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陈少文经典语录

陈少文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陈少文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陈少文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陈少文经典语录



陈少文经典语句



什么玩意

小迷弟在此答一答。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级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最初知道陈虎这个人就觉得他应该不简单,不仅因为他在司考界打下的名声,他本科学播音研究生转法学的经历,更因为他是我的学术偶像陈瑞华老师一本书《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的编写者,也参与了他另一本书《论法学研究方法》的编写。能被大佬这样认可的人,能不优秀吗?

不过其实我和陈虎老师见的第一面远早于对他的这些了解。说来惭愧,他在研究生复试面试我们英语,由于我准备不周,自身听说能力也比较差,他问我我的名字背后的含义,我并没有回答上来。当然,就我的名字而言,这个问题也的确很刁钻了...

开学第一次导师组见面会,陈虎老师也去了,由于资历尚浅,他并没有和我们有过多的交流。但他有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大意是:不要问怎么读书,等你读了一百本书自然就会知道;不要问怎么写文章,等你写了一百篇文章自然也会知道。

后来有一次学院开设了江歌案的讨论讲座,是由陈虎老师主持,并邀请了各个专业一大批教授副教授参与。由于来听讲座的人太多,讲座地点由50人教室改到了100人教室,然后又改成了能容纳好几百人的模拟法庭。我有幸旁听了这次讲座,陈虎老师作为主持人,其节奏之把控,气氛之带动,口才之精湛,谈吐之风趣,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分导师时我并没有能够成为他的学生,不过我的一个优秀的直系学妹成为了他的学生。据说陈虎老师每周都要给他们开读书会,会要求他们写读后感、读书笔记。至于读书的范围,远不限于专业课书籍,还会涉及到哲史以及文学类作品。

再往后,就是研一寒假前夕,我被导师拉去改本科生的期末考试试卷,与陈虎老师又有短暂的接触。我当时很好奇地问他,您一天要看多少页书?他说,以前每天至少要看150页,不然睡不着,现在比以前少一些。看着他头顶稀疏的毛发,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 ̄)

研一下学期的刑事诉讼法学,他给我们上了两个多月的课,主题是美国刑事诉讼法。整个课程上下来,我的印象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学识真的非常渊博。他的知识面远不限于刑诉法学,对于很多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学知识都有广泛的了解,并自成体系,信手拈来。第二,口才非常棒。虽然我之前已经见识过了,但听他上课还是会有被惊艳的感觉。我自身是一个非常不擅长把脑子里的想法转化为口头语言的人,写写东西倒还行。而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他说的话反映的全是他脑子里上一秒的想法和逻辑。并且,他的口才一部分还反映在幽默上。他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上课经常能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第三,学术素养很高。其实我曾经怀疑过,为什么在网上搜不到很多他的学术成果?如果以他这个年龄(38左右)来评价一个青年学者是否出类拔萃,十篇左右的核心期刊应该是标准(参考汪海燕、万毅等人),但他并没有这么多。这个问题他在课上间接性地给了我答案。按他的说法,他觉得在中国研究刑事诉讼法很无聊,没有多少值得思辨的东西。因为程序问题在中国根本还没有能够形成,没有能够进行理论研究的素材,他在等待司法实践中程序问题的诞生。虽然我无法从他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来判断他的学术能力,但是从他授课的内容来看,我觉得他的学术思维、逻辑分析和哲学思辨能力是非常强的。

最后附上我的总评价吧,毕竟问题问的是“如何评价”。第一,当之无愧的“学者”。他对名利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不过卖书赚了我不少钱,emmm),只专注于学习知识和分享知识。第二,模范的法学教师。他的教学已经不限于传授法律知识和法学知识,而在于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看书看别人的观点是没用的,要看的是别人的思维。第三,明亮的学术前途。我经常跟室友说,中南大这个舞台是留不住他的。我觉得以他的思辨能力和知识积累,只要他想出成果,是非常容易的。其实他的学术能力是得到不少人认可的。陈瑞华老师在他的《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我衷心期待他在未来的法学研究中投入更多精力,将自己的才华绽放在学术贡献中,从而取得与他的才华相称的学术地位。”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了:别玩了,做点正事吧,在学术上你明明远不止这样。我真的很期待他有朝一日能写出足以流传的经典作品。

怕被认出来,匿了匿了。(o^^o)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