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孝经经典语录

孝经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孝经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孝经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孝经经典语录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即“灾”)必逮夫身。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论语》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迁怒,不贰过。
  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孟子》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庄子》
  1.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2.凡人心险于山川
  3.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4.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5.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7.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8.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1.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1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
  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其实个人觉得,找些名句意义不大,最好还是买一本四书五经名句赏析,但可能有些枯燥;也可以看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之类的,比较容易看进去~~

参考资料: http://blog.lanyue.com/view/81/1635913.htm

孝经经典语句



《大学》大学之道在于亲民在于明明德在于止于至善!
《论语》朝闻道夕死可也
《老子》是故天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我只知道这些了。

《至理贤文》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根据相应的经典语录总结编著而成。因为反应当下人如何尽孝的经典语录太少,所以在编著“孝顺”这篇贤文时,还是融入了很多古贤文佳句。比如第一段节选自《孝歌》,第三段节选自《孝双亲恩》。另外《劝报亲恩篇》,《增广贤文》,《弟子规》,《省心录》等古贤文书籍中的佳句都有融入。

当然此文中也有一部分内容,是《至理贤文》中的原创佳句。这些句子或是改良自《论语》中的语录。或是改良自《孝经》中的语录。或是改编自当下的白话至理名言。或是精简自相应的哲思美文。

在网上关于“孝顺”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但这其中的一些经典的句子大多是出自古代,而出自当下的这般经典佳句却寥寥无几。这些关于孝顺的经典言辞,都是人们智慧思想的结晶。可为什么当下人在这方面的智慧思想这么少呢?

下面就把《至理贤文》中的“孝顺父母”这篇奉上,欢迎大家来学习。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原创佳句,因为出自当下,所以这样的句子不多见。

——————————

孝顺父母

穷苦莫教父母受,忧愁莫教父母耽。但愿自己受委屈,莫让父母受艰难。父母都调莫违阻,吩咐言语记心间,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敬意面带欢。时时体贴父母意,莫教父母心挂牵。大小事情应商量,要把父母放心上。

身体发肤父母给,若敢毁伤为不孝。立身行道美名扬,以显父母乃至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愧恨冷淡使亲无,愁烦惊闷未亲有。父母所好力为具,父母所恶谨为去。

父母双亲恩似海深,生儿育女历尽艰辛。年老衰迈精疲力尽,子女成人理当孝顺。衣食住行勿使受困,健康状况经常过问。父母所需竭力奉进,不应吝钱刻薄双亲。夫妻情重父母恩深,不可宠妻虐待老人。

若疏远亲枉为人,若忤逆亲枉为子。 父母之龄必须知,为其寿喜为老忧。人子一日老一日,父母一年老一年。孝须即行,不能等待。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妻贤夫祸少,子孝顺父心宽。

常归看看,孝义至要。搬椅倒水,让亲歇饮;说句暖语给亲听,驱其心病除其劳。孝敬父母,实则此简。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买本<<论语>>看吧

孝经是一本书,相传为孔子所做,在古代是孝子的行为准则,只是现在的人一般都不想孝了,所以没人再读了,想要找来看的话,应该很好搞到

《大学》
摘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老子》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书名:孝经 作者:不详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  是以其民畏而爱 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茫裎奕荩圆晃模啦话玻爬植焕郑持疾桓剩税葜橐病H斩常堂裎抟运郎松;俨幻鹦裕耸ト酥病Iゲ还辏久裼兄找病N组ひ卖蓝僦缕浜?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

1.[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的含义是: ...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含义是: ...一个人的事业会以为勤奋而更加精益,会因为整日玩乐嬉笑而荒废。一个人的做为因为勤于思考而成功,会以为随意不谨慎而毁掉。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含义是: ...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儿的,还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捕鱼。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含义是: ...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下面的不编辑了,..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