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的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小团圆的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小团圆的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小团圆的经典语录
小团圆的经典语句
《小团圆》绝对不是读张爱玲的入门书籍,想要读这个名声大噪的女作者,应该从《倾城之恋》《半生缘》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开始,完整且戏剧十足。《小团圆》更像是当你已对她略知一二后,为了满足对神秘后台更多窥探的欲望而备下的解释。
这个书有点难读,读了两遍。第一遍读,简直不能相信这是小说,实在像是日记合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第二遍读,因为已经摸到了整体脉络,开始留心细微之处,也能够理解一点故事的可能。
《小团圆》属于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书中人人都能寻到现实原型,可以装模作样的对号入座。但也显然进行过一些处理,放大了恐惧,美化了爱过的人,又夹杂着一些仿佛要向谁解释自己曾经为何如此行为的渴望。
文人多刻薄,如冰心讽刺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招蜂引蝶,又如金庸将徐志摩的笔名按在一个道貌岸然的角色身上。
与文人交往要小心,尤其是喜欢将旁人写在书中的。情到深处时是皓月灿星,恩断义绝后改头换面被编排成无耻小人。
我不太欣赏这样的行径,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半真半假杂糅在一起,再进行一下艺术加工。摊在大众面前供人消遣。还带着一点报复的恶意,把仇人拉下水,让读者指指点点。是文人惯用的排解方式,也是灵感的来源。
《小团圆》格外惨烈异常,张爱玲将自己最不堪的经历和最无助的心路曝露在阳光下,让世人审判,仿佛求一个公道。
今生今世不团圆
九莉是张爱玲在书中的投影,邵之雍是胡兰成。
“有人在杂志上写了篇批评,说我好。是个汪政府的官。昨天编辑又来了封信,说他关进监牢了,”“讲起在看守所里托看守替他买杂志,看她新写的东西,他笑道:“我对看守宣传,所以这看守也对我很好。”又道:“你这名字脂粉气很重,也不像笔名,我想着不知道是不是男人化名。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九莉对邵之雍倾心,始于他给了她从来求而不得的赞赏和认同。二十二岁了,写爱情故事,却没谈过恋爱。邵之雍有才华,浪漫,对她说“你脸上有神的光”。仿佛少年时缺失的爱都在这一刻补齐,自己终于也有人爱了。
她一度及其的崇拜他,给他写了很多狂热的信,坚信二人的感情和别人都不一样。即便是断了那么多恩怨之后,张爱玲在书里写他也与其他人不同,她只在她爱过的人身上用好的词语,其他人来来去去,只有最丑的特征留在她的脑海中。
“茹璧头发剪得很短,面如满月,白里透红,戴着金丝眼镜,胖大身材”,这是写她的同学;“她头发溜光的全往后,梳个低而扁的髻,长方脸,在阳光中苍白异常,长方的大眼睛”,这是写她的继母;而写邵之雍,她说“他的眼睛在她面颊旁边亮晶晶的像个钻石耳坠子”。
还在战争之中时,她便想"等战后,他逃亡到边远的小城的时候,她会千山万水的找了去,在昏黄的油灯影里重逢。"
而战后,他也确实躲到了边远的小城去,她也确实千山万水的去寻。可却寻得了一个梦醒。原来他们也没有什么不一样,没了两个前妻,还有小康和巧玉,连临时收留他避风头的日本主妇也没有放过。邵之雍那么风流滥情,九莉再不能掩耳盗铃。
“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小团圆发表之前,许多人幻想张胡二人的关系,像《色戒》里的王佳芝和老易,加持着神秘的戏剧光晕。小团圆的问世,彻底打碎了这个幻想。呵,原来是理直气壮的负心汉和装聋作哑的痴情女。
特意去找来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看,想做个比对。
他提起自己以为张爱玲对婚姻的态度,说的竟是“ 我已有妻室,她并不在意。再或我有许多女友,乃至挟妓游玩,她亦不会吃醋。”
根本就是各说各话。胡兰成没有张爱玲那样敏感通透的灵性,看不穿张爱玲小心翼翼的克制是因为过于在意,害怕梦境被戳破,并不是允他为所欲为。
看胡兰成的文字,觉得他兴许有些文采,却也颇喜爱卖弄学问。在感情上是真的有些可笑,见一个爱一个,百般引诱,还夸夸其谈洋洋得意。
小团圆中,之雍给九莉写信说,
“昨天巧玉睡了午觉之后来看我,脸上有衰老,我更爱她了。有一次夜里同睡,她醒来发现胸前的钮扣都解开了,说:‘能有五年在一起,就死也甘心了。'我的毛病是永远沾沾自喜,有点什么就要告诉你,但是我觉得她其实也非常好,你也要妒忌妒忌她才好。不过你真要是妒忌起来,我又吃不消了。”多么莫名其妙,多么厚颜无耻。
八百块的梦魇
接连的战争,人们东躲西藏,常常惴惴而惶恐,不知明日何在。醉生梦死也有,及时行乐也有。封建社会的余毒仍在,西方的思想新潮也开始涌入,一时间让人眼花缭乱。
书中的瑞秋是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一个同样拥有传奇人生的女子,大半辈子都在海外漂泊,有无数的经历和无数的男人。在张爱玲的笔下,她的母亲美丽优雅见多识广,是张爱玲年少时孺慕的对象。
因为战争,九莉无法去英国读书,而是去了香港。申请的奖学金没有拿到,教授安竹斯以个人的名义寄了八百块港币给她,作为对她的鼓励。九莉高兴的发疯,“在她这封信是一张生存许可证,等不及拿去给她母亲看”。她收到的认可实在太少,所以弥足珍贵,这八百块不仅仅是八百块,是她心中的火苗。
瑞秋拿去打牌,正正好好的输掉了这八百块。九莉从别人嘴里听到,觉得造化弄人。“一回过味来,就像有件什么事结束了,不是她自己作的决定,不过知道完了,一条很长的路走到了尽头”。
从这里,张爱玲对母亲的爱慕,死掉了。
九莉对三姑楚娣说“自从那回,我不知道怎么,简直不管了”,书里也前前后后反复强调“二婶的钱我无论如何一定要还的”(年幼时九莉被过继给大伯家,所以叫母亲二婶)。不是钱的问题,毕竟瑞秋为九莉也花了不少钱。是内心想要割裂,清算,认为把钱算清楚了,就不欠了。
九莉也对邵之雍说这八百块。尽管不很相信九莉的说法,之雍仍给她带了一箱子钞票,一大笔钱。九莉把钱都存起来,最后换成了两块金子,等母亲再次从海外回来的时候,迫不及待的要还给母亲。
瑞秋哭了,既愤怒又窘迫,还因察觉到了九莉的撇清而悲痛,觉得像是对自己的审判。
张爱玲非常擅长描写感受,像神来一笔,用一种带有通感的比喻描写内心的活动,既夸张又合理。书里写这一刻她的感受,“时间一分一秒在过去。从前的事凝成了化石,把她们冻结在里面。九莉可以觉得那灰白色大石头的筋脉,闻得见它粉笔灰的气息。”
最终也还是没有还这笔钱,到底还是为母亲保留了一点尊严。她母亲临终在欧洲写信来说:“现在就想再见你一面。”
她没去。
这八百块是九莉心中的梦魇,再没有比还上这债更重要的事情。
日本投降以后,胡兰成开始逃亡,他需要钱,她也知道他需要钱。可她想的是,战争后船就通了,她的母亲就要回来了,她想还钱,还想出国读书,她没有钱给之雍去逃亡,于是装作不知。但也因此更加敏感,觉得之雍指桑骂槐,说她一毛不拔。觉得郁先生故意提之雍在乡下想那小康护士的时候更多,是想刺激她拿钱来接济之雍。
后来张爱玲写剧本有了钱,陆续也寄钱给胡兰成。最后一次给胡兰成写诀别信时,随信附了三十万元。
这三十万之于胡兰成,便如同两块金子之于母亲,都是张爱玲用来买断情谊的证明。
个个都这么难看
书里有一章,九莉去乡下寻邵之雍,恰逢过年,九莉坐在祠堂的小戏台下看戏。生旦净末,个个都这么难看。
就这样一出戏,也很卖力的演着。
1959年,胡兰成在日本出版了他第一版《今生今世》,书名还是张爱玲帮取的。但张爱玲看过胡兰成寄给她的下卷书稿之后,百感交集,与胡兰成彻底断了交。
1975年,张爱玲在自己五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创作《小团圆》。写了大概一年成稿,将稿件给予好友宋淇夫妇看。因各种原因,宋淇劝阻其暂缓发布此书,张爱玲同意并表示会继续修改。
1992年,张爱玲写信给宋淇,言明“《小团圆》小说要销毁”。
1993年,台湾皇冠出版社与张爱玲接洽表示希望出版《小团圆》,张爱玲又改口说“《小团圆》应尽早完成,不再对读者食言”。
1995年,张爱玲于美国孤独辞世,遗产全部赠与宋淇夫妇,而《小团圆》的手稿则在皇冠出版社一直保存着。直到2009年,宋淇夫妇的儿子宋以朗决定,让这本张爱玲的遗作问世。
从1976年到1995年,这中间二十年,张爱玲反复纠结拿不定主意,内心不知受得多大的煎熬。“九莉”和张爱玲越像,越不敢掺上一点艺术创作,怕别人拿着书指着她说,这完全是张爱玲的过去。但“九莉”已和张爱玲太相像,无法改的不同,恨不得“不改了,烧了拉倒”。
一直到出版,《小团圆》都是“半成品”。这本书刚问世的时候,一度出现了该不该出版的道德争议。
现代这个社会信息爆炸,越是危言耸听八卦猎奇越能吸引看客。
连X度百科词条里最上面的简介都是:“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九莉与有妇之夫邵之雍的一段爱情故事,是张爱玲的自述性小说。《小团圆》力图将小说中有关女性情欲书写、堕胎叙事并主题意旨等问题,与相关的传记资料联系起来“重组表述”。”
“不是这样的,完全不是的,这太片面了。”
心里非常难过。
这就是张爱玲的顾虑,她对人性看的很透。
秀丽河山,风景正好,草地上躺着一张赤裸美女的画片。大家眼里只有这薄薄的画片,还忍不住呼朋唤友都来看,“呦,香艳”。
像什么样子。
更难过的是。
不得不承认,自己也不过台下一个,俗气的看客。
————
读《小团圆》后一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