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黑塞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黑塞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黑塞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黑塞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黑塞经典语录



黑塞经典语句



-额,这个问题蛮难回答的。我最近在重读,试答。要评价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肯定需要通读他的大部分作品才好把握他的思想轨迹。作为读者进入他的作品,一开始的阅读是片面的,然后随着丰富对他的认识,这些碎片趋于完整可以建立起对作家综观的把握。套用黑塞在《玻璃球游戏》里的说法,这种认识是一个阶段超越一个阶段,不受拘束持续上升的过程。黑塞对于自我的精神探索整体的延展,可以套用这首《阶段》来描述:否定并非是全然的否定,质疑-解构-重组,这种探索很多大作家都有。那黑塞特殊在哪里呢?第一点是我自己对他的灵魂画像。我自己在黑塞的作品当中试图寻找宁静感。就像《玻璃球游戏》主人公和自己好朋友暌违多年的夜谈一幕。好朋友在经历了很多历练之后整个人变得世俗,他试图攻击主人公来寻求宣泄,主人公就含着微笑望着他,说为什么不一笑置之呢。就是这种挂在脸上宁静祥和的微笑,能够平复人的心情,他始终含着笑。这是我对晚年的他的印象,四个字来形容的话,宁静致远。第二点,他的自我探索的特殊性,这个通过差异对比比较好确定,对比的对象是三岛由纪夫和黑塞。简单说,两个人的作品有很多相近之处,都存在对自我的探索,不断试图发现自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方法是在不断怀疑自我,解构掉自身确信的很多东西,作为价值重构的基础。不同之处在于,三岛由纪夫是在不断锤炼自我,意图更为强大;但黑塞虽然寻求自身存在的基础,但他一直在寻求平衡,自我与内在的平衡,自我与外在的平衡。他们两个人都在敲打自我,到了最后甚至发现自我是个空壳,三岛由纪夫是外界刺激越大,越试图保持这个保护壳,黑塞是把自我敞开,和外界融为一体。如果说向艺术至高的探索都是上山,两人的方式不同。三岛由纪夫好似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高歌猛进站到了高处,发现无人跟随,宁愿从山上跳下来。黑塞的话,他走上了山,发现了真知,又从山头返回,返回到了人群之中,追寻的是圣人之道。他厉害的地方在于能够从高处返回人间,包容他的时代。准确说,他对道的理解并不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按照《玻璃球游戏》的发展,在启程离开团体之前,他描述了这个过程,一个阶段到一个阶段,道本身并非是一个结果,而是那个人跟随着精神的感召从容走入自己的下一个阶段。他并未进入核心,而是进入了自己个性的中心。他既是自己一个,一即是一,但又深入到每个人当中,一又成为众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品:以《玻璃球游戏》为例吧。手法上玻璃球游戏是以一部传记+晚年遗稿两部分组合而成,这种手法不算太特殊。传记以第三人称完成,不能算大师的直接描写,间接记录了大师的传奇,很可能它的“作者"是大师的弟子;遗稿的话是大师直接的性格展示,但有阶段分别,风格不统一。这本书主题与托马斯·曼的《魔山》相近,都虚构了一个乌托邦来讨论德国的民族精神,围绕的核心都是教育。托马斯·曼在书里把主人公送上了疗养院,黑塞让主人公进入了卡斯塔里团体。在书中知识分子对市民社会的质疑表现得较为明显,两人都试图调和市民社会和知识分子,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德国文化的症结所在。(托马斯·曼本人在书中客串了前任游戏大师。)玻璃球游戏是个象征,准确来说是黑塞梦想的一种语言。参考书的前言所描述的历史,这种语言建立于对艺术与科学,宗教与科学调和的尝试。利用音乐-数学的和谐发明了这种基本的符号,杂糅了东方智慧,成为了诸多学科的基础。可以看到,这是种幻想的语言,并成为了文化精英学习的基本技能,逐步形成了卡斯塔里团体的基础。玻璃球游戏为团体提供了存在的基础。(这点受语言转向的影响,书里面存在大师谈论公共语言-私人语言的描写)卡斯塔里团体-世俗世界的对立,也是知识精英-市民社会之间矛盾的具体体现,黑塞以主人公在其中的遭遇构想未来的可能性。主人公的履历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经过感召进入进入艾希霍兹学习——升学进入华尔采尔学习,研究,结识了好朋友特西格诺利——进入宗教团体,出使修道院进行外交任务,和约布可斯神父深入学习——返回学院被选举成为玻璃球大师,主持团体事务——和好友重逢,决定辞去团体职务,教育好友的儿子铁托,意外身亡。他并不是始终生活在团体内部,有很多和外界交流的机会。比如他的好朋友就是代表世俗世界,黑塞通过二人的对话推动主人公应对世俗世界的质疑;然后他在修道院的时候,在历史哲学的部分深受约布可斯的影响。全书整体而言,主人公的自我抉择很少,一般是在重大关头才会发生。按照他名字的含义,他本人的精神之旅正是由奴役走向自由,逐步觉醒自身的使命,最后进行自主选择。在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以前,他本人有些随波逐流,推动他本人改变的更多是卡斯塔里团体的需要。黑塞对自己的哲人王的构想受到了易经的影响,特别是他逐步成为整个团体最高成员的过程,很有点像老庄对圣人所进行的描摹。他的履历的特殊性使他能够吸收团队以外的影响,他本人在学院期间曾经沉迷于玻璃球游戏,但随后就反复在思考自我-卡斯塔里团队的关系。按照学院内部多数人的观点,他们把自身和世俗世界区分开来,而且坚信精神的历史和庸俗的唯物历史之间存在着截然的对立。他舍弃团队的职务并不像他年轻时期的很多同学,因为抵制不了世俗世界的诱惑,不得不返回其中。他在辞职信中分析了这种对立的问题,卡斯塔里的多数人已经把自己的高高在上视为了理所应当。但是团体的繁荣蕴含着危机,他们对普通人不再怀有兄弟之谊,趋于故步自封。历史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团体的预期,即便是繁盛一时的玻璃球游戏,也可能衰败。换句话说,如果面临着国家-团体面临衰败的危险,知识分子无法置身事外。他在信中阐明了卡斯塔里的精神,卡斯塔里人既不适合统治,也不适合参政。他们所需要完成的事业,就是小心翼翼保留精神传承的火种,努力捍卫真理。玻璃球游戏作为一门技艺已经不能达成这样的使命,就无法摆脱衰败的命运。大师本人的生活就是一个由出世-再入世的过程,当古老的艺术无法捍卫真理的时候,他果断舍弃了它,转向了对下一代的培育。这个处理方法很像托马斯曼的《魔山》。那大师为什么会死呢?这样的处理可能包含着几种考虑:一是宗教意义上的传承,老人的死亡和新人的新生是一个很常见的结局。传记的结尾特别突出了大师的死对铁托造成的精神冲击,这个年轻人对这种死的罪孽感会促使他走向圣洁。二是大师是普通人,这种偶然性的死亡更能加深传记的真实性。如果一个人能够得偿所愿,那就让故事显得过为简单。如果把主人公视为黑塞的精神,那么作为老的一代,离开是不可避免的方式,可参考托尔金《魔戒》结尾的处理。不管如何,《玻璃球游戏》作为黑塞本人的精神探索,展示了一幅完整的画卷。也许,从很久以前开始,你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使命。当你在一生的末尾回首过去的时候,会在自己的开端发现神秘的源头,那些充满魔力的开头蕴含着我们未来的结局。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并实现它,然后义无反顾地朝前走。你的每一步,都将充满欣喜与平静。阶段如同鲜花凋萎,青春会衰老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曾鲜花怒放,每一智慧,每一德行都闪耀光彩,却不能够永恒存在。我们的心必须听从生命的召唤,时刻准备送旧迎新,毫不哀伤地勇敢奉献自己,为了另一项全新职责。每一种开端都蕴含魔术力量,它将保护我们,帮助我们生存。我们快活地穿越一个又一个空间, 我们绝不囿于哪一种乡土观念,宇宙精神使我们不受约束,它鼓舞我们向上攀登,向远处前行。当我们的生命旅程稍稍安定,舒适生活便使意志松懈,唯有时刻准备启程的人,才能克服懒惰的习性。也许在我们临终时刻,还会被送进全新的领域,生活的召唤真正永无穷尽...来吧,我的心,让我们快活告别!纪念多年前开始阅读的黑塞还有我写的不是柯艾略,别按牧羊少年去理解...-

问一下:是指黑执事里的塞巴斯蒂安的语录吗? 如果是,我可以解答,但是音乐没有

德国作家(后半生移居瑞士)赫尔曼.黑塞(1877.7--1962.8)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此黑塞逝世40周年之际,我搜集了一些有关黑塞生平、黑塞小说作品评论、黑塞若干首诗歌、黑塞小说的德文版封面以及黑塞水彩美术作品制作了一份专辑。 鉴于《荒原狼》比较为人熟悉,而黑塞晚年重要作品《玻璃球游戏》似较乏人问津,这次专辑选收文章多为有关《玻璃球游戏》(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张佩芬译)的评论。脚踏东西方文化的黑塞在这部著作中充分阐发了他的人生理想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深沉、理性、文采与哲理四溢,和早期作品《荒原狼》等大异其趣。 黑塞作品读过三种,<荒原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豪>,<玻璃球游戏>,老实讲,虽然喜欢,但总觉隔靴骚痒,不能满足.我以为,黑塞试图对思想者的心理的状态/过程进行描述,在这上面花费的笔墨要远多于对他思考内容的描述,但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是黑塞本人在用丝线拎着主人公行动.尤其是当黑塞本人希望他的主人公独立出来而设法掩饰叙述者存在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明显. (这缺点主要在<纳>中反映得比较厉害,<玻>则收敛,耐心,完整得多.我觉得这是因为黑塞写作<纳>时处于变化期中的缘故) <荒>则是另一种情形,我以为黑塞想描写的,是一个与现世对立/对抗的家伙,在表现对立/对抗时,不极端则难以产生足够的冲击力,黑塞却并不想把思想发展到极端乃至崩溃,在冲突尖锐的地方总要留出缓冲的空隙,这和黑塞本人的思想可能有关,但更明显的是他所描写的这个家伙本身就不是一个”绝对”的人(主人公某些特性很像俄式的多余人形象),所以在这篇中最引人注目的倒是特异的写法.德国作家(后半生移居瑞士)赫尔曼.黑塞(1877.7--1962.8)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此黑塞逝世40周年之际,我搜集了一些有关黑塞生平、黑塞小说作品评论、黑塞若干首诗歌、黑塞小说的德文版封面以及黑塞水彩美术作品制作了一份专辑。 鉴于《荒原狼》比较为人熟悉,而黑塞晚年重要作品《玻璃球游戏》似较乏人问津,这次专辑选收文章多为有关《玻璃球游戏》(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张佩芬译)的评论。脚踏东西方文化的黑塞在这部著作中充分阐发了他的人生理想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深沉、理性、文采与哲理四溢,和早期作品《荒原狼》等大异其趣。 黑塞作品读过三种,<荒原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豪>,<玻璃球游戏>,老实讲,虽然喜欢,但总觉隔靴骚痒,不能满足.我以为,黑塞试图对思想者的心理的状态/过程进行描述,在这上面花费的笔墨要远多于对他思考内容的描述,但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是黑塞本人在用丝线拎着主人公行动.尤其是当黑塞本人希望他的主人公独立出来而设法掩饰叙述者存在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明显. (这缺点主要在<纳>中反映得比较厉害,<玻>则收敛,耐心,完整得多.我觉得这是因为黑塞写作<纳>时处于变化期中的缘故) <荒>则是另一种情形,我以为黑塞想描写的,是一个与现世对立/对抗的家伙,在表现对立/对抗时,不极端则难以产生足够的冲击力,黑塞却并不想把思想发展到极端乃至崩溃,在冲突尖锐的地方总要留出缓冲的空隙,这和黑塞本人的思想可能有关,但更明显的是他所描写的这个家伙本身就不是一个”绝对”的人(主人公某些特性很像俄式的多余人形象),所以在这篇中最引人注目的倒是特异的写法. http://juzhai.com/bbs/TopicOther.asp?t=5&BoardID=28&id=4897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