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蓝鲸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蓝鲸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蓝鲸经典语录
蓝鲸经典语句
第1句】《恋别》人虽离别去,心难伴我随,非恋此地景,难舍月下影。今朝别君去,何日再相会。如有重逢日,共叙相思情。《别恋》藕断丝相连,月晴有圆缺。花开花又谢,莫怨种花汉。杜鹃在啼血,牡丹恨无泪,玫瑰闭花蕊,花丛无蝶飞!
【第2句】相守走过醇浓的青春,你知道你的柔情,醉了我一生,可你,还是不知道啊,在这暮年渐渐老去的辰光里,当我两鬓斑斑,你已成了我时刻跳动的心脏,片刻不能相离。
【第3句】琉璃盏下燃红灯,水流天池尹相成。南国红豆为谁生?娇霞依旧恋黄昏。
【第4句】落日换霞映红山,清清河边共君牵,问君此情何以堪,敢叫嫦娥落凡间。
【第5句】推开母亲的房门,在我的眼前呈现出,一幅感人的画卷,只见,在柔柔的灯光下,母亲半躺在床边,满头白发的老父,坐守在母亲的身旁,一手拿着香瓜,一手拿着瓷勺,一勺一勺,把甜润的瓜心,轻轻地送,进了母亲的嘴里,母亲则像一个,乖巧的孩子,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看到此情此景,我只能默言不语。就这样静静地注视父母。于是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愿我的父母携手走,过百年,谱写一首真爱的诗篇,奏响黄昏的恋曲。
【第6句】发秃齿摇,也许你真的衰老了,可是你不知道,爱,不会只爱你青春的芳华,也爱你沧桑的容颜,几十载恩情,相濡以沫,牵手风雨,你已融成了我自己的生命,血脉相连,难再分离。
【第7句】老人们一袭白绸衫,四只曼妙手,凤翔鹤舞演绎古老的太极,一个眼神,一句幽默,爱被注入宗教般的意义;一路自行车,两声清脆铃,踏上拥抱自然的骑游之旅,一个问候,一个手势,爱充满温情和人伦。陪伴老人爱的旅程的是《马路天使》、是《让我们荡起双浆》这些发黄的歌,旋律是熟悉的,歌词是生动的,尽管嗓音沙哑,歌声一旦响起,老人们脸上活泛幸福的红晕。有了大半辈子的生活阅历,老人们更懂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更加珍惜“执子之手,相携到老”,更加注重道德的崇高和生活的品位。
【第8句】不老的爱,将两颗不老的心,拴在一起,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涟漪,掀起了浪花,溅出了惊喜,黄昏之下,拨动了相思的弦音,你说你老了,蹉跎岁月已难觅,青春的痕迹,我不懂,成熟的椰子,是否甜过青苹?你说你丑呢?满脸的沟壑,飘落着风雨,我只知,风雨后的彩虹,美过白云。
【第9句】青春里有太多的事,有太多的人,还有太多的情感,太多太多它能承载的,我却道不出,浅浅地写些文字,也只为纪念,这次黄昏夕阳下的的一次短短的“湖光岩”之游,夕阳下,是我们逝去的青春。
【第10句】我喜欢《最美不过夕阳红》,杨洪基的嗓音宽广、厚重、醇和、舒缓,有大疲劳之后的心旷神怡,有虚空弥补之后的丰然沛然,有过尽千帆之后蓦然回首立现烛影摇红的愉悦,有劫后余生历尽坎坷之后方生方死的顿悟。沐浴歌声的划辉,我眼前浮现一枚硕大浑圆通体红润的太阳,它恋着万物,牵着地平线的手,一点点将山峦融入宏大而神奇的黑夜。
【第11句】来,且莫要辜负了这温存黄昏,沏一壶铁观音用那精致恒福茶具,石斛花斜倚在如玉壶壁,万般玲珑,款款深情,画家绝笔千百度的煅烧,烙就永恒的美丽生命,打开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缪斯的诗琴不曾停止歌唱,呼吸着诗人呼吸过的空气,我们依然触摸到那久远的脉动,雨季,哭泣的云朵,深秋,胀大的核桃仁儿,还有那静偃在稻茬地里,玫瑰色的夕阳落照,
【第12句】夕阳西下,火烧云烧红了半边天,暮色中一位老妪傍着一位老翁在青石板铺成的公园小径上散步。小径两旁绿树掩映,花丛中蜂蝶飞舞,两位老人相偎相依,浑身洒满了金色。看上去他们是那样的惬意舒心,是那样的幸福和谐。
【第13句】久久地对视着,就如月亮注视着火星,少了一点浪漫?渴望的热吻,已印在彼此的心底,没有太多的话语?牵着的双手,已将激情的爱传递……
【第14句】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黄昏总能给每个人一个宁静的时刻,它总会让人们找到心灵的皈依。经常看见一些老夫妻在夕阳里散步,觉得很受感动,这才是爱情真正的意义,经过初恋时的热情,婚后的乏味,依然可以毫不褪色,而且沉淀的如此浓厚香醇。我觉得年老的时候,和自己的那一半手牵着手漫步在夏日的黄昏,绝对是一件很美,很幸福的事。
【第15句】坐在湖边,看着眼前的滚滚而来的波浪和一阵阵而来的浪花拍打岸边的声音,真的会很有感触,真的很想对着这个“湖面”大喊,看湖上日落,看潮起潮落,喜欢那种宽阔的感觉,辽阔,壮丽,可以容纳自己所有的心事,不用自己再去独立的承受。也许,我想要的正是这种被包容的感觉吧,可以让我肆无忌惮的去袒露所有的情感,可以大声的把自己心中感受喊出来,来掩饰自己虚伪的坚强,再也不用担心被人发现自己的软弱。可这样的放纵,毕竟只有少数的机会。
【第16句】来,打开珍藏的经典音乐,堪比天籁的妙音缭绕整个空间,遥想螺钿似的波纹一层层荡漾,原野锦绣一望无际,远林含烟,冥想山巅上的雄鹰展翅翱翔,崇山峻岭一线天堑,溪涧奔流,点化呆钝神思麻木性灵,派遣它四处云游,圣境仙窟,穿越时空随它去,激荡诗情连绵不绝,擎笔画风,落笔开花,碧海骑蓝鲸乘风破浪,苍穹驾白鹤长虹比肩。
【第17句】面对终将逝去的青春,我依然执着向前,走动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我们的脚步,无力挽回的过去就让他过去,充满希望的未来需要我们现在的拼搏。让我们各持手中的彩笔描绘各自的青春,大声呐喊:青春不要留白,将所有的热情散尽,将所有的梦在这一刻燃烧。最爱秋浓的傍晚,心也会沉醉,人生也似叹然思忆。黄昏时节,有个人可以相伴,欣赏这夕阳。岁月到了一定时节,也如落叶一样不在坚强,一风便千百转,记忆在此时分飘洒了眷恋。
【第18句】岁月匆匆,时光流转,人生需要细细品尝,是苦酒,是香茶,都是我们心境自酿,茗一口馥郁醇美的铁观音,慢慢回味,夜色沉醉
【第19句】我们并肩走在这样遥远的路途中,时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就是这样的距离我们的心彼此的依偎在一起,开始了我们伟大的爱情!
【第20句】黄昏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思绪万千,突然间会觉得一个人很好很好。我可以一个人听着可米小子的《求爱复刻版》,心里浅浅地想象未来的自己,或许未来会有一个对的人在等待着自己,或许在某年某月,我会邂逅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或许我会听孙燕姿的《完美的一天》,想象自己有一所大大的房子,有着落地窗户,阳光洒在被子上,构建自己温暖的小窝。还有,我会翻出那些泛黄的信笺,看着曾经那些幼稚的文字痴痴地笑着,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时光啊。
【第21句】一抹霞光,牵出村庄的所有灵魂,遗留在路上的乡情,被风背过山去,涂写的诗意,乱了藏在土里的蝉梦,麻雀的冥想,是最先死去的春天,一首弧线,承载着多少个黄昏的恋情,田野的童年,笛声已逝,诗人的泪水,涌动着稻苗的初恋。
【第22句】当黄昏的愁云早已飘散,洒落在无边的天际,在斜阳下留下孤单的倩影,那是美丽的忧郁。秋风在咄咄的打嗦却打不断他的思绪,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中沉寂,消失在梦绕纤魂之中.....
【第23句】牛羊啃食着落日的心灵,一个脚印,一个姿态,泪水,漫湿了梦的眼睛,没有转场的夕影,搀扶着,围拢过来,抖落一身的白霜,一个回首,凝固了时间,将季节的忧伤留给剩草, 村口的那条小溪,浸溺了泥土的心事,游动的寂寞,是最后的一个幸存者,握着鱼的尾巴,急促的呼吸,那年与青蛙的恋情,成了村里的一个笑柄,是支撑旅途的借口,做好了野春风的嫁衣,喜帖与请帖,黄昏与夕情,空寂织出的纹理,泪痕最温柔。
这个游戏确实存在,但它原本的名字叫 “死亡群组” ,经过媒体的不断改编之后才成了我们熟知的“蓝鲸”,除了名字之外,这个游戏背后还有很多被忽略的真相。
----------------------------------------------------------------------------------------------------------------------------------
俄罗斯网站竟然搜不到“蓝鲸”?2017年5月,在百度搜索框当中输入“蓝鲸”,第一眼看到的内容大致如下:【北京迅速查删“蓝鲸”死亡游戏内容】,【警惕让孩子自残、自杀的“蓝鲸游戏”】,还有【“蓝鲸”游戏背后是青春期认同危机】,和【“蓝鲸”自杀游戏背后:游戏是如何控制我们的?】。
换用谷歌搜索,输入“Blue Whale”,首先获得的结果同样与那种海洋动物毫无关系:【Dad's warning after son dies in Blue Whale suicide 'game'(在儿子死于蓝鲸自杀游戏后父亲的警告)】,【Police warn parents about dangerous 'Blue Whale' internet challenge(警方就危险的“蓝鲸”网络挑战警告家长)】,还有【Blue Whale Game - Suicide Challenge EXPLAINED, how many have died, has it come to the UK?(蓝鲸游戏/自杀挑战释疑,死了多少人,它已经来到英国了吗?)】。
所有的搜索结果都指向同一个对象:一种以蓝鲸为图腾的网络自杀游戏,参与者被要求在50天内完成一系列自残任务,直到最后一天终结自己的生命。大多数报道都在开头强调,这个匪夷所思的游戏起源于俄罗斯,并在2015年11月到2016年4月间导致了该国至少130名青少年的死亡。超过一半的报道还会进一步补充,该游戏正在蔓延到全球,一旦参与即难以脱身,已有多国政府发布正式警告,而在已有报告的地区当中,中国赫然在列。
不过,如果在俄罗斯最大的搜索引擎Yandex中输入“Синий кит”,网站给出的自动联想却是“蓝鲸 动物”,“蓝鲸 报告”,“蓝鲸 图片”等一系列画风完全不同的关联词,标注了“(游戏)”的同名维基词条给出的解释更加出人意料:“蓝鲸”——起源于2016年末到2017年初的一个都市传说。
△ Yandex页面截图
全球范围内,最近几个月里能搜索得到的因“蓝鲸”而起的青少年自杀案例详尽已极,显然不是“都市传说”所能解释。从海洋动物到自杀游戏,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故事的起源——死亡群组俄语搜索引擎没有给出直接相关结果的原因十分简单:因为在这个自杀游戏的起源地俄罗斯,它并不叫“蓝鲸”,而只有一个直观得多的名字:死亡群组(Группы смерти)。
这个名字来源于俄罗斯《新报》最初对此事的报道的标题,该报道刊发于2016年5月16日,同样也是如今蔓延多国的舆论风暴的直接源头——尽管迟了整整一年,但如今中英双语报道中绝大多数关键元素,比如作为关键词和基本象征的“鲸”(注意:并非“蓝鲸”)、“自杀游戏”的存在、半年内130人因此自杀的统计数据、50天时间周期、标志行为“4:20叫醒我”、以及被认为是游戏的第一个牺牲品的、2015年11月卧轨自杀的16岁少女丽娜(网名,Рина Паленкова)的事例,仍然全部出自这篇报道。
△新报《死亡群组》报道
报道的主体部分源自俄梁赞州一位悲痛的母亲的口述,这位名叫叶莲娜的母亲在其12岁的大女儿突然跳楼身亡后登陆了女儿在社交网络“VK”上的账号,由此发现了大量诱使青少年自杀的“死亡群组”的存在并混入其中。
比起后来轰动全球的“蓝鲸游戏”,叶莲娜的经历要神秘(或者说,故作神秘)得多:外人能看得到的“死亡群组”只是一些入口,真正的游戏共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涉及大量需要解码和猜谜的不明文字,杂糅了各种宗教经文和末日天启意象,在最后一阶段密码破译后参与者才被拉进一个私密群组,并接到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自杀的指令。“管理者”以文字消息传达指令,而准备时间只有六天:“144小时后,一切走向终结,月至满月……自杀只是一个开始。”
△“鲸海”群组中流传的用游戏图腾确定出的死亡地图
这篇《死亡群组》发出仅四天就收获了超过200万阅读量,愤怒的家长们相信这些故弄玄虚的虚拟群组正在威胁着自己孩子的生命,相关网站立即关停了所有被点名提及的群组并对关键词进行了监控,警方也随即宣布启动刑事调查。2016年11月,圣彼得堡警方以俄罗斯刑法第110条“煽动自杀”罪名逮捕了“死亡群组”创始人菲利普·布德金,2017年2月,国家杜马著名保守派议员亚洛娃递交了要求加强网络监管并加大“煽动自杀”罪名惩处力度的法案。
所有这些都在一年后被国外媒体忠实转述,但它们没有提到的是,这篇报道自刊发时起就引起了巨大非议——除了其他媒体和网络用户就报道的事实细节提出的反驳,其中最为致命的质疑是,作者显然混淆了类似社团的产生与青少年自杀倾向之间的因果关系。尽管新报辩解称报道只是希望尽可能地起到警示作用,但不少人指出,在多年来俄罗斯青少年自杀率全球领先的事实面前,《死亡群组》这样模糊重点的报道丝毫无助于解决实质问题。
与此同时,报道原作者穆萨里耶娃多年来一直对青少年网络自杀问题情有独钟,早在2007年就曾发表过同一主题的文章,只不过十年前那篇《网络的自愿牺牲品》并未被什么人当真——同样是描述鼓动青少年自杀的网上“自杀俱乐部”,但当时作者认为罪魁祸首不是神秘的自杀游戏,而是因不相信上帝而造成的青少年网瘾。
几个月后,俄罗斯政府组织成立的专家小组公布结论称,没有证据表明青少年自杀与参与“死亡群组”有直接联系,俄罗斯内务部的调查结论也提出,可能体现出二者相关的案例不到总数的1%。直至2017年春天,尽管对类似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但俄罗斯国内依然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证明是所谓的“自杀游戏”造成了青少年自杀的直接证据。
“蓝鲸”浮出水面2017年2月,俄伊尔库茨克附近小镇上两名中学女生携手跳楼身亡,其中一个曾于几天前在自己的Instagram上贴出一张蓝鲸图片。这一次,此事引起了英国《太阳报》的注意。3月3日,该报刊出题为《与130起自杀案例相关的“蓝鲸”挑战只是俄罗斯这个世界自杀之都的冰山一角》的特稿,一场全球性的舆论风暴由此开始发酵。
△自杀少女之一Instagram截图,使用了两个关键词#蓝鲸和#静室
以《死亡群组》为基础,加上一年来事态的新发展,太阳报整合出了一个新的故事:原本充斥着希伯来文和神秘符号的三阶段解码游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意在培养自杀倾向的50天任务,原文中受害者使用的两种象征动物之一因为Instagram上的那张蓝鲸图片而变成了游戏的名字,已经被警方逮捕的出生于1996年的菲利普·布德金,顺理成章地被渲染成了整个自杀游戏的始作俑者,其不甚稳定的精神状态则成了一切悲剧的源头——事实上,原始报道里甚至没有提到“蓝鲸”这个词,而即使仅就原作者穆萨里耶娃的旧作来看,俄语网络中的自杀组织也已存在十年以上。
“蓝鲸”游戏元素与其出处“蓝鲸”:原文为“鲸”,因主动搁浅行为而与蝴蝶一起被作为自杀主要象征物,不少死亡群组的名字带有“鲸”字,如“鲸海”,但并非必要,也非原游戏使用的图腾。50天:原游戏时长六天六夜,但多名自杀少女提及过“50天”,作者认为50天出处为《我自杀前的50天》,作者Stace Kramer,一位死者手机中存有此书。作者指出,原书旨在劝导有自杀倾向者思考50天后再做决定。#F57:布德金建立的第一个死亡群组,与“F58”、“F40”、“鲸海”、“静室”等均为原报道中死亡群组的名字,也是它们在VK上成为关键词的原因。任务清单:原游戏并非每日打卡做任务形式,包括“4:20叫醒我”在内,大部分是作者提到的VK群组名或其邀请语内容。自杀:原游戏中的最终献祭行为,自杀地点、人数和方法有明确规定,自杀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用死亡案例在世界地图上画出游戏图腾。尽管与原报道差异甚大,但不可否认,改编后的英文报道简单易读,充满了难以理解的神秘事件所特有的情绪感染力。三天之后,美国娱乐网站Reddit上出现了一份“蓝鲸挑战50天任务”清单,全球瞩目的自杀游戏自此成形。
从内容本身来看,这份任务清单粗糙而敷衍,除“4:20起床”、“身体刻字”、“听/看致郁作品”几个断章取义而来的基本元素的一再重复之外几乎空无一物,甚至连50个任务都未能凑足。但对于全球受众而言,这些细节不再重要,“蓝鲸”已经完成了它历史性的出水一跃——2017年4月到5月间,关于这个自杀游戏的报道出现在各国媒体上,随着事件细节被不断丰富,真实案例的数字也不断增加。
△媒体“改编”后的蓝鲸游戏
短短两个月里,从英国到巴西,从迪拜到肯尼亚,“蓝鲸”所到之处如同死神的镰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按照“清单”中的指示放弃生命。5月中旬,腾讯公司关闭12个QQ群,中国多地出现“蓝鲸”出没报告,甚至还有中学生自称“蓝鲸中国分部副主席”。听上去,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游戏几乎已经成了最新一个威胁全球安全的邪教。
5月20日,俄罗斯纳尔奇克一名15岁的女孩跳河获救,事后承认她是为了完成“蓝鲸”任务而主动跳河。经历了一年的巡游,“蓝鲸”最终回到了俄罗斯。
魔鬼潜伏在何处自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青少年自杀率长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以上,其中因家庭矛盾及日常琐事导致的轻生事件占比超过了60%,此前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表明,对自杀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仍是社会转型和经济危机,以及被阻塞的社会上升渠道——这正是近年来俄罗斯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与此同时,过去一年来所有封禁网络群组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在“幕后主使”布德金被捕、他所建立的群组也尽数被关闭以后,仍有无数新的群组在各个角落生长出来,一切似乎都验证了最初对原报道的批评:无视可能性高得多的现实具体原因,而将精力投注在影响力十分可疑的“自杀游戏”上,注定于事无补。
但当“死亡群组”变成了“蓝鲸挑战”,面对越来越长的来自全球各地的受害者名单,新的问题同样不应回避:如果不预设一个势力遍及全球且唯一目标只是强迫各地青少年自杀的神秘幕后组织的话,“蓝鲸挑战”本身并无任何强制力。而如果说在原始版本游戏中还存在一些靠神秘符号和密文维系出来的宗教感,那么改编后的“蓝鲸挑战”甚至也很难使人相信其中有什么信仰成分。一个如此简陋苍白的“自杀游戏”为何能够迅速收获大批猎物,难道真有魔力不成?
答案难以确定,但更符合常识的推论仍是可能的。
2016年5月,当时尚未被捕的布德金对“Lenta.ru”承认,他“并没有操纵或命令任何人自杀”,但他曾经在2015年12月8日在F57群组中导演过“直播自杀”闹剧。为了吸引点击量,他和他的朋友用红色颜料伪装了割腕现场,F57自此名声大振,半年后《死亡群组》中追踪到的绝大部分牺牲品都死于这次直播后的一个月内。这个年仅21岁的群组管理员不情愿地承认,他的伪造直播可能导致了某些信以为真的孩子受到鼓励进而自杀。
无独有偶,尽管《死亡群组》发表于2016年5月,但直到2017年3月《太阳报》的那篇特稿发出之前,俄语辐射范围外未出现任何因“自杀游戏”丧命的案例报告——所有案例都集中在英语报道爆发后的两个月里。
比起被神秘莫测的“自杀游戏”控制,这一切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自杀模仿行为——1774年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欧洲一度出现过模仿主角维特方式的自杀潮,更著名的例子是玛丽莲·梦露自杀那一年,全球自杀率升高了10%。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菲利普斯的研究正面证实,自杀事件的报道范围越大,诱发的自杀也就越多,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在所有研究中都被证明是传染易感人群。
5月24日,作为事件的最新进展,俄国家杜马以514:0全票通过了亚洛娃就加大“煽动自杀”惩罚力度提出的刑法修正案二读,而全世界警方就该游戏发出的警告声明仍在不断增加。可以说,疲于奔命的大人们为了遏制事态已经竭尽所能,然而“蓝鲸”究竟如何阻止?或许真正重要的是首先理解它“是什么”。
世界说 路尘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知乎机构号—世界说
讲述全球故事,见证改变发生的第一线。我们和你一起,积极生活在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