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葬礼 经典语录
不少读者看完《穆斯林的葬礼》会感到失落,其原因是书中的情节与读者想象有很大落差。大家都以为书里会主要写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爱恨情仇、命运沉浮,带有史诗性,再辅以一些国粹文化(书中是玉文化),就完美了。同为茅盾文学奖的小说《茶人三部曲》就有类似的设定,可能有人不熟,电视剧《大宅门》可是家喻户晓吧,就是这个模式。《穆斯林的葬礼》偏偏不是这样写的,几乎能算作一种很内向的伦理型小说。很多人吐槽《穆斯林的葬礼》的书名忽悠人,我也有些同感,如果改个婉约点的名字,哪怕叫《玉影月痕》,即可以让大家能联想到对人生中善的追求和穆斯林严肃而宽厚的生死观,也不至于让读者一上来就有这么大误会。
有人以民族史诗模式的文学为标准,把《穆》贬得一文不值,不过我觉得,《穆》既然不是民族史诗,就不该再硬性使用这套标准了。按照伦理型小说的标准评价,应该更合适一些。
《穆斯林的葬礼》有一对互相交联的元素,且与主题有关,其一为英文,抗战时,韩新月父母在英国的一个懂玉的外国人(亨特)家避难,韩新月后来考上母亲所在大学的英文系,且酷爱英语文学,与助教因英语结缘。书中提到了《简爱》等英文名著,因基督信徒不能有二妻,简选择断念,离开罗切斯特,这正好对应着穆斯林不能同时娶姐妹,梁冰玉最终选择离开老韩的情节。其二为五四精神(或新思想),书中韩新月与老师楚雁潮合译鲁迅作品《故事新编》,这也是病重的韩新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后努力。韩新月从读《简爱》得到平等和自强的领悟,也与五四精神吻合。上一代的梁冰玉在校园里接受了自由、独立人格的理念,因男友出卖学运而耻辱绝望,萌生走意,在异国她不顾传统约束与姐夫相恋,回国后发现自己的人生理念与姐姐和韩子奇格格不入,便毅然离家寻找人生,给人以独立女性的感觉,当然也不乏有人认为她太“自我中心”了,自己一意孤行根本不考虑别人,包括以“爱情自由”为绝对正确,丝毫不顾介入姐姐婚姻的做法对姐姐不公平,甚至连补偿都没过心。梁冰玉临走时留给女儿的信更是全面表达了这种人生理念。
另一方面,《穆斯林的葬礼》还写了执念,在作者眼中,有些东西本意良好,却因人的执念而失真。一是宗教,穆斯林老人、姑妈等人代表了穆斯林的进取、宽容和善良,韩太太却因她的性格中的保守、专制和利己一面做错很多事,还将它们蒙上宗教的外衣,她曾设计拆散儿子天星与女友,把家境更好一些的儿媳娶进门,后来以回民应与回民结婚为由,拒绝继女与老师谈恋爱,小说中也特别强调她的“护教”行为其实并不合教义,她对丈夫的感情“背叛”一直介怀,但丈夫临死前忏悔自己不是回民时,因为对丈夫的爱,她将自己人性善的一面展露出来,书中的几代穆斯林(老梁师傅、姑妈、新月,也包括老韩),都在死亡时是受到了宗教在精神上宽容的庇佑。二是社会主义,新月病危时,楚雁潮以列宁读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的故事,鼓励女友坚强面对死亡。深受共产党思想影响的郑小京,对同学无私(比如让床位,批评上海同学讥讽农村同学的行为等),对组织热心,却也有禁锢干涉的一面。书中也提及了文革对人的伤害。三是玉,玉文化博大精深,玉是善的象征,却因为价值高被人觊觎,老师傅以玉理做人,光明磊落;蒲授昌唯利是图,砸玉求利,被人不齿;韩太太私利心重,因玉器丢失逼死雇员,最终经济利益被剥夺;亨利和韩子奇热爱玉,同时也有私占之心,但破灭后能及时在思想上解脱,也算难能可贵;天星“好儿不承祖业”,拒绝了国家对藏玉的巨額补偿,新的一代,有了新的向真向善的人生观。
《穆斯林的葬礼》让我不喜欢的,是主要男性角色性格偏弱,女作家常有这个缺点,但韩子奇人物性格复杂,早年忍辱负重(装回回,当徒工,翘客户),但也照顾师傅遗属,后来发家致富,成为玉王。中年陷入感情纠葛,为保住已有的地位和财产不惜放弃爱人,性格中的弱点暴露无遗,晚年被家庭和事业的失败击倒,临终前却有所觉悟,检讨了自己一生的过错,获得内心的安宁,这个人物的塑造还是很有水平的。
韩新月有她母亲的性格和人生观,也有母亲的一些缺点,比如上学时抢同学已经占好的铺位,但总归不算大错。她的生活比较简单,人生打击主要是疾病,不像梁冰玉早早就感受到人生的复杂。与楚雁潮被韩太太以宗教名义越过女儿拒婚后很没出息的绝望相比(真不像一个翻译鲁迅作品的人),韩新月的想法,自己如果哪天独立了,婚事当然自己做主,由不得继母管,这无疑更让我们敬重。她有自己的生活主张,病重期间仍坚持译完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不到20岁的短暂的人生却给社会留下了印记,岂能被归于玛丽苏一类的角色?
《穆斯林的葬礼》的语言方面,可能戏剧化的人物对话让一些读者不适应,我同意以前的一个回答,霍达受了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影响,小说中也几次提及《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估计作者没受过歌德《亲和力》的影响,毕竟作者的专长在英文文学,《亲和力》的主要内容是讲爱情重组受人文精神和宗教精神双重影响的,而战争、宗教艺术等也在故事的展开时有所表现,结局也是死亡给当事人带来平静。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
再说说我对这小说不太满意的地方,第一,小说不是着力描写在社会演变和历史进程中人的命运,却取了这么个沉厚的书名。个人认为既然本书着重写伦理与内心冲突,除了五四和社会主义因为影响主要人物的价值判断,需要强调外,其余的历史背景应该淡化,否则过于喧宾夺主了。第二,宗教精神的引进很好,但宗教精神对第三代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过于薄弱,不利于主题的表现,如果给予韩新月一些类似宗教的自我牺牲精神,可以弥补该人物比较单薄的形象,也能扣合小说的宗教主题。
最后,我要说,《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值得给它的茅盾文学奖,虽然它的名次并不靠前。
相关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27953/answer/234316925?from=profile_answer_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