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佛陀华严经经典语录,想要了解佛陀华严经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佛陀华严经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佛陀华严经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佛陀华严经经典语录
您好师兄
佛成道后21天端坐菩提树下,于定中为诸天人及诸大菩萨宣说华严经。
佛陀华严经经典语句
佛成道后21天端坐菩提树下,于定中为诸天人及诸大菩萨宣说华严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佛祖讲的第一部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在‘摩竭提国阿籣若法菩提场’中宣讲。
佛教产生自印度,在最早期的时候,佛陀并没有创立佛教,每天只是和大家讲法,单纯的以自己开悟后证得的佛法来度化有缘人。因为在当时,婆罗门作为一种宗教,同时也是当时印度四种姓之首,手中占据着绝对的权力,以其权势一直在压制着佛陀的传法行为,其中也不乏各种破坏方式。
直到佛陀度化的人越来越多,佛陀的修行僧团逐渐扩大,才建立了佛教的修行方式。建立佛教后,很多人摒弃了在森林里、山洞里苦修的方式,进入了精舍中修行。这些人逐渐接近城市、乡村,并在城市、乡村中广为传播。
佛陀运用他的方式告诉人们,要怎样运用无上的智慧,去纠正自己的行为,怎样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自身与心的解脱与觉悟。因为佛陀所传的法打破了人们心中对种姓制度的生存方式,并以简单易行的方式,充分地被人们所理解,所以,佛陀的佛教扩张速度越来越快,导致婆罗门教越来越衰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佛陀涅槃。
在佛教中,人们习惯将佛陀所传的法,根据其次第分为五个时期。它们分别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涅槃时。在华严时以及阿含时,佛陀讲法偏重于让人们去实践。到了后来,特别是般若时,佛陀的讲法方向已经偏重于从智慧方面让人们打开自己修行中的结。这一点,我们从《华严经》和《金刚经》的内容特点,可以看得出来。
比如在《华严经》中,佛陀提到了善财五十三参的经过。善财的参拜经历,就是他一边修,一边悟,同时,在参拜的过程中,得到了五十三位善知识的开示。这样,善财知道了这些善知识修行的方式,同时也明白了自身的各种状态。由此而得到自身的解脱,进入法界。
作为般若《金刚经》中就没有任何实践的例子。里面反复提到的,都是事物的特点。比如修行的人,如何去积累福德,比如事物的真实样貌,以及对事物要怎样认识才正确。甚至里面有句话直接就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这里直接就提到了,佛陀说法,只是在“讲故事”、打比方等等方式。而关于实践的例子,却一个都没有。只是让人们如何去理解佛法。
可以这样说,佛陀讲法的这两个不同时期,讲到的不同的经书,也代表着人们对佛陀讲的法的理解程度。《华严经》虽然长,但是其内容是针对初期接触佛法的人来讲的。而《金刚经》(包括《般若部经》)里面所蕴含的智慧都很高。一个人,没有修行根底,或者没有学佛的基础,他根本就看不懂这部佛经。而《心经》篇幅更短,但是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也无法全部理解这部佛经中的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般若时,人们通过反复的实践修行,大部分僧人都能理解佛陀所说的法。只有人们理解了佛陀说的法的意思,才能根据其中的内容进行实践。所以到佛陀涅槃时,我们看到,第一次集结佛经时,佛陀弟子中,只有证得了阿罗汉果的修行者才能参与,这只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僧人们通过长期的修行,除了平时自己在外化缘,在精舍中与一众僧人们互相交流、互相印证,对于修行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基本上都能解决。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更进一步理解修行的本质,甚至理解事物的本质。
从佛陀讲法的另外一个时期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在阿含时,佛陀讲了大量的故事。这与般若时的讲法有着天壤之别。
可以说,《华严经》是一部以教人如何实践的佛经,而《金刚经》则是一部教人如何开启自己的智慧,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的佛经。
佛祖成佛后讲的第一部经叫《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是在古印度摩竭陀国伽耶山的一颗菩提树下讲的。
1、天台宗把释迦牟尼佛讲经的四十九年分为五个时期: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有首偈子说明了五时说法的过程:“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
2、佛陀成道前见到一棵繁茂的菩提树下,有一个金刚座,过去曾有很多求道者修定的痕迹,佛陀即在路边拾了柔软的草叶铺在座上,一心正念的端坐,发誓曰:“我若不能了脱生死,到达正觉涅盘的希望,誓不起此座!”,然后入甚深禅定,于农历腊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成佛,成佛后即在菩提树下,于定中给法身菩萨宣讲了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
参考资料:《释迦牟尼佛传》、《天台四教仪》。
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