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网提供《山月记》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山月记》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山月记》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山月记》经典语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它把我们的一颗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住着我们的欲望、祈盼、挣扎和所有的爱恨嗔怒,右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心里打下的烙印――左岸是梦境,右岸是生活。 我没有梦想,只有规划 这个世界谁不会走?你爱着的,恨着的,包括你自己,都会走,没有什么可以恒久留在身边。 不要对别人要求太高,任何感情都是自私的 她从不害怕前方的路有多长多艰难,只害怕面前根本无路可走。 孔融让梨式的故事从小就教会我们忍让和牺牲,可是为什么我们遇事要第一个委屈自己,为什么要牺牲?爱好了自己,才能爱别人。 她记起倒影在溪涧里的月亮,还有那个跟她促膝看月的少年。他那时说,“我们永远不会分开。”可是永远是什么?活着的人谁有资格说永远?无论想还是不想,没有人能承诺“永远”不分开。 就像风筝,只要线在她手上,不管飞得多高,去得多远,总有回来的一天;即使风刮断了线,那么至少它会坠落在她看不到的地方。 最容易伤人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一种偏偏是善良人。 大多数人的伤心和苦痛都是自找的 对于有心沉溺的人来说,你拉她(他)一把,不见得是帮她(他)。 世界上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你觉得自己心肝都撕得血淋淋的,肠都铰断了,其实别人一丁点都体会不到,看你表情恐怖,同情一会,接着该舒服还得舒服,该高兴还得高兴,因为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我们的心我们的肉长在各人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尝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别要求别人懂你的感受,叫得再大声也白费工夫,不怪别人冷血,怪你自己没防备。 活的太明白并不会让日子变得更轻松。 原来再至亲的人也是一样,人死如灯灭,活着的人都贪恋触手可及的亲切和温暖。 大多数时候,事业比人可靠,你给它十分的努力,它至少会回报你三分。 大多数人都是一根绳子,有的人很短,成本低廉,打几个结,总有用得着的地方;有的人很长,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但是它很容易会纠结成乱麻似的一团,需要的时候,必须费很大的力气去解开,而且多出来的长度,总觉得多余;当然有更多人被剪成一根不长不短绳子,用在合适的地方当然再好不过,然而换个用途,它就成了废品。 想得通和放得下是完全两回事 太偏执的感情和太强烈的悲喜其实都是执念,正是因为放不下,才有了那么多苦痛。 人活着就像在泥地上行走,太过云淡风轻,回过头就会遗憾什么都没留下,连个脚印都没有,但是心里装的东西太重,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难以自拔。 女人总想表现她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结果男人看不见积极,只看见了性。 跟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一样,恩义也是有价的。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涌泉也不是用之不竭的。 恩、义、情是绝望时的一根绳子,你把它系在腰间,它有一天也可能是最无奈的束缚,你明知道它的结在哪里,就是解不开。 人啊,不管再坚不可摧,一个情字,始终是命门。 对于垂死的人而言,眼泪是无用而残忍的。 就算一个人的心再大,也总要被小事所累。 我们的记忆就是这样,总是选择记住自己想记住的,什么是事实,反而被抛在脑后。 希望是靠自己给的,而不是别人。 没有期待才是安全的,但是,没有期待该怎么活? 有些人觉得住得越高,视野就越广阔,当然也看得更远。其实城市的远方是什么,是另一个城市,就如同站在高楼上,也只是看到更远的高楼,有何意义?还不如小小的一个院子,抬起头,看到一片切割得很平整的天空。 向远忽然觉得自己就像时钟上的分针,而叶骞泽是时针,她走得快,他走得慢,她绕了一圈又一圈,他只缓缓向前一步,然而其实说到底,长针不过是永远在追随短针的脚步罢了。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普渡众生,只能管好自己,对自己爱的人负责。 悲哀是一种看不见,说不出,甚至不好形容地东西,可它有重量,而且很沉。 难道,自欺欺人也需要一点点地运气? 执念之所以存在,不就是一个“贪”字,所以才会放不开。 可以彻底摧毁一个女人的,不是困境,是嫉妒,疯狂的嫉妒。 人生这出肥皂剧最精彩的一部分不就是因为全世界都明白剧情,只有那些个可悲的角色该蒙在鼓里,还一板一眼地朝着既定的剧情演下去。 人的心既然都放在各自的胸膛里,那自然是有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不管多亲密都是一样,但知道的少一点,未必不是一种福分。 幸福就是求仁得仁,那是最私密的东西,只属于自己,不需要谁的打扰。
《山月记》经典语句
《山月记》 中岛敦作 作家简介 中岛敦(一九○九~一九四二),小说家。出身汉学世家,在被湮没了的古代中国历史和异域中,觅得创作生机,茁长为文坛异卉。 这位三十三岁早夭的作家,从少年时代就表现孤高的一面,不投稿文学同好杂志却乐于在校友会刊发表。 哮喘病加上童年遭继母严厉管教的经验,更趋向孤僻。成长后,对人的存在生成怀疑。祖父及父亲都是汉儒学者,自幼即受熏陶的中岛,被称誉是消化吸收了伦理思想的「诗人、哲学家和道德家」。 但中岛在知识方面并不偏食,汉籍之外,他也摄取西欧文学。 一九四一年,辞去高中教师,到南洋,将心仪的英国作家史帝文生(RobertLouisStevenson)晚年在太平洋沙摩岛的生活,改编成《风与光与梦》,并将当地见闻写成《南岛谭》。取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有《李陵》、《弟子》、《悟净出世》,也留有汉诗。 中岛一生为病体及生存价值所恼。(山月记)改编自我国唐朝李景亮的(人虎传),但主题与原作不同,老虎的号哭,其实是作家自身精神的象征。作家在时空隔绝尘封了的故事里,查找心灵生息之所,同时,陈述了其终生对存在意义的思考。 译文: 陇西(在甘肃省)的李征博学多才,天宝末年[1],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随后,做到江南尉[2]。 性格狷介,自视甚高,不满足做个卑微的官,不久,辞退官位,回老家虢略(位在陕西省)隐居,不与人交往,沉耽于吟诗作词,心想,与其做个下等官在庸俗的大官前卑颜屈膝,还不如做个诗人死后可以留名。可是,想扬名立万并不容易,生活日渐拮据,李征逐渐焦躁不安。 那时起,容貌日益冷峻,变得瘦骨嶙峋,只剩眼瞳炯炯发亮。曾在科举中考上进士的丰颊美少年的面貌,遍寻不获。几年后,困于贫穷,为了妻儿只好忍辱再度前往东方任职,做地方官。一方面,也因为对自己想走的诗人之路半绝望了的关系。以前的同事都已晋升高位,而他却得向从前不放在眼里、鲁钝的同事们哈腰躬背,昔时才俊李征的自尊心不难想像,是受了多大的伤害。 他怏怏不乐,狂狷的个性慢慢不能压抑,一年后,因公出差,夜宿汝水[3]河畔时,终于发狂。一个深夜,脸色突变,起床后,嘴里不知叫喊什么、跳下床,冲进暗夜,再也没有回来,搜遍附近的山野,完全失去踪影,此后,就再没有人知道李征的下落。 第二年,监察御史[4]、位于河南省陈郡一个叫袁惨的人,奉命到岭南[5]办事,途中在商于(河南省浙川县)歇脚。 翌日清晨,天色漆黑中正要出发时,驿站[6]的官员开口说道:「离这儿不远的路上,有食人虎出没,旅人只敢在白天走这条路,离天亮还早,晚一点儿上路比较稳当。」但袁惨仗着随行的人多,不理会驿站官的劝阻,出发了。藉残月的幽光,正穿越树林草地时,果真有一匹猛虎从草丛跳出,眼看就要扑上袁惨,却突然转身,躲到草丛去了。 草丛里,传出人的声音:「好险!」反覆嘟嚷。那声音,袁惨觉得耳熟,在惊惧中,他骤然想起,叫了起来,「那不是我的朋友李征的声音吗?」袁惨和李征同年考中进士,李征的朋友很少,袁惨算是最亲密的朋友了。可能是袁惨温和的性格和李征严峻的性情不曾发生冲突的缘故。 草丛里,片刻无语。偶尔传出微弱的饮泣声。随后,低声答话:「我的确是陇西的李征呀。」 袁惨忘了恐惧,下马趋近草丛,用怀念的语气说,久违了。问道,为什么不走出草丛?李征回答,我现在是异类之身,怎能厚着脸皮在老友面前暴露这悲惨的模样?何况,我一现身,一定会让你恐怖厌恶。 真没想到会遇见老友,此刻是怀念之情胜过羞愧之念,请不要嫌我丑陋的外观,给一点时间,和曾是你朋友的李征叙叙旧吧。 事后回想真有些不可思议,但袁惨当时很自然的接受这超自然的怪异情况,一点儿也不见怪。他命令部下停止前进,自己站在草丛旁和看不见的声音对谈。 谈的是京城的消息、老友的音讯、袁惨当前的地位,还有李征对他的祝贺。青年时代关系密切的两人,完全没有隔阂的谈了那些事之后,袁惨问及李征为什么会变成现在模样?草丛里的声音说道: 距今一年前,我出差夜宿汝水河畔当晚。睡一觉、张开眼睛那一刹,门外像是谁在叫我的名字。 应声出门,声音在黑暗中招引我,不知不觉的,我逐声跑了出去,忘我、拚命地跑,不知在什么时候跑进了山林,而且,不知何时,我的左右手竟顶在地面奔跑,体内像灌满力气,轻快的越过岩石,当我清醒后,手指和臂肘竟都长满了毛。天色稍微透亮,看到山谷溪水映出的身影,我已变成老虎。 起初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继而想这是在做梦,就像我做过的梦中梦。等觉悟不是梦时,我茫然了,接着是恐惧,想到,任何事都可能发生而深深的感到害怕。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不知道。我们简直什么事都不知道。顺从的去做莫名其妙被强行压迫的事,不知为什么而得生存下去,这是我们身为生物的命运。 我立刻想到死。就在那时,我看到跑过眼前的那只兔子瞬间,在我体内的「人」突然消失了,等我体内的人再度苏醒,我的嘴早已沾了兔子的血,兔毛散落一地。这是变成老虎的最初经验。从那以后到现在,我做了些什么?实在不忍提起。只是,一天里,总有几小时会恢复人性,那时,和从前一样,会说话、也拥有复杂的思考力、能背诵经书的章句。 以人的心情,检视自己变成老虎后残虐的行为、反刍自己的命运时,是悲哀、恐惧、悲愤的。但那恢复为人的几个小时日渐缩短。我本来不解自己为何为变成老虎?可是,最近想的居然是,我以前为什么是人?这是很恐怖的。 再过一段时间,我体内的人性,怕会在习惯了身为野兽后完全埋没消失吧。 就像古老宫殿的基石慢慢被砂土淹没一般,最后,我将完全忘却自己的过去,变成老虎疯狂打转。像今天这样在路上碰到你,不知道你是老友,把你撕裂吞掉也丝毫没有悔意。是野兽?人?究竟原来是什么东西呢?想了这些事,继而又忘掉,难道不是从头就认定自己应该就是现在的模样?不!是什么,都无所谓,也许,当我体内的人性完全消失后,我反而得到幸福,但为何我体内的「人」,又恐惧事实会成真?啊,多么恐怖、悲哀、教人难以忍受,当我是人的记忆消失之后……。 这心情,没有人了解,没有人领会。除非变成我。在我还没有完全变成野兽之前,有一个请求。 袁惨一行屏住呼吸,凝神倾听草丛中那不可思议的谈话,话语继续: 不是别的。我原来想以诗人扬名,但还没有成就,就遭遇这种命运。 我以前作的几百首诗,不曾公开,稿子怕已不知流落哪里了。所幸还记得其中几十首,能不能为我记录下来?倒不是想藉此成为名人,也不知道作得好或不好,但如果不把这些令我破产、发狂、执着一生的东西,一部分也好,传给后世的话,我死也不瞑目。 袁惨命令部属执笔,随草丛的话语逐句写下。 李征的声音从草丛朗朗响起,长短约三十首,诗作格调高雅、意趣卓逸,一听就知道作者才华非凡。袁惨一面感叹,一面出神的想,作者的素质毫无疑问是一流的,可是,虽是第一流作品,在微妙之处,又像是缺了些什么。 吟完旧诗,李征的声调突然一变,自嘲的说道: 说来令人羞愧,即使我变成现在悲惨的模样,我仍然梦见自己的诗集被长安风流人士吟诵。 这是我横躺在石窖里做的梦。请取笑我吧,笑我这错失成为诗人反而变作老虎的男人(袁惨想起青年时期的李征有自嘲的习惯,悲戚的倾听着)。这样吧,既然是笑柄,就让我即席吟首诗,证明以前的李征仍存活在这只老虎的内心深处。 袁惨命令部属记下,诗是这样的: 偶因狂疾成殊类灾患相仍不可逃 今日爪牙谁敢敌当时声迹共相高 我为异物蓬茅下君已成轺气势豪 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 此刻,月残、光冷、露水侵湿地面,穿过树间的冷风告知拂晓近了。 每个人完全忘了事情诡异,肃然的感叹诗人的薄幸。李征的声音再度响起: 我曾说不懂为何遭逢如此命运,但仔细思量,也不能说是意外。当我是人的时候,我避开了和人的交往,使每个人觉得我骄傲、自大。其实,大家不知道那是羞耻心作祟。 当然了,曾是乡里才子的我,不能说没有自尊心,但那是怯懦的自尊心。我想成就诗名,却不拜师学习、又不愿和诗友切磋琢磨,坚决不与俗物为伍,而这完全是我软弱的自尊心和自大的羞耻心造成的。我既忧虑自己不是珠玉,却又不愿刻苦磨砺,另一方面,以为自己或可琢磨成玉,所以,不屑和平庸的瓦片为伍。 我逐渐远离世间,疏远人事,愤懑和羞惭慢慢的饲肥了内心瘦弱的自尊心。各人的性情就像野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驯兽狮。我的猛兽就是自大的羞耻心,是老虎。我的羞耻心令自己受损,使妻子痛苦,也伤害了朋友,结果,我的外表变得和我的内在相称了。而今回想,我完全浪费了自己仅有的才能。 其实,说什么「人生,啥事不做,嫌太长,啥事都做则嫌短」这类警句,完全是文人的卖弄,说穿了,不过是暴露自己才能不足、卑怯的危惧感和厌憎刻苦的懒惰罢了。比我更缺乏才具的人,专心一致的磨练后,堂堂成为诗人的大有人在。变成老虎的今日,我才明白了一切。 想到这里,真是灼胸般痛感后悔。我已无法像人那样的生活,即使我的脑里可以做出许多优美的诗,但又能用什么方式发表呢?何况,我的头脑一天比一天更接近老虎。怎么办才好呢?我浪费了的过去。我简直承受不了。每当此时,我就爬上对面山头的大岩石,向着空谷吼叫。 多想向人倾诉这烙胸的悲痛啊。昨晚,我在那里对着月亮怒号,有谁能了解这伤痛?但是,野兽们听见我的狂嚎,只会害怕、屈服,而山呀、月亮、露珠儿,都无法体会是一只老虎在狂吼咆哮。捶胸顿足地哀叹,也没人理解我的心情。就像我是人身时,无人洞知我那容易受伤的心一样。 濡湿我鬃毛的,岂只是夜晚的露水? 四周的漆黑淡溶。不知哪儿传来的号角,穿透树林、切切地响起。 告别的时候到临了。李征说道:不能不还原成虎了。离别前,我还有个请求,事关妻小。他们还在虢略,并不知道我的命运。 你回南方后,请告知他们我已死了,千万不要明告今天的事。这是我厚颜的请求,请悲怜他们孤寡,如果能帮助他们免于挨饿受冻,是对我的一分恩遇呀。 说完,草丛里传出恸哭声。袁惨也噙着眼泪,点头应允李征。李征的语调很快回复刚才的自嘲,说道: 我如果是人的话,应最先要求这件事才对,可是,心里记挂自己的诗名甚于生活捉襟见肘的妻儿,所以,沦为兽身不足为奇呀! 附加一句,袁惨你从岭南回程时,千万不要走这条路。 那时,我说不定已变到连老友都不认识而予以袭击!分手后,走到前方约百步远的山岗时,请你再回头看,再看一次我现在的模样,并非逞勇,而是希望展现了我丑陋的外形后,你就不再想路过这里看我了。~ 袁惨面向草丛恳切的道别,上了马。 草丛里泄出伤心隐忍的啜泣。袁惨几次回头,泪眼迷蒙的上路。 一行走到山丘,他们依照嘱咐回头眺望刚才的树林草地,看到一匹猛虎从茂密的草丛窜出,老虎仰头朝着失去了白色亮光的月牙,咆哮了两三声后,再度跃入草丛,就再也看不见身影。 【注释】 [1]唐玄宗治世年号,七四二~七五六年。 [2]掌管警察司法的官。 [3]从河南省崇县的老君山流出,注入淮水的河流。 [4]掌管税赋、农业的官。 [5]五岭的南方,指广东、广西、安南。 [6]为护送官员或传达公文书特设的关口兼宿泊处。 很经典的故事。
《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是我们中国古代哲学、组织学、管理学以及战略谋略这些智慧的祖典,甚至有人说兵法也是源自《道德经》,可以说《道德经》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底层代码,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
《道德经》全书都是围绕「道」展开论述的,「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从他所预设的「道」中展开的。
可以说,我们中国人血脉里就流淌着「道」,我们中国人总是追求着治国之道、经营之道、养生之道、夫妻和睦之道、成长之道,甚至花道香道茶道,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只知道追求名利,这话不对,本质上,我们都是求道的人。
《道德经》中第一章是老子关于道的总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道」是无法用言语清晰表达出来的,如果可以,那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道」;「道」的形态和概念,如果我们可以为他定名,那也就不可能是「道」永恒的形态与概念。
老子想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道可以行走,但是,随着我们不断地行走,道路本身也会拓展和变化,因此对于未来,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豁达比聪明更重要。
《道德经》会延伸出很多重要的主题,比如无为而治、不言之教、上善若水、虚怀若谷、祸福吉凶、进退取舍等等,这些问题古今中外相通,他就像一面镜子,道学家在里面看见美德,企业家在里面看见战略,政治家看到治世之道,父母亲看到育儿经,每个人都会在里面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学《道德经》最大的好处,就是重新梳理思维方式,提升对自己人生的领导力,每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应该学《道德经》,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是一件事,一以贯之,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生的领导者。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意味深远的故事,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木匠在堂下做车轮。木匠停住手中的活儿问桓公:「您读的是什么?」 桓公漫不经心地说:「圣人之言。」 「圣人还活着吗?」 桓公说:「已经死了。」 「那么说您读的只是古人留下的糟粕了!」 桓公听了大怒,说道:「我在这里读书,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