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的话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佛说的话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佛说的话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佛说的话经典语录
一、你没必要原谅所有人,有些事就是不值得被原谅,跟大不大度没有关系。各有各的底线,做错了,就应该考虑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不是每个对不起,都能换回来一个没关系。
二、谁的人生都一样,你看到的智商别人的辉煌,没看见别人的失败。相信你的努力,也会慢慢变成辉煌。
三、走错了路,要记得回头;爱错了人,要懂得放手。要走的人留不住,装睡的人叫不醒,不喜欢你的人感动不了。
四、水再浑浊,只要长久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澄;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不要抱怨出身不好,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不要愤懑起点太低,那只是我们站立的原点。人生是一场漫长竞赛,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后。命运不会偏爱谁,就看你能坚持多久。
五、承受一个人的心,耽误一个人的错,是爱情的梦,是今生的缘,彼此的珍惜,分手的快乐,度搜安稳,多少珍惜,只是一个人的分析,只是一个人的错。
六、我喜欢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喜欢每一个手还能动、脚还能走路、嘴还能说话的当下。拥有当下,我已很知足了。
七、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是带着点心事,带着点难言的痛,每天笑嘻嘻地生活下去的。
八、时间无法改变故事的内容,却能改变叙述方式。接受不完美,接纳打碎重组;接受人生如戏,存在偶然和天意。读懂人生如棋,输赢交织,便是一种进步和沉淀!
九、人生如走路,要有耐心。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静心,需要用理智去稀释狂乱的情感,用豁达去释放囚禁的过去,用坦然去迎接不可预知的未来。让心静下来,你才能读懂自己、看清未来。静心,是一种修炼,也是一种修养。早安!
十、其实你我拥有的都是这样的淡青春,没有兵荒马乱、没有动荡不安、没有生离死别,不外乎遇到这些人,经历这些事,走过同样的年月,错过了,该错过的人
十一、人生需要沉淀,宁静才能致远。人生需要反思,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华。向前看是梦想和目标。向后看是检验和修正。不艾,不怨,心坦然。生活,有苦乐。人生,有起落。学会挥袖从容,暖笑无殇。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乐观,不是没烦恼,而是懂得知足。
十二、没有什么是容易的,没有什么是轻松的,人生从来就是束缚,就是负担,就他妈注定了要承受很多,得到很少。
十三、这个世界,已经有很多人和事让你失望了,而最不应该的,就是自己还令自己失望。一定要记住:社会很残酷,你要活得有温度。
十四、有一支淘金的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原来快乐很简单,拥有少一点就行了。
十五、一个人的成熟,并不表现在获得了多少成就上,而是面对那些厌恶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抵触,只淡然一笑对之。当内心可以容纳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这就叫气场。
十六、 人生逆境时,切记忍耐;人生顺境时,切记收敛;人生得意时,切记看谈;人生失意时,切记随缘。心情不好时,当需涵养;心情愉悦时,当需沉潜。
十七、愿有人陪你一起颠沛流离,一起走到出头天的那天。突然也会觉得时光飞逝,我只希望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没有觉得这些年白白度过。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如果没有,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
十八、这个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这个世界很小,过客与过客之间因某种因果而相识,并且过客过客久了之后,便希望对方能够安好,毕竟结实一场,他日必定也会分别一场,那就把好的祝福搁在记忆的起点与终点间,那样或许就没有白认识了。
十九、勇敢的人不是不害怕,而是怕也要向前走;闪亮的人生不是未经黑暗,而是在黑暗中也努力燃起一道光。学着在跌倒中忍痛,学会把哭调成静音。深秋的枯叶,忍过寒冬就能成为孕育春天的养分。
二十、 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也许现在的你很累,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出发,是什么让你坚持到现在,勿忘初心。丢失的自己,只能一点一点找回来,让自己变得优秀,是为了让爱你的人骄傲。
佛说的话经典语句
治信妇 治信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一切皆为虚幻;
不可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拓展:
佛语:佛之言说,与佛说、金口等同义;
依北本涅盘经卷三十五载,佛之所说有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之三语。佛语法门经以无身无身行、无口无口行、无意无意行、非行非非行、非谤非不谤、不生不起、无想无处、无往无没、非寂非行等为佛语。又佛教之专门语,亦称为佛语。(长阿含卷十二清净经、观经疏散善义)。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佛说: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佛说:百态之世存百态之人,人即有百态,世也便需百态,又何分苦海与岸,出世入世。人之生来,历百难而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树,便需历百态而成百态,喜则喜矣,悲则悲矣,痛则痛矣,乐则乐矣。一味无欲便树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气。
佛说:你记得回来的路,却为何忘了人间的距离。这岸的魂,莫问对岸的魂来自哪里?对岸的魂,莫问这岸的魂渡往何方。去吧,相忘于黎明时分的奈何桥底。
无缘何生斯世,无情尽累此生!忆君泪落东流水,岁岁花开知为谁?多情自古空余恨,何必一往情深?何必叫人太认真!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悟有两种:顿悟和渐悟。顿悟时,那灵性闪烁的一刹那,犹如霹雳惊醒了沉睡的大力神,劈开了混沌。抓住火花的瞬间,才能看见自己内心的那一汪清泉。
佛说:你要静静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我于是虔诚地祈祷,愿你,能盛开最温柔的饱含沧桑的回眸一笑。
经典佛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佛说:人脸就是一字——苦。眉毛是一横,两眼是两点,鼻子是十字,嘴是口。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皈依我佛吧!跳出红尘外,不在五行中,行僧之旅。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说: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最后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佛语——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言下之意若吃饭时不肯专心吃饭却有百种思考,睡觉时不肯安睡却千般计较,自然无法达到“用功”的境界,在我的理解,似乎就是要将吃饭睡眠降低到最低的基本满足阶段,不饿时不吃也罢,不困时醒着又何妨呢,只有关于生命本真的思索,才能够与那些飞逝而过的时光价值相匹配。
佛 语
佛什么也没说
佛只是摊开手掌
地里长出的虔诚,妄想着
徒步走到灵山
苦难在钟声里消失
西行的路上长满羽毛
佛伸出五根手指,抚摸着
一只飞翔中的鸟
佛说
人生在世,如身在荆棘中
心不动
则人不妄动
既不动,则不伤
心如动
则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
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修行佛法的唯一目的是解脱(SN.12.3),渡众生从来就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彻底的否定欲,追求一切的彻底灭尽(SN.12.16),简单粗暴的说就是高端自杀世尊觉悟后并不愿意传播佛法,理由是怕别人听不懂,给自己找麻烦;后来在梵天的启发下,发现其实还是有部分人可以听懂,于是组建了佛教(SN.6.1)佛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也是最慈悲的;但是佛不能让所有人解脱;事实上大多数人即使遇到世尊也不能解脱,因此发愿渡尽众生是不现实的如果世尊愿意,世尊可以驻世一劫;然而最终世尊并没有这么做(SN.51.10)并没有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可让凡夫成佛;但是只要正确修行四念住,最多七年,必然会成为声闻阿罗汉或者三果(SN.47.36)无余涅槃并不是我消失了但是地球照样转,而是整个世间都灭尽了(SN.35.107)佛教的业力观念并不是宿业因果报应,而是在贪嗔痴的作用下通过身、语、意行生出新的眼耳鼻舌身意(SN.35.146)世间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六种感官领域(SN.35.23)世尊不提倡入世,原因是在家生活不可能实现完整的梵行(AN.10.99);世尊高度赞扬避世,并且,所有的解脱者都是出家比丘佛教果位只有四种:初果、二果、三果和阿罗汉(SN.45.35);菩萨和佛不是果位,菩萨没有果位,世尊的果位是阿罗汉菩萨不懂佛法;一旦菩萨懂了佛法,那他就不是菩萨,而是佛(SN.12.10)佛和声闻阿罗汉的解脱没有区别,区别在于是否无师自通并能给出修行方法(SN.22.58)阿罗汉是世间一切众生最上者(SN.22.76)初果并不知道死后会投生成什么样的未来世,但是可以记说自己不会再入三恶道(SN.12.41)世尊明确断言过五百年后正法灭尽(AN.8.51),并且记说是由于相似像法导致正法逐渐混乱、消失(SN.12.41)所谓「不着相」并不意味着无视戒律肆意妄为,而是因遍知相而无贪、嗔(AN.4.14);所有的圣者都是「不着相」的,但所有的圣者都必然是戒行严谨的世尊从没说过自己没说过法或者不可说之类的话;世尊无余涅槃前叮嘱比丘以自己为归依,以法为归依,这里的法即四念住(SN.47.9)佛法中并没有所谓「四依四不依」的说法,鉴别观点是否是佛法的方法是四大法教,前提是你奉持的是正法、律(AN.4.180)佛和声闻阿罗汉死后不会有再生;能再生的绝对是没有解脱的生命(SN.12.23)佛教不吃素,但是只能吃三净肉;吃肉不影响解脱;佛教不吃肉的传闻最早来自提婆达多(T23n1435_037 十誦律 第37卷)把佛说的话说成不是佛说的话,是谤佛;但是把不是佛说的话说成是佛说的话,同样是谤佛(AN.2.24)投生成人的几率非常非常低;值遇在世佛陀的几率非常非常低;生在有佛法的年代的几率非常非常低(SN.56.48)正法经藏都是巴利文的;没有一部正法经藏只能找到梵文本而找不到巴利文本世尊明令禁止用梵文整理学习佛法(T22n1428_052 四分律 第52卷)大乘教复制了佛教的理论,把修行目的由解脱改成了渡众生,因此导致教义与佛教产生矛盾,于是有了「圆融」的概念如来藏理论是彻底抛弃佛教无我思想,放飞自我而发展出的大乘教理论巅峰大乘教篡改佛教经典佛教中没有阿弥陀佛的概念,念佛求往生是东晋慧远发明创新的,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所谓高僧大德斗争起来要比一般信徒猛多了;几乎所有的宗派都有自己判教体系,内容无非我究竟你不究竟净土宗没被大乘教干掉,主要原因是念佛不仅不耽误学习各自宗派的教义,而且上手快,容易吸收信徒印度大乘教毁了佛教;汉传大乘教毁了印度大乘教;藏传大乘教正在毁掉汉传大乘教玄奘西行求法十几年,回国来带来六百多部佛教的经律论和大乘教的资料;然而当今好多畅销的大乘教资料并不是玄奘带回来的,比如《楞严经》、《圆觉经》五逆重罪的提婆达多当年跟世尊闹翻,直接带走了五百位比丘,自成一派;直到佛教在印度快要销声匿迹,提婆达多的学派还依然存在声闻阿罗汉修四圣谛、辟支佛修十二缘起、佛修六度,这是造谣,佛、辟支佛、声闻阿罗汉都是觉悟四圣谛而成就,而十二缘起是四圣谛中的集灭二谛;三者区别在于是否有老师,以及是否能组建僧团修行其实就是通过实践四念住方法看到缘起现象,仅此而已;缘起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跟佛没关系;佛只是发现了这个现象,并且给后人出了份攻略(SN.12.20)缘起现象是绝对的(長部1經)缘起法不是因果报应并非所有在修行中有成就的修行者都是不食人间烟火或者品德高尚的大德形象,刚见道的初果圣者贪嗔痴旺盛,表面上看与凡夫没啥区别,但对戒的态度严谨佛教不事生产,背离主流价值观,且思想甚深,所以注定是小众,不可能大规模流行;绝大多数人接触的只是佛教名相概念包装的儒道思想或迷信佛和声闻阿罗汉不会产生愁、悲、苦、忧、绝望或者恐惧、发怒等负面情绪或者行为,因为他们不再有产生负面情绪或行为的理由,就算他们努力也无济于事佛不保佑也不能保佑任何人,世尊无余涅槃两千多年,一切的感应、做梦、加持等等都是迷信,与世尊没关系佛教没有算命业务;念咒、摆个手印之类与佛教无关人类历史上,除了释迦牟尼世尊以外,一切声称自己是佛、活佛的,百分之百都是骗子声闻阿罗汉并不自私,经、律、论就是声闻阿罗汉集结的;世尊也并不是「无边众生誓愿度」,而是把该说的该度的都搞定以后就无余涅槃了因领悟了四圣谛而产生的慈悲心,任何圣者都没有区别经藏中,世尊把四圣谛阐述得非常清晰,虽然道理甚深,但语言朴实不玄妙,可执行性强;绝大多数突噜反仗的玄谈言论都是大乘教空宗信徒试图描述世尊无记的问题坚信轮回不存在、死后一无所有,其实也是一种迷信,因为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的主观体验世尊没说过通常意义上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或者万物起源,世尊只说过苦和苦的止息(SN.44.2)《妙法莲华经》毁谤了世尊和声闻阿罗汉,而且其「方便说法」观点非常没有底线,不仅毁了佛教,也正在毁掉大乘教世尊把轮回分为五道而并非六道(AN.9.68)大乘教的《大般涅盘经》与佛教的正牌经藏·长部·大品·大般涅盘经完全不一样(長部16經)大乘教的《大般涅盘经》作者明显不是初果(AN.1.268)世尊化身说法过,但佛教没有三身说;而且三身说也不是大乘教原创;大乘教三身说可能起源于湿婆信仰大乘教的《央掘魔罗经》与佛教的正牌经藏·中部·王品·央掘魔罗经完全不一样(中部86經)试图通过以某些方式消除宿世业的想法,包括见道后销除累世积习之类的说法,并不是佛教的观点;在佛教中,法眼净后应该遍知五取蕴过患来最终实现厌、离贪、灭尽(SN.12.52)佛教不修无想定的传闻是错误的,世尊不仅肯定无想定的益处,而且世尊也会入无想定,还会鼓励比丘修习无想定(SN.22.80)世尊没说过「人无我」、「法无我」,只有无我(SN.12.70)佛教和大乘教的区别是佛教不追求成佛,大乘教追求成佛;根据时间和教义,大乘教分为拥护佛教寂灭思想的早期大乘教,和拥护自性、觉性思想的后期大乘教世尊的确在三界中消失了(長部1經),这也是佛教的究极目的所谓「大自在」其实是湿婆;信仰湿婆的 pakudho kaccāyano 是佛教外道六师之一;不过后来大乘教收编了湿婆为十地菩萨,大乘教密宗更是把湿婆认证成了大日如来印度教信徒认为释迦牟尼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不过大乘教认为,毗湿奴化生成那罗延金刚给大乘教护法不是必须拥有神通能观察到轮回现象才能够证果(SN.12.70),相当多的声闻阿罗汉都是没有神通的;但是你得接受轮回的说法,作为死后的一种可能很多号称是佛经的文字材料,都是为了让佛教或者大乘教能够生存下来而不得已对经文进行改造甚至彻底伪造,以适应当时环境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拓展资料:
佛语:佛之言说,与佛说、金口等同义。
依北本涅盘经卷三十五载,佛之所说有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之三语。佛语法门经以无身无身行、无口无口行、无意无意行、非行非非行、非谤非不谤、不生不起、无想无处、无往无没、非寂非行等为佛语。又佛教之专门语,亦称为佛语。(长阿含卷十二清净经、观经疏散善义)
【经典佛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今日的执著,会造成通晓的后悔。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