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要了解一些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 的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 的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 的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 的经典语录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 的经典语句
我觉得看一本书首先必须了解作者,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中完全依靠别人救济过活的人,所以他的立场一定是资本的对立面。他的作品也一定是失之偏颇的。他明知道资本主义是人类必经之路,还是竭尽所能地描绘资本的罪恶,确从不提资本的正面作用。
2019年12月22日,韩国中央大学社会学院白承旭教授(Seung-Wook Baek)应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邀请,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开办主题讲座——“从‘体系方法’的(不)可能性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再生产思想”。在讲座中,白教授详细梳理了马克思再生产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在此发展脉络中马克思体系观念的出现,最后基于马克思的分析将资本主义(尤其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方式总结为“四个等式”,并阐述了其不可能性。讲座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周嘉昕教授主持。
01
白承旭教授将马克思再生产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大纲》之前、《大纲》中、《资本论》第二卷中的再生产思想。
总体来说,在《大纲》之前,马克思没有特别规定再生产的内涵与使用:1843-1846年主要是指维持生命和资本;在1847年《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区分了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出的再生产条件实现金银的生产性力量和工人的非生产性;而在“伦敦笔记”中马克思进一步熟悉了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再生产概念。
在《大纲》中,再生产概念的使用呈爆炸式增长,包括对劳动力再生产、价值再生产,以及再生产中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分析。但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再生产思想尚未完成,其一是因为马克思此时仍是从劳动—资本的二元辩证法角度理解再生产,认为再生产是指人与人关系的共同体的再生产。并且因为缺乏对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再生产机制如何发生以及其分配效应的研究,而没有对资本主义结构关系的再生产进行分析。其二是尚未形成“社会总资本”概念,只从“资本一般”层面不能准确理解资本体系逻辑的再生产,尤其不能理解固定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的折旧问题。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再生产思想得以更加丰富,它包括五层含义:人类生活的物质生存条件、生产关系、生产承担者、生产的物质条件、阶级关系的再生产。白教授进一步分析了《资本论》中包含的再生产的三个层次,第一是指生产过程内部的再生产,第二是指在生产过程之外的流通领域内的再生产,第三是指生产过程之外的包括意识形态的全社会再生产,他还提醒我们在谈及再生产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是在哪个层面上的使用。
02
白教授在第二部分介绍了马克思对魁奈《经济表》的经济过程整体研究的肯定,以及马克思在再生产思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再生产体系观念。这体现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放弃了“资本一般”的使用,转而分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并确认再生产过程是通过相互关联的五个部门内商品和货币的流动而得以实现。在此白教授提及了时下学者恩里克·杜塞尔的相关研究。
其中关于《资本论》社会总资本的研究,白教授提醒我们在关注第一卷中作为起点的定义和第三卷中的丰富具体化之外,不能忽视第二卷中再生产内涵的本质性变化,正是这期间对固定资本折旧问题的困惑促使马克思在1876年至1881年间对固定资本问题实现彻底理解。
03
第三部分白教授基于马克思的理论,将资本主义(核心为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在四个维度需要达到的目的总结为“四个等式”,并说明其不可能性,进而说明了马克思体系方法的不可能性。
第一是“前提=结果”,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既是生产过程的前提,因而要维持再生产,前提又必须作为生产的结果被生产出来。因而从外部看起来,资本主义在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实现体系的自我再生、自动生产(Autopoiesis)。
第二是“分配关系=生产关系”,劳动与资本、劳动与土地、资本与土地的分离是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三位一体分配方式结果又成为了这种生产方式的再生产的前提,土地—资本—劳动之间的某种相互关系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又是其结果,所以分配关系既是生产关系的结果又是前提。
第三是“资本主义所有权=资本主义占有(领有)”,资本关系的再生产一方面要实现资本的扩张,但是另一方面又使得劳动贫困化,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将无偿占有等同于其所有权,因而所有权不仅是在财产关系确立中发挥作用,而且资本主义的所有权规律还转变为占有规律。
第四是“体系=意识形态”,白教授在此指出,马克思分析再生产体系的不可能性,是根源于资本主义自动化体系的不可能性。结合前三个等式,看似自动的体系说明了其依赖人为结果作为再生产的前提——即,通过经济层面的制度安排以及更明显的意识形态“社会和想象”,实现了意识形态般的作用——但是资本主义逻辑本身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内在连贯的“体系”。
最后,白教授将再生产理论延伸运用到对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解中,提醒我们注意分析不同的危机,从而能够更具有批判性。他指出,现今存在两种形式的危机,其一是资本积累的危机,其二是资本积累引发的危机,前者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可以通过破产之类的方式而得到暂时解决,从而成为政治经济学的辩护性依据,但是解决前者则会引发后一种危机,如失业危机。然而,更根本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和制度前提的危机,例如当下在发达国家内劳动条件的改变就对其再生产的前提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综上,白承旭教授围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既介绍了基础性知识,又从“体系方法”角度说明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自动体系性的不可能性,同时拓展性分析和介绍了一些相关内容,如《资本论》第二卷与固定资本问题、占有(领有)与所有问题、危机理论等。
实践与文本
图文:袁婷婷、陈朦
编辑:陈朦
资本一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留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举例一些,具体如下:
1、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6、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4、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5、美德,女性特有的美德,反而害了她们自己,她们温柔恭顺的无性,竟成为使她们受奴役和苦难的手段。
6、商品交换是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换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
7、价值是不差别的人类劳动力,是使用价值的内容,而使用价值其只能算是外部体现,或是只充当销售手段。
8、资本是没有办法才从事物质生产这种倒霉的事情,它也不愿意去从事物质生产,它总希望有更快、更轻松的赚钱手段
9、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被到处使用; 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他就活跃起来; 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就铤而走险; 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10、人类的辩证法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才真正成熟。
1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2、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
13、随着货币流通作用的强化,它的价值等价物的地位就逐渐削弱和下降。最终成了一种符号。慢慢的、经常性的、最后它终于完成了同金银等贵金属的挂钩与关联…终于它的财富储存功能也就逐渐消失殆尽
14、资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的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5、这个铸币经过检验,重量成色完全合格,但告诉我,你钱袋里有吗?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个人简介
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
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与肮脏的东西.
肯定资本主义反封建主义制度积极作用 创造前所社所能创造产价值 种历史进步 同资本主义制度种剥削制度 榨取工剩余价值 指资本主义必本社主义 共产主义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