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于丹论语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于丹论语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于丹论语经典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于丹论语经典语句
论语心得的流行是建立在噱头上的,《论语》这块金字招牌本就是很好的噱头,中国从古至今最受推崇的典籍之一由名校教授来解读,自然让人“肃然起敬”。全书主要创作方式就是将孔夫子原文翻译一下,加入一些环境描写和抒情使语言具有“仪式感”,让语言也成为一种噱头。再牵强附会到一些安慰人的道理上,博得同感。如此这般,语言显得“优美”,道理又投其所好,令人感到被慰藉;而且“欲言又止”,更显得高深莫名,自然便火了。(顺便安利一下李零的《去圣乃得真孔子》) 不过这种语言创作倒意外有种解构主义的美学,最近在想要是模仿这个办法去写一个《毛主席语录心得》没准会火。摘录一段原文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 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这段话逻辑结构驴唇不对马嘴,《论语》没有体系,逻辑不严密和“苍天无言”有什么关系?孔夫子“曰”出来的东西不是言难道是屁?无言就是为了传递温暖朴素的生活态度?为什么这种生活态度就能好好说出来?很明显是牵强附会。这么多字数,大半都是在把孔子那句苍天语言拿来翻译,加入一点环境描写,一点抒情,一点叙事,而所谓“心得”又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