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静物经典语录
陈丹青局部经典语录
作品 画集与评论集 《退步集》 《陈丹青速写集》(天津美术出版社1992年) 《陈丹青画集》(香港中文大学1995年) 《陈丹青 画册/静物》(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中心1998年) 《纽约琐记》上下集(吉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陈丹青音乐笔记》(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多馀的素材》(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陈丹青1968-1999素描油画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退步集续编》(杂文集 2007年出版) 《与陈丹青交谈》 (2007年出版专栏交谈文章结集) 《归国十年》(2011。 1) 发表论文 陈丹青素描稿 《美术》、《美术研究》、《美术丛刊》、《江苏画刊》、《美术家》(香港)、《雄狮美术》(台湾)、《艺术家》(台湾)、《陈丹青谈艺录 》。 讲座课题 “曲水流觞——苏州园林的文化魅力” 文集介绍 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 2002年出版《陈丹青音乐笔记》 2003年出版杂文集《多余的素材》 2004年出版杂文集《退步集》 2007年出版杂文集《退步集续编》 2007年出版《与陈丹青交谈》 2009年出版杂文集《荒废集》 2011年出版《笑谈大先生》—七讲鲁迅。
陈丹青经典话语
陈丹青语录20则
谢斯坦兄 @刘斯坦邀请上午第一个看到永学兄 @李永学的答案,然后才好好读了一下南方周刊的采访其实读过采访就很明白怎么回事,陈丹青在采访中也说得很明白德里达说,文本不变的究极意义是不变的。他是作为解构主义从文本的角度出发,依我看,图像亦是。画册是图像的载体,画布也是图像的载体。陈丹青通过画布的图像复制画册的图像,东西方的经典油画“图像”在复制过程中重现。永学兄提到“反解构”,“反现代主义”,很有意思。其实就是说,艺术家对图像,对绘画的去意义化,通过绘画来对绘画去意义化。采访中有这么一句话:陈丹青说:“算了。我不动脑筋去画什么了不起的画。绘画早该退休了。”也表示了艺术家这一做法之缘由。用同一种媒介来摧毁媒介,不知道艺术家之后是否能跳出这个媒介的框子了。然后说说小老头。小老头说“我不动脑筋去画什么了不起的画”,“我管画册写生叫做“静物”,其实是耍赖,但我想不出别的词语和定义”,呵呵,这很狡猾。“画册写生”也好,“静物”也好,不管怎么叫,画画册的想法不可能凭空而出,显然是动了脑筋,“不动脑筋”是“动脑筋”的结果。至于画册和图像的选择,虽然有排版和图像切割的原因,但是更不可能是随机的,萨特说,所有意识都有指向性,“随机”跟“选择”简直是对立存在,图像的选择显是有意识的,而任何有意识的选择都不会是随机的。所以说小老头很狡猾。陈丹青虽然满嘴跑火车,但翻翻过往的言论,从来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抱着谦虚谨慎甚至自黑的态度。坦白说,从来没喜欢过他的作品,不过这次至少终于不用看人体或人物写生了(其实也没看过艺术家几张画)。对于美术生而言,这些画足见功底。对于艺术家而言,算是一个进步,终究是好的。但个人觉得,就算“用绘画对绘画去意义化”仍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艺术家还是跳不出绘画的框架——反倒有一种无力的悲凉感。所以才会不断在不同场合劝告年轻艺术家减少或者不做架上绘画吧?对于我而言?呵呵,看看就好,跟我有啥关系。
陈丹青说过的名言。
这里有介绍陈丹青的资料: 陈丹青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