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 经典语录,出埃及记经典金句,出埃及记的金句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出埃及记 经典语录,出埃及记经典金句,出埃及记的金句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出埃及记 经典语录,出埃及记经典金句,出埃及记的金句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出埃及记 经典语录
出埃及记的名句
从某种意义上说,《出埃及记》是《公主复仇记》的一个补充,《公主复仇记》着墨于两个女人,而《出埃及记》将更多的戏份给了被复仇和即将被复仇的男人。当然,如果看电影只关注剧情,那可能就会得出以上结论,并且永远也弄不明白《出埃及记》为什么会叫做《出埃及记》。或许也就因为现在只关心电影剧情的人太多,才会不喜欢这部讲故事节奏有点跳脱的电影。
出埃及记经典金句
【axxzhouaxxyyflongdd】
《出埃及记》 22:21 不可亏负寄居的,也不可欺压他,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
《出埃及记》 22:22 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
《出埃及记》 22:23 若是苦待他们一点,他们向我一哀求,我总要听他们的哀声,
《出埃及记》 22:24 并要发烈怒,用刀杀你们,使你们的妻子为寡妇,儿女为孤儿。
《申命记》 24:14 困苦穷乏的雇工,无论是你的弟兄或是在你城里寄居的,你不可欺负他。
《申命记》 24:15 要当日给他工价,不可等到日落。因为他穷苦,把心放在工价上,恐怕他因你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你了。
《申命记》 24:16 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凡被杀的都为本身的罪。
《申命记》 24:17 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儿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当头。
《申命记》 24:18 要记念你在埃及作过奴仆。耶和华你的神从那里将你救赎,所以我吩咐你这样行。
《申命记》 24:19 你在田间收割庄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这样,耶和华你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
《申命记》 24:20 你打橄榄树,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
《申命记》 24:21 你摘葡萄园的葡萄,所剩下的,不可再摘。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
《申命记》 24:22 你也要记念你在埃及地作过奴仆,所以我吩咐你这样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出埃及记的金句
【axxzhouaxxyyflongdd】
要注意圣经是以比喻来阐述上帝的救恩计划。G
从属灵意义上说,未得救的人他们没有天父的关怀,所以他们是孤儿。圣经将真信徒比作基督的新妇,所以未得救的人就成了寡妇。他们没有福音,是属灵的贫穷,乞丐。所以上帝以看顾孤儿寡妇和穷困的人为比喻,要信徒向未得救的人传播福音,给他们吃基督这生命的粮,给他们喝福音之水。属灵的穷人远比经济上的穷人多无数倍,千万不能忽视救济属灵的穷人。
出埃及记23章钥句。
@梅华龙 的答案更值得大家仔细阅读。他是研究古代近东和圣经的专业人员,有着很高的学术素养,说实话我写的答案有点班门弄斧。更重要的是我的答案只不过是把随便哪本书里都能找到的考古材料做了一个小整理罢了,而他的答案是从更高层次的方法论上入手的,而且实际上更贴合题意。因为我列举的考古材料和对应的理论猜想都没有跳出圣经考古的范畴,首先默认了出埃及记故事的可依靠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每个考古材料代表的细节。而梅华龙的答案才更具有思辨性,视野更开阔。之前有就相关问题请教过他,具体的交流请见他的答案。当然我也希望自己的答案能够和他的起到不同视角相互补充的作用,有冲突的话还是以专业人士的为准~分割线====================================================================原答案:想听大家的意见,还是先再发一遍以前写的有关《出埃及记》与圣经考古的文章吧。错误处望大家指正。
旧约圣经是一部希伯来人(以色列)的圣经,而旧约上帝是希伯来人的神。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一直充满了神话和猜想,希伯来圣经几乎是唯一可以参考的早期文献资料。可是圣经的神话性质使得其史学功能一直以来受到质疑,按照传统的圣经年份推算,圣经中以色列人的祖先来到巴勒斯坦地区早至公元前1900年。这是否是事实?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早期迦南地区(巴勒斯坦)从未出现以色列民族居住的痕迹?不仅如此,从考古学的视野来看,以色列人的先祖时代毫无踪迹,而以色列民族的首次露面晚至铁器时代初期。《圣经》文本与考古学成果的严重脱离导致学界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派别不赞同使用《圣经》里的任何材料,而另一个极端派别则认为《圣经》中的每句记载都是史实,显而易见,这两个极端都是不该被采用的。
事实上《圣经》文本与现代考古学成果并非互斥关系而是互补关系,这也是圣经考古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几个世纪以来圣经考古学生生不息,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更新,对圣经文本的解释和对以色列早期历史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基于圣经文本的“底本假说”受到广泛认可。根据底本假说,摩西五经(旧约圣经的前五卷,即《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是由四个不同来源的文本共同构成的。它们分别是完稿于公元前10到9世纪的亚未派叙事(Yahwist),完稿于公元前9世纪的“神”派作品(Elohist),成书于公元前7世纪的申命记(Deuteronomist)以及公元前6到5世纪的祭司派作品(Priestly document)。
《出埃及记》文本中同时含有亚未派叙事和神派叙事,其标志就是对上帝称呼的差异。亚未派称上帝之名亚未(中文和合本错译为耶和华)而神本称之为Elohim(神)。除了文本本身的分歧外,人们对《出埃及记》反映的历史事实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大部分圣经考古作品都将其当作历史事实加以详尽讨论,也有一些学者倾向于从记忆史的角度来对文本进行解构,承认《出埃及记》带有真实历史经过加工和改造的影子。事实上凭借现有的材料下任何论断都为时尚早,我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出埃及记》反映真实历史的各种可能。
根据旧约圣经,以色列人跟随约瑟来到埃及定居,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沦为埃及统治阶级的剥削和迫害对象。无情的法老先是惧怕希伯来人口的日益增加,下达了杀死出生的所有希伯来男孩的残酷命令,后来又硬着心肠再三阻挠希伯来人离开埃及。摩西被埃及公主抚养成人并在米甸受到神启肩负起了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的使命。接着经文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上帝降下可怕的灾异到埃及,最终迫使法老同意放走希伯来民族。在此之后摩西在神的帮助下带领希伯来人花了整整四十年回到迦南地,途中还在西奈山上与神立约,定下神圣的摩西十诫。然而这个故事中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创作的或借鉴的,尚待研究。目前还找不到任何直接的证据证明以色列人曾经在埃及活动过。
要讨论《出埃及记》中的历史成分就不得不结合埃及历史。根据马涅托的《埃及史》,古埃及被分为31个王朝,其中与《出埃及记》关系密切的是处于新王国时期的18到20王朝以及稍早一些的17王朝也即喜克索斯王朝。相关时代和法老名字如下表,破折号后是该时期与出埃及记相关的事件/材料。
喜克索斯王朝(1730—1575)
第十八王朝(1575—1309)
阿赫摩斯一世
图特摩斯三世
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阿玛尔纳书信
图坦卡蒙
第十九王朝(1309—1194)
拉美西斯一世(1309—1308)
赛提一世(1308—1291)
拉美西斯二世(1291—1224)——Pi-Ramesses(兰塞)Pithom(比东)
美涅普塔(1224—1214)——海上民族入侵 美涅普塔石碑
第二十王朝(1194—1087)
拉美西斯三世(1182—1151)——海上民族入侵
拉美西斯四到十一世(1151—1087)
喜克索斯王朝也被称作牧人王朝,由从尼罗河三角洲入侵的喜克索斯人建立,最终被阿赫摩斯一世领导的南方政权推翻。
阿赫摩斯一世在驱逐喜克索斯人后建立了第十八王朝,也是埃及新王国历史时期的开端。王朝的第六位法老图特摩斯三世通过武力扩张使埃及成为横跨两洲的帝国,埃及势力达到鼎盛。在第十位法老埃赫那吞宗教改革引发混乱期间埃及国力开始下降,并在郝列姆布时期重新上升。
十九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鼎盛期,著名君主拉美西斯二世之后埃及遭遇海上民族入侵和赫梯的多重威胁,逐渐走向衰落。
第二十王朝有八位法老沿用拉美西斯这一称呼,但大多碌碌无为。
按照《出埃及记》的说法,我们可以想象以色列人在埃及作为奴隶劳动了数百年,最后在摩西的带领下穿越“红海”(实际上是苦湖或廷萨湖),回到地中海东岸的迦南地(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并且在打败原住民后将这片土地据为己有。
十八王朝的宗教改革法老埃赫那吞把他的首都从底比斯搬迁到了阿玛尔纳,并且在这座城市里为圣经考古学留下了大量线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阿玛尔纳书信。发现于1887年的阿玛尔纳书信是380块刻满文字的泥板,是近东各个地区的君主寄给法老的书信,其中一部分来自一名叫做Abdi-Heba的耶路撒冷城统治者。这些文书均为Abdi-Heba像法老的求援书,从书信中看,在埃赫那吞忙于宗教改革的这段时间里,原先臣服于埃及的西亚地区蠢蠢欲动,忠诚于法老的耶路撒冷已经遭到了敌人的侵略。在信件中两次出现了一个种族名,Habiru。
阿玛尔纳书信EA287 (1350s – 1330s BC)
“The Habiru are now attempting to take Jerusalem”
阿玛尔纳书信 EA290
“From Abdi-Heba,mayor of Jerusalem to king Pharaoh:A town near Jerusalem has deserted.Without archers,all the king`s land will be lost to the Habiru.”
这让人立马联想到Hebrew,希伯来民族。如果文中的Habiru指的就是希伯来民族,那我们就看到了以色列人重返迦南的影子。因此这个考古材料的间接指向是以色列人占领迦南的真实性以及发生时间,如果埃赫那吞时代确实是以色列人重返迦南的时候,又因为《出埃及记》记载以色列人花了四十年回到迦南,那么出埃及这一事件的发生时间可能是埃赫那吞之父阿蒙霍特普三世在位的时代。当然对于这一证据的质疑颇多,比如Habiru是否指的是希伯来人,抑或仅仅是读音上的相似。也有人认为圣经中的“四十年”不是准确数字而是象征一代人的时间,因此时间推断上也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总而言之,如果符合猜想的话,出埃及这一事件可能出现在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中后期,至于具体年份仍是无法推算的。
《出埃及记》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地名:比东和兰塞。它们是希伯来人在尼罗河三角洲为法老修建的两座积货城。
出1:11 于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辖制他们,加重担苦害他们。他们为法老建造两座积货城,就是比东和兰塞。
出12:37 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往疏割去。
兰塞在读音上让人联想到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事实上考古学家也都认同这两座城实际上就是赛提一世到拉美西斯二世时期修建的两座城市Pithom 和Pi-Ramesses。这一证据则指向拉美西斯二世,和从阿玛尔纳书信中得出的时间相距甚远。从可信度和说服力上看这一证据似乎更加有力。但没有更多的材料仍然不能下结论。
另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材料出现在拉美西斯二世的儿子美涅普塔在位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物美涅普塔石碑上记叙了一段歌颂美涅普塔武力功绩的文字,其中又一次出现了可疑的词语。
The Merneptah Stele美涅普塔石碑
Desolation is for Tehenu; Hatti is pacified;
Plundered is the Canaan with every evil;
Carried off is Ashkelon; seized upon is Gezer;
Yanoam is made as that which does not exist;
Israel is laid waste, his seed is not;
Hurru is become a widow for Egypt!
All lands together, they are pacified;
Everyone who is restless, he has been bound
英译本中这一词直接被译作Israel(以色列)是因为该词的埃及语转写ysri r在读音上和以色列一次十分近似,让人怀疑这个词语指的就是以色列民族。不仅如此,这个词语和其他巴勒斯坦地区的民族或国家并列,在碑文中特赫努,迦南,阿什克隆,基色,亚诺阿姆,以色列和胡尔鲁都被美涅普塔暴力征服,赫梯人也被击败。当然考古学家大多相信这只是埃及单方面的不实宣传之辞,但其中反映的一部分内容是真实的,尤其是把以色列与其他巴勒斯坦民族并列,指向以色列民族已经在巴勒斯坦生活。如果这一推断成立的话,就说明出埃及的时间不可能晚于美涅普塔时代。
关于这一材料存在着广泛的争议,主要是两点:以色列人仍然没有土地/以色列其实是耶斯列
根据圣书体原文来看,代表“以色列”的这个词词尾所加的定符(表示词语性质的固定符号)是表示民族的符号,而其他名词末尾的定符表示的都是国家。那么很有可能在埃及人眼里以色列人仍然属于无家可归的一个部族,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仍然处于埃及统治下,因此以碑文来证明出埃及时间的下限就是靠不住的了。
另外一个更据杀伤力的反驳是就“以色列”这一词语展开的。Israel or Jezreel(耶斯列):the resulting construction could legitimately be understood as‘an inexperienced scribe`s way of rendering’Yezreel, the specific valley in question (Margalith 1990: 2 29)
也就是说,在不少西方学者看来,这个读音类似以色列的词语其实指的是圣经中的城市耶斯列(jezreel),毕竟美涅普塔石碑中的文字是埃及语,只能模仿希伯来语的大致读音,而以色列与耶斯列的读音如此相近使得二者也无法区分了。
抛开考古学材料,单纯根据圣经文本推算出埃及的时间也是一个途径。
1.列王纪6:1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
即公元前966年倒退480年=1446年
支持这一时间推算的证据有之前提到的阿玛尔纳书信/和美涅普塔石碑有争议的指向性。另外根据考古发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必经之地耶利哥在主前15世纪曾经遭到毁灭,可以猜测这次毁灭正是以色列民族入侵带来的。对此推算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列王纪》中提到的四百八十年并非一个准确数字,更应该被理解为“十二代人的时间”。
2.出12:40 以色列人在埃及居住四百三十年+约瑟在埃及为相可能在喜克索斯王朝=1280年
这一推算的依据是以色列人的祖先约瑟在埃及为相这一事件。约瑟作为希伯来人不太可能在埃及享有如此高的地位,除非他生活在由外族建立的喜克索斯王朝。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拉美西斯二世大概就是《出埃及记》中那个固执的法老了。之前提到的比东和兰塞的修建时间(赛提一世到拉美西斯二世BC1304—BC1224)以及一些其他证据都是支持拉美西斯的。不过这一推断同样使用了圣经原文给出的时间,并且还自作主张的将约瑟定在了喜克索斯王朝,因此仍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3出13:17 法老容百姓去的时候,非利士地的道路虽近,神却不领他们从那里走,因为神说: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了就想回埃及去。于是以色列人取道沙漠以绕开非利士人和埃及人的战场所在地。
.更加晚近的拉美西斯三世时代,埃及遭遇了以非利士人为首的海上民族入侵,非利士人攻击了尼罗河三角洲,但最终被法老的军队击退。这一场埃及与非利士人的冲突被与上面引用的经文相联系,也就把出埃及与拉美西斯三世时代(1182—1151)联系了起来,而这个时代推断是这里列举的几个中最晚的。
根据文本的一些细节还形成了一些间接推测:
约瑟在埃及为相的经历指向由外族统治的喜克索斯王朝(1730—1575)。约瑟本人不太可能在埃及法老的朝廷里当上维西尔,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由外族建立的喜克索斯王朝(第17王朝)。毕竟希伯来人与喜克索斯人都是来自西亚的闪族,更有可能相互信任。
圣经中还提到新任的法老不认识约瑟,有学者指出这暗示了改朝换代,十八王朝的建立和法老阿赫摩斯一世的掌权。埃及人对喜克索斯王朝的态度是轻蔑和不认可的,因此也不会认可约瑟的地位。也许正是因为埃及人驱逐了喜克索斯人,以色列人才沦为苦力。
除此之外,还有人把出埃及的故事同喜克索斯人之被驱逐相联系。这一观点已经倾向于不把出埃及视为真实的历史事件。
从文本上看,《出埃及记》的故事编纂很可能受到了埃及文学作品的影响。故事中上帝降于埃及人的十灾往往可以在埃及故事中找到原型。
伊普味警辞 BC2050
(尼罗河水变红)河水是血。如果人喝了河水,人就会反胃,并且会想喝更多的水 ——这一作品有可能是《出埃及记》中“血水灾”的原型。
奈菲鲁胡的预言BC2000
太阳的圆盘被遮住了。太阳不会闪光了,人也无法看到了——使人联想到“黑暗灾”。
食人者之歌(出土于萨卡拉乌尼斯金字塔)BC2300
在击杀头生子那天,国王是将会被“名字隐匿的他”审判的人。
棺椁铭文BC2000
在击杀头生子那天,我是将会被“名字隐匿的他”审判的人——以上两个作品都提到“击杀头生子”,也就是上帝降于埃及人的最后一灾“长子灾”,所有埃及人的长子都被上帝杀死。
这样看,《出埃及记》的故事情节来源于或至少借鉴了埃及早期文学作品。
关于摩西名字的来源也有埃及语和希伯来语两种解释:埃及语ms(w)生 ms男孩 希伯来语“拉出来”
《出埃及记》中的每一灾还被认为是对埃及神祗的攻击:尼罗河变红-攻击生育之神哈皮Hapi 青蛙灾-攻击赫奎特Hekhet 牲畜灾-攻击爱神哈托尔Hathor 黑暗灾-攻击太阳神阿蒙拉Amon-re
至于《出埃及记》多次提到的“法老硬着心”在原语境中更适合翻译为“使之重”,这也许与埃及 《亡灵书》奥西里斯审判的内容有关,增加法老心的重量代表希望法老在死亡审判中输掉,可以理解为一种诅咒。
如果把原文中的yam suph翻译成红海(大部分英文译本和国内主流的和合本都是这样翻译的),那么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线将是不合常理的。因此这个词最好理解为埃及同源词twfy(芦苇),也就是指向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数个长有芦苇的淡水湖泊苦湖,巴拉湖,廷萨湖和门萨来湖。
还有一种折中的说法认为主前两千纪的苏伊士湾水域,相比今天更多向北延伸,苦湖则更多向南延伸,以至两片水域可能连接起来,因此认为以色列人穿越的是苦湖或是红海都是正确的。
上图标识了三种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可能路线。单纯从地理方位上看,从尼罗河三角洲出发的以色列人似乎没有理由穿越今天的红海水域。
根据以上文本与考古材料的分析,较有可能在《出埃及记》中出场的法老有阿赫摩斯一世,阿蒙霍特普三世,埃赫那吞,拉美西斯二世,美涅普塔和拉美西斯三世。不同的法老与不同的时间推测相联系,不过显而易见,所有现存的材料都是间接的非决定性的证据。迄今为止尚无人能拿出一个让主流接受的看法,可以说在《出埃及记》的历史背景问题上圣经考古学距离真相还遥遥无期。
最后,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到圣经考古以外去看看。既然《出埃及记》的历史背景如此模糊不清又难以推断,人们更应该考虑记忆史的可能性,即不把出埃及视为真实的历史事件而采用解构神话的方式提取其中可能真实的成分。不管出埃及的故事真伪,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埃及的新王国历史时期,埃及与以色列人或闪族人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流,这种交流可能是文化形式的,比如圣经的创作者受到了埃及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可能是贸易形式甚至是武力冲突形式的,比如喜克索斯人对埃及的入侵和阿赫摩斯一世领导的反对斗争。除此之外以色列人取代原住民成为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也应当是一个历史事实。与其相信《创世纪》中所说的以色列人早在亚伯拉罕时代就居于迦南地,不如认为这段早期历史只是大卫王朝的作者们为了证明以色列人占据迦南的合法性而编造的故事。
从这样的角度考虑《出埃及记》文本的来源就有诸多解释了,可能的解释包括埃及人驱逐喜克索斯的记忆史传播到以色列民族内经过加工变成了本民族的“历史”,也包括圣经作者受到近东与埃及文学作品的启发在一个大致的事件框架上展开了精彩传神的描写。
在这样细致的探讨后,对《出埃及记》的分析从表面上看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这也许会令人感到失望和无趣。但对于考古来说,根据现有的资料来尽全力还原每一种事实的可能性,并且在证据不足的条件下不妄下结论才最符合学科的精神。也许今日我们距离真相还遥遥无期,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揭开事实的神秘面纱,可是正因为如此,对圣经的每一次阅读就如同透过一层薄纱来欣赏一件精妙的艺术品,朦胧的美感油然而生。
Reference
[1]陈贻绎.希伯来语圣经——来自考古和文本资料的信息[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135-160
[2]陈贻绎.希伯来语《圣经》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
[3]Lain Provan,V.Philips Long,and Tremper Longman.A Biblical History of Israel[M].刘智信,刘林蕴琴等,译.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10.10
[4]John H.Walton,Victor H.Matthews,and Mark W.Chavalas.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Old Testament[M].李永明,徐成德,黄枫皓,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
[5]Dermot Nestor.Merneptah`s‘Israel’and the Absence of Origins in Biblical Scholarship.[J].Currents in Biblical Research,2015, Vol. 13(3)
[6]H L Bosman.The Exodus and the spade: The impact of archaeology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of Exodus[J].HTS ,2002,58(4)
出埃及记的争论。耶稣对好撒马利亚人的赞扬,(路加福音10章25-37节)要求人们对身处困境人伸出援助之手。 《出埃及记》。
【申15:7】 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无论哪一座城里,你弟兄中若有一个穷人,你不可忍着心,??着手不帮补你穷乏的弟兄。
【申15:8】 总要向他松开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给他,补他的不足。
【箴11:24】 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
【箴11:25】 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路14:12】 耶稣又对请他的人说,你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请你的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邻舍。恐怕他们也请你,你就得了报答。
【路14:13】 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
【路14:14】 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
【徒20:35】 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箴14:21】 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
【箴19:17】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箴3:27】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约一3:17】 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
出埃及记 经典语录
。
申22:4(1)你若看见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不可佯为不见,总要帮助他拉起来。
雅1:27 在 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来13:2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13:3 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
提前6:17 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 神。
6:18 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供给”或作“体贴”),
6:19 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箴3:28(1)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
,,,,,,,,,
出埃及记的名句。
一、故事内容:
摩西与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原本情同手足,但摩西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解救水深火热中备受奴役的犹太人民。拉美西斯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对犹太人展开了更残忍的屠杀。摩西的“神”降下“十灾”于埃及,以惩罚法老的恶行,分别是蝗灾、青蛙灾、虱子灾、苍蝇灾、血水灾、泡疮灾、冰雹灾以及黑暗之灾等。上帝降下“十灾”之后,埃及陷入黑暗与混乱,而遵行上帝之命的摩西与自诩为神的拉美西斯在也渐渐走向对立的局面,摩西率领四十万名希伯来人展开不朽旅程,逃离埃及与致命灾祸。
二、简介:
《法老与众神》(Exodus: Gods and Kings)是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一部圣经题材史诗电影,由克里斯蒂安·贝尔、乔尔·埃哲顿主演,2014年12月12日在北美上映。《法老与众神》改编自《圣经》,讲述摩西率领四十万名以色列人奴隶,反抗埃及法老拉美西斯迫害,越过红海、出走埃及的故事。
三、演员表:
四、评价:
1、《法老与众神》是一部场面壮观的史诗电影,全片无尿点。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摩西是个重视家庭的男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富有远见,是个勇敢的战士和先知,贝尔人性化的演绎了历史人物形象。除了雷德利·斯科特,无人可以通过影像展现出如此宏伟的历史。雷德利·斯科特创作了又一新的电影佳作。影片通过一个全新的,令人惊叹方式重新讲述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圣经故事。(《芝加哥太阳报》评)
2、其实《出埃及记》已经没有拍摄的电影的必要性了。但是雷德利还是和自己的团队,在这个故事里找到了细节、情感以及大历史的可能性。(《名利场》评)主创的勇气令人赞赏,但还是能看到片中对其他著名的同题材电影的模仿。(ComingSoon评)影片能让人真正的满足,真正的从内心找到对这个故事的情感。虽然影片看起来很时髦,有些人可能不会喜欢,不过它肯定会成为一部流行的大片。(《帝国杂志》评)
出埃及记经典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