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加缪《局外人》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加缪《局外人》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加缪《局外人》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加缪《局外人》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加缪《局外人》经典语录



加缪《局外人》经典语句



假如你身处一个精神病院,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呢?宣称自己是正常人可能被更凶残地对待,而选择和病人打成一片又可能真的变成神经病?你会如何选择呢?这就是《局外人》这本书中讨论的主题:个人如何面对社会的荒诞。

《局外人》讲述了一个平庸无害的普通人,糊里糊涂被判了死刑的故事,但究竟是个人行为的荒诞,还是他所处社会本来就荒诞呢?加缪的答案是后者。

小说创作于二战爆发前期,希特勒军队占领了巴黎市区,法国沦陷,在巴黎做报社编辑的加缪只得前往阿尔及利亚教书,在那里他生活了18个月,创作了他的两部代表作《局外人》和《鼠疫》,他用写实的风格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但并没有渲染绝望和颓丧,而是在主张人们保持清醒追求自我,也因此开创了 “荒诞哲学”思想。

何谓“荒诞”,加缪这样解释:“这个世界是不合理的,这是人们可以明确说出的表述。但是,荒诞是这一不合理性与人的心灵深处所呼唤的对理性的强烈要求的对立。”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内心深处试图跳脱出不合理社会,但现实却又不得不置身其中,这种内心和现实的对立就是荒诞。

诺贝尔文学家给予加缪的致敬词是这样写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在《局外人》这本小说中,加缪塑造了一个不符合社会规则的“局外人”默尔索,他的行为在众人眼中显得荒诞怪异,但却正是他对抗整个荒诞社会的武器。

主角默尔索是个普通的小职员,因为工资不高,加上母亲需要有人照料,他把母亲送到了养老院。因为养老院来回要很长时间,加上和母亲能聊的话题不多,他一年多没去看望过母亲。直到这天,默尔索收到了养老院的电报——他的母亲去世了。

在大众观念中,面对至亲的离世应该表现出深切的悲痛,但默尔索的反应却显得相当 “冷漠”。在养老院的停尸房,门房准备打开棺材让默尔索看看母亲时,他再三拒绝;在守灵的晚上,他没有痛哭流涕,反而平静地在母亲遗体边抽烟喝咖啡,还打盹;葬礼那天,他没有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而是因为炙热的天气感到烦躁疲乏;甚至在结束葬礼的第二天,戴孝的默尔索去了海滨浴场游泳,在那儿和有好感的女同事玛丽调情,还去看了喜剧电影。

与人相处这方面,默尔索也似乎很“无情”。女朋友玛丽问默尔索爱不爱她,默尔索觉得这种话毫无意义,甚至直接回答“感觉不爱”。玛丽又问默尔索要不要结婚,默尔索觉得结不结婚都行,只要玛丽希望,那他就同意。一般的人哪怕不爱,也大多会掩盖过去免得伤了对方的心,但默尔索偏不,面对玛丽,他甚至说:结婚也不是非你不可。

但奇怪的是,对待陌生人,哪怕是被大众嗤之以鼻的人,他却又显得友好。默尔索的邻居雷蒙是个爱打女人的皮条客,他想和默尔索做朋友,默尔索也并不拒绝,因为对他而言都无所谓。后来雷蒙因为打了情人被警察传讯,他找到默尔索帮忙做证,他也就听从雷蒙,在警察面前说是那个女人先冒犯了雷蒙。

对于事业,默尔索也毫无进取心。老板询问他愿不愿意去巴黎的新分部,这样就可以生活在大城市,每年还可以旅行。但在默尔索看来这种改变也是可有可无,他读大学的时候还有过雄心壮志,但现在他发现即使换了个地方,生活本质还是一样没变化,那为什么要改变呢?

就像这本书标题,默尔索就像一个“局外人”,不争不抢,不冷不热,丝毫不在意社会规则和人情世故,哪怕是有好感的恋人,也不去迎合对方;哪怕是厌恶的流氓,也不拒绝帮忙。他的口头禅是:我怎么都行,完全不为自身利益考虑,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极端佛系的一个人。

故事铺垫到这里,默尔索虽然行为“奇怪”,但可以看出,他不过是个平庸无害的普通人。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荒诞”。

一天,雷蒙邀请默尔索去海滩木屋度假。在那里,他们遇见了雷蒙情人的兄弟,他们准备来教训雷蒙。雷蒙手里有枪,担心走火,便把手枪给了默尔索,自己空手上阵,对方见情况不妙主动离开了。之后雷蒙回房间休息,默尔索一个人在沙滩上散步,此时的他完全忘记了刚才的打斗,却偏偏再次撞上了那个人,他抽出刀对准了默尔索。而默尔索握着那把手枪,在混乱的精神状态下扣动了扳机,在打出第一枪后他又打了4枪。

默尔索因此被关进了警察局,刚开始他以为自己不过是过失杀人,法官和蔼可亲地询问他的基本情况,还指派了律师给他,这一切都让他觉得案子很快会解决。但慢慢地事情有点变味了。律师告诉他,检察官们调查了默尔索的个人生活,发现他在母亲下葬那天表现的“无动于衷”,很可能以此作为起诉的重要证据。

默尔索无法理解自己在葬礼上的行为和杀人有什么关系,他解释自己只是因为天气燥热身体疲乏,律师建议他换个回答,但默尔索拒绝说假话。预审时法官又试图用上帝来感化默尔索,让他为自己的犯案表达悔恨,但默尔索并不相信上帝,反而对法官重复的提问感到厌烦,因此没有如法官所愿,表露出一丝悔意。

就这样,默尔索在监狱里呆了11个多月,最后在重罪法庭审理。当天出人意料地来了大批记者和围观者,他们带着鄙夷的表情谈论着默尔索,这是默尔索少有的受关注的时刻。检察长传唤了证人:养老院院长,门房,母亲的朋友,女友玛丽,雷蒙等,让他们具体描述默尔索在母亲去世后的表现:比如在葬礼上的平静,对母亲年龄不清楚,葬礼第二天和女人调情,去看喜剧电影,和皮条客称兄道弟,在警察面前做伪证……

根据这些事实,检察官义愤填膺地得出了结论:这个杀人犯没有灵魂毫无人性,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没有一丝悔意,因此这场命案绝不是偶然,而是出自预谋,犯人必须判处死刑。

这样的逻辑显然是荒诞的:默尔索并没有主动杀人的动机,虽然他的行为看起来不符合社会规则,但和那天的死亡案件并不能扯上关系。难道没有在母亲葬礼上哭泣就一定是恶人吗?而至于悔意,默尔索这样解释道:他忙着为今天或明天的事操心,因此从来不会为某件事真正悔恨。

但默尔索只能在心里这样想想,因为作为一个杀人犯,他没有权利为自己辩解。在检察官的讨伐下,他能感受到观众和陪审员都在对他灵魂进行批判,此时 “人们好像是在把他完全撇开的情况下处理这桩案子,一切都是在他没有参与的情况下进行。”那些对他灵魂的议论汇聚成海,将他沉溺其中。因此最后,当庭长问默尔索还有什么要说的,他考虑下回答了“没有”。

但其实,他在内心中并不接受这个结论。因此当神父最后一次来“感化”他时,他爆发了:他抓住神父的衣领,把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全部倾倒在他头上。在他看来,神父虚无的祈祷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在这个荒诞的世道里可以活下去,那就活着;如果注定要死去,那就接受死去。于是故事的最后,他在监狱里安静地等待着死刑到来。

在大众眼中,默尔索是个行为怪诞,和社会格格不入的 “局外人”,但在加缪看来,他是个“善良随和”“不耍花招”的聪明人,他认定世界本质是荒谬的,因此对周遭发生的一切无意义的事情不做反应,只服从于自己最真实的喜怒哀乐。

《局外人》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但所传达的“荒诞哲学”思想在当代依然发人深思。相比于小说,现实世界甚至有时更加荒诞,更可怕的是我们可能还意识不到。

比如某位医生,发现病情危险后第一时间告知周围的朋友多加注意,却因“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而被训诫,甚至最后自己被病魔夺去生命。

比如某位歌手,因为被包装的清纯受到疯狂喜爱,因为展露出真实而受疯狂诋毁,又因为死亡获得世人疯狂的悼念。

比如某个演员,当他有人气的时候被众人吹捧上天,当他被牵连出事时,挖各种不相关的旧料为黑而黑,这些故事说起来难道不荒诞吗?

那么回到前面的话题:如何面对荒诞,加缪通过默尔索这个“怪诞”的形象想要告诉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处在荒诞中,在生存的可能性中坚持保持“自我”的存在。否则你可能就会变成“精神病院”中的一员。

加缪这部《局外人》整个的设置其实是从人存在的根基上来进行设置的,在写《局外人》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把主人公抛进了他完全所不理解的世界里边。

这本书其实也是思想实验。思想实验想测试的是把没有动机,而只有基本的感官,基本的行为的人抛入到你会被别人评判,有世俗准则的世界之后会发生什么?答案人是会被别人以他们自己的道德来审判。

这是加缪的《局外人》当中的一些篇章。

小说描写了一个对整个周围的环境完全淡然,完全漠然的主人公。主人公淡定到了什么地步?当他听到了妈妈的死讯,请假回到老人院,他到了以后第一件事什么?他站在那看着棺木,要了一杯咖啡。

加缪所用的语言向来是极其简单的法语,在这里面是不描述任何的心理活动的。整个《局外人》,他其实并没有过多去描述莫尔索的心理活动,而只是在描写他的外在以及他的反应。

英国作家亨利詹姆斯非常善于使用人物的心理描写,但是实际上作家们在这点是有争论的。毛姆曾经批评过亨利詹姆斯说「哪怕你写英国人写的再详细,你也写不出的心理活动来」。对这一点来说,作家们永远面临问题,另外还有人的思想究竟是否能够被描写出来?

在这一点上,加缪在写《局外人》的时候,显然只是把主人公放在境况当中,让他去执行他的行动,他并没有描写主人公的心理,只是通过他的行动来去证明他的感受。

在这一段阅读材料当中,是莫尔索与玛丽开始约会,玛丽来找莫尔索问莫尔索是愿不愿意跟她结婚,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在游泳池里面游过了泳,他们已经一起吃过了饭,他们已经有了通常意义上的约会等种种行为。但是莫尔索是这样的人,他没有任何的心理活动,他说怎么样都行,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结。她想知道莫尔索是否爱她,莫尔索的反应是「我已经说过一次了,这句话毫无意义,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大概是不爱她」。

加缪在写《局外人》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把主人公抛进了他完全所不理解的世界里边。在这世界里面莫尔索并没有什么动机。注意莫尔索是没有动机的人,是不负责任的人,甚至于他认为自己是没有责任的人,他只是在他已经所处的环境当中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的人。

我们一般来说认为人都应该具有热情,应该具有自己主动的动机,人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任,但是很显然在局外人当中莫尔索不是这样的人。

莫尔索不仅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且他对周边人的这种要求以及社会世俗的要求,比如说母亲死了,你应该回去孝礼,这仅仅是世俗要求,不管他是否愿意,他都必须执行。以及在对女人的问题上,同样的莫尔索也是完全淡然的人。他们已经完成了所谓世俗意义上的约会,比如说牵手游泳同居等等一系列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当女人开始提出来要结婚来延续他们俩的关系的时候,莫尔索实际上是无所谓的态度,因为这时候他并没有愿意或者不愿意,他只是在遵照规矩来行事而已。

所以莫尔索其实是没有任何内心驱动力的人,他只是被抛到了已有的世俗的规范当中,他是这样人。他既没有内心的活动也没有任何的压力,只是根据别人对他的期待来活动,根据自身的本能来活动,那么在这时候人是否应该负责?加缪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所以莫尔索才会在玛丽问他如果别的女人向他提这种要求的话,他会不会答应?莫尔索说「当然」。这一点成为了莫尔索在日后被判定为是反社会者的一句,法官认为你是毫无同情心,毫无同理心,毫无廉耻心的人。否则的话,你怎么会在到了你母亲的停尸房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先要一杯咖啡。但是加缪在写的时候只说「我看着那些灌木感到一阵昏沉,因为我很喜欢牛奶加咖啡,所以向旁边的人要了杯牛奶加咖啡」大意是这样。

所以莫尔索也会在玛丽问巴黎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回答说「很脏,有鸽子,有黑乎乎的院子,人的皮肤是白的」进行这种完全客观地描述不带任何心理波动的描写。加缪在写《局外人》的时候全部都采用的是这种完全白描的手法。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法,因为实际上亨利詹姆斯他所在的这种心理描写流派在日后被批驳得一无是处。因为人的心理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它不是具有因果关系的。那么加缪在《局外人》当中就完全避开了这些问题,实际上只描述了外在环境以及主人公对外在环境的一些客观感受。

但是加缪的描写在文学当中有另外特点,他很善于将人的动作和意向覆盖在物上面。比如在我第二次给大家的阅读材料的第一句上「到处依然是一片火爆的阳光大海憋的急速的喘息,把细小的浪头吹到沙滩上」。整个自然界在加缪的笔下也是拟人的,其他人对他,对主人公来说也是拟人的,都好像是虚拟的一样。所以我们在阅读加缪的《局外人》的时候经常感到这种客观,这种荒谬感。周边好像都是人,连物也是人,但是唯独莫尔索作为主人公本身确实没有任何动机、任何思想以及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

我们接着看场景描述。在场景描述当中,莫尔索看到了人,他是人仰面躺着,双手枕在脑后,头在岩石阴影里,身子落在太阳底下,蓝色工装让被晒得冒热气。莫尔索有点吃惊,是因为之前他已经遇到了阿拉伯人,并且他们几个打了一架,对莫尔索来说这事情完了,但是客观的命运又把他们两个拉在了一起。对莫尔索来说,他真的是被一次又一次地抛入到了他所不能理解,不能控制的局面里面去。比如说母亲死了,比如说玛丽说要莫尔索去娶她以及比如说他又重新遇到阿拉伯人,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

在时候双方都采取了一些行动,阿拉伯人远远地看见了莫尔索,看见之后他动了一下,但并没有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莫尔索也看到了他。莫尔索心想,其实只要他一转身走了就好了。

但是在接下来描述当中,加缪并没有给出任何莫尔索的心理活动,他只给了转折「可是整个海滩在阳光中颤动,在他的身后挤来挤去」也仍然是外在的客观的因素在使莫尔索接着向前走。莫尔索热得受不了,又往前走了一步,他知道这很蠢,走一步并逃不过太阳,但他还是走了一步。

但是举动却引起了阿拉伯人的注意,阿拉伯人抽出了刀,迎着阳光对准了莫尔索,他并没有动,但是莫尔索这时候也做出了反应,他开枪了。实际上我们再看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心理描写,没有任何的所谓的莫尔索在进行预期或者利益斗争,或者是内心的这种道德斗争,没有任何的斗争。

莫尔索指是在根据什么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