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欧亨利小说选经典语录 赏析

欧亨利小说选经典语录 赏析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欧亨利小说选经典语录 赏析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欧亨利小说选经典语录 赏析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欧亨利小说选经典语录 赏析



欧亨利小说选经典语句 赏析



你读的是哪一篇,把小说的名字写下来,打上书名号,直接添上读后感就足矣了……!

本答案很长,纯干货

本文目的:从根本原理上剖析所谓的“欧亨利式结尾”,而不是稀里糊涂的总结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各位能够运用此原理赏析和创作出优秀的欧亨利式故事作品。

正文

我们初、高中时期都在课本、练习册、测验试卷上或多或少地见到过欧亨利的作品,例如《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餐馆与玫瑰》《爱的牺牲》我们都读过一些,也被“欧亨利式结尾“所惊艳过,最后只是看着语文老师拿起讲义,照本宣科地念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八个字,就算是学过欧亨利了,但是我们是否思考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肤浅的形容词,真能定义欧亨利风格吗?这八个字只是欧亨利风格造成的“结果”或者“感受”而已,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却没人去探究。

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即“欧·亨利式结尾”。像《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这样的悲剧在欧·亨利的笔下是很少发生的。然而,意外的结局经常依赖于某种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与现实产生距离,所以“意外结局”一面使欧·亨利的小说显示得趣味盎然,同时也使它们缺乏深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触及中下层人群的日常状态,并提炼出贫苦生活中的幽默、机智的一面;善用各种戏剧性巧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尾,这正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典型风格。“-------百度百科

这是百度上对欧亨利风格的介绍,还有许多其他人的评价,也都是千篇一律,没有深入本质。

我也曾查找过知网上的各种论文,它们对欧亨利的探讨也只是浮于表面,甚至还变得更加繁复,将欧亨利故事总结为各种类型,比如“柳暗花明型”“蓄力爆发型”等等,这些玩意儿在我看来甚至还不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概括性高。

那么欧亨利风格究竟是什么?

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绝对对立:人物带着主观愿望,采取一切能达成目的的行动,去实现主观愿望,然而恰好造成了、或者认识了与主观愿望完全对立的客观现实。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肤浅的定义,它们只是两个形容词,是“欧亨利式结尾”造成的效果,而不是这种风格的原理或本质上的特征。

要分析欧亨利风格,自然要先读欧亨利的作品,当然我不会丢出原文链接,我在PPT里写了几个欧亨利小说的梗概,各位如果没看过或者记不住小说情节,可以看我的梗概,看完之后,我们才能一起分析。

NO.1《餐馆与玫瑰》

男主是一个新人演员,想要获得话剧《华灯初上》的乡巴佬男主角的角色,但是经理告诉他剧组招的演员都由当红女星决定的,你能不能获得角色得看女星怎么说,而且女星是乡村长大的,深知乡巴佬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之前来的许多擅长演乡巴佬的男演员都她拒绝了。于是,男主告别经理,专程跑到女星的老家去住了三天,然后假扮成女星老家的人去餐馆探望女星,女星并没有识破男主,男主跟她提起许多她老家的事情,女星显得非常怀念老家,男主还说她母亲每天坐在门前想念女星,觉得某天女儿厌倦了外面的世界就会从这条路回来,女星嘲笑说她才不会回那个死气沉沉的地方,然后就回旅馆睡觉了。男主跟一旁的经理使眼色,经理也夸他聪明,让他最好明天早上就找女星,把角色给敲定。第二天,男主来到女星的豪华旅馆,但是女星并不在,只剩女星的生活助理,生活助理告诉他,女星昨天已经取消所有演出合同,连夜赶回老家去陪母亲养老去了。

《餐馆与玫瑰》分析

人物愿望:获得话剧的乡巴佬角色

实现条件:演技得到女星认可(女星乡村长大)

采取行动:到女星老家住三天,再装成老乡接近女星

行动结果:女星没有识破他的伪装,他有资格获得角色

最终结果:女星因为男主的话思念家乡和母亲,放弃一切回老家了,男主无法获得角色

NO.2《警察与赞美诗》

主人公苏比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开始为进入他的冬季寓所--布莱克韦尔监狱作出努力,使尽各种办法想让警察逮捕他。苏比想到餐厅吃霸王餐,结果门口保安一眼识破他是个穷鬼把他赶走,苏比砸碎商店的橱窗然后挑衅警察,警察却觉得苏比这么大胆肯定不是砸橱窗的凶手就没理他,然后他去调戏街边的少妇,想让警察抓他,结果那女人正好是个妓女,他在街上狂吼扰乱治安,结果警察却跟路人解释附近的耶鲁大学举办球赛赢了,那是学生在庆祝,政府允许他们喧哗。苏比又去偷了一把别人放在商店门口的伞,那人追出来,苏比恶脸相向霸占雨伞,那人却说不好意思,这伞其实是他捡到的,现在归还给苏比。苏比感到绝望,不再去搞破坏,他来到公园里,听到教堂传出的赞美诗和音乐,受到了上帝感化,决定放弃过去颓废的生活,重新开始人生。但这时,警察却找到他,将他抓了起来,罪名是“四处闲逛”,刑期三个月,苏比被“如愿”地被送到了监狱里。

《警察与赞美诗》分析

人物愿望:进入监狱在里面过冬

实现条件:让警察逮捕他

采取行动:吃霸王餐、砸商店、调戏妇女、大声喧哗、偷伞

行动结果:进不了门、警察不睬他、妇女是妓女、学生庆祝、伞是那人捡到的

人物第二愿望:主角受到赞美诗感化,想要做好人,重新开始生活

最终结果:被警察以闲逛罪名逮捕

NO.3《爱的牺牲》

男主是年轻画家,女主是年轻音乐家,两人一见钟情然后同居,在大城市里共同为艺术梦想打拼,都坚持观点“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时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两人都找了名师学习,可是没多久他们就没钱了。女主决定去教音乐赚取生活费,她也不希望恋人的艺术之路被经济问题所影响,女主最后在一位将军家里教小孩钢琴。男主觉得女主都在赚钱,他一个男人也该出去找活干,比如卖报纸或者铺石子路,女主阻止他,说你不能放弃艺术,她就算教人弹钢琴也是跟艺术在一起的。于是男主跑到中央公园去卖素描了,这样又能赚钱又能画画。过了一阵子,男主发现女主的手被烫伤了裹着纱布,女主发现男主手掌每天都是黑黑的,两人终于向对方坦白,女主原来是在一个大型洗衣店熨衣服,因为她根本找不到学生。男主则是在那家大型洗衣店地下烧锅炉,因为并没有人买他的画,而且女主的纱布就是别人让男主帮忙找的。

最后男主笑着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是不能牺牲的。”

女主捂住男主嘴,说“只用说,当你爱的时候……”

《爱的牺牲》分析

人物愿望(双主角):赚钱支撑恋人追寻艺术梦想

实现条件:牺牲学习时间去打工,但不能抛弃艺术

采取行动(表象):找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女孩教钢琴,男孩卖画

行动结果(真相):女孩在洗衣店熨烫衣服,男孩在洗衣店烧锅炉

最终结果:两个极其热爱艺术的恋人,为了对方追寻艺术梦想,悄悄放弃自己的艺术梦想。将“当热爱艺术时,什么都可以牺牲”变成了“当爱一个人的时候,什么都可以牺牲。”

原理总结

欧亨利小说的共性就在于: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绝对对立,人物带着主观愿望,采取一切能达成目的的行动,去实现主观愿望,然而恰好造成了、或者认识了与主观愿望完全对立的客观现实。

(其实这种说法只是一半,即“行动成功,愿望失败”,还有另一半“行动失败,愿望成功。”接下来我会分享一个后者类型的故事)

《两个人做梦的故事》梗概(“行动失败,愿望成功”型故事)

男主是开罗一个富豪的儿子,富豪死后男主继承了所有家产,但是男主挥金如土,没多久就败光了家底,就剩下一套带宅院的大房子。这天,男主在院子里午睡,院子里有一个喷泉,喷泉旁有株无花果树,男主就靠在无花果树下睡觉,他梦到安拉对他说,你的财富在波斯,去哪里寻找吧。男主心想自己已经一无所有,还不如相信一回梦,于是男主出发了,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了波斯。就在他离城不远的时候,他遇上了强盗,但是幸好官兵来得快,将他和强盗一起抓回城里的监狱。监狱里的一个士兵队长问他来波斯干嘛,男主老实交代自己做梦的事儿,队长就嘲笑男主傻,说自己已经连续三次梦见开罗的一座大房子,房子花园里有棵无花果树,树旁边有个喷泉,喷泉底下埋着大堆财宝,可是老子从来没信过这些荒诞的梦。你这个白痴,赶紧滚回老家去吧。男主听了不动声色就离开了波斯,回到家里,把院子里的喷泉挖开,果然发现了大堆财宝,于是又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上述两种类型,其实原理相通,只要能深刻理解“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绝对对立了”就能理解、赏析、创作出欧亨利风格的故事。当然,本文只能在理论上给你一定地指导,并不是说看完本文你就能写出完美的欧亨利式故事,就算是欧亨利本人,也是经常失手的。欧亨利小说全集共4卷,一卷700多页,共2800多页,可以说是十分高产,然而高产的代价就是质量参差不齐,有大量失败品,风格明显的作品只占少数,而且类型多样,一般人根本无法透过表象去总结其中的隐藏原理。

看到这里各位应该已经理解了什么是欧亨利风格,但欧亨利风格还有许许多多的延伸和变体,比如单线反讽、双线反讽、多线反讽、套层反讽等等,在电影中运用得非常之多!

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有三种故事结局,一种是正面乐观结局,一种负面悲观结局,还有一种就是反讽结局。麦基对反讽结局的定义是“通过一个单一的动作,同时达成正面和负面的结局,但是两种力量不能相同,必然有一方大于另一方”,这种说法看似复杂难以理解,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欧亨利式结局”,主人公采取一个单一行动,行动成功(正面),愿望失败(负面),或者行动失败(负面),愿望成功(正面),关键点就在于必须将正负价值绑定在一个行动上。

我个人是习惯于用反讽这个词,欧亨利风格就等于反讽,然后我将自己得出的欧亨利原理和麦基的原理融合,延伸出了这几个反讽变体类型。

1·单线反讽:《餐馆与玫瑰》《禁闭岛》《记忆碎片》等(单一主人公,单一行动,单一愿望)

2·双线反讽:《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双主人公,两个行动,愿望结果完全对立,其反讽效果不是单纯的1+1=2,而是更加强烈的1+1>2,是更高阶的反讽形式,涉及到哲学,不展开。)

3·多线反讽:《疯狂的石头》《两杆大烟枪》(多主人公,多行动,愿望结果并不互相、完全对立)

4·套层反讽(戏中戏):《盗梦空间》《异次元骇客》《黑客帝国》《达不到目的的巫师》(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

鉴于篇幅我就不再一一解说,如果你理解了本文的核心和分析方式,你就会从小说、电影等故事中分析出来我没有说出的东西,也会发现,欧亨利风格其实无处不在,就像真理一样无处不在,但恰恰因为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视而不见。

其实,要深刻理解欧亨利原理,是必须要上升到哲学层面的,许多评论家都说欧亨利的小说是小把戏,我认同,但我也不认同,一个小把戏能让欧亨利成为世界三大短篇作家之一,这小把戏也太厉害了吧?我在本文中提到的原理并没有上升哲学层面,不是达不到,只是不想,而且没必要,上升哲学层面之后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东西,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只能说,分析文本的时候要学会透过表象,过滤掉自然语言的抽象和细节,看到更加形式化的规律和具有普遍性的原理。

最后我放几个自己做PPT临时编的欧亨利式小故事,不是很精密严谨,但还是能体现欧亨利风格的。

1小明非常爱吃鸡排拌饭里面的鸡排,可鸡排永远是比饭少的,所以小明十分珍惜每一块鸡排,每次吃饭都先吃完白饭,把大部分鸡排留到最后慢慢享受,每当这时侯同学们端着空空的餐盘路过,就会说:“哎呀你还有这么多鸡排我吃一块吧!”同学们散开后,鸡排就没剩几块了。

(发现一个类似段子:小时候学画画,总是舍不得用颜料,因为颜料非常贵,我每次都只用一点点,结果用到一半颜料就全都凝固了,迫不得已只能扔掉……)

2小明回到家,发现家里遭小偷了,但是没丢贵重物品。他觉得不安全,就跟邻居借了条特别凶狠的藏獒栓在院子里,防止小偷半夜偷袭。第二天小明发现,狗被偷了。

3小明和老婆去民政局离婚,然后喝下了忘情水,忘掉过去。一个月后,小明遇到一个非常可爱、懂他心思的女孩,他们俩很快坠入爱河到民政局领结婚证,民政局的人见到他俩却说:“你们俩不是上个月才离婚吗?”(这个也许很多人在网易评论区见过,但是当年我是真的想出来过,后来我发现金凯利的电影也用过这个点子,再往后发掘其实在1951年那阵子就被荒诞主义戏剧给用过了……所以不是抄袭,只是灵感撞衫而已。)

PS:《两个人做梦的故事》还不够反讽,让我来改的话,我会让男主卖掉房子换盘缠,再出发……

浅谈欧亨利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