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法华经经典语录,想要了解法华经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法华经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法华经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法华经经典语录
法华经经典语句
1. “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法华经·法师品》 2. “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3. “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华经·法师品》 4. “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法华经·如来神力品》 5. “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6. “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7.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悯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后,悯众生故,出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法华经·法师品》 8. “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使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茶、若毗舍暗、若吉蔗、若富单那、若韦陀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9. “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用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1.原文:“今此三界,皆是我有。”
问题:这个“有”字当如何解释?世尊是天人师并非造物者,怎么说是“三界我有”?
回答:这句话出自譬喻品:
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深著世乐,无有慧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今此三界,皆是我有”的意思是说:如今的娑婆世界,都是需要我教化的地方。并不是说这个世界是释迦牟尼佛造出来的。他没有统治权,更没有征服三界的欲望。他只是顺应时事、因缘,出现于世,教化我们。就像老师上课,今天上语文课,那么语文老师就来了。上课时,老师对台下的学生说:你们啊,现在都是我的学生,都跟着我好好学啊,将来都能考上好大学!
有的意思是所有,引申为由我教化。作为佛祖,觉悟者,他可没兴趣造监狱。
2.原文:“我虽先说,汝等灭度。但尽生死,而实不灭。”
问题:不是说只要证得阿罗汉过就已经可以脱离三界涅槃?为何说“而实不灭”?是否是按照化城喻而理解,其实阿罗汉只是不退转,于若干劫之后一定是会成佛而不灭,所以才方便说法说阿罗汉涅槃?
回答:阿罗汉是小乘圣人果位,住于有余涅槃。涅槃有四种:自性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无所住处涅槃。释迦牟尼佛是圆满果地佛,成就无所住处涅槃。阿罗汉终有一天还是要回小向大,继续修行至无所住处涅槃的。
但尽生死:只是了了分断生死,(还没有了变易生死)。所以并没有真的灭度,达到圆满成佛的境界。
3.原文:“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
问题:若读经文不可以有一些疑惑么?譬如我在知乎上问这些问题,是否是要受罪报的?
回答:有疑惑正常,问这些问题不会受罪报。后面经文已经解释了:只有对本经或受持读诵本经的人轻贱、憎嫉、结恨,才会受罪报。
4.原文:“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
问题:后文也写到:“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这两处是否有矛盾?为何有诸多不亲近?这些诸多不亲近的理由是什么?
回答:一个专门教授大学课程的老师,他可以去给中学生讲授大学课程吗?他可以去给小学生讲授课程吗?中学生和小学生能听得懂吗?——所以不亲近。
中学生上大学后,这位专门教授大学课程的老师就会给大学生讲授了,当年的小学生们,经过中学,也上了大学,他会同样耐心的给他们讲课来了。——所以“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
5.原文:“若于梦中,但见妙事。见诸如来,坐师子座.......”
问题:之前知乎也看过说如见佛,多为心魔作祟。法华经的此处和”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是否有矛盾?如否,应该做何解释?
回答:不矛盾。神通、感应,都是工具。就像菜刀一样,厨师用它做菜,罪犯用它杀人。有时候,见佛梦佛,多为心魔作祟;有时候,真的是“见妙事”了。读经要懂得圆融。
《法华经》中“若于梦中,但见妙事。见诸如来,坐师子座”者,是佛为修行人授记成佛准备的;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者,是为了开悟见性的人准备的。倘若开悟见性时,见到了如来,见到佛祖来跟你聊天了,那就是入魔了。
6.原文:”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
问题:众生因缘而生,这个“众生之父”是否是在说大梵天王为造物主呢?
回答:这里的“父”,是统御、覆盖、涵盖的意思。大梵天王统御大梵天以下所有诸天、六道众生;《法华经》覆盖所有佛教经典,因为本经是佛所以出世讲法的原因所在。
7.问题:在我的理解下,法华经的全文对于佛法说得很少(化城喻,火宅喻),而多数都是在说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法华经的种种好处和不信、毁呰法华经的种种恶报,还有诸菩萨显现神通令人生信、普贤等菩萨劝信等等,好像此经旨在宣传而不在说法,老实说,看起来有一点自卖自夸的感觉,为何一部经书要把说法的比例写得这么少而宣传写得这么多?
回答:你没有读懂本经。本经的中心思想,不是在做政治宣传,而是指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以出现(下降出生)在凡尘的原因,那就是: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