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访谈录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杨澜访谈录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杨澜访谈录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杨澜访谈录经典语录
杨澜访谈录经典语句
光之翼,只爱陌生人,将爱,浮躁,因为爱情,爱笑的天使,红豆,因为爱情,怀念,只爱陌生人,阳宝,怀念,闷,怀念,红豆,你喜欢不如我喜欢,只爱陌生人,传奇,浮躁,将爱,阳宝,精彩,当时的月亮,还念,传奇,因为爱情。
我曾经在2012年大学暑期在《杨澜访谈录》实习,两个月中与杨澜和制作团队密集接触,还幸运交到至今保持联系的朋友们(其中包括《杨访》制片人马敬军老师)。
(流水的嘉宾,铁打的敬军)
我对这档节目和杨澜是一直有崇敬之心的,从小也是看着杨澜写的自传《凭海临风》长大,而且和他们一起工作是能够感受到这个团队的“匠人精神”的:杨澜曾经录一段开场语录了四十多遍,下面有个会都被她推掉,就是为了把这段开场语录到满意。这种极致的匠人精神现在已经很少有主持人和节目制片人具备了。
但是...就算有杨澜这个超级名人,每期也有大腕坐镇,还是改变不了节目时间被调整的命运:我在杨访实习时节目首播时间还是在东方卫视的周五晚间黄金档,然后第二年它被推到了周五晚上,第三年去了北京台播...到现在已经“沦落”到每周日23点档了。
(杨澜访谈录的播出时间已经“沦落”到每周日23点档了)
------我是为什么杨澜访谈录不火了的分界线------
首先是用户逃离电视。
据我所知,很多90后都不打开电视机了,我之前租的房子更是压根没安装电视,一直住着丝毫没觉得奇怪,直到姥姥来北京住我家,抱怨没电视看,然后我用iPad下载好她想看的电视剧,老太太也不觉得没电视不舒服了。那么在用户逃离电视这个大背景下,电视必须把有限的黄金资源--即黄金时间档给那些能吸引流量的节目--即知乎网友 @白马走过天亮 所说的 “《奔跑吧兄弟》之类的节目”。
然后是杨澜访谈录一直不放弃的访谈这种形式已经落伍。
对于杨澜,她定位高端财经人士这个受众没毛病,但访谈这个节目形式是有毛病的。回想过去二十年三十年,访谈一直存在,它制作成本低、有好主持人引到下能出好的谈话内容,这些是其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boring,无聊。镜头没有大变化、一问一答没有更多的互动了。
其实要出有营养的知识内容可以有很多形式:《奇葩说》、《吴晓波频道》都是不错的案例。如果不考虑“打造杨澜个人IP”这个因素,我最近看到一个公众号叫“即刻商业”也值得参考,它也打高端商业人士这个人群,但每期90秒-3分钟的节目,讲述一个理念或一个人物。而这些形式才是符合“节目革新”的。
第三,缺乏话题制造能力和标题党思维。
提到中国女主持人,除了杨澜很多人还会想到陈鲁豫。《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都诞生于01年,也都是访谈类节目。但大家回想一下去年“王健林的小目标”这个话题,你真的以为这是网友看到电视节目扒下来自己传播的吗?你以为王健林就是采访采访着突然说到“定下一个亿这个小目标”的吗?你要是信我只能说too naive。
(《鲁豫有约》节目中的王健林小目标)
这明显是万达的公关和鲁豫有约的团队一起商量好弄出来的炒作啊。听说造这波势花费并不高,大约10万元这个量级,但获得的价值是毫无疑问的-王健林的那期节目全网播放量过亿。而《杨澜访谈录》也许就是因为太有“匠心”,也不屑于做这样的炒作,更不喜欢标题党,所以他们默默地打磨着节目,却忽略了“如何传播到已经离开电视的这些年轻人以及商务忙人群体”这一关键问题。其实炒作和标题党真心是挺必须的。
《杨澜访谈录》确实非常成功,杨澜个人也是好几代人都熟悉的高知偶像。但我认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而新的时代又属于新的一群人。这群人的代表擅长移动互联网甚至是VRAR这些新的媒体介质、也深谙传播的原理、不再用老套的节目形式、也敢玩会造势。
最后我想用场景实验室吴声老师的一段话来做总结:
新物种对旧物种的迭代是潮流所向、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你要么成为新物种,因为只有新物种的商业化生存,才能获取这个时代的流量红利和注意力红利。要么就是被摧古拉朽式地破坏。我消灭你,但与你无关。〈面对面〉 〈高端访问〉 〈天下女人〉 〈 背后的故事〉 〈咏了汇〉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