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要了解一些道教佛教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道教佛教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道教佛教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道教佛教经典语录
假如《西游记》真的崇佛抑道,那么在第七十八回中唐僧和比丘国国丈分别代表佛道两教辩论,唐僧应该施展出佛学功底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但实际上,在《西游记》的世界里,佛和道并没有那么界限分明。
比丘国的故事好玩,不在于孙悟空和猪八戒跑到清华洞府(有没有北大洞府?)去打怪,因为那就是一个套路,是小说收场的一个必要环节。好玩就好玩在这次唐僧亲自出马与比丘国国丈进行了一场金殿大辩论,里面深层的东西很多。
僧道大辩论
比丘国里,唐僧和比丘国国丈在金殿进行了一场大辩论。这也是唐僧唯一一次亲自出场,代表佛教和道教进行短兵相接地辩论。所以这场辩论一定要评点一番,它体现了唐僧的水平。
说实话,唐僧是什么人,「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假如《西游记》真的崇佛抑道,唐僧和国丈辩论,佛教本门武功那岂不是太多太多,随便选一样施展出来,都可以把国丈打得稀里哗啦吧?随便选几段虐一下眼前这个妖道,岂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可是唐僧说了一段什么?
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侵。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外何求?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动,万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老实说,假如唐僧是认真地在辩论,那贫道简直想穿越过去,把唐僧拉出殿外——别丢人现眼了!高手对决,一定要认得武功家数,否则就听凭对手糊弄吧。唐僧说的这段话,是和尚的本门武功吗?完全不是!这是道教全真派的正宗武功!我们只要翻开《鸣鹤馀音》,就会发现这一段的出处:
世事无穷,观来尽空,既向玄门受教,便于心地下功。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原夫要长灵苗,先持心地,六根净而千种灭,三界空而百端治。见闻知觉是障道之元因,恬淡清虚乃颐真之大义。若乃坚成学道,须当了心。心静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侵。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付何求?明知诸法皆空,万缘都罢。行功打坐,乃道之狂;布惠施恩,即德之诈。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直要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动,万行自全。每畅神而度日,实知命以乐天。任经春夏秋冬,饥飡渴饮;或对风花雪月,稳步安眠。若能对境忘情,逢场作戏。本来了在方寸,何必修于累世,永嘉既悟,强留一宿而归;卢行犹疑,谩等三更而至。是知物物皆空,尘尘总弃,性外更无实相,目前尽是虚泡。长生有物而混成,神鬼莫测;大象无形随处是,天地难包。信乎本要明心,何劳苦志。谅不由他,诚能自已。大辩忘言,真经绝字,赖啼鸟宣杨,落花指示,石女亲传,木人举赐,浅智少识者则曰:不然不然。高明广见者乃云:如是如是。故悟则处处平夷,迷则头头踏剌。大抵欲修天外大成功,莫挂人间些子事。(《鸣鹤馀音·心地赋》)《鸣鹤馀音》是什么书呢?它是元代全真道士彭致中搜集前代仙道歌诗编订而成的文学总集,内容包括词、曲、诗、赋,计五百余篇。大部分内容,是全真教南北宗道士写的,还包括一些符箓派高道,如虚靖天师张继先、莫月鼎等。
这篇文章,就是三于真人的《心地赋》!三于真人又是什么人呢?名字不知道,但似乎是全真七子的亲传弟子。因为他还有一首《满庭芳》,说「钟吕为宗,拜丘刘谭马」,「丘刘谭马」就是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和马钰(所以他或许是于善庆即于志道也说不定)。
道教佛教经典语句
张天师
春秋时期老子言,洋洒五千道德经。
倒骑青牛西边去,了无音信人世间。
千古一帝秦始皇,派遣徐福海求仙。
千人队伍不复返,祖龙身死沙丘中。
百年岁月不饶人,雄才大略汉武帝。
任用方士造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
欲求长生不老梦,身死遗憾茂陵中。
求仙之路谁为顶,一见老子都成空。
方士演变道教身,老子尊为创始人。
佛教基督伊斯兰,共同特点外来教。
道教直根中国土,道家文化被借鉴。
东汉中期道教始,起源可溯商周时。
商朝巫术上传下,事无大小皆卜筮。
巫祝沟通神与人,地位崇高权利大。
周代神权渐削弱,民间巫术却盛行。
巫师巫祝到道士,最早起源有因果。
先秦典籍记载中,仙人仙境与仙药。
南华真人称庄子,书中刻画仙人多。
脱离世俗神仙境,羽化登仙缥缈峰。
齐鲁之地长生术,不死之身可登仙。
个人迷信无理论,战国末年有奇人。
阴阳五行说邹衍,解释方术方仙道。
不死之术称为方,长生不死是为仙。
方仙道统理论成,神仙之说人人爱。
秦皇汉武同命运,神仙方士传道士。
战国时期黄老学,尊称老子与黄帝。
西汉初期不法家,清净无为黄老学。
国家提倡方士变,黄老结合神仙术。
东汉开国光武帝,子嗣刘英信黄老。
道教前身黄老道,合流方仙成道教。
得道成仙修自身,延年益寿不会死。
东汉后期帝无权,豪强地主并土地。
胁迫农民来工作,残酷剥削社会灾。
天灾人祸天下乱,社会危机人求仙。
借助外力改现实,脱颖而出道教生。
早期道教分两路,五斗米与太平道。
西汉成帝有方士,元太平经甘忠可。
仙人下凡赤精子,传授太平之道术。
易姓受命大于天,儒学统治不允许。
东汉顺帝有宫崇,进献太平清领书。
阴阳五行来阐述,治国之道经书中。
自食其力散家财,千金散去还复来。
东汉末年有张角,信奉黄老得经书。
太平经书为法典,创立太平成大师。
手持节杖传教义,教授灵符水治病。
饥寒交迫百姓苦,精神寄托太平道。
传教十年黄河岸,十万信徒成门下。
五斗米教张道陵,通达五经入太学。
明帝时期重庆令,顺帝时代居四川。
建立道团奉老子,太上老君是尊为。
经典语录道德经,道书著作二十四。
传道百姓米五斗,因此得名教众多。
道徒尊其为天师,子孙世代袭尊号。
张陵死后张衡传,张衡死后张鲁继。
五斗米教与太平,最初只在下层传。
太平经书影响大,百姓愿望精神需。
公元一百八十四,黄巾起义太平道。
张角教徒三十万,分封方制三十六。
起义失败虽然快,余波荡漾有十年。
名存实亡东汉权,张鲁起义五斗米。
汉中建立地方权,维持统治三十年。
黄巾失败统治压,张鲁终被曹操灭。
曹操镇压利用道,限制改造保统治。
五斗米教向东迁,江东一带传百姓。
此外还有独立教,纯粹黄老方仙道。
列仙东汉刘向著,七十神仙做简述。
广为传唱经典语,津津乐道神仙居。
外丹道经金丹派,周易参通契伯阳。
万古丹经王得名,发展进化丹鼎派。
道教思想源道家,神仙思想与方术。
吸收巫术神仙说,阴阳五行与八卦。
民本思想被镇压,修身养性得存活。
迎合上位统治者,香火不灭直到今。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经典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金刚经)经典二:欲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预知后世事,今生作的是。
佛教经典语录1、一切皆为虚幻。2、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道教经典语录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 谁入地狱
佛教: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华严经云: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3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4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6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7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8《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0《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11《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12《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13《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14《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15《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16《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17《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