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降的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杨降的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杨降的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杨降的经典语录
杨降的经典语句
让青春痘都还没退尽的我们来思考人生,难免会有资历不够之嫌。柔软的内心未曾经历生活中的波浪,稚嫩的腔调也难道出生命的沧桑。那一位百岁老人呢?比如说杨降先生,那分量就不言而足了吧。 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中,杨绛先生在与“老,病,忙”斗争中写成,她以朴实无华的言语和不紧不徐的语调道出了对自己百年人生岁月的思考。她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看自己不平静的一生,思索这一世的价值;向前看,看到自己已抵达生命舞台的边缘,发现再往前就要“走了”、就要“没有了”。她疑问,是真的没有了吗?自己的灵魂会存在吗?自己的会不会飘到哪里? 此书以神鬼存在与否的问题为开端,继而引申到长着血肉之躯的人。讨论人的灵魂、本性、个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讨论“人命有天”,讨论人要经历锻炼,讨论人生所存在的价值。 出于历史的原因,杨降先生也免不了曾经历过长时间的、多次的思想上的“洗澡”。“洗澡”的目的是要求她们树立马列主义的哲学观、树立追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但时到今日,她似乎仍然是个唯心主义者。她老人家相信神与鬼的存在,相信附身、鬼打墙、凶宅等“怪、力、乱、神”之说,并以自己和丈夫的经历作见证。因此她自嘲自己是“晚清末代遗老”,说自己“老物陈人,思想落后是难免的”。我曾妄自揣测,是不是年事已高的杨先生犯糊涂了?可当注意到她谦虚谨慎的表述、不落巢穴的思考,这种疑虑就显得不必要了。 她摆脱一切成见,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合理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她说“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她抛开物质的谈论人,谈论人生,以探求生命的真谛,但她也因此认为自己“老朽”,因为她觉得自己的这种思考方式已经跟不上当下年轻人“重物质”、轻“内在”时尚潮流。 读到这里,心中不免暗暗生疑:是我们年轻人太唯物质主义了,还是她老人家的想法华而不实? 这问题似乎没有答案。或者是因为时代不同了,仅此而已。 年轻人所思索的不是死后我是否还会有灵魂、我的灵魂是否会去哪里,而是现实中的我怎么才能赢得一份富裕的生活,怎么才能赢得一份更富裕的生活。 在我看来,诸如雪莱•卡根对“死亡”所进行的学理性讨探过于高深晦涩,常人不会如此开动脑筋。 年轻人一般只相信直观的生活经验。活着的人们都还没有死过,而死过的人又无法向我们开口言说,因此死后是否还有灵魂存在,是一个无法断定的问题。所以,对于这既不能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不如简而化之:不去想它,只需专注于现实中的这一生就好了。 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的人们成了一个个的“经济人”。传统习俗、文化信仰逐渐淡化,人性中的七情六欲被无限调动起来。人们要讲究效率,要马不停蹄终日奔波。瞬息千里的交通工具,千里亦咫尺的信息技术,相同的技术标准,趋同的生活理—我们生活在“一体化”的世界之中。感官被技术延长,世界越来越透明,传说中的传说已无容身之地。“哇,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一声惊叹之后,可幻想的远方早已不再遥远,本是最黑暗的夜也透明如白天。世界是如此的明白,在哪里可以幻想出一个上帝的存在?人们成群结队的地涌进商场、涌进快餐店、涌进电影院、涌进演唱会、涌进互联网,随流行音乐晃动神经,在大片中沉醉一时,于亮晶晶的屏幕上跳手指舞。“技术正在成为我们新的圣父圣子,我们渴望它的救赎”。 恩格斯说:“在唯物辩证法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多么彻底!多么绝对!但也让这个世界变得多么枯燥乏味!“上帝死了!”唯物辩证法已经驱除了TA在人世间的地盘。因为变化中的客观物质、物质的客观变化和物质由低级到高级转变的过程完全不需要一位仁慈的上帝来管理,也无需想象中的恐怖鬼魂来捣乱。对于“过程”中的我们,只需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只需要相信我们自己,而无需祈求某神灵的庇佑。 也许杨降先生没有精力去审视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仅仅是借着自己的人生阅历述说自己的一点想法。 (此拙作为在下大三时,读杨降先生 〈走到人生边上〉 后随手而写。惊闻斯人已逝,心中不免触动良久,在此聊表深刻怀念。)
杨绛被称为先生。起初我还并不太明白一位女子为何被称为先生,后来我懂了。“先生”是对有作为大写的人的尊称,无论男女。
品读杨绛的作品,生活的睿智,对文学的理解,做学问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杨绛先生的语录令读者引发深思。
今天我们来品读杨绛先生的经典语录。学习她的睿智,理解生活的意义。
你的问题在于读的太少而想得太多。 ——杨绛
我们常说想太多就是因为太闲了,如果忙起来哪有功夫想太多。
读书多了,心胸会变得宽广,对生活会更加包容,曾经让自己斤斤计较的事,书中会给你想要的答案。因为书能带给我们改变的就是对事物的认知,提升思想境界。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我们总是在意外界的看法,其实最好的就是做自己。《哪吒》电影里哪吒的父亲教导他说:“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杨绛
我们常说阅历都写在脸上。阅历丰富的人,气质都显得与众不同。每一段经历虽然随着时间流逝都过去了,但是收获和效益都筑成人生最美的风景。一个有阅历的人,谈吐、修养、朋友圈……都藏着你的过去。人生履历的丰富,回忆起来觉得人生足矣。
我国有句老话:”写字是出面宝”。凭你的字写得怎样,人家就断定你是何等人。在新中国,”发言”是”出面宝”。人家听了你的发言,就断定你是何等人。 ——杨绛 《洗澡》
字如其人,字展现着一个人的形象,说话展现一个人的修为和情商。所以练字提高自己的“门面”,学会说话,展现自己的“内在”。
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杨绛 《将饮茶》
将自己喜爱的事进行到底吧。一生中,有真正一件喜爱的事并将其发扬光大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喜欢那就勇敢追寻吧,喜爱是基础,坚持是根本。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杨绛
在你最低谷的时候,谁还能留在你身边,这才是真正的感情。
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命运于此,并不是一个悲剧,不过是巨大的讽刺。 ——杨绛 《干校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