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87版倩女幽魂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87版倩女幽魂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87版倩女幽魂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87版倩女幽魂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87版倩女幽魂经典语录



(1)画面颜色搭配:

87版画面颜色搭配不当,画面的主体色彩与服饰、人物肖象、亭台楼阁、房间陈设的衣物器物的色调都不搭,在旧版红楼梦,是以白色做底,大红为主色,这两样颜色,创造的画面是喜庆的,清晰的,而10版《红楼梦》以灰色做底,暗红为主色,这两种颜色本是调和后的色调,组合在一起,呈现的颜色是混浊的,没有给人一目了然的视觉感受。

(2)演员对演绎角色的理解:

演员对演绎角色的理解不够,表演成分过多,演绎的深度太浅。这种感觉,需对比看10版或87版,否则不能体会。87版《红楼梦》中,演员演绎的角色是活的,每个人在剧中形象都十分鲜明,不重样,而10版给人的感觉却是在表演,越演越假,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如小说中最富特色的人物凤姐,10版虽然言语泼辣,但却少灵动,故而僵硬。

(3)服装设计和人物妆扮:

服装设计、人物妆扮不够亮丽。我们看87版红楼梦,宝钗黛玉与年轻的小姐丫鬟所穿的衣服,多是大红或者粉红,那些奶奶或媳妇们,多是蓝色底面,红色滚边,或者也也是大红大黄,像凤姐身上的颜色,通常是红黄蓝三色,年龄稍长的奴仆的衣服颜色,才会出现灰色,褐色,而在10版红楼梦中,王夫人、邢夫人及老太太服饰颜色也有褐色。

(4)背景音乐与配音效果:

剧中背景音乐与配音效果不够连贯。文艺作品,讲究主题明确,不管是背景音乐,还是特效音乐,都是为表达的主题服务的,但在10版《红楼梦》中,虽然悲的主题还在,但是几部歌曲的节凑与特效音乐是相对独立的,致使表达主题涣散,而另一方面有的主题与10版红楼表达的主题又不太符,故而造成整体的主题不集中,故无冲击力。

(5)人物形象的塑造:

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成功。其实,此项与第二项与第三项紧密结合的,我们常说第一印象、第二印象,何谓第一印象,即与人穿着与打扮相关,第二印象即这人的说话表达。如果前两者表达成功,人物塑造也就成功了一半。可惜的是,本剧第一印象与第二印象都是失败的,而第三印象花费的精神又不多,故而10版人物塑造不鲜明。

综上,红楼梦87版和10版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画面颜色搭配、演员对演绎角色的理解、服装设计和人物妆扮、背景音乐与配音效果、人物形象的塑造。

10版《红楼梦》是87版的翻拍。从影视制作角度讲,翻拍不是坏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见解,翻拍一方面加深对小说的理解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文化传承,是一件好事。然而,《红楼梦》翻拍后却遭遇普遍批评,让制方十分尴尬。

扩展资料:

1、87版《红楼梦》:

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古装连续剧。由王扶林先生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该剧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

后7集夏金桂撩汉、司棋之死、海棠花开、贾宝玉丢玉、林黛玉焚稿、薛宝钗出闺、惜春出家、获罪抄家、雪地里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等主体剧情仍采用程高本后四十回,另外抛弃了宝玉中举、兰桂齐芳、家复中兴的小团圆结局,并根据脂批和红学探佚学研究成果对香菱之死、探春远嫁、贾母之死、巧姐获救等情节进行了修改,又重新创作出狱神庙探监、凤姐死于狱中、湘云流落风尘、贾府家亡人散等剧情。

2、10版《红楼梦》:

《红楼梦》是韩三平担任总制片人,李少红执导,由蒋梦婕、于小彤、杨洋、白冰、李沁、王龙华、姚笛等主演的古装爱情剧。

该剧取材自曹雪芹所著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该剧的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另一条线索则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该剧于2008年5月26日开始拍摄,2009年9月9日杀青,2010年6月24日在青岛电视台首播,并于2010年9月2日在安徽卫视、北京卫视上星首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红楼梦10版

  百度百科 - 红楼梦87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87版倩女幽魂经典语句



有上映啊,你再去看看!

广义地讲。区别在于结尾部分。87版没有选用争议很大的程高本作为结尾,而是向很多红学家求证,并根据曹雪芹所著前80回的意思和脂砚斋批语透露的情节,重新编排了红楼梦的结尾。这个结尾比起程高本的结尾而言,争议相对少一些,更贴近曹雪芹的原意。2010版完全按照程高本作为结尾编排。
狭义地讲。87版随着时间的久远,一些拍摄技巧已经显得有点"过时",但是纵观整剧还是可以让人感到剧组全体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演员相貌方面,拍摄景地选择方面,化妆服装方面,音乐编排方面,民俗与礼仪方面,演绎及配音方面等等都比较贴近原著,被公众誉为"经典剧目"。相反,2010版由于受到影视商业化的影响,使得此剧在选演员,音乐,民俗礼仪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演员的造型更是被网友爆出"铜钱头"称号。所以2010版红楼梦又被大众戏称为"红雷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拍摄时长不同:

87版《红楼梦》一样,拍摄前剧组对演员的琴棋书画、礼仪举止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专业培训。整个拍摄过程历时三年之久,剧组先后走遍全国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拍摄镜头近万个。

10版《红楼梦》在2006年启动之后,前期耗用大量的时间去海选演员、去宣传、去造势,拍摄中极尽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技术。2008年5月开机,2009年9月9日9时9分9秒于中影摄影基地杀青。

2、演员选用方面:

87版红楼在演员的甄选上可谓是用心至极,尽量紧贴小说中对人物外貌特点和性格特点的定位,反复甄选,优中选优,成就了许多经典的绝版人物形象。如陈晓旭版的林黛玉,邓婕版的王熙凤,欧阳奋强版的贾宝玉,安雯版的晴雯,郭宵珍版的史湘云等等,都是令人难忘的经典。

10版红楼的演员虽是经过大型海选出来的,但其剧中的形象却是令人一言难尽的。尽管导演李少红再三表示,选出来的演员年龄、气质都跟《红楼梦》原著的人物相符,但是现实却摆在了面前。比如蒋梦婕版的林黛玉,娇弱不足,健壮有余,甚至还有些婴儿肥;再如贾宝玉,无论是于小彤版小宝玉,还是杨洋版大宝玉,皆是一张现代气息十足的韩式清秀脸。

相比之下,中国人更容易接受的是欧阳奋强式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年画娃娃的喜庆脸。再如王彦华版的贾元春、归亚蕾版的王夫人,扮相太过老气,让人不忍直视。周采芹版的贾母过于精瘦,显得富贵气不足等等。

李少红导演在演员的选用上,考虑更多的是“现代”味道的审美标准,当然这也是电视剧过度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下的产物。

3、拍摄手法不同:

87版红楼梦在故事的展开和推进中,快慢适度、舒缓有致、娓娓道来,没有过多的铺垫和烘托,情节设计干脆利落、恰到好处。

而李版的红楼中用了大量的原文朗诵旁白介绍剧情,加上诡异幽怨的背景音乐,还有时不时的烟雾升腾,来极尽烘托“梦”的气氛,让人容易产生光怪陆离、阴森恐怖的感觉,难怪被人戏称为“聊斋红楼”。

比如,有几个片段有点梦幻过头变阴森的味道。比如宝玉挨打后梦到琪官和金钏儿的场景,琪官背光以剪影方式出现在宝玉床前,投井而死的金钏儿也面目模糊地站在幽暗的角落,两人都对着宝玉怨怼地说话,此情此景与一些惊悚片桥段着实有些相近,让不少观众不由得心头一紧。

在背景音乐上,李少红导演在有意地向传统昆曲艺术靠拢,来接近曹雪芹时代最盛行的艺术形式,但是传统昆曲艺术的式微,对于广大现代观众而言,可以说是相当陌生和难于被普遍接受和喜爱的。

4、服饰妆容不同:

87版《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其关键就在于“用心”二字。尊重原著,吃透原著,严格遵循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礼仪行为规范,在服装、道具、化妆等等方面精益求精,显得自然真实,协调契合。

10版红楼中,各种妆容、道具却是夸张和诡异的。扑面而来的“铜钱头”、“贴黄瓜片”,紧贴头皮的发型是一般人难以驾驭的,虽然女演员也都是明眸皓齿、花容月貌的,但是也被这“铜钱头”的发型拉低了颜值。由于其太过戏曲化、舞台化,与现代观众审美习惯的差距太大了。

再说服饰,此次李少红导演依然用的是其御用设计师叶锦添。叶锦添是一个水平颇高的服饰设计师,比如《橘子红了》中的“秀禾服”就是叶锦添的成功的代表作。但在红楼梦中,叶锦添却大量使用暗色和冷色,而且还时不时的出现“颜色混搭”的情况,使得画面压抑和混乱。

网上更一度调侃“红楼服装N宗罪”,如“尼姑带花(妙玉)、公子黄袍(贾琏)、二奶红衣(尤二姐)、丫头盘头”等等搞笑之处。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失败的服装造型也是李版《红楼梦》的硬伤。

5、拍摄结果不同:

87版红楼梦中的演员个个实力非凡,不必说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等这些主要人物的表现,单是一些小人物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板儿初到贾府的调皮好动、馒头庵中老尼静虚对凤姐的谄媚的嘴脸、春燕娘的“死鱼眼”等等,把人物性格特点演绎的入木三分、呼之欲出。

但是李版红楼梦演员的表现真是不敢恭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林黛玉在初进贾府的谨慎小心,被蒋梦婕演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呆萌妹,娇柔病弱被演绎成有气无力。姚笛版的凤姐演得太造作,总是尬笑不断,单单是林黛玉出场那幕,姚笛只会嘻嘻哈哈虚笑干笑,没有气场,根本演不出王熙凤张扬跋扈以及圆滑世故。

已小有名气的唐一菲饰演的秦可卿,眼神妖媚的倒像风尘女子,贾府“第一得意孙媳”的内秀气质全无;杨幂版的晴雯把在王夫人面前的西子捧心演成了钗横鬓乱、衣衫不整。

还有一些情节的设计更让人哭笑不得,比如再湘云醉卧芍药丛时,是一名小丫鬟哑着嗓子大喊大叫告诉大家。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黛玉最后竟然是像“马拉之死”一样,玉臂外露裸死在床上,这个情节被大多数人所诟病。

还有在台词方面,大部分演员像小学生背书,虽然节奏抑扬顿挫,但是不够生活化,让人看得不舒服。

当然,也并非说李少红版红楼梦是一无是处的,不可否认李少红导演是一个有水平和口碑的导演。在李少红版红楼梦中也有许多可看之处,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奇幻、黛玉葬花背景的唯美、刘姥姥与女婿王狗儿接地气的交流、宁府祭宗祠的宏大场面等都是拍的不错的。

只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87版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是一部电视剧中的巅峰之作,实在是难以超越,观众难免更愿意把最珍贵的情怀留给87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0版红楼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87版红楼梦

人物塑造
在87版的《红楼梦》里,这样的评价是最适合不过了的:黛玉: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有人说黛玉把生命活成了一首诗。
宝钗:精明冷静,深藏不露,孝顺仁爱,博学含蓄,坚韧克制,通透是非,看破生死。她体现的是理性的冷静到冷峻的自我控制即克己复礼的精神。是一种政治家素质。
凤姐:哄住上级,敷衍中级,荼毒下级,教养缺失,脾气火暴,树敌太多,油尽灯枯。水晶心肝玻璃人。只有火才能匹配她的个性,焚化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在新版的红楼梦中,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人物欠缺点什么东西。就比如在第一集中,87版的《红楼梦》中台词甚少,人物表现却很到位,黛玉到京心中不免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于是遇到事情总是很小心,生怕多说一句话,生怕多行一步,更是不敢得罪什么人。在京城的街上,陈晓旭版的黛玉只是悄悄地撩起轿帘的一角,窥视京城的万千繁华,来往的行人。来到荣国府,黛玉也只是等着丫鬟来把轿帘掀开,自己才慢慢地走出来。行动出尽显大家闺秀,以及处处留心的性格。
在新版的《红楼梦》,黛玉到了京城在轿子上却是自己掀开轿帘,大胆的欣赏着京城的繁华热闹,在黛玉的表情中看到了些许的喜悦。还有,在进荣国府的时候,黛玉竟然没有人来接,自己蹦下了轿子,到处观看,眼神中充满羡慕欣喜,感觉没有原著中黛玉寄人篱下的担心。不知道是因为时代前进了,还是因为这部影片本来就是塑造的是现代版的林黛玉。
薛宝钗,不说好坏,也评不出来……87版的宝钗让人一看就有种心机很深的感觉,这算演的到位,但是新版的宝钗如果不说话的话觉得还是很单纯的,宝钗在那里刺绣,一句话也不说,看着很好看,而且很单纯,但在宝钗偷听小红的谈话时,却感受到了一种心机很深的感觉。
王熙凤可谓是《红楼梦》中的红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但是在新版的红楼中我觉得这个凤辣子一点都不辣,反而有点温婉可人的感觉,出场的时候那个笑声不具有代表性,而且周围的演员也不是很配合,所以就没有那种忠于原著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也许这就是新版红楼梦与老版红楼梦的一点不同之处。
再说湘云,湘云其实是最喜欢的,但是演的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神似,因为不是说湘云有些小子之感,所以湘云应该有一些男子之气!可是看着湘云却并没有那种感觉,不过在看黛玉回忆湘云之前的事时(在雪地滑到,扮宝玉),那个时候有些感觉了,其它时候总感觉不到湘云的豁达、开朗,应该说是面部表情不够。
台词VS 旁白
87版的《红楼梦》人物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台词表现的,但是在新版的红楼梦中,有很多的旁白。
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话中有话,有潜台词。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说话的动机、意图不同,其潜台词也就不同。表达潜台词,可以利用演员的全部表现手段,面部表情、手势、语调、语气等,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新版的《红楼梦》中,采用旁白的形式,虽然这个也是台词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始终是觉得有些东西只有通过演员的演绎,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不同的人物刻画,直接的台词来的生动,栩栩如生。旁白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直白,赤裸裸的让观众听懂,但是却弱化了人物形象性格塑造。旁白不免太过厚重了,压抑,给人一种记录片的感觉。
这样说来,觉得台词真的比旁白更好。
后期布景道具PK
比起老版,新版红楼显然在影视特技、表现手法上更加灵活,因为条件成熟多了。老版《红楼梦》的道具,建筑,服饰没有新版《红楼梦》新。
再看87版的穿帮镜头中,比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那一回中,凤姐训话时后面就明晃晃的站着一个穿着短袖的人捧着个摄像机,新版至少没有犯这类的低级错误。
新版《红楼梦》的造型一开始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这原因要归结到老
版《红楼梦》太过深入人心,另外一个则是因为老版的造型更多的是根据书里的描述来的,而新版虽然也考究过很多历史,但总归是先入为主,抛开这些不谈,新版《红楼梦》至少还是很漂亮并且精致的。 发式,饰品等都非常的精致考究,不愧是斥巨资打造的。但是对一新版的《红楼梦》人物外表的塑造,我还是很赞同的,在演员的穿着打扮上,都能感觉出这些荣国府内的高贵和奢华,这一点很符合原著的气质。
老版《红楼梦》有三分之二一直是喜庆的色彩,暖色为主,所以音乐的配用也由这上面来;一般以大家所做的诗词为主,感觉悲剧气氛没有那么的明显。而新版为了突出这是一部悲剧,用了很多哼哼唧唧的音乐,冷色使用较多,才使得有了鬼片的感觉,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其实都沿用了曹雪芹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办法,理解不同,无可厚非。
以上就是对于10版的《红楼梦》的一些看法,看法还是比较浅陋,应该还有很多地方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

红楼梦87版和10版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1、造型不同

87版红楼梦无论是从服饰、化妆甚至是人物的眉毛都是经过认真考究历史文献得来的,以此最大限度的还原原著内容。

而10版红楼梦,无论小姐还是丫鬟都是清一色妆容,发型也是清一色的瓜子头,也称"铜钱头"一点也没有体现出古代贵族小姐的气质。

2、音乐不同

87版音乐主题明确,不管是背景音乐,还是特效音乐,都是为表达的主题服务的。10版虽力图出新,采用了昆曲的样式,但跟红楼梦主题不完全符合,有些歌曲更是不符合人物形象。

如黛玉葬花部分,顿挫曲调使整个片子变得恐怖诡异,葬花高潮部分选用了歌剧唱法。西洋的女高音确实是体现人物的傲骨,但不符合弱柳扶风娇喘息息的黛玉人物形象定位。

3、结局的剧本不同

87版电视剧不是以整个红楼梦为剧本的,87版红楼梦后面六集是红学家和编剧根据红楼梦前80回的主线和红学家的研究写的剧本,所以跟高鹗续的后40回不一样。

红学家们认为高鹗续的不符合曹雪芹原著的构思,与前80回内容的暗示和伏笔不符合,因此87版的电视剧没有用高鹗的续本。而10版红楼梦电视剧则是完全用了高鹗的后40回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87版红楼梦电视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0版红楼梦电视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阅前提示:如果条件容许,阅读后半段时配黄霑词曲、张国荣演唱的《倩女幽魂》,效果更佳)

1987年的7月,程小东改编自1960年李翰祥版本的新《倩女幽魂》正式上映,但未映多久,批判与推崇的声音便接踵而至。

1960年,李翰祥拍摄的《倩女幽魂》,剧中饰演姥姥的唐若青,成了那一代人的心中噩梦,今时今日再次翻看这部电影时,依旧会被剧中的两版姥姥“吓”的不轻,所谓两版是指:

人脸时出现的版本

变脸后出现的版本

而在87版本中除了“姥姥长长的舌头”以及“不时出现的一堆人头”外,便再也找不到值得我们给出惊恐面容的场面。

所以60版的《倩女幽魂》“恐怖指数”要相较87版浓烈的多,这也是如今关于这两版电影的分类,前者依旧保留“恐怖”这一分支,而87版则早已被多数人剔除“鬼片”或“恐怖”系列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恐怖指数”的锐减是因为大时代的发展,喜剧要素需要逐渐大于恐怖要素的外因所致,那程小东在另一个层面的主动求变,才是真正的批判焦点所在。

那便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侠义精神”。

《倩女幽魂》这四个字第一次问世,便是源自1960版的李翰祥电影,之前这个故事唯一有的名字叫做“聂小倩”,它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在原著中,宁采臣与聂小倩之间固然也有爱情,但不是整部小说的重点,蒲松龄真正想说的是:宁采臣与燕赤匡扶正义,以及除魔卫道的侠义一面。

而这种精神,被李翰祥完整且全面的继承到了他的电影之中。

原著书中关于宁、燕二人的描写如下,书中有言:宁采臣“性慷爽,廉隅自重”,燕赤霞“语甚朴诚,是为书生”,即在原著中“宁采臣为人豪爽,且品行端正,而燕赤霞亦为书生,且说话朴实憨厚,与宁采臣年龄相仿。”于是在60版的《倩女幽魂》中,李翰祥选择赵雷饰演宁采臣,杨志卿饰演燕赤霞,这二人皆是剑眉星目,且年龄相仿,极度契合原著。

再加上开篇我们便听到的旁白介绍:“时值明末清初,山河破碎”。

所以从细节框架,再到演员选择,李翰祥都在尽可能的复刻和保留原著神韵。

但在87版中,燕赤霞改为午马饰演,宁采臣则为张国荣,除却年龄层面的巨大改变以外,最大的改变在性格层面:燕赤霞不再憨厚、质朴,而是成了疯癫、跳脱,尤其那段伴随着“道道道”的纷乱音乐,午马上下翻飞的矫健身姿,和奔放不羁的歌词,已经有了几丝玩脱了性。

同样宁采臣,则从正直俊朗的硬汉书生,变成了痴情俊俏的翩翩书生。

在“时代背景”和“发生场地”这些层面,87版同样也选择了模糊处理,并未完全交代清楚。

当背景被模糊、主线人物被篡改,下一步自然便是剧情层面的改动。

60版的《倩女幽魂》,宁采臣是先因“同情小倩”,再到“不耻邪魔”,最后走到“人鬼相恋”,继而“匡扶正义”,而在87版中这个顺序则完全走了反道。

倒并不是说宁采臣在新版本中因为贪恋聂小倩的美色才有了后续的动机,但至少新版本中宁采臣确实多了几分“促狭和活络”,他不再“一本正经”,相对的“人性更加自我化”,剧情发展顺序也被改成了“宁采臣与小倩的爱情”占了上风,成了先导,继而才有了其后被动的“除掉姥姥”。

这种放大“爱情精神”,缩小“侠义精神”,便是程小东在当时遭受到巨大批判的主因。

但在改编之前,这一切其实是已经定好和刻意的,而主导这一切的人是徐克,程小东只能算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和打动者。

徐克素来被人称为“鬼才导演”,原因便在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革新的魄力。

徐克在看了李翰祥版本的《倩女幽魂》以后,惊觉到:突出“侠义主题”在一个“人鬼相恋”的背景中,似乎已经没有了太多魅力,倒不如来一场“惊天动地”的痴恋,将“情”凌驾在“义”之上。

于是当“侠义精神”在87版本的《倩女幽魂》中表现的极度缺失以后,便有人说:“87版这一版,根本就不是武侠片,它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奇幻,但就不是武侠!”

为何世人,如此执拗在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问题上?我们得从“武侠”这两个字说起。

“武侠”本是一个组词,它可以切分为“武”与“侠”。

前者代表的是画面,后者代表的是精神,所以一部标准的武侠片,即要有炫丽多姿的打斗场面,也要有侠义精神的完整贯通,而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多位武侠小说巨匠的不断修葺发展之后,时至今日“武侠”已渐渐的发展和衍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它侧重的点已不再是高绝的武术造诣,而是玄之又玄的侠义精神,换言之:缺少侠义精神的武侠,它便只是“武”,对应的则是“动作电影”或者“武打电影”。

故而只有将侠义精神凌驾在招式之上,才算真正的武侠,60版的《倩女幽魂》便是如此,它完整的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内心正气,以及除魔卫道的无上信念。

如果对标这个理念,你会发现87版本的《倩女幽魂》确实差之甚远,整部电影除了黄霑词曲,午马演唱的《道道道》,有着些许正义之气,其余时候的“音、色”两大画面,基本并无太多正义的味道,相反还多了几丝“迷醉和奢靡”。

但,怪则怪异,我们单以影评平台“豆瓣”为例,30年过去了,在豆瓣武侠类型电影排名中,《倩女幽魂》反以8.7分位居第一,与它并列的只有一位《东城西就》,而其它我们耳熟能详的《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卧虎藏龙》等优秀作品,都要排在其后。

于是情况成了这样:一部在上映之时,连是否属于武侠电影范畴都有争议的作品,却在多年以后,成了观众心中武侠片的最巅峰代表。

这或许就是“不似武侠,胜似武侠”,又或者“穿着古装,打着架就算武侠”的粗糙理解,总之,没什么道理可言,它就这样成了第一,也基本再无被撼动的可能。

当然,如果抛开这种“是否属于武侠”的空洞争论,单论电影本身,如果说60版本的武侠世界是一本书,那87版本的便是一副画,这幅画里有“音”、有“酒”、有“色”,早已有了江湖该有的一切。

伴随着87版《倩女幽魂》攀上高位的,还有一首张国荣演唱的同名歌曲,歌词中有一句这样唱道:“人间路,快乐少年郎,路里崎岖,崎岖不见阳光,泥尘里,快乐有几多方向”……

而随着这句歌词吟唱,出现的画面则是:

大雨中焦急赶路的书生宁采臣,背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箱笼,翻越大山,跨域江河,刚刚有了几丝出游的乐趣,却又在转身大意间,滚下山崖,沾满了一身泥,远处的山巅已经若隐若现,近处的水雾却越积越多,一声轰隆,大雨倾盆而下,宁采臣在大雨磅礴的路上,焦急的往前奔走……

词与画,音与色,便这样第一次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在其后的剧情中,有另三处,同样达到了音与画相结合的极致。

【1】每一次旷野无人聂小倩若隐若现时,都会出现的琵琶之声,以及如泣如诉的女性低吟;【2】燕赤霞舞着醉剑,癫狂的在林间上下翻飞时,唱的《道道道》;【3】宁采臣每一次感叹天马上就要亮时,出现的叶倩文演唱的《黎明不要来》。

这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组成了整部87版《倩女幽魂》的“音”,而它们皆出自大师黄霑之手,其后的若干年间,能够超越或者追上它的,兴许也就只有同样出自黄霑之手的《沧海一声笑》。

酒在武侠小说或者电影中通常有三个作用,一是彰显英雄气概,承托氛围之用,二是用作告别和决裂场合的见证之用,三是看破世间纷扰,以求醉倒不再清醒的避世所用。

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令狐冲爱酒,便属于第三个原因,而在《天龙八部》中萧峰喜欢喝酒,更多的是因为前面两个原因。

但无论哪种,酒与武侠,一定不可分割,有酒的武侠才更有味道,无酒的武侠则少了几丝神韵。

只是“酒”这一元素,在整部《倩女幽魂》中占据的戏份非常少,严格来说它只出现了一次,总共镜头不足三秒,在燕赤霞吟唱“道道道”之前曾经有过惊鸿一现,所以“酒”这一元素其实是通过其它的形式充斥在了整部电影之中。

在燕赤霞告诉宁采臣,眼前的兰若寺和其后的聂小倩一家其实都是乱坟岗的孤魂野鬼时,宁采臣对燕赤霞说:“前辈,那你还不赶紧离开此地”,燕赤霞回答说道:“人间有什么好,跟鬼怪在一起反而黑白分明,落个痛快”。

这个回答像极了“世人皆醉我独醒”,颇有几分酒醉之后的疯人疯语。

燕赤霞整个人身上透露的古怪气息,就是酒的气息,他的存在便是弥补酒本身的缺失。

他过半的时候都是疯疯癫癫,快人快语,却也会在听到宁采臣说出痴情话语时潸然泪下,他如得道高僧看破世间纷扰,又会如懵懂少年做出花痴之样。

这种前后行为差异极大的风格,其实都是在突出“酒”这一要素,毕竟只有酒到深处,才会如此疯癫,同样也只有酒,才可以在人心世道混乱不堪的年月,给人些许慰藉。

这一元素,应当是87版《倩女幽魂》可以冠绝一众武侠电影的终极原因,即张国荣版本的宁采臣,以及王祖贤版本的聂小倩,等同于无法超越和再被复刻的经典。

前面说60版本如书,是在写事,从而淡化人物,87版本如画,是在描人,所以淡化剧情。

那张国荣与王祖贤的出演,便让徐克与程小东的这种梦想,成了现实。

整部电影,如果刨除剧情,只保留宁采臣与聂小倩“对望”、“相拥”、“共缠绵”的二人世界镜头,你也一定会看的无比痴迷,不能自拔。

这便是最好的佐证。

张国荣在80年代的后期开始将重心从歌坛抽离,转而扑向影坛,其后的张国荣相继出演了《英雄本色》、《霸王别姬》等多部经典影片,而张国荣饰演过的古装角色,宁采臣不是唯一,但论及影响最大、世人印象最深,宁采臣却是唯一。

其后跟随张国荣多年的“哥哥”称号,同样也是源自电影《倩女幽魂》的拍摄现场,据说当年王祖贤在拍摄间隙时总喜欢喊张国荣“哥哥、哥哥”,于是这个称呼就此传了开来。

当这一境遇,被移植到王祖贤身上时同样无比贴合,无论是《青蛇》、《画皮》还是《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哪怕王祖贤的古装从“妩媚妖娆”再到“英气逼人”,形象再如何多变。

王祖贤,也永远改变不了观众对她的荧屏第一印象,那便是聂小倩!

仿佛不管岁月怎么变,世人怎么改,宁采臣的容貌就该如此。

而聂小倩也该如此。

《倩女幽魂》在“音”、“酒”、“色”三个层面做到了极致,如果是20年前的影坛,我们还奢求超越。但当时间已经被拉近到2019年,那些年的那些人有些早已故去,有些早已退隐,它已经失去了再被超越的可能和意义,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欣赏和沉醉。

这便是《倩女幽魂》,已成绝响,不似武侠,却胜似武侠。

(文/影评菌)

诸葛流云搞笑语录:

"对啊,没经过挫折的感情,又怎么能开花结果呢?"还没有见过红叶就开始自我
陶醉。

"她长什么样子?长什么样子?跟我一样高?一样高?不会吧?应该比我矮一点。
眼睛,眼睛,双眼皮?单眼皮?一定是双的,一定是双的。脸,脸,脸,圆洁?的,圆嘟嘟的,是不是圆嘟嘟的?一定很可爱,是不是啊?"很搞笑,但对红叶的
爱慕也溢于言表。

宁采臣问他:"你没有见过红叶姑娘吗?"他回答:"见过,做梦的时候,还不止一
次。"

"这个世界上只有妖魔鬼怪怕我诸葛流云,什么时候听过诸葛流云怕妖魔鬼怪?"

"世界上有一个东西叫玄心正宗,知道吧?"他问。宁采臣回答:"不知道。""燕赤
霞总听说过吧?""闻所未闻。""那你究竟知不知道我是谁啊?""不知道。"两对活
宝,可爱至极。

"看来我和妖精是没什么缘分了,你以后不要对我多心了。"聂小倩拿出蓝魔之泪
要测试一下宁采臣,诸葛流云斜刺里杀出来搅局。

"可是,可是,你这个笨手笨脚的傻书生,再加上我这个来头不得了,道法却低的
惊人的玄心正宗门人,也不是魅姬的对手啊。"两人准备去救聂小倩时这样说。

再一段是关于诸葛流云和平安的。

诸葛流云答应留下来,并和平安去开山路,平安很高兴,一直说:"流云哥哥,谢
谢你哦。"诸葛流云说:"六十九。"

"什么?"

"一路上你都说了几十次谢谢你了,你不累吗?"

"不累,只要你帮我们开成这条山路,说一千次一万次也不会觉得累。"

看到开路的"工程"如此浩繁,诸葛流云露出很无奈的表情:"不是吧?"

平安:"是啊,村长已经算过了,这是通往城市最近的路。只要有恒心,铁杵一定
可以磨成绣花针。"

"这支铁杵恐怕要磨10年。"

"以你的本事,七八年就行了。"

对白很幽默,但又不是纯粹搞笑,从中还可以感受到平安的清纯可爱和对诸葛流
云的款款深情。一如整部电视剧的风格,幽默诙谐又不失庄重和深远的主题。

蓝魔死后,诸葛流云在坟前站着时,有一段旁白:"当孩子出生后,离开了母亲,
本来就应该是两个不相干的个体,但是尘世中,仿佛就有着一条无形的丝线,把
他们永永远远的联系起来。就是母亲离开了,却仍会在孩子心里,一直活着一直
活着。每个母亲,都希望他的儿子永远长不大,永远活在怀抱之中,保护着他,
爱护着他,因为母亲都害怕,孩子长大了,就会离开自己而远去。蓝魔的孩子终
于长大了,就像一条小虫破茧而出,变成美丽的蝴蝶,继续勇敢的走向他的人生
之路。人总爱活于幻想之中,谁有勇气去将幻想变成事实,谁就是真正的英雄。
但这个成长了的英雄,却没有离开他的母亲,他并非孤独一人。"或许大家不觉得
这句话怎么样,我却被深深地打动了。母爱,世上没有比母爱更高尚的感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