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三毛生日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三毛生日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三毛生日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三毛生日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三毛生日经典语录



三毛生日经典语句



每想你一次,天上掉下一滴水,于是有了太平洋;每想你一次,天上掉下一粒沙,于是有了撒哈拉。

今天是三毛的生日。对无数曾经渴望过远方的人来说,三毛就是他们永远的青春偶像。

她是文青鼻祖,是流浪作家,是旅行达人,是传奇才女。但始终不变的,是她给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留下的梦:有书,有爱,有远方。

活着,就要跑出一般人的轨道

29岁时,因为《国家地理》上一篇关于撒哈拉沙漠的文章,三毛告诉朋友,自己决定去沙漠住一年。

身边的人都当作笑话。那是气候恶劣,人迹罕至的地方,进去尚且不易,更不要谈在当地住下了。

她无法向人解释这种类似“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处理好所有琐事后,谁也没有告别,独自走向了漫天黄沙。一个传奇也由此开始。

三年后,还在沙漠安稳生活的三毛写了一本书,讲述自己苦中作乐的沙漠生活。这本畅销四十余年的《撒哈拉的故事》,自问世起,便掀起华文世界的“三毛热”。

《撒哈拉的故事》

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天高地厚纵情驰骋的北非沙漠,引人入胜不可思议的异国情调……这些常人梦想不及的经历,在那个物质享受极为有限的年代,给了所有人关于浪漫和自由的想象。

但她并不是像朋友说的那样,看破红尘,自我放逐。也没有像丈夫荷西评价的那样,表面倔强,内心浪漫,很快就会厌烦。而是在这片荒僻贫苦的土地上,认认真真地计算起生活,白手成了一个家。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很难想象,习惯了都市的繁华之后,要怎样从头去开始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看着她,刚刚落地就去买冰箱买煤气炉买毯子,感叹“东西贵得令人灰心”,算着结婚补助,房租津贴紧巴巴地过日子。也看着她到处拾荒,用棺材板做家具,把汽车外胎当坐垫,给荷西做粉丝,骗他叫做“雨”,一起打鱼然后吆喝卖钱。

是要怎样的率性,才能将如此苦涩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呢?

但她又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天地里的小快乐。在那样落后的地方,见惯种种不平之时,仍要为当地妇女治病,为哑奴提供力所能及的关怀,为娃娃新娘的命运伤怀落泪。

而这不过是她往后余生的诸多冒险之一。马德里、加纳利、墨西哥、洪都拉斯、巴拿马……流浪了半生,走遍了万水千山,只为寻她内心的自由。

被文明捆绑的人,被世俗所累的人,大概都难以想象,生命还有如此波澜壮阔的呈现。

所以杨照说她写的是“不折不扣的传奇故事”,是“真实的梦幻幸福”。

贾平凹说:“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

在那样的时代,走向世界的女性并不算多。但是放在今天看,三毛始终昂扬的出走姿态,仍旧独树一帜。

有生之日,只愿做一个真诚的人

少有作家,甚至少有人,能够如此自然地在自己的笔下,披露那么多个人的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

当我们读完三毛全集的14本书,看着三毛从少年叛逆,到结婚成家,到重拾生活信心,一个人的一生也在我们面前缓缓流过了。

写作对于三毛来说,并非全力以赴的事业。她也从未立志过做作家,如其所说,“写作在我生活中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蛋糕上面的樱桃”。

最初写《撒哈拉的故事》,只是为了向父母报告自己的沙漠近况,满足他们的殷殷期待。手稿都是父亲一张一张替自己保存的。成名之后,也是请他们“全权分享自己的喜悦”。

和生活本身相比,写作不过是她生活的延伸。

也正因此,我们看到的三毛的文字充满了“我手写我心”的至情至性。而我们又何其幸运,能借此一览她毫无保留的快意人生。

《雨季不再来》收录的是三毛17岁到22岁的文章。和后来的作品相比较,文字或许有些生涩,技巧上也不甚成熟。选择结集出版的三毛曾经反省过,这样的作品是否会造成读者对自己的失望和低估。但她最终也说服了自己,这不过是多余的顾虑。

《雨季不再来》

因为那记录的,的确是过去的真实的三毛,也是每个年轻的孩子都曾有过的迷惘和伤感。换句话说,谁没有中二过呢?

到了写《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时,笔端当然是温柔的,三毛和荷西的爱情也是让人羡慕的。但偶尔也会见她调侃几句家中婆婆给的压力,婚姻生活的琐碎。并不是像空中楼阁一样的流浪,而是有着普通的烟火气。

《温柔的夜》

有评论家说:“张爱玲告诉我们,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三毛只负责展示华袍,把找虱子的任务交给了读者”。

其实三毛何曾洒脱到底呢?她也曾感叹过,撒哈拉沙漠是何等的美丽,适应下去又要付出何等的毅力。她真实地在书中呈现自己的热烈和浪漫,却也毫不回避自己的惆怅和烦恼。

要说何以给人只“展示华袍”这样的印象,大概是因为,她太倾向于挖掘、也太倾向于讲述生命中的趣味和希望了。

就像《亲爱的三毛》里给读者回信时,从来只见她热切的鼓励和疏导。她给住在狭窄出租屋里的29岁底层女职员写信,鼓励她自得其乐,接触人群,多多行动起来。甚至给她列了详细的布置房间的花费,教她怎么利用自己的工资。

《亲爱的三毛》

不怪那么多人爱她。一个愿意动用自己毕生经验给你写信写书的人,到底是太难得了。

回声犹在

蒋方舟说:“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而在时间的淘洗之下,当三毛成为一个符号性的人物,她的好,已经远远不只如此了。

即使到了今天,三毛和丈夫荷西生活的沙漠小镇阿雍镇,也称不上是一个旅游城市,除了沙漠,没有自然风光,也没有人文胜迹。甚至还是国际争议地区。去这个地方旅行的,几乎都是不远万里前往的中国人。只为曾经同一片土地上生活过的那个人。

他们去三毛提到过的西班牙国家饭店,去旧城边缘高坡旁边的三毛故居,甚至去三毛登记结婚的法院和经常取信的邮局。

相隔不远的加纳利群岛,同样布满了中国游客的足迹。带上“三毛”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游记,得到的结果不计其数。

2018年6月,和三毛合作过的齐豫、潘越云,以《回声》为名,做了一场纪念三毛的巡回演唱会。有人从台北听到上海,听到北京,听到南京。因为他们“看到青春,看到无常,看到勇气,看到纯真,看到美好”。

这种群体性的力量,用粉丝行为来概括,实在过于简单。命其名曰情怀,又似乎有些不合时宜。而当我们转头看往英文世界,却同样发现,三毛的影响力,Echo Chen的声名,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2019年10月,《纽约时报》专栏“被忽视的逝者”长文介绍三毛。讲述她的撒哈拉奇遇,以及她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

2020年1月,《撒哈拉的故事》英译本首次出版。这位流浪者的坦率个性,和她敏锐的自我意识,第一次广泛地流传于西方读者群中。

序言中写道:“尽管在社交媒体和商业化女权主义的当代,毫不掩饰的自我张扬和积极赋权已经无处不在,但三毛的精神领先于她的时代……”

是啊,这个时代讲自我,谈个性,说女性思想,多少人见怪不怪。渴望摆脱平凡,自由畅快地四处游荡,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那个时代只有三毛自信地出走了。到了今天这个时代,更多的人成了背包客。秉持这种生活方式而令人信服的,仍然不多见。

年轻人永远有他们的新偶像,如果没有,资本可以适时为他们造一个。时代千淘万漉,长存的偶像却并不够多。

世界在变,形式在变。然而,去经历,去感受,去创造,去争取生而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依旧是一个人的最大魅力。

而三毛之所以是三毛,是持久的文化偶像,原因也正在于此吧。

三毛,原名陈懋平,又名陈平,汉族,台湾著名女作家。

【村上春树经典语录51句】前段时间发了三毛语录20句,回忆翻搅,就去把陈小姐的书又看了一遍,没想到村上先生的生日紧跟着便到了,看来又要开始重温了。还依稀记得当年看《寻羊冒险记》时的激动,去图书馆借的书...O网页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