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网提供梭罗瓦尔登湖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梭罗瓦尔登湖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梭罗瓦尔登湖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梭罗瓦尔登湖经典语录
大书店都有卖。
梭罗瓦尔登湖经典语句
16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54年,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位独居在湖边两年的美国作家,将这两年在湖边生活的所见所思所闻记录了下来,写了一本散文集,于1854年8月9日正式出版,这位作家就是梭罗,这本散文集就是家喻户晓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对我来说有治愈的功效,因为书中自洽、宁静的气氛一直很感染我和打动我。我相信对于梭罗而言,整本书的写作过程,一定也是经历自我审视、自我升华、自我观察的一个过程。书的语言风格自然而流畅,如果找一句话形容的话,那是与泥土接壤的语言,那是拥抱细雨的语言,那是大自然最真实最生动的语言,是人在城市中听不太到的语言,总之很感动、很鲜活。
我们会发现,一百多年前,梭罗在这本书中便提倡人们回归自然中去,这是他的中心主旨。人们开始崇尚物质、追求感官享乐,整日被家庭、工作、欲望所困,精神生活却慢慢呈现在停滞状态,人们不再关心自然、生态、环境,在《瓦尔登湖》中随处可见这种指向,里面描绘的一切景象和情感,都代表着梭罗的问话与思考,自然与生命通过梭罗的感官向我们展露其大美。如今,瓦尔登湖已经不再是一个湖泊的名字,而是自由、自然、生命的一个象征,是人们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个秘密所在。想到瓦尔登湖,便会想到美好与浪漫,思考生命的意义。
今天也许对我们而言,是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但对于梭罗以及《瓦尔登湖》而言,却是非比寻常的一天。想象一下,165年前,这本书首版,当时只印了2000册,而如今,经历了100多年的洗礼后,它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类作品,它是海子离开人世时带着的四本书之一。2016年,清华大学校长在每一位新生录取通知书附赠了一本书,他说:
“希望你们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这本书就是《瓦尔登湖》。
1、不管生活有多鄙陋,直面而生,切勿逃避,不必名之艰辛,它还不至糟到你之为人的那种地步。人在豪富之日便是赤贫之时,挑剔的人身在天堂也会吹毛求疵。纵然生活窘迫,应该满怀热情,即使处身寒舍,或许也能享受欢乐、兴奋和荣耀。
2、我发现大多时候孤身独处有益身心,与朋友在一起,即便最要好的朋友,很快就会让人感到乏味倦怠而身心散逸。我喜欢离群独处,从未觉得有什么伙伴比独处更能让我享受美悦的友情。很大程度上,我们觉得置身人群比独处室内更加孤独。
3、应该说,我们的天地足够广阔:地平线并非触手可及,密林和湖泊亦非近在咫尺,中间总有空地。这是我个人的一方天地,这里有属于我自己的太阳、月亮和群星。从未有人夜间途经小屋,更不会有人深夜敲门,我遗世独立,好似太古之初,世界之末仅有的人类。
4、冬夜漫漫,风啸林间,大雪狂飞,有位老者会偶尔来访,他是这里古老的居民和最初的主人,据说是他开掘了瓦尔登湖,并替它砌好石岸还围上了松林。他为我讲述远古的传闻和全新的永生,尽管没有苹果也没有果酒,伴着欢笑和对万物的欣赏,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
5、瓦尔登湖的冰块跟湖水一样,近看泛出绿意,远看则是美丽的蓝色,在四分之一英里远的地方望去,一眼就能将它跟白色的河冰区别开来,也能看出它跟其他湖冰单纯的绿色不同。偶有冰块会从采冰者的雪橇滑落在镇子的街巷,会在那里撂上一个星期,像一块巨大的翡翠,让路人流连驻足。
6、春天来了,红松鼠也钻到了我的屋子下面,每次总会结伴而至。我阅读或者写作的时候,它们会钻到我的脚下,怪怪地叫着,哧哧地笑着,像是脚尖蹭转,又似流水潺潺,这是我未曾耳闻的古怪声音。我一跺脚,它们只会闹得更凶,浑无惧意,也毫不自重,仍然由着性子嬉闹,而对人类的制止不理不睬。
7、春秋两季的暴风雨为我增添了莫大的乐趣,我自午前到午后都被关在了屋内,风雨漫无休止,狂烈威猛,熨帖着我的心灵。早临的暮色带来了漫漫长夜,让好多思想有时间得以萌生并渐次丰富。自西北而至的瓢泼大雨会考验镇子的屋舍,女仆总会手持扫帚提桶站在前门阻拦积水,我却稳坐在小屋仅有的门后,惬意地享受它的保护。
8、我们为何要不顾一切地匆忙于成功,不顾一切地沉溺于所谓进取?如果有人无法跟自己的同人并驾齐驱,可能是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声。还是由他随着自己听到的鼓点前进,不管什么节奏,也不管多么遥远。他能否如橡树和苹果树那样成熟并不重要,难道要他把自己的春天变为夏天不成?如若成就我们的条件尚未成熟,我们罔顾眼前的现实又复何益?
9、有多少人就因为读过一本书便为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书籍在等着我们,有时它会在为我们解密奇迹的同时展示另一番奇迹;我们会发现某些在眼下难以言说的现象却早已在别处获得了表达;那些折腾我们,让我们迷惘困惑的问题无一例外地叩问过所有智者,这些问题在他们那里一个都没有遗漏,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自己的人生给予了解答。此外,书中的智慧会让我们变得开放豁达。
10、我挚爱生活中充裕的闲暇。有时,在夏日的清晨例行沐浴后,从日出到日中,我一直坐在洒满阳光的门口,沉湎于幻想的世界。四面是松树、漆树和山胡桃树,鸟儿在周围歌唱,不时悄悄地掠过房顶,幽静和僻远笼罩着这里,直到太阳斜倾西窗,或遥远的大路上传来旅人马车的辚辚,我才意识到光阴的推移。好似玉米成长于暗夜,我在夏天获得了滋养,这远胜于双手操持的任何事功。这段时光并没有从我的生命中扣除,相反,它恰恰在上天施与的光阴上又增添了不少,我因此领会了东方人放下劳作,沉思默想的用意。
天亮的日子多着呢 太阳只是一颗晓星
我可以传你文……
浅浅的一层溪水流逝了,但永恒留在了原处。梭罗说,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湖水中的草、流动的鱼和在水流中不动的石子,湖水充满了光明和倒影,成为一个下界天空。这里的确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上帝的神来之笔,难怪孤独、寂寞的梭罗会在这里建筑木屋、开荒种地、沉思写作,沐浴在瓦尔登湖的月光中,陶醉在痴迷的幻想里,过着一种原始、纯朴、自然、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他是这样以手中的妙笔来描绘瓦尔登湖的:“生长在杂草蔓生的林间小路上的香蕨木和木蓝上的露珠会把你下半身打湿。丛生栎的叶子泛着光,好似有液体在上面流过。透过树木看见的小塘像天空一样满是光亮。……你见到月光从森林深处一个个树桩上返射回来,仿佛她在照耀万物时有所选择,她的星星点点的光芒使人想起一种叫做月亮籽的植物——似乎是月亮把它们种在这些地方……”
瓦尔登湖——林中生活散记 句承蜩 年轻时的梭罗 1846年2月4日,梭罗按计划前去康科德城(Concord)讲课,题目是“关于马斯·卡莱尔及其著作”(Thomas Carlyle and H is Works)。讲课结束了,听众却意犹未尽,要求主讲人谈谈自己在林中的生活,相对而言他们似乎对这个更感兴趣。 为满足大家的要求,梭罗准备了一个“我自己的历史”(Th e History of Myself)的课题,在当月10日开讲。没想到听众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要求他在下一周的课程上再讲一次,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前来听讲。受这次讲座的启发,梭罗将自己讲课提纲加以整理,又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写作,终于完成了Walden,or Life in Woods(《瓦尔登湖,又名林中生活散记》)这部传世的名著。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这是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到目前为止,此书已经出现了将近两百多个版本,并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作者有生之年里这部书一直被认为是模仿之作,而且还倍受冷遇。 初版的2000册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卖完。直到作者去逝以后,这本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的评价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梭罗的思想意义才被我们认识到。1817年 7月12日,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住下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这时期,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主义刊物《日规》(Dial)写稿,其后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并在此之后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考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和《瓦尔登湖》。 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因为梭罗反对黑奴制(Negro Slavery)拒交“人头税”而被捕入狱。虽然他只在狱中蹲了一宿就被友人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替他代交了税款保其出狱,但这一夜却激发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出来后曾有一些市民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宁愿坐牢也不愿意交税。 为解释这一问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成了著名的政论《抵制国民政府》(Re 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后改名为Civil Disobedience)。他所宣传的这种依靠个人的力量,“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对印度的甘地和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7年,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来的村落。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简朴的生活风格,将主要精力投入写作、讲课和观察当地的植物动物。有时候为了得到极其微薄的生活费用,才偶尔离开村子到父亲的铅笔厂工作一些日子。梭罗卒于1862年5月6日,时年44岁。 当时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作为他的主要著作之一,《瓦尔登湖》是梭罗在瓦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纪录。鉴于他的第一部书《康科德和梅里马列克河上的一周》的失败,这一次他格外慎重,没有仓促出版而是静下心来重新写作,使之更加完美。 在此后的五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修改、补充、完善,有时为了使内容更加和谐统一,甚至将整个段落改动。 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梭罗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以致于使其同时代的人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 其实,梭罗的贡献是建立在这两方面之上的。在自然观察方面,他之前已经有诸如吉伯特·怀特(Gibert White)和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等人的自然著作问世。但是只有当梭罗的著作出版后,大家承认他才是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在他之前描写自然界的作品,只是以“书信”、“插叙”和“杂志文章”的形式出现,报道他们对于自然界的发现。是梭罗使自然散文独立门户,赋予了它新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关于鸟的段落与奥杜邦的《美国的鸟类》一书加以比较,不难发现奥杜邦的书仅仅是科学报告,而梭罗的文章则是关于自然的艺术创作。 把关于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详细地记录下来,并赋予通俗的哲学意义,这是梭罗的书真实可爱之处。梭罗积极倡导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堪称超验主义的实践家。 《瓦尔登湖》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是美国现代文学中散文作品最早的典范之一。 与其同时代的伟大作家们相比,此书的风格独特甚至比霍桑、梅尔维尔和爱默生这些天才作家们更富于20世纪散文的气息。这一特点具体体现于它的句子平铺直叙(straight forward),简洁(concise)和有观点(to the point),完全不像维多利亚中期散文那样散漫、用词精细、矫情和具体,也没有朦胧和抽象的气息。 通过阅读此书,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本写于19世纪的作品与海明威、亨利·詹姆斯等人的作品风格十分接近,只不过梭罗的风格更显得丰富而已。 梭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批评家,他的目的是揭露时代的弊端。指出人们自己正将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会导致生命的衰落。 相对来讲,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较之现代更加幸福和充实。有的读者往往对梭罗有错误的印象,即他只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主张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放弃现代文明。可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林中独自生活了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只占他生命的百分之五的光阴。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来来往往的访客从未间断。他自己也经常到村里探望家人和朋友。更重要的是,当他离开瓦尔登以后,还曾一再反对别人模仿他的行为。用他的话说他自己之所以到瓦尔登湖生活了一段时间,那完全是他个人的志趣爱好。如果说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只要心诚,在哪儿都可以做得到,无论是在纽约、伦敦、孟买或东京。 心中有“瓦尔登”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目的、更加幸福,这才是“瓦尔登”的真谛。梭罗本人回到康科德后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从事写作直至去逝。 对现代科技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享受,梭罗并不排斥,他只是批评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它,“弄巧成拙”(improved means unimproved ends),他这样评价。 “我们接通了越洋的电缆,却用它询问阿德莱德王妃(Princess Adelaide)是否得了咳喘,并未用它交流人类的思想。我们建成了铁路,却坐着它去城里消磨时光。”从这点上看,梭罗对社会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批判,而更在于指导。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他会毫不犹豫地揭露,同时也负责任地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Simplify,simplify,simplify。”(简朴,简朴,简朴。)这是梭罗的口头禅。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能够选择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且有足够的勇气将其他多余的东西摒弃,全然不顾同时代人如何对我们指手划脚。 梭罗于1837年刚进大学时就曾言,他要将圣经中关于一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教义,改为工作一天休息六天。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经历实现了这一愿望。在那里他仅花28美元多一点儿就建成起了自己的栖身的小木屋,每星期花27美分就足以维持生活。为维持这样简朴的生活,他一年只须工作六个星期就可以挣足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下的46个星期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他没有将这宝贵时光浪费掉,而是把它奉献给写作和自然研究。也许有人会说梭罗太懒,终其一生也并未做出任何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如果你能注意到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时,就会对他的才华和勤奋发出由衷的赞赏。 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欲望也随之膨胀,梭罗当年的忧虑成了严峻的现实。 对此,我们不妨将《瓦尔登湖》翻出,细细阅读并领悟其思想,改变一些我们的生活态度,这对现实生活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 。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梭罗《瓦尔登湖》
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梭罗《瓦尔登湖》
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刚读完不久,简单说说。
多数人对《瓦尔登湖》的印象都是:这是一本描述隐居生活和山山水水的书。但我觉得这只对了一半,这还是一本哲学书和博物志。梭罗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哲学家和博物学家。《瓦尔登湖》也不仅仅是一本隐居散文集,这里蕴含了梭罗的许多哲学思想和博物知识。
这本书是很难读的,至少前半部分会让以读山山水水为目的的读者有一点失望,因为梭罗一直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正如梭罗自己所说“正确阅读,亦即以真正的精神读真正的书籍,是一项高贵的活动,和当代的习惯所承认的所有活动比起来,会让读者感到更加劳累。读书需要的训练,就像运动员接受的训练,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另外由于是译本且缺少注疏,这本书的很多内容读起来都会比较艰涩,需要细细研读才能明白。
梭罗是站在一个更宽广的角度去审视这个时代(他所处的时代)。许多人以如今上帝的眼光去看会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但身处那样一个时代,梭罗的想法已经是极为超前了,其实到现在也是极具意义。
如此看来,瓦尔登湖的美其实只是梭罗思想的副产品。但对不同的读者来说,谁主谁副又有什么意义呢?只需要读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够了。
1、人性中最美的品质,就像是果实上的霜,必须小心翼翼才可以保存下来,但是现在人和人之间正好就确少这种温情。
赏析:热爱生命,主张平等,热衷阅读,乐于行动,追求真知,欣赏高贵的品质,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他珍惜和感恩人能够拥有思想:“如果我终身像只蜘蛛一样,被禁闭在阁楼的一角,只要我有思想,对我来说世界还是那么大。”
2、当付出的劳动换来的只是痛苦。这种时候,痛苦本身就是劳动的报酬。
赏析:人类需要依靠努力才能获得的一切。食物、衣服和住所。人性中最美的品质,就像果实上的霜,必须小心翼翼才可以保存下来。
3、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这是全文的一个提要和总括,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最美”和“最有表情”。课文描写的正是瓦尔登湖的美姿和表情,而且把这种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扩展资料:
《瓦尔登湖》是超验主义经典作品,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瓦尔登湖》一书极具审美价值。实际上可以毫不掩饰地说,《瓦尔登湖》是一部大的美文,里面所插叙的一切对象,都浸润着棱罗的全部情感。
梭罗善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写眼前的一切事物,在梭罗的眼中,这些自然物并非死去,而是鲜活。而做到这一点,则归功于梭罗使用的一种与泥土接壤的语言,如同农夫播种一样自然的文字,恰恰,这种语言风格保持着《瓦尔登湖》一书的鲜嫩,而鲜嫩的东西是长久的。
这一点,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处处可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