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控说说
情绪激动的时候说的话都语无伦次的 等心情平复下来在说
在自己要爆发的前一秒,告诉自己在冷静一下!!!
姓名:苏梓沫 年龄:19 性别 :男
q q
【429-482-424】
90后网络人气帅哥 、90后腾讯明星
90后网络红人、qq空间设计师、网络创作歌手、网络写手。活动策划人、腾讯名博
90后优秀青年、空间经常发表微小说、炫舞小说、校园言情、伤感日志深受90后同龄人喜爱
空间人气自出现网络以来一直以直线上升、人品好和技术强是他粉丝给予的评价
2011年10月正式在网络上出现、拥有自己的风格
其空间日志转载率局全国前列。主要以爱情主题,幽默笑话,恐怖鬼故事等为主的日志题材, 深得众多90后喜爱
独特的空间设计技术,凭着小小的伤感文字,在网络的支持下,迅速得走上了一个轨道
凭着他对空间的爱好,在空间接迅速成名,人气大增。
引领这网络界的时尚潮流,续写了一个有一个的神话
现已成为网络公认的霸主!
少说多做,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
要控制情绪,就先得理解情绪是怎么回事?
情绪,是由外在的人、事、物对我产生的负面的影响,或是他人侵犯了我的权益,或是掉入了一个无法突破的困境,又或是遭遇到了一场意外的不幸…
比如,你工作的好好的,莫名其妙的被人打小报告,被老板叫去谈话,你感到非常的愤怒!!
比如,你喜欢的球队输了球,你连续三天都郁郁寡欢!
那怎么办呢?
既然是「外围世界」导致了我的情绪,那么我要么改变世界,要么控制自己!
所以,我们经常会选择以下三种方式,来处理情绪:1. 发泄:
内心愤愤不平,手心血流涌动,挥起拳头,就往对方一拳打去!
打人犯法...
那我就摔东西!看什么摔什么,别给我看价格,哪个贵砸哪个!
还是很残暴…
那我文明一点,我去胡吃海喝,吃到扶墙而出!我去疯狂购物,购到一穷二白!
2. 隐忍
发泄出来好像左右都是伤害,而且显得我很没教养,我得注意形象!
那我就控制自己的情绪,忍在心里,什么都不说,还你一副微笑的脸庞。
实在笑不出来?
那就让我冷静一会儿!我不攻击别人,但请你也暂时别来烦我!
3. 转移
转移注意力,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忘却这份伤痛或者愤怒的情绪,比如疯狂工作,比如整天去打牌…
总之,让我的生活被其他事情填满,不留给情绪发作的空间!
但,这些方式真的有用吗?相信你也许以上三种方式都尝试过,但结果如何呢?
发泄,对他人和自己都造成了二次伤害,也许还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后果...隐忍,长期隐忍将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比如自残行为...转移,虽然白天能够短暂的忘却,而一到晚上,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负面情绪又会反客为主,造成严重的失眠…那怎么办?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情绪?如果把情绪,比喻成头痛脑热,我们会如何医治?
是忍住假装没事?还是在手上划一刀,让注意力转移到手上的痛感?或者对头部进行冰冻让头脑降温?甚至干脆把头砍下来不要了?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处理方式很滑稽,但我们现在处理情绪的方式,就是和刚才说的头疼医头的方式是一样的。
我们把情绪当成了「问题本身」
我们会和对方说,请你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
我们会和自己说: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头痛,是意味着你身体的其他部分,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你去处理,比如某个部位发炎了,或者身体感染了某个病毒等等…你得对症下药才有效。
但这还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那更好的治疗方式是什么呢?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想必大家在中学课本里都有看过,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的时候,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意思是你有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如果现在不及时医治,病情就会恶化,当时蔡桓公没有理他..
第二、第三次扁鹊见到蔡桓公,说他的病情已经到肌肉和肠胃了,蔡桓公还是没有理他…
最后一次,扁鹊说病已入骨髓,无药可医…
5天后,蔡桓公果然身体剧痛难忍,但是等身体感觉到痛了,已经来不及医治了,他便很快就死了…
所以,真正厉害的医生是治未病的,在症状还没出现之前,就把可能会产生症状的原因给消除掉。
情绪来了再想到要去控制,已经来不及了,情绪已经失控了!
因此,要消除负面情绪的方式,不是等情绪来了再去控制,而是根本不让负面情绪有可能出现!
那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对情绪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由内在的感受,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这里有2个关键词:
1. 表现状态:
情绪是一种状态,不是问题本身。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消除状态,发烧了,要找到是身体哪里有炎症,是什么部位出了问题,而不是只在头上敷冰袋。
2. 内在感受:
内在感受是导致情绪状态的原因,那是什么导致了不同的内在感受呢?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你现在正在参加一场培训,很认真的在听讲,突然老师冲下讲台,抢走了你的手机,然后对你大吼一声:“你爸妈小时候怎么教你的?!上课玩手机,你懂不懂尊重人啊!你是不是有病啊!”
然后当着众人的面,越骂越凶...
请问,你现在心里什么感受?
一定是怒火中烧吧,是不是会立刻站起来怼回去?甚至握紧了双拳,随时准备挥舞?
可是,如果你在上课之前,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今天给你们分享的这位老师,有点精神失常,今早出门的时候忘记吃药了,你要小心一点...」
这时候,又发生了刚才的一幕,请问你心里又会是什么感受?
也许不是愤怒而是害怕了吧,不是想怼回去,而是想赶紧躲的远远的吧...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情,你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
这里有两个原因:
因为你对外围世界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原来是觉得老师是个正常人,现在变成神经病了!正常人做出这种行为是不可理喻的,而神经病做出这种行为就是情理之中的...
2. 你对眼前问题,失去了掌控力。
老师原来是个正常人,你这样羞辱我,我是有办法处理这种情况的,我要么怼回去,要么把你打趴下;可如果面对的是一个神经病,那我真不敢保证搞得过他,谁知道他会干嘛,吓死人了,还是走为上计!
所以,负面情绪的真正来源是2个:信念不匹配:外围世界的情景,与你内在的BVR冲突,你觉得应该如此,而事实上事与愿违。
注:什么是信念,什么是BVR?请出门左转,看我的专栏文章:第六课《你是第几流人才?》比如,你觉得作为老师,应该彬彬有礼的,应该为人师表的,而他做出这样的行为,是不符合你信念系统的预期的,你的情绪就自然会冒出来。
就像我们情绪上来了,开口第一句话通常是:“你怎么可以这样!?”
这就是对方的行为,和你心里对他的行为预期不一致。
2. 能力不足够:
你的能力能否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果能解决,你会展现出「自信」的情绪;如果解决不了,你可能就会展现出「害怕」或者「恐惧」的情绪了。
比如,你打开家门,一只蚊子飞进你家,你双手一拍,吧唧,蚊子死了,你情绪没有任何的波动;
如果进来一只老鼠,你女朋友在屋里就会大声尖叫,以示害怕,因为你女朋友搞不定它啊!而你拿起拖鞋,追着老鼠一顿狂揍,将它赶出了家门,这时候,你展现出来的情绪,叫做「勇气」;
而如果一开门,冲进来的是一头老虎,那么大声尖叫,四处逃窜的估计就变成你了...
所以,情绪并不是什么外在事件导致的!情绪也从来不是问题!
你的信念系统(BVR)无法理解眼前这个世界了,才是问题!你的能力无法处理眼前的这件事了,才是原因!
ok,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解开「负面情绪」这道封印呢?一 、长期调养(治未病)情绪一旦发作,是很难控制的,这个刚才我们已经说过。
所以,功夫在平时,我们需要在没有情绪的时候,好好调养我们自己的身心,让负面情绪的状态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当别人焦虑、愤怒、悲伤的时候,你能自然的展现出淡定与从容。
具体怎么做?
1.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你能力的提升,当你遇到同样的状况,你的情绪状态会发生变化。
普通人如果被突然拉到战争前线,面对机枪与炮火,面对流血与死亡,你展现出来的一定是害怕,因为你处理不了这么复杂、这么危险的情况,你在那个环境下完全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你甚至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腿都迈不动…
内心装满了恐惧、害怕和无助…
所以,每一个去前线的士兵,都是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的:
从体能训练,到格斗技巧;从枪械使用,到队形演练;从战术理论,到实战演习;从队友倒下应如何处理,到自己中弹该如何急救...
你都得反复学习、训练、形成条件反射级的能力,才能被派到前线去打仗。
这些是什么?这些就是提升你在战争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拥有了这些能力,你才能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你才能在惊声尖叫里泰然自若;你才能在尸横遍野处无所畏惧!
英勇、自信、从容…这些都是有能力做保障的结果。
2. 建立正面的信念系统信念,就是你理解世界的方式。
你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你的朋友或者爱人「应该」是如何对待你的?你做了某些动作「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反馈?
每一套普世哲学,每一个宗教神庙,都代表着一套信念系统,他们告诉你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如何相处的,每个人「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他们之间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一旦你接受了某个信念,你头脑中就会多增加一条「应该如此」,一旦周围的世界出现不符合这个「应该」的情况,就会立刻触发你的负面情绪,让你悲伤或者愤怒!
比如,今天是你和你老公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
你们约了晚上6点一起吃烛光晚餐。因此,你特地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精心打扮了一番,并提前1个小时来到了约定的酒店,等待你先生的到来...
你原本以为先生也会特别重视今天的约会,也会提前赶到,可没想到,等到了6点,先生还是没有出现,你开始有点生气了!连续打了2个电话也无人接听…
等到了6点40分,你的先生匆匆赶到,说自己在路上堵车晚了,你立刻气不打一处来,对先生怒吼到:“你不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你为什么不能早点出来?电话为什么不接?你从来都是这样!有没有点时间观念!你再看看你这衣服,你是来这里上班的吗?…”
还没等先生解释,女士拿起包包就往酒店外面跑,完全忘了今天约会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明明是一件小事,有必要发那么大火吗?
因为在这位女士的脑海中,可能有这样三条信念,被这次「迟到」给触发了:
1. 准时,是对人、对事最基本的重视。
你不准时,就是不重视我,不重视这场约会,就是不爱我!
2. 我如此重视这次约会,你也应该像我一样重视。
我为此化了2个小时的妆,提前1个小时到了酒店,你却连一个准时都无法保证!还穿个服务员的衬衫跑过来是什么意思?
3. 我打电话,老公应该马上接听。
你已经迟到了,也不知道发个消息来道歉,我打电话你还不接,你到底想干嘛?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
一旦现实情况,和脑海中预想的「应该」不符合,负面情绪就会奔涌而上,因为你的「世界秩序」崩塌了!
如果女士脑海中的这三条信念不改变,那么他们下次还会因为同样的事情吵架,比如男士又穿错了衣服,晚回了电话,迟到了20分钟…
而这些问题,也许当面对的是另外一个「信念系统里对时间和服装在意程度不高」的女生时,可能就完全没有问题。
因此,想要在同样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展现出善解人意与温柔体贴,并不是在当场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你得改变自己的信念系统。
那么,你应该学习哪套信念系统呢?市面上有无数条信念,从论语到圣经,从宗教到哲学,从民间俗语到心灵鸡汤…
这些里面都有大量优秀的信念、价值观、规条,有些信念系统非常的完整。他们之间没有对错,你选择其中任意一本拿来深入学习,都能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改变你对为人处世的理解,理解变了,情绪自然就会跟着改变。
比如,学论语的人,遇到上面这种情况,她可能就会说: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已经发生的事,我们无法改变,没必要说了,我们现在好好完成之后的烛光晚餐吧。
比如,读圣经的人,遇到上面这种情况,她可能会说: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他我就应该要无条件的接受他,从他的角度出发,为他着想,他迟到心里一定也很难受,让我对他再好一些吧…
无论选择哪一套信念系统,其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让自己在这套信念系统下,能够更容易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不被烦恼苦难所困,能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那么我在这里也推荐一套,让我自己受用终身的信念系统,供你参考。
这套信念系统很短,只有12条,但是如果你能以这12条来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你与别人的相处关系,你的思维就不会被困死在情绪的牢笼里,待人处事也会更加的宽容,心态也会变的积极。这套系统是NLP里的12条前提假设。
NLP的12条前提假设这部分内容有点多,稍微有点枯燥,但是很重要,请务必耐心读完,细细回味~
强调一下,这不是鸡汤,而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角度。
1.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能力、特点,你们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因此对待同一个问题,你们会有不同的看法,你要学会接受和欣赏。你只有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
2.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只对自己有效,不应该强加给另外一个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不能施于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影响别人。我们能推动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当你想要改变另一个人的时候,你的悲惨命运就此开始。
3.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有道理没效果都是在胡扯。听上去再有道理的道理,如果实际应用的时候没效果,那就是没道理。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而忘记了目标是什么。小孩才分对错,成人只讲利弊,只要行为和方法,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基础之上,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就是好方法。
4.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我们了解世界的过程,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捕捉外界信息输入到我们的大脑里,构建出的一幅世界的样子,而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你永远不可能看完世界上所有的角落,了解每个人遇到的每件事,过程中也会缺失很多信息。就算是进入了大脑的信息,也会被你的信念系统给重新编码,被赋予新的意义。
所以,你脑海中的这个世界不是绝对真实客观的,而是主观的,你遇到的所有事情,本身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根据自己的信念系统,人为给加上去的。
因此,如果你想你的世界变得更好,你无需改变外面的世界,你只要改变自己脑海里的世界,你的人生便会有所不同。
5. 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
每个人大脑里的世界由于都是主观的,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会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编码,所以,你说的一句话,在对方听起来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意思。
因此,在和对方沟通的时候,你不应该只关注自己说了什么,而是要关注对方听到了什么,理解的程度到哪里,对方的回应,才是你这次沟通的效果。
6.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这一句比较好理解,我就不做解释了,用谢霆锋在《锋味》常说的一句话来概括:你如果想要得到从未得到过的东西,就要去做从未做过的事情。
7.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对事情没有办法的人,会将事情画上句号;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因为别无选择,所以会陷入困境;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会左右为难。
而你对一件事情有三个方法的时候,你才会有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而且,有了第三个方法之后,通常你会找到第四、第五个、甚至更多的方法。
当你感到无计可施了,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而已。因此,你只要相信一定还有未知的方法存在,那么总有一天,问题会被你解决。
8.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个人都想有更好的明天,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他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做出的最有利于他自己的恰当选择。
因此,每个人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他的正面动机。如果你了解和接受了他的正面动机,他就会觉得你接受他这个人,你就更容易引导他做出有效的改善。
9. 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每个人都有过快乐的经历,换句话说,你是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的。
你的快乐取决于你自己是怎么看待眼前发生的事情,而不是眼前的这件事决定你快不快乐。你遇到的每一件事里,正面和负面的意义都是同时存在的,至于你想看到事物的哪一面,赋予它什么意义,由你自己决定,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信念,来改变对它的理解,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记住,你本人已具备了让自己成功快乐的所有能力,无须外求。
10.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能有一个以上的选择,便是灵活;能容纳别人不同的意见,便是灵活;灵活并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寻求双赢、多赢的可能性;
灵活也代表你足够的自信,自信度越是不够,越容易在某个角落认死理,态度强硬;而强硬的态度会让周围的人感到紧张,灵活却能让人放松。
11. 没有失败,只有反馈。
失败是只有在事情画上句号的时候才能使用的,只要事情还将继续,只要你不想放弃,就不能使用失败来形容。失败只是一种反馈信号,告诉我们之前的尝试没有用而已。它是提醒你,你需要改变了,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方式继续。
12.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因为男朋友迟到而发怒,是因为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约会;因为担心明天的演讲而焦虑,是因为希望发挥出色;我们情绪的背后藏着动机,动机总是正面的,因为潜意识从来不会伤害自己,只是误以为某些行为可以满足自己的这份动机。
所以,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动机和情绪,同时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还没结束...我知道你看的有点累了,但是我还是想邀请你有空的时候,可以再多读几遍,甚至背诵出来,让这12条融入你的血液里,成为你的信念系统,并以这12条来为人处世。每当你遇到伤心、难过、愤怒的事情,回来看看这12条,你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并摆脱情绪的束缚。
学习信念没有技巧,相信就好,就像武功的心法、口诀,你需要常挂心中,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思考与行动。
二 、紧急处理(治已病)如果你的能力还不够,信念系统还没建立完善,情绪又突然来袭怎么办?
有没有除了发泄、忍耐、转移之外更好的处理办法?
有的,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自觉
首先,你要觉察到自己处在情绪状态中,在心中对自己说出目前的情绪,比如你在发火,你要心里默念:我现在正在愤怒的状态。
当你知道自己在生气的时候,你的的怒火就少了一大半了,你的理性大脑就开始发挥作用,而不是完全关闭着的状态。
第二步:理解
我为什么愤怒?我的动机是什么?我想通过愤怒得到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获得?
如果找不到动机了,那就想一下,是对方或者外围世界触犯了你哪条信念?你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可是事实上却变成那样了?这条信念本身是不是正确的?
第三步:转换
我的情绪表达里有没有负面词语?试着转换成正面的语句..
12条前提假设里,哪一条可以解释目前状况的?哪一条能给我力量的?用它来替换自己原有的信念...
这个动机,我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达成吗?如果我能力不够,还可以找谁来帮助我?
如果你能够顺利的走到第三步,那么就可以把一个情绪问题,变成了一个具体问题,从感性爆炸拉回到了理性思考。
这时候,你就办法解决它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情绪状态如果已经出现,要消除其实已经很难了,上面说的只是临时处理办法,这三步的每一步都不容易。关键还是在平时,你要打磨自己的信念系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你才能慢慢的把负面情绪消灭于无形。
有一天你会惊喜的发现,不是你控制情绪的能力变强了,而是已经很少有事情能触发你的负面情绪了,你处处展现出的是自信与从容,面对危难而不焦虑,面对冲突而不易怒,面对问题能冷静沉着...
本文选自我的专栏文章:《你的大脑,是不是被封印了?》面对情绪,我们的大脑会无法思考,就像一道封印,将我们的大脑完全封印住了,你有再多的学识,你有再高的智商,在情绪面前,都是渣渣,你处理不好情绪,你的大脑就完全无法正常运转。
刚才我们讲了「负面情绪」这道封印,其实,我们大脑中还有另外一道封印,也和「负面情绪」一样,封印住了我们的大脑,他甚至比情绪更严重,更难去除!
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些人脑洞大开,有些人一片空白,就是这另外的一道封印在作怪!
不过这个已经超出了本问题的范畴,有兴趣的同学欢迎移步阅读:
谢春霖:你的大脑,是不是被封印了?zhuanlan.zhihu.com❤️ 看完三件事: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点赞, 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_-)关注我和专栏, 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关注公众号「富研社」, 第一时间阅读我专栏的最新课程谢谢你的支持!
转移注意力,或者转移话题
控制情绪这东西,说起来简单,如果你不能反观自己,不经过训练,你是控制不了它的。如果你真的想彻底控制情绪的话,认真往下看。
前言
佛 陀怎么面对生活中喜怒忧悲的情绪?佛法里对情绪又是怎么面对的?心智教学透过经典的爬梳,以情绪为主题,从四个范畴来研讨如何结合佛法与情绪管理,我们以 「看佛陀说情绪」为主轴,在教学上不仅引导观念,更着重同学自我情绪管理,以培养成熟健康的人生观。今特将志工团讨论过程整理,与大众分享。
讨论重点
「看 佛陀说情绪」讨论过程是从四个范畴──何谓情绪及影响情绪的来源、情绪的调伏、情绪的主人、静坐与情绪∣引导同学探索情绪的发展与管理。而课程进行则分六个小主题,即佛陀会生气吗?〈面对他人的情绪〉; 你现在心情好吗?〈佛法中的情绪概念〉;到底是谁惹我生气的?〈情绪的缘起〉; 给我快乐其它免谈?〈情绪的本质:苦、无常、不自主〉;我的喜怒哀乐〈做情绪的主人〉; 觉察力的培养〈静坐与情绪管理〉。以下即是志工团授课前从佛典中探讨这六个主题的思考点。
佛陀会生气吗? 〈EQ高手〉
讲到情绪其实最令人好奇的是佛陀会生气吗?当这样问佛陀:「世尊,您会生气吗? 」他会怎么回答呢?佛世时,真的有人这么问佛陀,故事的发展是这样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宾耆迦婆罗门来诣佛所,于世尊面前作麤恶不善语,瞋骂呵责。〈有少年辱骂佛陀〉尔时,世尊告年少宾耆迦:「若于一时吉星之日,汝当会诸宗亲眷属耶? 〈你在吉祥之日会跟你的亲友聚会吧〉」宾耆白佛:「如是,瞿昙 〈是的〉。」
佛告宾耆:「若汝宗亲不受食者,当如之何 ?〈如果食物不被亲友接受的话,要怎么办?〉」
宾耆白佛:「不受食者。食还属我。 〈食物不被接受,食物还是属于我的。〉」
佛告宾耆:「汝亦如是。如来面前作麤恶不善语,骂辱呵责,我竟不受。如此骂者,应当属谁?〈你现在也是这样,在如来前辱骂呵责,我终不接受,像这样的骂,应属于谁的。〉」
宾耆白佛:「如是瞿昙。彼虽不受,且以相赠,则便是与。〈如果是这样,他虽不接受,但我已送出,就算你的了。〉」
佛告宾耆:「如是不名更相赠遗,何得便为相与? 〈这不叫互赠,也不叫互给。〉」
宾耆白佛:「云何名为更相赠遗,名为相与?云何名不受相赠遗,不名相与?〈什么是互赠,什么是不互赠?〉」
佛告宾耆:「若当如是,骂则报骂,瞋则报瞋,打则报打,斗则报斗,名相赠遗,名为相与。若复,宾耆,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斗不报斗,若如是者,非相赠遗,不名相与。 〈如果你瞋我、打我、斗我,我也对你瞋、打、斗,这叫做互赠。如果你瞋我、打我、斗我,我没有对你瞋、打、斗,这不叫做互赠。〉 」
宾耆白佛:「瞿昙,我闻古昔婆罗门长老宿重行道大师所说 ,如来、应、等正觉,面前骂辱,瞋恚诃责,不瞋不怒,而今瞿昙有瞋恚耶 ?〈我曾听有德望的人说过,在如来面前辱骂呵责,如来是不瞋不怒的,而佛陀你现在,会生气吗?〉」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无瞋何有瞋?正命以调伏,正智心解脱,慧者无有瞋。以瞋报瞋者,是则为恶人;不以瞋报瞋,临敌伏难伏,不瞋胜于瞋 ,三偈如前说 。」
尔时,年少宾耆白佛言:「悔过,瞿昙。如愚如痴,不辩不善,而于沙门瞿昙面前麤恶不善语,瞋骂呵责,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这时少年向佛陀道歉,后悔地说:「我真是愚痴,竟然不明是非地在如来前辱骂呵责。 」然后欢喜地礼敬而去。〉〈《杂阿含一一五二经》〉
这 就是佛陀面对他人的情绪挑衅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去响应对方的无理取闹,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而佛陀不但没有以瞋报瞋,还以法为赠礼,让对方明白不瞋胜于瞋的道理,调伏了对方并让对方欢喜而去。用现代语言来说,可以说佛陀是一位真正的「EQ 高手 」。
你现在心情好吗?〈佛法中的情绪概念〉
当问起:「你现在心情好吗? 」人会怎么形容呢?可能会说我觉得「有点不舒服 」、「难过 」、「很不爽 」、「很轻松 」、「很高兴 」、「很hi 」、「没有感觉 」、「无聊 」、「不知道 」。情绪的型态是那么多样,有些跟身体有关,有些跟心理有关,强度也不同。不容易一一区分,甚至当某一情绪来临时,我们的回答可能是「我不知道 」、「不会形容 」。所以要认识自己的情绪,要先知道情绪是什么、像什么,否则很难掌握。
佛典中有关情绪的说明,以五蕴中「受 」蕴的意涵最为接近,如印顺导师于《佛法概论 中所说「受蕴:受的定义是『领纳』,即领略境界而受纳于心的,是有情的情绪作用。如领境而适合于自己身心的,即引起喜乐;如不合意的,即感到苦痛或忧愁。」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解释受时,有这样的说明:
佛 告优陀夷:「我有时说一受,或时说二受,或说三、四、五、六、十八、三十六,乃至百八受,或时说无量受。云何我说一受?如说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我说一 受。云何说二受?说身受、心受,是名二受。云何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云何四受?谓欲界系受、色界系受、无色界系受,及不系受。云何说五受?谓乐 根、喜根、苦根、忧根、舍根,是名说五受。云何说六受?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比如是无量名说,是名说无量受。」〈《杂阿含经六八经》〉
受 蕴虽有多种,在佛经常区分为「苦 」、「乐 」、「不苦不乐 」这三类的情绪感受,当顺己意〈顺境〉即引起「乐 」受,例如愉快、高兴、轻松、幸福、满足……;当不顺己意 〈逆境〉即引起「苦 」,例如焦虑、忧愁、悲伤、紧张、愤怒、恐惧……,而「不苦不乐受 」,即不会引发苦乐感受的情境,可能觉得平淡、无聊,或者冷漠、浑浑噩噩等。认识这些情绪的分类,也引导同学对自己情绪做分类,这将有助于觉察力的训练。
到底是谁惹我生气的?〈情绪生起的原因〉
当 制止小孩吵架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怎么可以打人? 」「活该!谁叫他惹我生气 」「他怎样惹你生气? 」「他把我的玩具弄坏了。 」「弄坏了,再买一个新的就好,有需要生气打人吗? 」这段对话可以引领我们更深一层的思考,生气打人的情绪为何会生起?是吵架的人还是玩具引起的?于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来探讨情绪生起的过程。
种 种的情绪感「受 」源自于何处呢?是别人或是外境造成的?是那种种的美色、恶声、妙香、腐味、细滑触、另类想法等,这令人又爱又恶的六尘吗?还是自己的眼、耳、鼻、舌、 身、意等六根被迷惑了,不该看的乱看或不该想的乱想?或者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烦人而无法管理的种种情绪,到底是谁惹的祸?经典 中佛陀曾经这么说: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缘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杂阿含经六八经》〉
「受 」蕴系源自于「六根 」对「六尘 」时产生「六识 」,三者和合之感「触 」,我人因迷昧于自身的觉「受 」就生出了贪「爱 」或厌恶的心态,接着就做出种种的不善法,增长我执。上课时,我们会将情绪感受发生的过程以表图方式展现:
情境→触感→觉受→想法与行为→偏见与执着
同学在聊天-->耳闻声-->跟我有关-->不舒服-->真不要脸-->怀恨在心-->他是我的敌人
同学在聊天-->耳闻声-->跟我有关-->有趣、不在乎-->也想听-->加入讨论-->我们是朋友
触(六根对六尘生六识)受 想 行 识
※,此心行不一定是直线的过程
从 情绪的生起过程发现,情境引发情绪感受,大都取决于自我的认知,因此,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境的感受会不同,甚至同一人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一样 的感受,我们会在这一点上引导同学,了解情绪感受是很自我中心的〈我执〉、不是固定的〈无常〉,如果能正确地觉察到情绪的生起原因及连带反应,即可体会认 识情绪来源的重要性。
给我「快乐 」,其它免谈?〈情绪的本质〉
要是人生只有快乐多好,可是快乐会永远存在吗?会有不变的「乐 」受吗?在《中阿含经中有这么一段有趣对话:
梵志语曰:「瞿昙,何言若爱生时,便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耶?瞿昙,当知若爱生时,生喜心乐 。」〈瞿昙为什么你说当爱生起时,便会生起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呢?你应该知道有了爱时,便会生起喜乐之心才对。〉
世尊如是至再三告曰:「如是,梵志!如是,梵志,若爱生时,便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世尊再三强调爱生起时,便会生起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后来这件事传到国王那里,国王对佛陀的说法有疑惑,便去请教皇后末利夫人。〉
末利问王:「于意云何,为爱我耶?」〈国王您爱我吗?〉
王复答曰:「我实爱汝 。」
末利复问:「若我一旦变易异者,王当云何 ?」〈如果我变心或病或死时,你会如何?〉
答曰:「末利,若汝一旦变易异者,我必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末利白曰:「以此事故,知爱生时,便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所以当爱生起时,便会生起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中阿含经》二一六经〉
国 王的认知与大家一样,跟自己喜爱的人或物能常相厮守,是多么快乐与幸福 〈乐受〉,怎么可能会愁眉苦脸甚至哭泣呢?这段故事表示乐受也会带来苦受,苦来自我们执取∣希望永远不改变,但世事如何不变动,快乐也可能是痛苦的原因。受蕴的本质是变异的,不管乐受还是苦受,都会改变,如同佛陀所开示的:
佛告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杂阿含经》四七四经〉
教学时,我们会将情绪本质的重点放在「无常」,即感受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坚实,快乐会消逝,痛苦不如意一样也会过去,一点失败挫折难免,不要耽溺在痛苦的情绪中,抬起头来迎向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如实面对情绪 〈做情绪的主人〉
有 段描述自己情绪的文字写着:「尽管我快五十岁了,我其实还是像个少女一样,也会惊慌失措、也会伤心丧志,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毕竟还是可以像个少女一 样,从一本小书中找到安慰、找到力量 。」不论是大人或是小孩,都会有情绪,情绪的管理一样需要学习,在情绪的处理上,大人不一定就比较成熟。问起现代的小学生:「你快乐吗? 」答案往往令人意外的,虽然丰富的物质享受让「生理的感受 」〈身受〉无忧虑,但这并不意味「心理的感受 」〈心受〉就能够得到快乐。虽然如此,身心还是彼此影响,身体的病痛也会影响心情,如久病的人因身体的痛苦,心情沮丧,甚至选择自杀逃避。或者像肥胖的人 以吃的满足感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一样都是身受牵引心受。面对身体感受牵引心理感受部分,佛教中有很清楚地探讨:
「以彼愚痴无闻凡夫不了知故,于诸五欲生乐受触,受五欲乐,受五欲乐故,为贪使所使;苦受触故,则生瞋恚,生瞋恚故,为恚使所使。于此二受,若集、若灭、若味、若患、若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生不苦不乐受,为痴使所使。 」 〈《杂阿含经》四七○经〉
当 身体有乐受时,就会引起快乐的情绪;当身体有不舒服的感受时,就会引起不满或愤怒的情绪,心受到身体的影响如此之大,快乐与痛苦的关键竟然来自感受,当了 解这一点时,我们会发现心自主的能力很弱很弱。而佛法就是要教导我们如实地看到这些苦乐受的无常变化,让心不再跟着闻鸡起舞,可以自主与控制,而这就是情 绪管理的作用。
如何才能够面对苦乐的变化,正确调伏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呢?对此佛陀是这样解释的:
「云 何受如实知?谓六受。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灭如实知?触灭是 受灭,如是受灭如实知。云何受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受灭道迹,如是受灭道迹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受因缘生喜乐,是名受味,如 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 实知。 」〈《杂阿含经》四二经〉
以下以表格表示并标示情绪教学的重点:
七处善 如实知内涵 如实知情绪
「受」 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 能知道自己情绪的存在及特征
受「集」 触集 能知道情绪从何而起
受「灭」 触灭 能知道情绪从何而灭
受灭「道」迹 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 能知道管理情绪的方法
受「味」 受因缘生喜乐.是名受味 能知道有些情绪会令人贪恋不知节制
受「患」 若无常.苦.变易法 能知道情绪起落对身心的影响
受「离」 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 能知道平稳情绪的重要性及技巧
味、患、离三者的关系,佛使比丘《一问一智慧 》有易懂的例子:「换 句话说,有个藏着钩的饵悬在那里,『味 』是美味的饵,勾引鱼儿上钩;藏着的钩是『患 』,即藏在饵中危险又残酷的恶毒力量;『离 』是那战胜钩、饵的善巧,为了吃到饵又能不上钩,鱼儿必须有这种善巧,这时饵再也没有饵的功能,只是个美食,鱼儿可以愉快地吞下它,而不会被钩住。……因 此,我们应该常以这五种属性看世间。世间的一种属性──『味 』 〈饵〉,引诱我们沉溺其中,昏昧不醒、盲目无知,看不见也听不到其它的一切,这样饵里就藏着钩,人被钩在世间而不得逃脱,只得沉溺在世间 〈苦〉中。 」
课堂上我们以不同的例子将「味、患、离 」观察的过程跟同学分享,希望能藉由时时观察、认识自己身心感受的变化,帮助同学调伏情绪并远离情绪变化所带来的过患。
觉察力的培养〈静坐与情绪管理〉
要如 何培养如实觉知的能力呢?佛陀教导我们要常常练习禅修,寂静自己的心,才能如实观察身心的变化,心智教学每堂课都会安排时间,让同学练习数息,练习将心静 下来。观呼吸可以让躁动不安的身心平静下来,并能提升专注力及觉察力。当情绪激动时,气息会变粗;紧张或惊恐时,气息也会变粗;如果平静时,气息自然会变 细,所以心情情绪与呼吸有密切的关系,透过观察呼吸就更能帮助我们察觉情绪的变化。不论你是什么身分,身在何处,每个活着的人都有呼吸,秒秒都在呼吸,随 时随地都能够练习,如果同学能够每天固定时间练习数息,对于个人情绪的稳定,将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