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美的沉思蒋勋经典语录

美的沉思蒋勋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美的沉思蒋勋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美的沉思蒋勋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美的沉思蒋勋经典语录



美的沉思蒋勋经典语句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

谢谢邀请!

想要练就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行文优美有深度的书,我向你推荐以下书籍:

林清玄散文集:《轻轻走路、用心生活》《勿忘灵性的飞翔》《人生的转弯》《平常心观自在》《内在的星空》《柔软的时光》《让人生无忧》《人生最美是清欢》《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的文字清馨富有禅意,总能让你在纷繁芜杂的世事中获得一份宁静,在浮躁中倾听到内心真正的声音。在先生的文字中,你能从他智慧的禅语中,从他看似平凡的故事中看到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对大自然鸟语花香的感悟,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在每一片刻的我们给予的活在眼前的深刻启示。

《纪伯伦散文集》:纪伯伦是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和鲁迅、泰戈尔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的文学作品受尼采思想的影响,蕴含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仅能感悟理性思考的严肃和冷峻,又能感受到诗化的抒情。其散文被称为“诗话的哲学,散文的圣经”。

《毕淑敏散文精选》:她的文字晴朗如水,感情真挚,故事发人深思,文章时时透着对世间细微处的美好的珍视,给这个时代疲于奔命的人们一处宁静的心灵之隅。

台湾作家蒋勋《美的沉思》 :这本书原是蒋勋最初在台湾大学城乡研究所授课的一套讲义,后结集成书出版。它是一部入门的中国美术史,是作者对“源远流长的美的讯息传递的美的沉思”。我们能从其文章中领略那些焕发着生命动人光彩的诗歌、音乐、绘画、雕塑与建筑。

汪曾祺《人间百味》:汪老的文字永远是那样质朴中透着纯真,读其文章,品一味知一方世事,看一篇知人生苦辣酸甜。

《旅宿》是日本夏目漱石早期的代表作,是“写给每一个游走在繁华都市的疲惫灵魂”的。单看丰子恺为其文章配图中的画面,就知晓两位大家在文字和画作中的情景交融和相得益彰。“诗思虽不落纸,而璆锵之音起于胸中;丹青虽不向画架涂抹,而五彩绚烂自映心目”。

短短读几个章节,就能窥见夏目漱石的文辞精美,一个个细微的事物,在他的笔触间能见妙不可言的风韵,一个小小的人影、树影,就能见月光下之落寞,真乃神来之笔,让人看了禁不住赞叹而遐思联翩。

《生活需要孤独感》 李思圆,“十点读书”签约作者,“有书”原创作者,作家张小娴公号特邀作者。2016年开始写作,坚持日更至今。李思圆在《生活需要孤独感》中,通过通俗易懂的笔触,把她思考后的孤独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读者可以从她娓娓道来的文字中,轻松地了解孤独感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也能从字里行间得到思考后的启发,带给人们一种别样的感受和知识含量。

余秋雨《内在的星空》:余秋雨经典语录辑录大全,文中先生的观点掷地有声,主要是关于其对文化的人文创想,确实值得一读。“人生的滋味,在于品尝季节的诗意——从自然的季节到生命的季节。”这句话我真的非常喜欢,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评说,当然少不了他最著名的《文化苦旅》中的精彩片段。

《乖,摸摸头》是由集作家、山东卫视首席主持人、某高校导师大冰所著,这是一本记录了大冰十余年的江湖游历,以及他和他朋友们的爱与温暖的传奇故事的书籍。其作品也如他的经历一样非常丰富,在做背包客行走的路上,大冰用文字记录生活, 大冰笔下的人物鲜活灵动,有着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勇敢,有着善良和执着的美丽灵魂,在与大冰十年来一来一往的关心和爱护中,那发自心底的善良闪着人性的光辉。《乖,摸摸头》会让你触碰那些你或许永远都不会去体会的生活,认识那些你或许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

我更喜欢大冰所说的这段话:“自己去尝试,自己去选择吧,先尝试,再选择;不要怕,大胆迈出第一步就好,没必要按着别人的脚印走,也没必要跑给别人看,走给自己看就好。”

读书,就是去寻找那些能让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而我从这些书中获得了内心丰盈的力量。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金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

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

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人生看来很简单,却很难说“喜欢”或“不喜欢”。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是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

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她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

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

妙玉是一个没落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当然心中积厌着不可说的浑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有严重的洁癖,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

但是,《红楼梦》的作者很委婉地使人感受到妙玉洁癖背后隐藏的热情,她极爱宝玉,但她的爱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她的孤芳自赏是一种怕受伤的保护,像最柔软的蛤蜊,往往需要最坚硬的外壳来防卫。

妙玉的不近人情,正是一种防卫的硬壳。

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善良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红楼梦》的作者通过一个一个不同形式的生命,使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上进”,为什么“洁癖”,为什么“爱”,为什么“恨”。

生命是一种“因果”,看到“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

“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

《红楼梦》使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领悟“慈悲”的意义。

“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受苦的形式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但是《红楼梦》的每一章、每一回可以单独当成一个短篇小说来看待。

许多年,《红楼梦》在我的床头,临睡前我总是随便翻到一页,随意看下去,看到累了,也就丢下不看。

事实上,《红楼梦》并没有一定的“开始”,也没有一定的“结束”。

如同我们自己的生活,即使琐琐碎碎、点点滴滴,仔细看去,也都应该耐人寻味。

《红楼梦》最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细节,并不是情节。

因此,每天能阅读一点就阅读一点,反而可能是读《红楼梦》最好的方法。

《红楼梦》读久了,会发现自己也在《红楼梦》中,有时候是黛玉,喜欢孤独;有时候是宝钗,在意现实的成功;有时候是史湘云,直率天真,不计较细节。

十二金钗,或许并不是十二个角色,她们像是我们自己的十二种不同生命阶段的心境。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都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都有可以被欣赏的美。

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宝玉,其实是《红楼梦》中的菩萨。

宝玉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都没有执着与占有。《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宝玉的本性。

《红楼梦》的阅读,因此是一种学习“宽容”的过程。

少年时读《红楼梦》,喜欢黛玉,喜欢她的高傲,喜欢她的绝对,喜欢她的孤独与感伤;也喜欢史湘云或探春,喜欢她们的聪慧才情,喜欢她们的大方气度,喜欢她们积极而乐观的生命态度。

《红楼梦》一读再读,慢慢地,看到的人物,可能不再是宝钗,不再是王熙凤,不再是风光亮丽的主角,而是作者用极悲悯的笔法写出的贾瑞,或薛蟠。他们陷溺在情欲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他们或堕落,或沉沦,但作者却只是叙述,没有轻蔑或批判。

世界文学名著中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我当然也会在自己身上看到贾瑞,看到薛蟠,看到自己堕落或沉沦的另外一面。

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

《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这几年,细读《红楼梦》,有一种领悟,觉得《红楼梦》其实是一本“佛经”。

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作者:蒋勋,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代表作有《汉字书法之美》《蒋勋说红楼》《孤独六讲》《美的沉思》等。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