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执行力的经典语录
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阳明心学讲知行合一,知与行是一体的、不可分的,如知孝必已行孝,不能行孝就不是知孝。所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事上磨”是心学很关键的功夫,“磨”字用得很恰当,有磨练、打磨的意思,磨不是一步到位,不能一步登天,它有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如“逝者如斯夫”的“川流不息”,永不停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精进,苟能如此,假以时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结果。“事上磨”有点像时下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或持续的“刻意训练”。
3、吾辈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讲“存天理,去人欲”,人欲即私欲,减少一份私欲,即是增加一份天理,这是做减法,这种减法,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阳明先生说“圣人之学,广大简易”。
4、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孝子在内心中对父母有深深的敬爱,口中就必然会充满和顺之气;口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必然会流露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行为上就必然会展现出温婉的仪容仪态。
5、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用言语诽谤别人,这种诽谤还不算严重。如果自己不能亲身实践,而只是耳朵听听空口说说,终日喋喋不休,就是自己用身体行为来诽谤自己,这种诽谤就很严重了!
6、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师又可恶乎?
凡是现在议论我的世人,若存在有益于我的言论,他们就是在跟我切磋磨砺,那么对我来说无非是更加警惕和反省自己、提升自我品行的资粮。荀子说“攻吾之短者是吾师”,老师还有什么可恶的吗?
7、只存得此心常见在 ,便是学。过去与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只要经常存养本心,保持正念,让心始终处于当下状态,就是学。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未来的事,想它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是放纵本心而已。现在很热的词汇叫“活在当下”,保持正念,保持对自己的觉察,看到就是疗愈。
8、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人只要踏实用功,不论别人如何诽谤和侮辱,依然会处处受益,处处是助我提升德行的资粮;若不用功,别人的诽谤和侮辱就会成为魔障,终究会被它累垮。过关斩将,遇魔破魔,如同玩游戏打怪晋级,修心亦是如此。
9、或因人请问,各随分量而说,亦不肯多道,恐人专求之言语,故曰‘予欲无言’。
孔子是位因材施教的好老师,阳明先生也是,不同学生问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根据对方的能力、性格、当下状态等,给与对方最切合的答案。而答案不在于语言,而是语言背后的那个“道”。
10、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
我王阳明自己去穷格竹子,从早到晚格不出理来,到了第七天,也劳思成疾。后来到贵州龙场待了三年,才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可以格的;格物的功夫,只是在心中去做。下定决心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如此自然有人生追求的目标,有自我担当。
这是著名的阳明格竹的故事,为了去求证朱熹所说的“万事万物莫不有理”。钱同学不眠不休格竹三天累倒,阳明认为他不给力,自己亲自坚持格竹七天,终于也劳思成疾,而竹子的理依然无影无踪。虽然格竹失败,却可见阳明是一位行动力、执行力、毅力、耐力超强的人,且证明了此路不通,他把向外格万事万物转为向内去格自己的内心,便豁然开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阳明看来,世事繁复如何能洞明,能洞明的是此心;人情杂乱如何能练达,能练达的是此心。
你只是想做,不是决定要做,决心不够,自然执行力不够。找个人监督吧,压下大的赌注,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成几个阶段,哪个阶段完成了什么,就一起庆祝,没完成,你就把你的赌注给监督人,记得赌注一定要大!
中国企业也有执行力很强的,比如华为、万达等。 从普遍性来说,中国企业为什么缺乏执行力? 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企业的因素: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企业产业落后,企业待遇不高等; 二是个人的因素:专业程度不高,技能不够强,不够专一。 三是社会的因素:社会环境、文化因素导致缺乏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