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要了解一些双城记英文读书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双城记英文读书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双城记英文读书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双城记英文读书经典语录
双城记英文读书经典语句
作者:粒粒
这是我们阅读的第三本狄更斯的书, 较《雾都孤儿》 和《 远大前程》 而言, 《双城记》 似乎更深、更难理解一些。因为故事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 是巴士底狱,是被压迫阶级对于统治阶级的复仇与颠覆。
这些对于我来说尚且复杂,更何况是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呢?! 即便如此,阅读一下总会受益, 将来孩子大了,理解力增强后,可再次阅读原著。
书读完了几天,我都找不到一个点去与女儿聊。要聊战争,那远非我能力所及,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故事,回归到人性。 自然,人性是最复杂的。
我问她故事里的双城是哪双城,她居然说法国和伦敦,我刚要提高嗓门,她马上更正是巴黎和伦敦。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它们都位于欧洲。 这些基本知识,可借故事和孩子梳理一下。
我问她:“ 故事里最大的英雄是谁?”
她含糊不清,说:“名字不记得了,就是那个和露西老公长得很像的那个人。”
名字不记得没关系,重要的是能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这个故事看起来复杂,人物众多,梳理出主线,还是一个爱情故事。
卡顿对露西的爱绝对无私, 他愿为他所爱的人做出一切牺牲,包括为爱人的爱人。露西的丈夫身陷囹圄,生命危在旦夕之际, 卡顿因为与其容貌相似, 不惜一切代价, 用自己的生命换来露西丈夫的生命, 毫不胆怯,连赴死都是微笑的。
我问女儿:“ 这样对爱情的付出值得吗?”
她说:“ 对他来说,可能值得吧。”
我叹口气:“ 听起来英雄狭义,但是咣当一下砍脑袋......”
还没有说完,女儿就大叫不要说了。 事实如此, 说英雄的故事简单, 真正做英雄时很难。大多数人只能活得像个狗熊,这无可厚非,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就是这样。 脑门一热,当了英雄, 真正悲伤的是自己的亲人。
我想,卡顿可能无亲无故。
我说:“ 这样的牺牲不见得有必要。”
女儿说:“ 他们能安全回到英国, 就有必要。” 言外之意,如若不然,卡顿就白死了。
我又问:“那些穷苦人对于权贵的屠杀与处置,你怎么看?”
女儿说:“ 他们有权利吧,因为一直被压迫。”
“ 可这里面也有冤屈,比如露西的丈夫达尔奈,他的死刑判决就不公正。” 我说。
女儿点点头。我又说:“战争带来的伤害难以表述, 很多无辜的人得不到正义。”
说着说着,又扯远了。马上换了话题,问女儿所读的三本狄更斯的书,最喜欢哪一本。
“ 《 雾都孤儿》” 她脱口而出。 我刚要问为什么,她又改口:“ 《 远大前程》。”
她啰哩啰嗦说起忠厚的姐夫, 还又说皮普的“ 还璞归真”, 我说:“ 我也最喜欢《 远大前程》 , 是因为喜欢它蕴含的意义,人追求前程没错,但是需要脚踏实地的付出,而不是守株待兔或存心妄想。”
贴一个以前的读书感受
透过《双城》窥见不同的人和人性
在很久以前,还没有接触到这本书,就已经被开篇律动尤美、睿智思辨的句子所打动,只是,却从没有思考过它背后的含义,更没有想过,所谓“双城”的内涵。它的译本很多,而我的取舍原则,就是开篇的遣词用句,然而,说到底,这是英文的小说,所以,在引用叙述人物和原文时,我倾向于用英文表达,尽管,我阅读的是中译本。
这个故事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以整个底色是暗淡的,低沉的,人民的苦难与反抗时过于激愤而失控地复仇让人倍感沉重。却又如所有经典故事中离不开爱情主题一样,这里的最动人的篇章是律师助手Sydney Carton为了成全Lucie Manette和Charles Darnay而甘愿代替Charles Darnay赴死。故事最后是这样的,在Lucie Manette和Charles Darnay老年时,彼此心中仍铭记着那位牺牲者,而牺牲者在彼此心中所占的分量,是比挚爱更重的。
在感动之余,却又不得不沉下心来,细想这整个故事所要反应的事实。双城,London和Paris,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的情境。在我的印象中,London是一个温和的城市,正如英国绅士一样温文尔雅,崇尚传统。而Paris,有时会很激进,簇拥着革命的潮流,轰轰烈烈却难免失控。其间无所谓好坏,因为历史已成必然,我只是想从双城的对比中窥见不同的人性。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不再草率地将人分为好和坏,善与恶两种不同极端,因为我意识到,人性是复杂地,不存在绝对的善恶界限。Defarge和其夫人Madame Defarge,是受苦的普罗大众中的代表,他们忍受着生活的苦难和上层社会的欺压,却能在最开始救助Dr.Manette,而到了大革命气势汹汹地席卷法国时,复仇的焰火蒙蔽了他们的心智,坚决要置从未作恶、已然放弃贵族头衔的贵族后代Charles Darnay于死地,对善良正义的Dr.Manette的解释和请求置若罔闻。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百姓已经被煽动,那种激进的行为,复仇的心理总是会将人引向极端,而殃及无故善良的生命乃至自己。或许,温良的改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以避免那些极端的破坏——可能是造成心灵永远创痛,可能是毁坏那些珍贵无价的文化遗产,可能是遗失历史沉淀下来的优良精神……
最后回到开篇“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它是在讲诉那个时代,却又似乎适用于每个时代,字里行间流露出极强的思辨性,在我的脑海中回响,而我最喜爱的译文,是文言版“时之圣者也,时之凶者也。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此亦光明时节,此亦黯淡时节。此亦笃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此亦多丽之阳春,此亦绝念之穷冬。人或万物具备,人或一事无成。我辈其青云直上,我辈其黄泉永坠。当时有识之士咸谓人间善恶或臻至极,亦必事有所本,势无可绾。但居之习之可也。”(二十世纪初,与林纾同时闻名的翻译家魏易译。) 我们这个时代,又是何去何从呢?我始终认为人性在历史的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历史的车轮滚滚,我们能保持足够的清醒,而不被一时的狂热与躁动而蒙蔽吗?这是双城带给我的思考,我却无法给出回答……
2014/4/16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