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要了解一些著葛亮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著葛亮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著葛亮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著葛亮经典语录
《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jiàng)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内宫和朝廷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反法律和尽忠行善做好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江山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出名。先帝不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认真,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愚钝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迁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清理,有所兴革,毫不保留的进谏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我不知自己说了些什么了 。
著葛亮经典语句
提起葛亮总让很多人先想起他的家庭背景,在青年作家之中,葛亮绝对称得上是名门之后,太舅公是陈独秀、祖父葛康俞为前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叔公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葛亮坦言:“只要在网络中搜索我的名字,几乎每篇报道都会提到我的家族,也经常会有人问我家族的声望是否会给我带来压力。但在我个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长辈,都要与他们相处,刻意去回避显然是不可能的,每个人最终都要走自己的路。回溯家族的历史对我也是一种提醒。当中国进入全球化漩涡中时,语境在变,时代也变得越来越仓促,而家族就是我面对这些挑战的依恃,是我和传统之间结实的纽带。”
家里几代人都教书,也对葛亮的创作之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北鸢》和《朱雀》向先人致敬,同时也是回望历史,尤其是《北鸢》,这本书看似是虚构,但很多人物都有原型可循。新书《问米》则另辟蹊径,不再书写历史,而是着眼于7个关于你我身边平凡人的故事,7个庸常生活之下的意外结局,更多切入的是对当下和内心的叩问。
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问米》的出版是否代表他从此以后风格的转变,突破家族的光环。这当然可以理解,当一个作家出现了公众并不熟悉的文风时,经常会被人看作是转型。但葛亮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每个人的性情都是多元的,你可以在这一刻表现得温和、理性,但当你遇到一些非常事件的时候,你可能会变得激动,愤慨,这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相。”“家族是一个面相,人的个性又是一个面相。不同的面相堆砌起来,才能造就一个多维、立体、有温度的人。”
本质上来说,虽然他讲述了一个个残酷而魔幻的故事,但依旧和《北鸢》一样,包含着人性的温暖,希望给大家以慰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10句经典语录,感悟人生真谛。
1. 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
出自诸葛亮《将才》。在作战的时候,勇敢前进杀敌,就应当给与奖赏,贪生怕死后退的人,就应当受到重罚。奖赏要及时,不能逾期,惩罚也不要因为地位尊贵,有所减免。
2.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出自诸葛亮《论交》。建立在权势地位之间的交往,是很难持久的。
3.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求在诸侯之中闻达显贵。
4.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如果触犯了法律,即便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也应当受到处罚。
5. 识时务者为俊杰。
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能够认清形势的人,才是杰出的人物。
6. 神交,非外言可间。
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神交:交心的朋友。真正能够交心的朋友,别人的言语是不能够使他们分离的。
7.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选自三国蜀国诸葛亮《南征教》。用兵的道理,攻击敌人的心理防线,这是上策,攻打敌人的城池,这是下策;用心计进行较量,这是上策,用兵力进行较量,这是下策。这是启示我们在作战的时候,应该注重用智谋同敌人交战,不要一味地用兵力与敌人硬拼;应该设法攻破敌人的心理防线,不要一味地去攻击敌人的军事防线。用兵力与敌人硬拼,即使胜利了,也有可能两败俱伤;如果攻破了敌人的心理防线,那么敌人就会不战自降,我方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战胜敌人,何乐而不为呢?
8.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摘自三国蜀国诸葛亮《将苑》。将领不可以心生骄傲,骄傲了就会失去礼节,失去礼节便会是人心分离,最终导致众叛亲离。
9. 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三国蜀国诸葛亮《将苑》。这句话说明将领应该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在待人方面能够始终如一地与别人坦诚相待,不因自己的强权而傲慢无礼;他在处世方面能够矢志不移,坚持不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动摇,不因困难的威胁而放弃。
10.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箴言,静心可以修身,勤俭能够修养德性,淡泊可以使人明智,宁静也可以使人到达很高远的地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致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jiàng)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内宫和朝廷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反法律和尽忠行善做好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江山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出名。先帝不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认真,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愚钝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迁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清理,有所兴革,毫不保留的进谏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我不知自己说了些什么了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诫子书》中的名言:“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忠益者莫大于进人。”(《诸葛亮集·称姚仙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觑神佛如蝼蚁 寄厚味于淡泊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非宁静无以成学。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