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关于改变有哪些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孟子关于改变有哪些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孟子关于改变有哪些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孟子关于改变有哪些经典语录
在儒家各贤者中,孟子自有一股子英气,硬气,浩然之气,读之自觉胸中正气浑然充沛,源源不断,荡曳生姿,读罢起身再看这个世界,便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从容。
孟子,生于战国中期。那个时代,一方面时局杀伐征战,混乱不堪,另一方面处士横议,众说纷纭,在此背景下,坚持儒家学说的孟子不受各国国君重视,“见以为迂远且阔于事情”,他便成了一个士层之上的失意人,不过,他退而著书,给后人留下了一股长流不断的浩然力量,那就是《孟子》。
初读《孟子》,我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所震撼。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心怀苍生的大丈夫,而不是一个只是心系一人一户之安乐的小丈夫。他心心念念要劝人仁义礼智信,到处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尊王抑霸,要把仁推而广之,至于天下。
其文如其人,真诚,宏伟,正气浩然,胸怀博大。
全书三万五千多字,七篇,十四章,涉及到的方面很多,仁政,民本,教育,异端,做人等等。我不一一概括成系统的了,我只是按着先后顺序,再重新整理一下我的笔记,记录一些感受吧。
一
仁者无敌。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己矣。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勇分小大,匹夫之勇为小勇;文王之勇,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为大勇。
孟子的话自带一股霸气,如一股剑气,凌厉却又刚猛,简短而又有力。
仁政的基础是民本,是与民同忧乐,是制恒产。
三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凡事要靠自己去争取。因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四心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夫仁,天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四
不仁之君召之,孟子不去,有气节,硬气。
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君子不器。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圣人一般都很自信。
五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孟子是何等胸怀,张口不离天下,张嘴不离天下之人!
六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礼),行天下之大道(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过分)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好辩,是不得已。
七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天下国家人。
仁不可为众也。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存乎人者,莫良乎眸子。
嫂溺,援之于手;天下溺,援之以道。
事亲为大,守身为大。
有不虞之欲,有求全之毁。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八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顺其自然之理)。故者,以利为本(顺),推求其所以然。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九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揣测)志,是为得之。
十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敢为交际何心也?恭也。
告子说:食色,性也。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桮棬。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生之谓性。
然后被孟子反驳得无言以对。食色,动物之性也,非人性也,人性则向善。
礼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
君子不亮,恶乎执?
好善。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句话讲得真好,可作为座右铭。
十三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耻之于人大矣。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尤为弃井也。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十四
春秋无义战。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仁人无敌于天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经常提到的四位圣贤,
圣之清者,伯夷、叔齐。
圣之和者,柳下惠。
圣之任者,伊尹。
圣之时者,孔子。
而他最欣赏孔子。
《孟子》主要思想有三:
一,心性学说,人性向善。
二,由仁到义,舍生取义。
三,尊王抑霸,推行仁政。
《孟子》文章特征:
长于辩论
多运用逻辑推理
长于譬喻
文风气势浩然。
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第一遍草草而过,只知其义,其道理却不甚了解,等以后再读吧。
喜欢的话,帮忙点个赞吧,顺便关注一下个人文学公众号:偷心的人。我等你来哦!
孟子关于改变有哪些经典语句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孟子的语录比如: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毂率。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工人的笨拙就去改废绳墨,后羿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就去改变拉弓的准则。这句话说明教育要有一定的准则,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教轻易的改变。
2、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下》。吟诵他的诗,阅读他的书,但是不了解他的为人,行吗?所以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古人,与古人交友。这是孟子关于如何读书、评论的名言。文学评论上“知人论世”的著名观点,即源于此。
3、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中:道德品质很好的人。养:教育。才:有才能的人。让道德高尚的人去教导那些品德不高尚的一般人,让有才干的人,去教育那些没有才能的人。
4、引而不发,跃如也。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教育别人就像教别人射箭一样,将弓拉满,但不发箭,只是做出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这句话比喻教育需要善于启发。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很多,失去道义的人,就很少有人帮助他。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用天下人民的力量,去攻打那些连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所有君子不打仗,如果打仗了一定会取得胜利。
6、自作孽,不可活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
7、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厄穷:厄境。悯:忧愁。遗佚:被遗弃,不被重用。
遭受到艰难困苦,也不要去忧愁;即使不被任用,也不要去怨恨。
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去抱怨上天,也不会去责怪别人。
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规:圆规。矩:曲尺。不适用规和矩,就不能画出方形与圆形。这句话用来比喻做事情要有准则。
10、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规矩:法则。能工巧匠一定会按照高明的法则去教导别人。而学习的人也应当遵循一定的法则。
经典著作有《孟子》,经典语录有很多。
1、《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4、“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
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经典著作:《鱼我所欲也》
语录: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扩展资料: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