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卡尔萨根的经典语录

卡尔萨根的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卡尔萨根的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卡尔萨根的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卡尔萨根的经典语录



优秀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美国普利策奖,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对他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最高奖励。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他的力作《暗淡蓝点》在我国面世不久,即被评为“牛顿杯科普图书奖”2000年度的十大科普好书。

卡尔萨根的经典语句



卡尔萨根的作品有《宇宙》、《伊甸园的飞龙》、《布鲁卡的脑》、《无人曾想过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竞赛的终结》、《被遗忘的前辈的影子》、《接触》(拍为同名电影)、《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魔鬼出没的世界》。
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卡尔萨根(1980年)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他的力作《暗淡蓝点》在我国面世不久,即被评为"牛顿杯科普图书奖"2000年度的十大科普好书。"暗淡蓝点"指的是从太空中遥望的地球。该书是作者60岁那年出版的,其主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长远前景--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寻觅与建设新的家园。该书的叙述风格宛如一部纵横往昔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缜密间交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全书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种种观念,根据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评估了将人类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是作者本人对未来太空家园的长远展望。该书布局大气磅礴,井然有序,淋漓酣畅而又丝丝入扣地阐明了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为人类移居太空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duard Sagan),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说作家。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1955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60年代在哈佛大学任教,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

果壳创始人兼CEO 姬十三

芥末堆11月25日讯 在以“教学相长·学以促用”为主题的GET2019教育科技大会上,果壳创始人兼CEO姬十三发表了题为《如何“教”一个科学家学做科普》的演讲。

大会上,姬十三除了介绍果壳成立10年来的科普故事和延伸业务,也重点分享了作为科普人,如何“教”科学家做科普的方法和心得。

科学家做科普的难点在哪?

姬十三表示,最早成立果壳的时候,是希望能做一个线上最好的科技传媒。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个系统里面除了需要传媒人,也需要科普人和科学家的参与。

在调研的过程中,果壳发现科学家之所以不愿意做科普,第一是怕媒体,第二是没动力,第三是能力不足。其中65%最大的困难是怕媒体谣传、讹传他们的信息。“科学家在发布科研论文的时候,会加上很多前置条件。可是到媒体那前置条件都没有了,只剩结论,科学家当然会怕出问题。”姬十三解释道。

另外,科学家不愿意做科普的另一个原因关键词是“知识的诅咒”,即当一个人知道某件事时,很可能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形成偏见,反而很难把事情向不知情的人解释清楚。针对这个问题,果壳团队通过“内测思维”来解决,即让科学家推出科普产品前反复内测,把要科普的内容讲给身边的人听,特别是与科学家本人智力相当但属于其他行业的人听。

说服科学家做科普的方法论

在大会现场,姬十三也分享了果壳团队说服科学家做科普的方法论。

第一是要劝服科学家们把论文变成文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论文,每个人也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分享给大家分享,把论文写成文章这件事情对科学家来讲是简单又有动力的。

第二是把写作升级为演讲。科学家做报告跟公众演讲是两码事,因为科学家演讲最容易陷入固定的报告思维。过去三年,姬十三表示果壳反复做这件事情,大概教学了三百多位科学家做演讲,在这件事情上建立了果壳自己的方法论,要让科学家明白做演讲和做报告的区别。

尽管整个过程看起来是科普人在“教”科学家如何做科普,但姬十三认为,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首先是要说服科学家接受被“教”如何做科普,其次科普人也在这个过程中破除了自己的“知识诅咒”。

姬十三表示,果壳创业十年时间,一直以科普为立身之本。目前,果壳在科普基础上还囊括了企业服务、电商、消费品、科幻、线下空间等多种业务,最近几年也在尝试青少年的科学教育。

《伊甸园的飞龙》获得了普利策奖《暗淡蓝点》《魔鬼出没的世界》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暗淡蓝点》和《卡尔·萨根的宇宙》

  卡尔·萨根介绍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出色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  卡尔·萨根博士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的天文学家,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科普大师,他的优秀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美国普利策奖,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对他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最高奖励。难能可贵的是在很少有科学家实际投身于对介乎科学边缘的或伪科学的信念进行检验或向之挑战时,萨根勇敢地站了出来与迷信盲从和伪科学抗争,他成了许多美国人心中代表现代科学的偶像而对于许多人来说,他是太空科学和太空探索的化身。  世纪年代他主持拍摄的国家科学院对他的评论说:“没有任何人像他那样如此成功地向公众讲明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智慧以及那些令人惊奇不已、令人激动不止的发现和愉悦。他能够成功地启发数以百万计公众的想象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清楚复杂的科学概念,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他的力作《暗淡蓝点》在我国面世不久,即被评为“牛顿杯科普图书奖”2000年度的十大科普好书。  “暗淡蓝点”指的是从太空中遥望的地球。该书是作者60岁那年出版的,其主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长远前景——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寻觅与建设新的家园。该书的叙述风格宛如一部纵横往昔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缜密间交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  全书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种种观念,根据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评估了将人类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是作者本人对未来太空家园的长远展望。该书布局大气磅礴,井然有序,淋漓酣畅而又丝丝入扣地阐明了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为人类移居太空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与萨根的其他书相比《魔鬼出没的世界》更富个性,内容也更丰富。在该书中萨根大量分析和揭示了人类的各种传说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通过描述他的经历和列举大量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的故事告诉读者,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破除偏见和偏执认识,发现令人惊奇的事实真谛的有力武器。  他令人信服地揭穿了“外星人绑架事件”、信仰疗法、月球上的“人脸”以及其他各种骗局,驳斥了科学毁灭信仰和科学是另一种专横的信仰体系的观点,探讨了误用科学的危险,提出了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的“探测谎言的方法”。

毁灭是例行公事,存活才是意外收获。

——卡尔·萨根

我是今天偶然翻到这个话题的,然后发现这个话题竟然没有什么人说,那么我就先占坑了,欢迎补充。

我认为,卡尔萨根是一个在有着不俗的科学成就的同时极具人文关怀的科学家,科普作家,小说家,电视制作人。

首先要谈的是他在科学上的贡献:根据金星自身的辐射特征,他计算出了金星表面是一个酷热的世界,并以金星为极端例子向世界展示并强调了温室效应究竟可以可怕到什么程度(金星酷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温室效应)。是的,温室效应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全球重视的问题与他是脱不开关系的;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太阳系“地理大发现”的黄金时代参与了许多行星探测器计划,并直接参与了“水手号”和“海盗号”火星探测器的研制,等等等等等等。虽然他和其他科学家们不需要像几个世纪前的那些船长一样要驾驶着快帆直面大海与暴风雨,但这次只不过换成了在地面遥控中心远程操控而已。这些探测器的旅途仍然与几个世纪前那些帆船所面临的一样充满着艰险,更因为太过遥远,当探测器到了木星的时候,一次指令从发送到反馈就已经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说困难程度一点也不比几个世纪以前要小。这些都可以在【暗淡蓝点】里看到,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到这里为止,我们对萨根的在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是不会怀疑了,详细的也不需要我去赘述,可以自行查阅百科。不过话说回来,相比于科学界那些响当当的牛人,他的科学成就实际上...也就是那样吧,只能说是一般般,没错吧?

所以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谈到他在科普方面所作的贡献。我相信一般大众对他的认识也集中在这里,即“一个优秀的科普作家,科普节目制作人”,这样的感觉。这里我稍微罗列一下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球,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放映,有逾6亿人观看,萨根因此成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的【宇宙】啦,拥有精湛的文笔、多维的视角、深刻的哲思,以及恢宏的背景和厚重的历史感的数十部科普读物啦,与伪科学以及某些神秘主义(如对占星术进行的鄙视,当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是一个和我们一般大众一样的无神论者,他的这种想法是出于他对太阳系的充分认识,因为他领导过那么多项目嘛,上面都有)。而一些名人大佬更是不惜对他大夸特夸,这个我就懒得找了...所以相比于他在科研领域的成就,一般人对他在科普方面的评价肯定是要高得多的,而且也没有错对吧,不过我也是今天仔细查了查资料之后才发现原来我特别喜欢看的这部“小众”纪录片当年这么这么这么这么火...

这些一般性的评价说完了,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他的这些作品的魅力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这里当然就要提到一开始所讲的人文关怀啦。而这种人文关怀我又把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当然是优美的文笔,这个我就不谈了,因为这个因素可以在后面感受得到,况且要专业地讲的话我也不懂。另一个则是上面说到的“深刻的哲思”。这些哲思包括很多,比如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地球的生存处境,等等,而为了不显得凌乱,下面我会试着去探讨其中某一种哲思,当然为了引到具体的东西上去我肯定会带过很多其他的东西(剩下的思想可能以后等自己或别人填吧...我当然是希望别人帮着总结啦嘻嘻)这种哲思,或者叫理想,如果非要安一个词我觉得应该是“世界主义”吧(他本人应该没有这么提过)。当然,我无意在此讨论这种理想的可行性,也不想去赘述这种理想已经被多少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我想谈的只是它本身,因为作为一个理想,它应当是一种如钻石般澄澈剔透的东西。

那么我想从最开头的那句话开始谈。这句话让我第一次知道了他,而我本人也非常喜欢这句话。

毁灭是例行公事,存活才是意外收获。

你们肯定猜不到我是在哪里看到这句话的:一款叫漫漫长夜(the long dark)的游戏的加载部分。加载部分没有过场动画,只有一片漆黑,然后才逐渐浮现出了这句在缓慢跳动的话。看到这句话之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按空格键跳过,而是先跑进房间里找纸笔把这句话抄了下来,然后拼命去百度上查找出处。遗憾的是虽然我认识了这个人,但这句话的出处我始终没有找到。

是的,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它所暗含的强烈的孤独感引起了我的共鸣,至于为什么会共鸣嘛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虽然我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根本不认识这个人,虽然这个游戏也与宇宙这样宏伟的话题毫无瓜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联想到的就是冰冷的宇宙,以及我们宇宙中的处境。那时的我并没有读过【三体】这一类的小说,但是即使我现在读过了我也依然觉得,那只是小说而已,现实中的人类仍然可以说自己是孤独的,没有因利益而起的是是非非,没有三体舰队,没有黑暗森林法则,没有曲速引擎。抛开那些基于我们那有限认知的想象,这片宇宙就只剩下最原始最纯粹的黑暗和虚无,星星点点的宇宙奇景,以及孤的自己。我认为,这也是萨根会那么积极地寻找地外文明的原因之一,怀着这种强烈的孤独感,他写下了这句话,并且付诸于行动。

当然,如果你在没有任何导航设备的情况下在寒冷的加拿大北部遇难,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同样会显得孤独渺小,这也是这句话为什么会被放在游戏里的原因。

是的,还有渺小。

萨根用“大降级”来形容我们对自身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的认知过程。简单地来说就是,人类出乎意料地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地位到底有多低,自己到底有多么渺小。哥白尼以前的人类曾经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上帝的子民,是天选之族,即使是哥白尼也依然认为太阳系是宇宙的中心,可是现在我们发现我们只不过是某群猴子的后代,不仅太阳系处于银河的边缘,连银河系都只是众多星系的一个小小小小的成员而已。我们的认知已经进化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我们却可悲地发现虽然我们是概率分数中的分子,然而这完全不是因为所谓的“幸运”(也正是这种幸运感让我们产生了居于中心的错觉),而完全是因为那些分母根本就不会像地球一样孕育出能够像我们一样发问的生命(霍金,人存定律)。我们一点也不特殊。你也许在你的家乡,你所居住的城市,你所居住的国家,你所居住的大陆,甚至在全世界都显得很不落于俗人,但是与伟大的宇宙相比你就只是一粒微尘。

不过,这些大部分其实都是老生重谈,是千百年间那些富于智慧的头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一再向人们发出的劝诫与教诲,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去思考。在这里就要提到那句比较出名的话了。

“再看看这个点吧。

它就在那里。那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一切。

在它上面,有你爱的、认识的和听说过的每一个人。

历史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言之凿凿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思想,所有的猎人和强盗,所有的英雄和懦夫,所有文明的创造者和毁灭者,所有的皇帝和农夫,所有热恋中的情侣,所有的父母、孩子、发明者和探索者,所有的精神导师,所有的政治家,所有的超级明星,所有的最高领导人,所有的圣徒和罪人。

从人类这个种族存在的第一天起——全都在这粒悬浮在太阳光中的尘埃上。”

我们可以看出萨根通过这句话想说明很多。他想说明我们的傲慢,我们的短视。我们在这个小小的尘埃上相互攻讦只为了自己一亩三分田的利益,我们因为纠缠于这些无谓之物看不见头顶那片星空的广渺,他想说很多很多。

但是他最想说的是

我们,全人类,全世界,是一个整体。

We are a whole,we human is a whole,all world is a whole

不论你是一个乞丐还是一个国王,不论你是一个罪人还是一个圣人,不论不论不论不论不论,都改变不了我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我们出自同一粒尘埃这样一个事实。而正因为我们的傲慢,我们的短视,我们更应该虚心再虚心地认识到我们认知上的短浅,承认自己永恒意义上的无知,然后轻轻放下因为傲慢因为短视而引起的那些偏见,那些傲慢,再回过头去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那颗有时因彷徨而不知所措的内心,去面对从前那些因为傲慢因为偏见因为无知而与别人所引发的冲突。最重要的,是去面对那个事实,那个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抹去的事实。是的,我还要再说一遍。

我们,全人类,全世界,是一个整体。

这些话对我们所有人都适用,对我们任何一段人际关系,任何一种上下级关系,任何一段婚姻,任何一段友谊,任何文化之间的冲突,任何国家之间的争斗,任何主义之间的相互讥讽,都是绝对适用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说它只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一个如钻石般澄澈剔透的东西。然而即使它在现实面前是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那么难以实现,我仍然要说出来。因为希望,因为一个疯狂而隐秘的希望。我希望,我相信,即使是这样疯狂的理想,在很多人的坚信之下,也也许有一天能够实现。

毕竟存在于人心中的信念,是与精神存在和物质存在并行的第三种存在。

而我也相信,萨根也是报着类似的希望孜孜不倦地进行科普的。他也许相信,如果我们学会了合乎基本逻辑的思考方式,我们一定会渐渐认同这些信念。

(说到疯狂这个词,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刘备,可能是受你的影响吧哈哈 @不吹不黑酱 )

萨根其实还在很多地方体现过类似的思想。,比如他在谈到太平洋岛上的一些土著人的时候曾经说道:“那些与世隔绝,居住在太平洋岛上过着原始生活的土著人,他们不知道汽车,不知道电脑,不知道网络,几乎不知道构成现代社会的一切事物,但是他们知道我们登上了月球,并且还会热切地和我们讨论这件事,一起与我们分享成功的喜悦。”他还说过,由于分子很笨拙,工业毒素、温室气体等也愚鲁无知,所以它们都不知道尊重国界,也不顾念国家主权,所以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地区性环保问题”。即使是与世隔绝的土著也能够与我们一样理解登月的意义,而环保更是需要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谁都没有理由去推卸。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很多。

说到这里,我也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了,因为我感觉我的话已经说完了。那么,感谢您能都耐心地看到这里,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够在您的心中种下一粒小小的种子。

当然这不是结尾了,可能我以后还会更新吧,不过就得看有多少人看了...

嗯,就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