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网提供儒林外史王冕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儒林外史王冕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儒林外史王冕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儒林外史王冕经典语录
王冕是一个有才华而厌恶官场的人,通过王冕的故事,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于现实中那些通过读书科举当了官的老爷们的鄙视和排斥
儒林外史王冕经典语句
王冕的名字,最初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里:“古时候有个人叫王冕……”他是一个真人吧,小时候给人放牛,一边自己学画荷花。夏天的傍晚,雨后天晴,湖中的十来枝荷花,“花苞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儿童诵读,书声琅琅,这两句记忆犹新。到夏日荷塘去看,果然是这样,水珠就像一颗珠子,晶莹圆润,滚来滚去,荷叶只是它的托盘,滴水不羼,纤尘不染。荷花美得不可方物。
多年后我读《儒林外史》,第一回就讲王冕:
……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原来王冕是小说里的人?古代白话文改写成小学课文,语句更加精炼上口,成为深植的母语潜意识,画荷的王冕已是一个童蒙皆知的经典形象。王冕确有其人,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生于浙江诸暨,幼年替人放牛,自学成才,拒绝出仕,隐逸深山。一生喜好梅花,种梅、咏梅、专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健劲有力,生机盎然,尤善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风格,并有传世名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小说里的王冕,由画梅改作画荷,人物的风骨精神则一。
王冕七岁丧父,十岁辍学帮隔壁人家放牛。日子应是艰难,可是看书中描写,只觉惬意。放牛不算件苦活儿,若无专门人手,做农活的同时顺带着也放了,雇个孩子专做这事,是宽厚人所为。这隔壁的秦老,只让王冕每天把牛牵到湖边去饮水吃草,他在旁可自在玩耍。王冕心性本是爱读书的,他安慰母亲说坐在学堂里也闷,倒不如放牛快活,要读书,依然可以带了去读。他果然就把书系在牛角上一同出去,到了湖边,几十棵杨柳树下芳草青青,凉风习习,牛吃草,他看书。他看些什么书呢?每天秦老给他买点心的两个钱,他都攒着,抽空到村里学堂找卖书的小贩买几本旧书。乡间的书贩,想来卖的书十分有限,但也许古代出版不易,能出版的都是典籍。王冕读这些书,有不懂的,就请教村塾的先生,如此三四年,他“心下着实明白了”,到了快二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这个境界,莫说一个牧童,即使是不问外事专心向学,并有名师指点的读书人,也难有几人能达到,而史上的王冕确乎靠自学成了一代名家,其间自有奥秘。书画同源,他读书的途径,与习画的方法,是一致的,可由此而知彼。
却说王冕那日看到湖里的荷花,不禁出神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果然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画这荷花,也是有趣。”又一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它几枝?”他就把积攒下的钱,托人到城里带些纸笔颜料回来,对着荷花,开始画画。刚开始,自然是画不好,他平素也写字的,而眼前刚拿起的笔是作画的笔,有着另一种陌生法式。字是规矩的,也可以不拘;画是自由的,也包含绳墨。字唯有墨,画兼有色,调墨弄彩,还有水的渗入,浓淡变化、氤氲效果在于水的调度,初学颇为不易。他渐渐能控制手中的笔,笔的轻重、提顿、方圆,都在拿捏中;线条也有了力量,花朵柔若无骨,其实有骨。三个月后,他画的荷花渐渐有了些意思,再久之,荷花的颜色精神无一不像,就像从湖里采来的一样。纸上的荷花比湖里的荷花更精粹,它经过了提炼,表现了花朵最美的意态。
王冕当时只是个乡间少年,生活清苦,想法单纯,而当时的环境,似乎能容许他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理想。他想读书,买书看就是了;想学画,买来纸笔颜料画就是了;等他画得好了,乡人们就拿钱来买,一传十十传百,诸暨县都晓得了他善画荷,争着来买,他因而能够不愁衣食,供养母亲。十七八岁上他就不再给人放牛,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这是非常理想的文人生活了。
连环画《王冕》,由名家林岳、刘旦宅绘制,画家绘画家,画中有画。我最喜欢第24幅——一幅荷花始画成,贴于墙壁,王冕侧身坐在书桌前,抬头凝视自己的画。画上的荷花神完气足,画外的王冕气定神闲。我们看到的角度是他的后侧面,隐约可见他的神态,那微垂的眼睫、神色不动的嘴角,包含着倔强而从容的性情,与他画的荷花互相映照,“物”与“我”彼此对视。书桌旁的窗外,挤着几个乡民,他们凑在窗前看王冕的画,眼光里饱含赞赏之情。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此时,王冕的声名尚不出县城方圆数十里,那么他的画是在什么尺度上符合了县城人物的眼光?从《儒林外史》的叙述看,王冕的画最先是得乡人赞赏,声名传开之后,有位高权重如危素者对诸暨知县断言:“此人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同受众的品评标尺、趣味,似乎达到了一致。中国画在元朝以后,由于士大夫思想的消极,导致鲜艳的色彩一天天在画面上衰退,占据主导的是惨淡颓废的情调。早在宋朝就有画家写出这样的诗句:“雨里烟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早知不如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可巧,史上的王冕首创“以胭脂作没骨体”,《儒林》也写他托人买的颜料是“胭脂铅粉之类”,不论他画梅画荷,这一抹鲜艳夺目的胭脂色,在元朝画一派的灰暗、浅绛、冷逸、苦涩中,的确令人耳目一新,王冕画之雅俗共赏,可以从这个方面来解释。
有一个情节原著里没有,连环画里有,加得很好——农忙时候,王冕也帮人下田插秧、锄草,干些农活。插秧是个苦活,农时一刻误不得,整天地躬身弯腰,一天下来腰都快断。而插下的秧苗,青翠碧绿,一行行间距整齐、错落有致,很有美感;插秧的过程,紧赶慢赶中,一再重复的动作形成韵律,渐渐熟练,熟极而流,眼明、手快,轻巧、灵便。这劳作中暗含快乐;直起身来,看一棵棵秧苗的姿态也是欣悦、昂扬。假如王冕不做农活,每天仅是悠闲放牛,只怕他的画会缺少些根基,缺少了从譬如插秧中领悟到的某种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成年后的隐居生活,也是白天务农,种植豆、粟、桃、杏及梅花,晚上作画。
连环画第27幅与第24幅构图很像,但三幅之隔,王冕的形容已成熟许多,是一个青年人了,气质方朴,神情端凝。他正在案前作一幅士人的画像,四壁墙上贴着他画的梅兰荷菊。连环画家也同样精于水墨,这画中的四君子图,笔墨腴润而苍劲,布局疏密得当;王冕正在执笔作的画中人神情萧淡,衣着简括,也是一位高士——倘联系下文,有可能是屈原——画家笔下的人物,常常很像他自己,是他的心灵影像。
浙江诸暨山水秀美,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水木清华、山川映发”之美誉,王冕生长于此地,可谓得天独厚。他年已弱冠,奉母至孝,每当花明柳媚的时节,他就执着牛鞭,架起牛车,载着母亲出去游玩。他自己则仿照《楚辞图》上屈原的衣冠,造了一顶级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穿戴起来,口中吟唱,惹得乡村孩子三五成群地嬉笑追逐,他也不以为意。他的学问已养成,同时性情孤介,既不追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只是闭户读书,沉潜于自己的道德艺术修养之中。这样一个人物,作者把他放在《儒林外史》的第一回:“说楔子铺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以这位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家和隐逸之士的标准作为全书评估、针砭各个人物的依据。
作者改史上真实人物王冕的画梅为画荷,改得巧妙,也是信手拈来,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仿佛。乡野的牧童,放牛于湖边而见到湖中荷花,自然而然,无比协调,此处荷胜于梅多矣。七泖湖畔的湖光荷色陶冶了王冕的心灵,让他体悟到“人在画图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的意境;“花苞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景象,细腻传神、生气灌注,又似一种玄思禅境,蕴含着微妙的哲学启蒙。王冕画荷,悟出了天地间的至理,同时,缘物寄情,荷之亭亭净植、出污泥而不染也是他自身人格的映照。
【更新在后面,不要光收藏不点赞嘛( •̥́ ˍ •̀ू )】
2017-02-15最近在看《儒林外史》,其中很多情节都能咂出讽刺的味道。
1.
王冕,儒林外史的第一个出场人物。他性情高傲,不求官爵,终日闭门读书。高帽阔衣,是一个活脱脱的隐士形象。明朝定下“八股取士”的科考之法,作者吴敬梓也正是借王冕之口,说出了那句“一代文人有厄”。
为人嵚奇磊落,这样的名士大家自然争抢着去要。知县派王买办去请王冕,结果被拒,只能一个劲儿地抱怨他不识抬举。
没成想后来平日里仗势欺人、酷虐小民的知县竟然亲自去请,这是为啥呢?原来这位知县把『降低身价,惹人笑话』和『尊圣贤为人称赞』的利弊掂量了一番,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
装名士是一种潮流,尊名士亦然。
2.
周进没进过学,只得了童试的第一名。
枚秀才(枚玖)在他面前说起自己当年高中的“异象”:“录取这年正月初一,梦见太阳端端正正掉在自己头上!”
后来这话传到王举人耳朵里,他更不服气:“像我这样发过的,不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
p.s. 明代科考,基本依从着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的顺叙。
3.
范进54岁还是个童生,考过二十多次。
老丈人胡屠户看不上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是个拖累。等到范进被周进提拔了,在众人面前又变了一副嘴脸:“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范进中举,老母一时激动,痰迷心窍,竟然奄奄一息归天了。
范进照例遵制丁忧。出去吃饭,银镶杯著,不用。换了瓷杯象著,还是不用。最后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筷,这才肯用。招待他的知县见他如此尽礼,想他也不吃荤酒,自己没准备好,招待不周这可怎么办呀?—— “后来看见范进在燕窝碗里捡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4.
严贡生和严监生两兄弟。
严贡生胡搅蛮缠,昧了人家养大的猪,又拿着没有落实的借约要利钱。后来东窗事发被告了,自己卷行李跑了。弟弟严监生帮忙料理,花了十几两银子疏通衙门。
两位舅爷(实际是妻子的哥哥)王德王仁提起严贡生,严监生则开始哭穷: “家兄寸土也无,上顿吃完了,下顿又在门口赊鱼。当初分家,也是一样的天地,白白都吃穷了。”
严监生妻王氏病重,有心将妾扶正做个填房,和两个舅爷一商量,没想到落了个黑脸。后来到密室里拿出两封一百两的银子递给王德、王仁,再一转眼,“见两位舅爷哭得眼红红的”。
等到严监生王氏断气,两个舅奶奶在房里,趁着人乱,将衣服、金珠和首饰一掳精空。
后来严监生也病重,临死之前,伸出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有人说是两个人,有人说是为两件事,或两处田地,均摇头不是。
后来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废了油。我如今挑一茎就是了。”
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
2017-02-17就像评论里 @路不平 说的一样,“ 《儒林外史》很多讽刺都是通过对比来体现的,作者自己不用贬义词”,《儒林外史》是一种搔人痒的讽刺,而非让人疼的谴责。这种白描手法可能就更需要读者主动的思考和参与,读起来值得把玩,时常让人会心一笑。
更新一下,说说蘧公孙和娄三娄四公子。
5.
蘧公孙在王太守(王举人王惠)枕箱里得到一本《高青邱集诗话》。
他爷爷蘧太守说,“这本书多年藏于大内(禁书),数十年来,多少才人求见一面不能,天下并没有第二本,需收藏好了”,蘧公孙听了,心想,“既然天下没有第二本,何不将他添了我的名字,刊刻起来,做这一番大名?”
自此,众人仰慕蘧公孙是少年名士。蘧太守知道了,成事不说,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诗词,写斗方,同诸名士赠答。
6.
蘧公孙的两位表叔,娄家三公子和四公子,平日里礼贤好士,爱结交朋友。
(出场顺序:邹吉甫—杨执中—权勿用—张铁臂)
『杨执中』
娄家先前的一个下人邹吉甫,有天提起一个盐店管事先生的论调“本朝的天下要同孔夫子的周期一样好的,就为出了个永乐爷就弄坏了”。
娄家二公子当即视之为穷乡僻壤的读书君子,想去拜访,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如愿。
某天,他们恰好拿到这个杨执中遗落的字条,上面写着一首七言绝句:“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诗。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两公子看罢,不胜叹息,“这先生襟怀冲淡,其实可敬!只是我两人怎么这般难会?”
(这首诗其实是元人吕思诚所作的一首七律)
后来三公子跟鲁编修说起杨执中, 说此人有极高的品行,把诗拿给他看,鲁编修说“这怕不是自古及今的贤公子,就是信陵君、春申君,也不过如此。但这样的人,盗嘘声者多,有实学者少。我老师说,他如果有学问,为什么不中了去?”
(鲁编修先是高度赞扬了杨执中的学问,后来又拉回自己求取功名的老路子。醉心科举的人,讲究中进士才是正途,别的出身他们是瞧不起的~
多说一句,前头范进的老妈因为瞧见儿子中举后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痰迷心窍死了。这个鲁编修鲁老爷,后来也是因为升了官,一下子痰迷心窍走的...)
『权勿用』
经杨执中介绍,娄家二公子又得知有位“高贤”姓权名勿用,通晓程朱学问,是“当时第一等人”。于是差家人宦成前去,邀他来府上会面。
在船上,宦成和船家提起这位权老爷,没成想惹来一阵戏笑:“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做生意,坐吃山崩,把田地弄得精光。足足考了三十多年,一回县考的覆试液不曾取”。
原来这位权勿用“权老爷”那年遇到盐店的伙计杨执中来讨账,说了些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话,从此变发了疯似的不应考了,说要做个高人。
后来别人问宦成,你打听他们干什么呀?宦成说,“不怎得,我问一声儿。”
『张铁臂』
娄府里还有位上客叫张铁臂,也是权老爷的旧相识。“铁臂”一名,说是因为先前和朋友打赌,躺在街上伸着膀子,任牛车轧来也不让他。后来真有牛车从膀子上打过,他把膀子一挣,车就被甩远了,身上没留下一点伤痕,从此有了这么个绰号。
说这个张大侠生平有一个恩人,一个仇人。某天,他拎着个包袱从娄家的房檐上上跳下来。对娄家二公子说,他取了仇人的脑袋放在这包袱里,这里面就是一颗血淋林的人头。现在只差他恩人之恩未报,想借五百两银子报恩。张铁臂说,等自己一会回来,往这颗脑袋上洒上药末,它就毛发不存,立马化成水,让娄家二公子备好宴席,召集宾客。
这一颗人头放在自己身边,想必是个人都有些紧张。四公子宽慰弟弟,“张铁臂,他做侠客的人,断不肯失信于我,我们却不可做俗人。” 二人办了几席酒,准备做个“人头会”。
一两个时辰过去了…三四个时辰过去了…人影没见着,倒是闻见包袱里散出的臭味了。没办法,两位公子只好硬着头皮打开包袱,一看,哪里有什么人头啊,只有一个六七斤的猪头在里面。
结果,“两公子面面相觑,不则一声,立刻叫把猪头拿到厨下赏与家人们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