心境,在红尘中傲对“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心灵叩问?我唯有在一片佛鼓声中虔诚祈祷……。  

林清玄《林泉》经典语句



  汲取林泉:  也许,文学到了某一种高度,艺术到了某一种高度,生活到了某一高度,它们的频率也就会自然互通。一个文学家如果对生活没有了感觉,对艺术没有了感动,对自然没有了感通,他们的文学就会枯寂平板,也就无法跨越时空,得到千百年后、千万里外的共鸣了。  文字之间,彼此会产生某种色彩。  色彩之间,彼此会产生某种音乐。  声音之间,彼此会产生某些诗句。  ——《仰望心空吧》  作家不只喜欢新奇的事物,而是对一切事物保持敏锐、察觉的心。去看见事物的意义、去听感性的声音。因此在作家的生活里,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轻轻估量,也没有什么情感可以无感的流去。  当我体贴海螺只是,是体贴了整个海洋。  当我听见海潮的声音,也听见了对妈妈的思念  ——《海潮音》  一个人如果不识美丑或仙俗,总是助于黄杨树林之中,也会山深秋老、无以欣托;但一个人如果胸有诗情与哲思,就能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小小青草就能生起无比的情镜,何况是又古又美又珍贵的黄杨,年过五十还开出满树奇花,简直是气象万千、时空俱永了!  遇到有火眼金睛的创作者,莫说是一整棵黄杨树,只要有三寸见方的一小块黄杨木,就能无遗地表露佛陀的智慧与菩萨的慈悲,时间到的人都动容数目,心眼俱开,受到真真、善的启发,美、圣的感动,一切也就那样的洞然明白了。  ——《黄杨树花》  未完待续(汲取林泉部分已完)

虽然我是个女孩子,从小却很硬朗,这种硬朗让当年刚入初中的我,写作文时极为痛苦。

十三四岁的年纪,少男少女们都喜欢写散文,记得当年借鉴安意如,白落梅最多的同学,作文分也最高。一向只写干瘪的记叙文的我,深深感到压力,可惜翻遍同学们借鉴(chao)的散文书,没有一篇文章我看得进去,没有一段“美词美句”留在脑中……

直到发现了林清玄的散文,短小精悍,词句并不复杂,却非常隽永,极为好背。于是《在云上》《林泉》《清欢》《玄想》成了枕边书,最好借鉴(chao)的是《在云上》和《玄想》,大部分文章读一遍就能记在脑中,写作文时堆砌进去。

真感谢林老,替我应付了这么多次作文。又感到抱歉,这些文章曾被我用来作为糊墙的材料,写作时左一贴右一补,遮掩我的浅薄。

到了高中,写议论文;进了大学,写论文。我不用再努力为了煽情去背散文,枕边书也换了,再也没翻开过林老的书。

直到现在得知他去世,脑中浮现出我曾用过最多的他的文章,《枯叶蝶的最后归宿》《不知多少秋声》。那时最喜欢写枯叶蝶

“从很少有人是全然的,左边看是枯叶,右边看是蝴蝶;飞翔时蝴蝶,落叶时却是枯叶”

好几篇作文(包括中考作文)的结尾用了

“爱的开始也许只是眼色,爱的结束却是无限的苍穹”(一般会掐头去尾,把“爱”和“颜色”替成和作文题目相关的词)

要是林老知道我这么改编,应该会生气吧……但也许也会开心?解救了一个写作文非常痛苦的小女孩?

写这篇回答时,特意再去读了《枯叶蝶的最后归宿》《不知多少秋声》,长大的我还是被他的每一句话击中。原来这些道理,他早已给年少的我讲过了,他已经讲过了。

我现在终于明白要人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选择内心认可的职业,而不是随波逐流,过一个炫丽,看起来不错的壳子。我换专业,重新开始。然而他早就和我说过

“在飞舞与飘落之间,在绚丽与平淡之间,在跃动与平静之间,大部分人为了保命,压抑、隐藏。遮掩了内在美丽的蝴蝶,拟态为一片枯叶。

最后时刻来临,众人走过森林,只见枯叶满地,无人看见蝴蝶。

如果内心的蝴蝶从来苏醒,枯叶蝶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片无言的枯叶。”

我曾看起来是一只蝴蝶,心中却是枯叶。现在我看起来是枯叶,但内心开始生长蝴蝶。

如果中学的我,就能好好听他的话,领悟深意,就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