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杨澜凭海临风经典语录

杨澜凭海临风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杨澜凭海临风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杨澜凭海临风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杨澜凭海临风经典语录



你好,已发,请查收!

杨澜凭海临风经典语句



杨澜说这次节目与以往都不一样,嘉宾不再谈专业、谈作品。 节目组供图

杨澜说,通过做饭发现刘涛和秦海璐很会生活。

  国内首档实景生活馆生活方式秀《你好!生活家》每周四晚在浙江卫视热播。这档由杨澜主持的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两位明星嘉宾,通过畅谈生活理念、花式秀厨艺、比拼生活技巧来展现明星平凡生活的一面,同时也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向观众传达着“慢生活”的乐趣和美学。

  杨澜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20年前撰写《凭海临风》,表达着年轻人想走出去看世界的冲动,到2016年出版《世界很大,幸好有你》,十几年中她经历了心态的回归。而这档区别于她以往访谈节目的《你好!生活家》,就是她在阅历无数之后,最想要和观众分享的一点点心声,“每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生活重点。有的人会在工作中得到极大的乐趣,有的人会因照顾家庭而得到成就感,生活方式永远不能同一而论。但除了诗和远方,我非常希望为大家寻回生活中本应有的烟火气,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在被滚滚红尘裹挟时,忘却了生活质量。毕竟和你幸福真正相关的人和事,不会离你十万八千里,他们一直在你的生活细节之中。家的艺术在于发现爱的意义。”

  创意源自人工智能

  科技不能替代人类去生活

  《你好!生活家》的节目创意来源于人工智能。2016年,杨澜携团队开始拍摄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在近一年的时间,她走遍了全球多个地方,采访了80多位专业人士。但越是“走出去”,叹服于当今科学的发展速度,越是让杨澜意识到普通人回归平凡生活的重要性。“我发现,科学在未来能够替代我们做太多的事情了,但唯一不能替代的就是人类的感情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本身。这就是这个世界平衡的力量。说到底,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让大家过更好的日子,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平凡的生活小事,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因此在《你好!生活家》节目中,杨澜邀请到社会各界的明星嘉宾,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观众不仅能够看到他们生活中最平凡的一面,同时也可以感知到从未发现的生活细枝末节的美好。“很多人都非常懂生活,这让我很惊喜。就做菜来说,比如胡军非常会炒‘青椒炒肉丝’,他说这道菜可以走遍天下;王力宏现场也做了一份全素的意大利面条,很健康,但味道也非常好。还有一些嘉宾的生活经历令我大吃一惊。比如黄志忠谈到去转山的时候,虽然已经到身心的极限,但最后意志力还是让他坚持了下来;胡军曾经带着车队去美国参加机车节,他还和完全陌生的、剃着秃头、大块刺青的美国西部牛仔在酒吧一起喝酒。他们都有不同的、我们没经历过的生活,非常有意思。”

  设置厨房客厅书房三个场景

  生活既有美食美酒,也需要有诗歌和书画

  《你好!生活家》和杨澜以往的节目相比有很大突破。在形式上,虽然该节目还是在访谈环节着重很多笔墨,“但嘉宾不再是来谈一个专业、一部作品,而是在谈自己真实生活中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在场景上,设计了厨房、客厅和书房三个真实生活场景。在杨澜看来,客厅和厨房代表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书房则代表“琴棋书画诗酒歌”,“生活的品质其实分两方面,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既有美食、美酒,也需要有诗歌和书画。”

  “我最近在重温林语堂先生写的《生活的艺术》,在书中他比较了东西方生活的情趣和艺术,他特别推崇东方的生活观,就是因为这是一种至情至理的生活。我们中国人特别知道要享受此生此世的幸福,而且所有的幸福都是和我们的朋友、亲人在一起,这种天伦之乐是非常高级的生活艺术。”

  杨澜将访谈、生活方式的展示部分都放在了客厅。除了聊天以外,这里还会进行健身、搭帐篷等众多互动活动。例如邹市明和潘晓婷会在客厅示范如何在家里练拳和练球;柯蓝会做平板支撑,闫妮跳起街舞,一起分享健身经验;而胡军和黄志忠则是比拼旅游达人的搭帐篷技能,“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积攒的真本事,我们也想和大家分享这些生活技巧。”

  厨艺是最考验生活技能的一件事。“通过做饭,我才发现很多人都非常懂生活。比如秦海璐和刘涛,她们都能非常熟练地做出一道菜,还会摆果盘,我们现场没有厨师事先教她们。而且一看刀功和下菜的方式,她们肯定是经常做家务。但像柯蓝和闫妮,就一直在纠结于番茄炒蛋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虽然她们做饭不熟练,但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生活细节。”

  而书房则代表一个人的精神追求。杨澜会请一些懂生活的达人,例如木艺手工匠人、描金工艺的手艺人等,同时也会和嘉宾分享音乐创作、做对联、谈公益理念,“谭维维来的时候,我们就请了现代民族乐团。大家一起现场即兴,一边哼一边演奏,创作了一首歌,就是关于生活的呼与吸,快与慢。其实创意都是源于生活的。”

  ■ 解读“生活方式”

  需要学着适当放慢脚步

  在杨澜看来,正如这档节目主打的口号“生活的选择各有不同,品质的追求始终如一”一样,生活方式并无对错可言,只是“相对而论”。“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模仿他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姜妍喜欢极简生活,她向我们展示了怎样在一个很小的衣橱里,把日常衣物都搞定。但李小璐就是典型的‘囤积症’。你很难说这两种生活方式谁优或谁劣。比如现在大家都习惯快节奏的生活,十年如一日地为生计奔波,但黄磊就感觉到,因为工作越来越忙,他在二女儿‘妹妹’身上花的时间比大女儿‘多多’少太多了。因此他开始有意识地推掉一些工作。毕竟孩子长大后,他就再也没机会去弥补丢失的时间了。”

  然而杨澜也表示,虽然生活的方式可以选择,但在快生活之下,人们确实需要学着适当放慢脚步。她十分欣赏黄磊和吕思清崇尚的“慢生活”。他们会为太太们过情人节,给她们送惊喜;邻里之间也经常一起做饭一起吃。这种大多数当代人失去的生活情趣,是只有慢下来才能够找回的。“过去的人们都像是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8小时用来工作,工作之外才有时间用来生活。但在未来,工作和休闲的界限或许将越来越模糊。例如,我很享受作为媒体人的工作过程,走遍世界体会不同的生活;那么在家的时候,我也会跟孩子一起学习擀皮、包饺子,学习一些新的内容。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很多乐趣和幸福,但需要我们有意地慢下脚步去寻找。”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我曾经在2012年大学暑期在《杨澜访谈录》实习,两个月中与杨澜和制作团队密集接触,还幸运交到至今保持联系的朋友们(其中包括《杨访》制片人马敬军老师)。

(流水的嘉宾,铁打的敬军)

我对这档节目和杨澜是一直有崇敬之心的,从小也是看着杨澜写的自传《凭海临风》长大,而且和他们一起工作是能够感受到这个团队的“匠人精神”的:杨澜曾经录一段开场语录了四十多遍,下面有个会都被她推掉,就是为了把这段开场语录到满意。这种极致的匠人精神现在已经很少有主持人和节目制片人具备了。

但是...就算有杨澜这个超级名人,每期也有大腕坐镇,还是改变不了节目时间被调整的命运:我在杨访实习时节目首播时间还是在东方卫视的周五晚间黄金档,然后第二年它被推到了周五晚上,第三年去了北京台播...到现在已经“沦落”到每周日23点档了。

(杨澜访谈录的播出时间已经“沦落”到每周日23点档了)

------我是为什么杨澜访谈录不火了的分界线------

首先是用户逃离电视。

据我所知,很多90后都不打开电视机了,我之前租的房子更是压根没安装电视,一直住着丝毫没觉得奇怪,直到姥姥来北京住我家,抱怨没电视看,然后我用iPad下载好她想看的电视剧,老太太也不觉得没电视不舒服了。那么在用户逃离电视这个大背景下,电视必须把有限的黄金资源--即黄金时间档给那些能吸引流量的节目--即知乎网友 @白马走过天亮 所说的 “《奔跑吧兄弟》之类的节目”。

然后是杨澜访谈录一直不放弃的访谈这种形式已经落伍。

对于杨澜,她定位高端财经人士这个受众没毛病,但访谈这个节目形式是有毛病的。回想过去二十年三十年,访谈一直存在,它制作成本低、有好主持人引到下能出好的谈话内容,这些是其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boring,无聊。镜头没有大变化、一问一答没有更多的互动了。

其实要出有营养的知识内容可以有很多形式:《奇葩说》、《吴晓波频道》都是不错的案例。如果不考虑“打造杨澜个人IP”这个因素,我最近看到一个公众号叫“即刻商业”也值得参考,它也打高端商业人士这个人群,但每期90秒-3分钟的节目,讲述一个理念或一个人物。而这些形式才是符合“节目革新”的。

第三,缺乏话题制造能力和标题党思维。

提到中国女主持人,除了杨澜很多人还会想到陈鲁豫。《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都诞生于01年,也都是访谈类节目。但大家回想一下去年“王健林的小目标”这个话题,你真的以为这是网友看到电视节目扒下来自己传播的吗?你以为王健林就是采访采访着突然说到“定下一个亿这个小目标”的吗?你要是信我只能说too naive。

(《鲁豫有约》节目中的王健林小目标)

这明显是万达的公关和鲁豫有约的团队一起商量好弄出来的炒作啊。听说造这波势花费并不高,大约10万元这个量级,但获得的价值是毫无疑问的-王健林的那期节目全网播放量过亿。而《杨澜访谈录》也许就是因为太有“匠心”,也不屑于做这样的炒作,更不喜欢标题党,所以他们默默地打磨着节目,却忽略了“如何传播到已经离开电视的这些年轻人以及商务忙人群体”这一关键问题。其实炒作和标题党真心是挺必须的。

《杨澜访谈录》确实非常成功,杨澜个人也是好几代人都熟悉的高知偶像。但我认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而新的时代又属于新的一群人。这群人的代表擅长移动互联网甚至是VRAR这些新的媒体介质、也深谙传播的原理、不再用老套的节目形式、也敢玩会造势。

最后我想用场景实验室吴声老师的一段话来做总结:

新物种对旧物种的迭代是潮流所向、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你要么成为新物种,因为只有新物种的商业化生存,才能获取这个时代的流量红利和注意力红利。要么就是被摧古拉朽式地破坏。我消灭你,但与你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