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余光中的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余光中的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余光中的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余光中的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余光中的经典语录



谢邀!在这里贴上今年元旦我在我们学校(西南交大)山海原经典网上发表的一篇书评,里面涉及几个我比较喜爱的余诗的片段。当然,余老的经典诗句还有很多,文中没有一一列举。漫品余光中 ——到新天地作环游 第一次见到余光中这个名字,自然是在收录了《乡愁》的那一册初中语文课本上。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窗外细雨霏霏,我们坐在学校仅有的一间多媒体教室里,在年轻美丽的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在凄美动人催人泪下的背景音乐中,捧着课本一遍遍深情地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那时,教室的后面,坐着十几位教育局的领导。 正是在那堂观摩课上,我才知道有位出生于1928年的诗人名叫余光中。不过,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余光中”三字一定是笔名,因为实在是充满了哲理与诗意:所谓“余光”,也许是眼睛的“余光”?也许是烛火即将燃尽时的“余光”?虽然一直未去查证,但这个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大放光芒的名字的的确确深深地植根在了我的心田。 不过,再一次接触到余光中的诗作,却已是几年后的高中阶段了。因为,我并不喜欢《乡愁》一诗。时至今日仍觉此诗完全无法代表余诗之风格。我真正喜爱上余诗是在高一年级。那首令我着魔的诗作,其中有几句想必大家都看到过: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就是这首《寻李白》,使我一见之下如痴如醉,如颠如狂。其意象之精准,节奏之铿锵,想象之瑰奇,措辞之奔放,真是俊极美极,令人绝倒。余秋雨称此诗为“当代诗坛罕见绝唱”,当你放眼大小诗歌刊物,看到那些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之作,便知这绝非溢美之辞。余光中的诗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均可开口朗诵,大概因其特别注重诗歌音乐性之缘故。不过,不同的诗读法却有所不同。似《乡愁》,宜语慢声轻,深情款款。而这首《寻李白》,初读似觉除上面所引那寥寥几句,韵律方面几乎无甚出彩处,甚至连押韵的地方都很少,唯气沉丹田,一读再读,方能体会作者为显历史厚重感而努力营造“无韵之韵”以达“无韵胜有韵”之境的良苦用心。 高一读完,大概是由于长期沉湎于诗词纵“欲”过度,终致成绩一蹶不振。迫于高考压力,我不得不“战略转移”到邻县的一所更好的高中。即便如此,一路上我还是纵声高唱:“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到了新的学校,成绩依然难有起色,我一怒之下索性将叛逆进行到底,一口气连买了几本余光中的诗集。 从此,天日无光—— 八点半。吊桥还未醒 暑假刚开始,夏正年轻 大二女生的笑声在水上飞 飞来蜻蜓,飞去蜻蜓 这是《碧潭》中的几句,高中时的我初次读到真有种被惊艳到的感觉。和那首著名的《等你,在雨中》一样,这是一首“赤裸裸”的情诗,却又充满了古典的情趣与格调,带有传统的含蓄与浪漫。与那首《等你,在雨中》不一样的是,这首《碧潭》化用了更多中国本土的典故与传说,舴艋轻舟、西施范蠡、唐朝猿啼、牛郎织女……读之当真令人心旌摇荡,与神俱往。此诗句句堪称精致,之所以引用上面几句,主要还是从音乐性的角度考虑的。诗的前两节节奏平缓连贯,作者朦朦胧胧地表达了自己浅浅的哀愁,到第三节,“八点半”三字后突然笔锋一顿,长短错落、富于变化的语言节奏将整首诗带进了一个新的境界,一个崭新的、阳光的画面骤然映入眼帘,让读者在猝不及防中怦然心动。鼓浪屿鼓浪而去的浪子 清明节终于有岸可回头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如果不是怕有凑篇幅之嫌,我真想将这首《浪子回头》全文摘抄下来。从高中到现在,这首诗不知已经被我朗诵了多少遍,每一次重读,对于疲惫的心灵来说,总是一番美好的享受。其实,这是一首饱含沧桑感的诗作,叙事与抒情的交融,当下与过去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在余诗中别具一格。而最令我拜服的则是作者高超娴熟的写作技巧以及那仿佛与生俱来的发现文字之间各种联系的艺术能力。“风吹黑发”与“雪满白头”的诗意对比,从“一道海峡”到“一刀海峡”的巧妙比喻,“各有各的气节”与“廿四个节气”之间的关乎历史、文化的联想与思考,以及全诗极其流畅、毫无间断的优美节奏,令人不禁赞叹暮年余老的诗心不已,文心不已与壮心不已。 一切都逝了,只有我掌中的这只魔杯还盛着一世纪前异国的春晚和夏晨! 青紫色的僵尸早已腐朽,化成了草灰而遗下的血液仍如此鲜红,尚有余温 来染湿东方少年的嘴唇。这是余老年轻时所写的一首抒情诗,题目为“饮一八四二年葡萄酒”,据说是在老师梁实秋的劝诱下浅酌半杯后飘飘然所写就。从这首诗大概可以看出,余老并非一味地固守传统,固守中国文化,他在现代艺术、西方文化方面其实有着相当深的修养,而其最高强的本领还是能把各种各样表面上互相矛盾、冲突的艺术形式、语言文字熔于一炉,使其作品最终呈现出吞食天地、包罗万类的大气派、大气象。我曾称余老为“中西文白一体,诗文评译四绝”。后半句是赞其人之成就,至今仍觉仅就近几十年来中国文坛而言,并非过誉。而所谓“中西文白一体”,则是赞其作品之地负海涵、博大精深。 董桥曾言:“上乘的艺术家,内心总是寂寞的,个性总是复杂的,感情总是内蕴的。”余老也曾被朋友称作“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我想,古往今来的大文豪、大艺术家多半都有着复杂、矛盾的个性气质,这种气质既使他们能够体验人世间的各种悲欢,又使他们的作品更显幻情壮采。余老从少年时代写诗,至今已有七十年左右,而其晚年时期佳作频出,丝毫不让年轻之时,不得不说是诗歌届的一个奇迹。问其缘由,答曰:内外的痛苦是创作的不竭动力(大意如此)。这句话应该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另外,求新求变、不拘一格的创作态度应该也是余老使自己的诗歌生命永葆青春的一个诀窍。本文所引只是余老诗作的冰山一角。不能将这位天才诗人的经典作品一一摘下与大家分享,不免略感遗憾。但我还是想推荐大家看看余老的其他诗作,比如前年为洛阳龙门石窟写的长诗《卢舍那》,还有之前的《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等“调侃诗”。但愿大家能通过这些真正的诗歌精品消除对诗歌的误解,“到新天地作环游”(聂绀弩句)。诗歌并非一定晦涩难懂,她的美,本应是人人都能领略到的。 当然,我既无意一味提倡新诗的自由创作而抛弃传统诗歌的韵律追求,也无意向当代诗坛挑战,像有些诗词刊物那样提倡全面复古,完全否定现代诗的价值。我只想说,诗歌,毕竟是给人看的,诗歌创作的目的是将自己经验到的美传达给别人。诗歌属于雅文学的范畴,必然要注重个人内心感受的抒发,自然不能一味迎合读者,但,更不能迎合虚荣,甚至虚伪。我爱余光中的诗,亦爱其散文,诗文如日月,昼夜轮回补灵缺: 闲书三架除却武侠是光中 水晶句啮我的心事如诗虫 乡愁之外是边愁,一重浓似一重 鬼雨之余接冷雨,商略寒空 楚大夫与捉月客,全在雨光中

余光中的经典语句



最经典的就是 《乡愁》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