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经典语录
登楼赋体现了魏晋抒情小赋的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在形式上,登楼赋与其他魏晋抒情小赋一样,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全文人内容上可分为三段,前两段,每段一韵,第三段中间有一次换韵。句式上以六言为主,杂以四言,灵活多变。 2。在内容上,魏晋抒情小赋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 写景虽然不是此赋的主体,但作者仍精心结撰,使之变化灵动,对于抒情起到陪衬、辅佐的作用;如果离开那些恰到好处、与上述情感抒发相映相生的景物描写文字,这篇抒情小赋将大为逊色。魏晋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登楼赋》以抒情为中心铺采,在作者笔下,眼前景物均自然地随着感情的波澜而起伏变化。 文章条理井然,用笔省净。扬雄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是继承了丽以则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笔法创作出的抒情名篇。它代表了魏晋抒情小赋的最高成就。
登楼赋
王粲登楼赋
登楼赋原文
另辟蹊径,选一些课本里不常见的。我就不整篇贴上来了,有兴趣的,还劳诸君自行查找全文。缓慢更新。
正文: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易經·繫辭下》死生大事,思虑从此开始,本文也从此开始。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接輿歌◆谏:挽回。◆接舆:春秋楚国隐士
陶渊明化用此句便是述自己仰慕隐士接舆之志。短短十个字,将过去、将来、现在的状态贯穿在一起,语言精练,令人折服。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論語·衛靈公》简洁就是力量。(感谢评论区提醒!我忘记了)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莊子·逍遙遊》◆爝:火把
这是庄子所写尧让天下与许由时的自谦之言,比喻精当。许由以不可越俎代庖推辞,也成经典。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管子·形勢解》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到「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我们把这句话发挥了几千年。李斯是这样说的:
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秦]李斯《諫逐客書》夫併兼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推此言之,取與守不同術也。——[漢]賈誼《過秦論》打天下常常是顺势而为,能治天下才是难中之难。
附:这句当是课文中所没有的,课本因篇幅之限,有所删节,自然是不可免。但有一些删节则是有目的的,比如《荷塘月色》引萧绎《采莲赋》里所写「妖童媛女」一段,即遭到删节。加上近代以来,重风骨,轻绮丽,导致学生对南北朝文学评价不高,这种刻板印象亟待改变。另外,我建议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节选之文补全,以获得全观。因为一部分课堂中学过,另一部分自学更加轻松。(如《逍遥游》《离骚》《过秦论》《童趣》等等)
先秦诸子直到史记汉书,金句频出,难以枚举。我希望把重点放给更「文学」的文章,所以不再增补这一板块,还请看官见谅。
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魏]王粲《登樓賦》◆陶:春秋越国名臣范蠡,即陶朱公。◆牧:郊野,此言陶朱之墓。◆昭丘:楚昭王之墓
此赋作于王粲避难荆州期间。人情同于怀土,乡愁仿佛有魔力。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魏]曹植《洛神賦》才高八斗绝非浪得虚名。
附:这里还必须为曹子建正一正名,后人津津乐道的《洛神赋》与甄皇后所谓的暧昧关系实在是子虚乌有。很多人以为,有一段所谓的「浪漫故事」会给文学史添彩,其实所添唯有噱头而已。曹子建自言:「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君子行》),后人好事者擅起流言,所谓「不独污前人之行,亦且污后人之口」(《乐府正义》)是也。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東晉]陶潛《閒情賦》突然使人想到今天网络弹幕上常有追星族说:「我是XXX手里的XX」一类话语,岂不是出自陶渊明?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南朝宋]謝莊《月賦》◆迈:往、去。◆音尘:信息。◆阙:同「缺」
川路长兮不可越,实乃典雅之音。受儒家文艺观的影响,古人重视文学之意境含蓄,锋芒毕露则反为刻露之辞。少年时候往往以为无趣,年岁越长,越爱这般清淡。
不过,「刻露」未必不是佳作: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此人但聞悲風汩起,泣下沾巾。亦復含酸茹歎,銷落湮沈。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裏。——[宋齊]江淹《恨賦》◆坠:掉落、丧失,这里指心碎。◆陇阴:陇西,今甘肃。◆汩(yù):迅疾。◆屯:聚集。◆匝:布满
人人所恨不同,相同之处唯有人人怀恨,所以鲍参军直言: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南朝宋]鮑照《蕪城賦》池中水影懸勝鏡,屋裏衣香不如花。——[梁-西魏北周隋]庾信《春賦》◆悬:悬殊,相距远
今人「宅」的问题,庾子山似乎千年前就指点过了,世界之美,青春之短,哪能容我们闭门自囚?
山嶽崩頹,既履危亡之運;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梁-西魏北周隋]庾信《哀江南賦》◆槎(chá):木筏。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此赋已开唐人气象。梁武帝萧衍死于侯景之乱,庾信逃奔江陵萧绎,奉命出使西魏后,梁为西魏所灭,庾信因此留居北朝,其文学风格也从早年绮丽的宫体转为老练的苍凉笔调,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峰。杜甫「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其一),咏庾子山往事,竟也恰似自己晚年,他又怎能料到自己死后,诗赋如同庾子山一般,炳耀万古,传诵千秋呢?
附:南梁皇室实乃文学大族,武帝萧衍乃竟陵八友之一,昭明太子萧统有编选《文选》之功,三子简文帝萧纲是宫体诗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七子元帝萧绎乃《金楼子》作者。自古说起一门三父子,我们想到三曹三苏,而南梁皇室是一门四父子,可惜时乖命舛,昭明太子英年早逝,武帝简文帝因侯景之乱而死,元帝亡于西魏。国难当头,覆巢当无完卵,令人唏嘘。
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齊梁]劉勰《文心雕龍·風骨》何为风骨?众口纷纭说不清,真相往往很简单。
附:此处仅谈到写作之时,并不完整,在鉴赏之时,刘勰则道:「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登樓一望,唯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梁]蕭繹《蕩婦秋思賦》◆荡:荡子,长期离家之人
秋風凍竹,煙水驚波。幾人樵徑,何處山阿。今時日月,宿昔綺羅。天長路遠,地久雲多。——[陳]陳叔寶《題江總所撰孫瑒墓志銘後四十字》对仗工整,文辞洗练。墓志本非文学之属,为文学「开疆拓土」看来有后主之功。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溝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本来说不录课文,但还是想说一句,中华书局的本子这里作“沟水相逢”,取乐府《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之意。(还可以说,今天很多版本作“明旦沟水头”。)所以,很多古文歧出,非学术之用,便不必穷诘。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唐]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自唐文起,扫尽靡靡之音,文气昌盛,光明磊落。
附:现在所流行的文学史,推重个人,贬斥儒学,我个人是极不赞同。文学本就是边界游移的,怎么到文言文这里就另有说法?看来,继本雅明批判艺术的神学之后,我们已经率先进入了文学的神学时代。
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唐]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班声:班马之鸣(见《左传·襄公十八年》)。◆喑噁:即叱咤(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唐]韓愈《進學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成语密度堪比先秦经典。导百川而回狂澜,气正势高,壮美异常。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唐]韓愈《原道》今天的网络生态,与唐人几似。
讙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唐]韓愈《荊潭唱和詩序》这句话令人第一反应想到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先到这里打住,有缘更新,谢谢各位看官捧场。
登楼赋赏析。登楼赋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