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女孩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发条女孩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发条女孩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发条女孩经典语录
发条女孩经典语句
《发条女孩》是我看科幻小说二十年来印象最深的末日派科幻小说。它出版后横扫各大科幻/幻想文学类奖项,包括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约翰-坎贝尔纪念奖、日本星云奖(海外最佳长篇小说)...乃至进入《时代周刊》年度十大小说之列。它就像大刘的《三体》,影响力超越科幻/幻想文学领域,进入主流文学市场。
这里我要说明一点:很多人将反乌托邦与末日派小说混同,有段时间我也混淆。反乌托邦的本质是“控制”,科技水平提高,物质生活丰富,但自由(包括身体和精神)受控制——控制者可能使威权政府,也可能是巨型企业。相反,末日派更强调无政府主义和混乱。在混乱局面下,科技水平甚至发生倒退。保罗-巴奇加卢皮所设想的未来明显偏向无政府主义。
《发条女孩》最大的优点在于写实,先看背景设定:23世纪,石化能源耗尽,人类不得不采用最简单粗暴的生物能源作为动力;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大批沿海城市被淹没;转基因的滥用导致变异病毒肆虐,既杀伤人类又摧毁农作物;国际贸易断绝,贫富分化悬殊,世界的资源和财力集中在几家握有关键基因技术的西方粮食企业手。通过这些设定,你可以看到左派思想之大成,比如环保,比如对转基因滥用的忧虑,比如贫富/阶级分化的社会矛盾。真真切切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小说中被放大了,它是如此真实,仿佛几百年后真的会发生。我曾经提过这个有趣现象:对于中国读者,反乌托邦代表极权政府;而在欧美作家眼里,反乌托邦中最大的敌人是跨国企业。《发条女孩》也不可免俗地将西方粮食跨国公司塑造为幕后黑手。另外,我颇同意文中的观点:相比极权,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将是社会普遍现象,无论集权社会还是民主社会都无法摆脱它。但贫富分化/阶级分化是否社会崩溃之关键,还需商榷。
基于能量匮乏的科幻构思很有意思。随便举一个例子,小说中的“弹簧”相当于电池,是一种储能设备。它的能量来源于生物能,即人力或者经过基因改造的巨象。电梯的运作依靠人力运行——我一朋友爬楼梯时经常念叨:“我讨厌克服重力做功....”差不多就是这种原理。手枪需安装弹簧设备才能使用。由于文中有大量生物科技描写,《发条女孩》也被归入生物朋克范畴。
另一体现写实的是对世界和人物的塑造。作者保罗-巴奇加卢皮曾在中国和东南亚带过一段时间,学过中文。也因此,他的作品有不少涉及东方背景。《发条女孩》发生在曼谷,巨型水坝保护这座城市不被日渐升高的海洋淹没。这座城市鱼龙混杂,小说以POV手法塑造了几个主要角色。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安德森,表面上是一家制造弹簧的外资公司主管,实际上是一个寻找泰国政府种子库的间谍。他的员工陈福成,本是马拉西亚富商,在马来西亚针对华人的大屠杀中失去所有亲人和财富,沦落为难民,时刻梦想回到往日辉煌,他打算窃取弹簧公司的商业机密卖给曼谷黑帮。安德森遇见一个日本生产的人造人惠美子,被恩主偷偷带进曼谷,却被抛弃,沦落到色情酒吧。惠美子必须躲避狂热的曼谷执法者白衫军,他们致力于消灭所有未经许可的走私品,惠美子落到他们手里只有死路一条。白衫军的队长贾迪信念坚定,认为自己所作所为(虽然充斥暴力)是保护曼谷,但成为环境部和贸易部的派系斗争牺牲品。他的副手卡雅,心痛于队长的死亡,最终决定复仇...
这组人物涉及曼谷的各个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中至贩夫走卒,下至难民黑帮,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构成末日前夕曼谷全景图。我想保罗-巴奇加卢皮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腐败现象颇有感受:文中的白衫军活脱脱城管嘴脸,借助权能滥用暴力,同时盲目排斥科技,看到他们让我想起反转基因的狂热;安德森有跨国企业撑腰,可以直接插手环境部和贸易部的官僚斗争。虽然是发生在23世纪的故事,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虽然《发条女孩》如此优秀,我却很难喜欢它——看起来很矛盾是吧?说完了好话,我必须解释我为何不喜欢它。
有很多人讨厌《三体》是因为其政治倾向,“为集权张目”,或者说,讨厌《三体》的三观——其实我倒能接受。但我的确不喜欢保罗-巴奇加卢皮作品体现的三观,他太偏爱灰暗未来题材,笔下的未来世界,希望虽有但渺茫,总体上是灰暗的。看看其它作品:2004年的成名作《沙渣之族》有关环境恶化和基因改造;2006年的《卡路里人》、2007年的《黄卡人》与《发条女孩》共享世界观,相当于前传;2009年的《赌徒》是贫富/阶层分化;2011年的《拆船工》虽是青少年小说,依然是环境崩溃、贫富分化的未来。你可以看到他的小说中经常提到的点:环境恶化、转基因造成的生化灾难、基因改造、贫富/阶层分化,这些统统融入到《发条女孩》中。可是,我是“理性乐观派”——又很矛盾是吧?我,一个常年被抑郁情绪困扰的人,却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相信科技的正面作用——只是美好的未来和我没关系罢了(小声....
保罗-巴奇加卢皮另一不令我喜欢的地方在于,他的叙事节奏太慢了,甚至有拖沓之嫌。很有趣,POV被用于奇幻文学,是为了解决史诗奇幻小说节奏缓慢拖沓的问题。而同样使用POV的《发条女孩》,节奏一如既往的缓慢。作者将大量笔触用于POV角色眼中的世界描写和内心刻画,以至于故事退于次席。《发条女孩》中的人物都不讨人喜欢,要么纠结痛苦,要么隐藏着见不得人的秘密。唯一的行动派贾迪,又是个自负的暴力狂。对话缺乏实质内容,内心OS能绕地球三圈...所以看《发条女孩》的过程中,我经常要回想一下:“等一下,故事进展到哪一步了?上一个POV人物(刨除大量的心理活动实际上)都干了啥?”...这几年——准确说2010年后,看到保罗-巴奇加卢皮的短篇小说让我头疼,一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小说基调是啥。去年《科幻世界 译文版》上登载的短篇小说《帕什》,看完后气得我摔书:就那么简单的事儿!车轱辘话来回说你就不腻吗?!....
虽然保罗-巴奇加卢皮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招我待见,但《发条女孩》依然是极出色的科幻小说。扎实的设定、新颖的构思、真实的人物刻画,全景的城市描写,生物朋克和反乌托邦的结合——一般人还真写不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