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到芬兰车站的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到芬兰车站的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到芬兰车站的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到芬兰车站的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到芬兰车站的经典语录



到芬兰车站的经典语句



下边是《月亮与六便士》 蒋方舟一生之书的音频稿,偏口头语。顺便推荐几个最近在看的读书谈话类综艺节目,都很好看。

腾讯《一本好书》。以舞台剧、片段朗读等形式推荐经典好书

蜻蜓FM 《一生之书》,蒋方舟,我又跟着把所有提到的书重读了一遍

优酷 《圆桌派》,到第四季了,有的嘉宾很喜欢

还有道长的 《一千零一夜》系列

“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高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妙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想要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一、

直到今天,对于毛姆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毛姆被定义为二流作家?”

毛姆几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二流作家”,现代英国权威著作里很少提及他,我最喜欢的文学评论家之一,《到芬兰车站去》的作者爱德蒙·威尔逊说:“经常有人劝我严肃地看待毛姆,但是我从来无法说服自己,不把他看成一个二流货色。”

为什么要说毛姆是个二流作家?

首先,要定义一下“二流”。在毛姆同时代的作家有福克纳、乔伊斯、伍尔夫,在群星闪耀的时代,毛姆自然没有那么耀眼,不是毛姆不努力,是对手真的太强大了。所以,毛姆的“二流”放在今天却绝对是一个“一流”或者是“超一流”,我们现在的“二流”放在当时,只能说是不入流。

另外觉得毛姆“二流”是因为毛姆实在太正常了。在其他艺术家都焦灼而痛苦的时候,毛姆明快愉悦。二十世纪的一流作家其实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神经质的。人们总认为偏执狂才能成功,精神病才能当好艺术家。我们总是期待艺术家身上有异于常人的地方,比如很多人一提到梵高,不是说向日葵鸢尾花,而是认为“他把耳朵都割了,肯定是个天才”。像卡夫卡、伍尔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精神上的疾病,但是毛姆实在是太正常了,唯一可以说的上是一点小缺陷的就是在他小时候有一点结巴。而不同的精神状态投射到创作上可以看到些许的区别,比如其他同时代的作家都在进行艺术上的创新:乔伊斯、伍尔夫开始用意识流写作,普鲁斯特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时候,开始探索一种没有中心人物也没有完整故事的写作,只有毛姆还在老老实实地讲故事,用古朴的、维多利亚式的方式探索怎么把故事讲得更动听。就像别的手机厂商都在研究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只有诺基亚还在研究手机怎么抗摔,用手机砸核桃。毛姆就是手机中的诺基亚。

最重要的,严肃评论家把毛姆看做“二流作家”,是因为毛姆实在是太畅销了。天才在世的时候要怀才不遇才更传奇,写作的时候饥寒交迫、厄运缠身、不被赏识,边写边咳血,似乎这样写出的作品才有重量有厚度,而毛姆生前太畅销太成功了。人们总以为高级的艺术都是小众的,毛姆如此畅销,大家就认为他一定是为大众趣味做了妥协的,不够高级。

受多了这种“二流作家”的评价,毛姆自己也妥协了。他自嘲说:“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我等待的批评家是这样一个人,他能解释为什么我缺陷这么多,却这么多年来还拥有这么多的读者。”

二、

今天我们要聊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也是一个非常畅销的作品。它在出版的时候,受到了文学评论界以外的一致好评,而“月亮”和“六便士”也成为了理想与现实的代名词,指代在所有人都妥协于庸俗生活的时候,有些勇敢的人敢于追求理想。当然,如果它的主旨能这么简单的概括下来它不会像今天这样经典。《月亮与六便士》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是一个心灵鸡汤的故事,不是一个追梦人如何历经艰险实现辉煌成就的励志故事,而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追梦者的故事。这个追逐月光的人,他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几乎失去了一切他可以失去的东西。这本书写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更贴近现实:追逐理想并不是一个无本生意,在很多情况下,追逐梦想就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就要放弃另一种平凡的幸福,而这种放弃,必定会伤害到他人。我脑海中经常出现一个场景:西湖边上,弘一法师李叔同他决定皈依佛门,告别妻子和孩子。妻子和孩子在河岸上看着小船当中远去的他失声痛哭,孩子在喊着他,而船上的李叔同却连头也没有回。我时常在想,我们要追逐自己的理想真的要这么决绝么,我们明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什么会伤害到那么多无辜的人。书本上的理想主义者好像都是很浪漫的,而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其实都是很自私的,他们会把自己的理想放在一切事情之前,而周围人不得不为他服务为他牺牲。

如果我们自己恰好就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呢?当我们鼓起勇气,为了理想头也不回地抛下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那结果又会是怎样呢?其实发现是会把自己抛向了巨大的未知,更大的厄运。如果说平庸的生活那么不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过,那是因为平庸的生活是一种安全的生活,它不算太好但也坏不到哪去,但是追求理想的生活却是充满了凶险,而这种凶险很多时候并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来源我们自己。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理想的路上走了一半,才发现才华和能力其实支撑不起我们的理想。前面是死胡同,而过去的轨道早就回不去了。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选择?放弃了一切的意义又是什么?

毛姆曾经写过一句话,是我觉得他写过最恐怖的一句话。在《人性的枷锁》里,他写:“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却逐渐印证原来我是一个平庸的人。就是因为我们面对这些凶险,面对这些不确定,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答案,所以我们不敢做出选择。一头是平庸的生活,一头是凶险的理想,我们该往何处去。文学的好处就在于它会带你去领路一种你不敢去做的选择,《月亮与六便士》,它就用一个勇敢者的选择,来替我们过了一遍我们始终没有勇气去过的生活。

这个勇敢者叫做斯特里。在小说的开头,他是一个一点也不起眼的人,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是长相一般,工作水平一般,说话无聊开口冷场的人。他一直按照既定的生活轨道生活,直到四十岁那一年,突然疯狂爱上了绘画,离开了自己结婚十七年的妻子和孩子,去巴黎疯狂画画。但其实在巴黎他生活的并不好,很贫穷又疾病缠身。在他生病奄奄一息的时候,遇到一个荷兰画家斯特罗伊夫,这是一个老好人,也是一个老实人。斯特罗伊夫把斯特里带回家照顾,而斯特里居然绿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和斯特罗伊夫的妻子布兰奇好了,而且布兰奇要抛弃一切跟他私奔。而随后斯特里又对布兰奇感到厌倦,很快又抛弃了这个为他放弃了一切的女人,最终导致这个可怜的女人自杀。斯特里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他离开了巴黎,来到了与世隔绝的南太平洋塔西提岛上,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但在染病去世之前,他命令那个土著女子把他的房子全部烧掉,当然也包括他画的那些旷世名作。

斯特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像小时候看电影会评论一个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样,那么斯特里究竟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呢?他最受争议的一点是对女人的态度。斯特里在小说里的台词已经不仅仅是直男癌了,完全是仇恨女人的人,他说:“女人除了谈情说爱就不会干别的。”“布兰奇自杀并不是因为我抛弃她,而是因为她太傻,她精神不健全。”“我是一个男人,有时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这些言论如果放在今天,恐怕早被微博网友挂出来人肉了。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小说人物,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物,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大艺术家毕加索。在他长达92年的人生里身边的情人不断,她们像飞蛾扑火一样和他纠缠在一起,忍受他的审视和暴力,消耗自己的青春,消耗自己的生命,有的抑郁了,有的甚至自杀了,但是毕加索只是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创作素材。

有一天,毕加索的小女友到他的工作室去,让毕加索在自己和新欢之间做出选择,毕加索说:“我不选,你们自己打吧。”两个女人就真的打起来了。毕加索在她们身后安静地画画,后来毕加索回忆起这段时说:“这是我一生最快乐的记忆了。”(因为他是毕加索,所以他的逻辑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大部分人其实他们并没有毕加索的才华,他们只是单纯地想渣而已,他想当艺术家是因为他希望进入到这个六亲不认,游戏花丛,不受道德束缚的这样的生活状态里,每天醉生梦死也有人买单。但实际上他们的才华又支撑不了这样的生活,他们向往的是这种生活状态而不是被艺术本身所感召。这个世界对于小有才华的人是最残酷的,因为一方面他小有才华接受不了现实生活,因为他看见了月亮的一点点光芒,所以他觉得现实生活太难以忍受了,他要向月亮的方向去,但是他的才华又不足以让他能够够到月亮,所以他两边都不沾,没有办法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永远也够不着那个他心中的艺术理想。但太多这样的人了,它像是我们生命的常态。)

如果小说里的斯特里和真实的毕加索,他们不是艺术家,我们就可以直接的去说“渣男,去死吧!”。但他们偏偏是艺术家,我们就变得有些犹豫:真的死了,岂不是人类艺术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何去解释艺术家的情爱观,而我们又应不应该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他们?

我始终觉得,艺术家的生命能量是不一样的。好像我们每个人体内都需要换电池来保持我们对于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一般来说,一小节五号电池就能支撑普通人平平稳稳地度过好多年,当他觉得疲惫的时候就去旅个游、培养个兴趣爱好、甚至跳个广场舞,都像是在电池枯竭的时候去换了另外一节电池,然后又平平稳稳的过了好些年。但是艺术家不一样,五号电池满足不了他们,他们在创造一个作品的时候,是需要核级别的能量,比如极大的生活动荡、巨大的激情、狂热的迷恋等等,但是这些能量虽然能在短期内爆发出巨大的火花,但是只能维持一小段,然后就像烟花一样消失了殆尽了,而能量提供者——比如女朋友、情人,也就迅速丧失了意义,被抛弃在一边。所以人们总是说艺术家多情又无情,他们非常容易动情,但是又不愿意承担感情所对应的责任。

这本小说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它不仅刻画了斯特里,也刻画了斯特里以外其他的人。我们不能只谴责渣男,小说中布兰奇这个女性受害者也很有意思,也就是荷兰画家的老婆。她本来是个很单纯的妇女,后来却死心塌地地爱上了斯特里。她为什么会被斯特里吸引,仅仅是因为斯特里有一种艺术家胡子拉碴,野性的性感么?并不是这样的。我认为布兰奇其实在内心深处是知道这样的爱情只能是悲剧结局。所以当在丈夫一开始提出要接斯特里回家的时候,她非常恐惧和抗拒,在恐惧当中又感觉到了一种诱惑。她预见了自己将会被一种强大的诱惑吸引和摧毁,那就是成为艺术家的缪斯的诱惑。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能力去创作,但能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把自己的生命当做一段丝线编进一副绚烂的织锦,虽然没有人会注意到一根无名的丝线,但这个念头还是相当吸引人的。布兰奇也是这样,成为伟大作品的一部分,她自己平庸的人生或多或少有了些传奇的色彩,或多或少的也为世界留下了一些东西。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以画家高更为原型写的小说。高更的经历和斯特里很像,在人生前半段都是很普通的股票经纪人,都是中年的时候辞职和家庭决裂,从事绘画,都去了塔西提岛,以和一个土著女人同居的方式生活了很长时间,死后成为了很伟大的画家。但是高更的太太在看了这本书之后,说小说的主人公和丈夫毫无相似之处。真实的高更其实性格没有那么孤僻和古怪,反而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曾经和画家梵高同居过一段时间,梵高特别地崇拜高更,觉得他生命力简直太旺盛了,而且人缘也太好了。高更很会交谈很会社交,他利用自己的性格魅力很快找到了绘画的模特——一个咖啡馆的老板娘。而其实梵高想画这个老板娘很久了,但不知怎么去搭讪怎么去沟通交流,就只能在高更每次画画的时候蹭他的模特,画上几笔。

而且高更生前也不是一个完全不被赏识的画家,在他去塔西提岛之前,其实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了。只不过后来他的风格发生了变化,画作开始不受欢迎,变得无人问津,才孤独地踏上了塔西提岛。所以如果说高更的人生是起起落落,而斯特里的人生就是起落落落……

虽然真实的艺术家和小说中的艺术家稍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当你选择艺术的时候,你就没办法像普通人那样过一生了。你不能沉迷于财富,要克制自己的虚荣,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甚至不能太幸福——因为幸福会让人丧失表达欲。想要高雅、低俗两不误,艺术、人生都丰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创造美更不是容易的事情。就像我们在开头读到的毛姆的话:“美”是多么稀少的东西,是要艺术家历尽艰苦才能得到的东西。

三、

如果我们不想成为艺术家,也不想爱上艺术家,甚至对于艺术一点也不感兴趣,那我们今天再读《月亮与六便士》,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它是一本教人怎么去脱衣服的书。米兰·昆德拉写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有两类人,一类人是不断给自己做加法,不断地给自己增添一些属性,就像是穿衣服一样,比如我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我还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还是好妻子好妈妈等等……好像衣服越多标签越多,人就越丰富越立体,人生就越有意义。而另外一类人,他们是不断给自己做减法,他们是不断地脱衣服,不断地减掉一切外来的东西、表面的东西,来接近自己的本质。

斯特里很明显就是后者。他先是脱掉了证券经纪人的衣服,然后不是一个好爸爸,不愿意当一个好丈夫,最后脱掉了好情人等等。最后的最后他几乎是赤身裸体地面对整个世界。

反观我们,好像大多时候都是前者,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身份,出于保暖也出于安全感,并且为了这些身份做各种各样的妥协。比如考虑到报答父母,要赶紧找工作;考虑到另一半的感受,要安稳一些生活;考虑到子女的未来,要努力挣钱。我们好像没有一瞬间是为自己活过,而内心只要有一点小冲动和小热情,就要赶紧浇灭它,觉得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自私去放弃责任等等。但看了这本书,让我们觉得好像应该为自己活一次,为自己活一段,哪怕是仅仅为自己活一天。

斯特里他是一个极端,他是一个小说人物。他是有一天抬头看见了月光,从此就再也不能低头捡六便士了,他后半辈子都成为了月亮的奴隶。我们无法像他那样,一辈子只为了月光活着,但至少,我们应该抬头看一次月亮,这样哪怕再捡六便士的时候,我们也知道,月亮在那,月亮永远在那。

说实话,根据我的旅行经验和体会,会建议你入住在赫尔辛基机场,第二天白天再去市区更加方便。赫尔辛基机场内的酒店性价比高,我很喜欢。

根据不同的移民途径,需要的钱数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不能少于30万。  移民芬兰的途径:  1、通过结婚,跟芬兰人结婚的话,大概三四年就能拿到绿卡,为了移民去结婚,该有多痛苦;  2、通过工作:如果你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大概需要六年时间能拿到芬兰的绿卡。芬兰的就业机会不是很多,不要求会说芬兰语的工作更少!所以很多云去芬兰的留学生毕业之后都不得不离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