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经典语录
总体而论《乌托邦》是一部令人坐立不安又会使观众不得不对人性进行一些深入反思的迷你剧。本剧是阴谋论的集合,汇集了众多有代表性的民间阴谋论的案例并加以戏说与糅合,这一点上编剧们把它处理成了英国式幽默;同时,本剧加入了一定的暴力元素,但“黑色幽默”的视听土壤使之合理化且易于观众接受;此外,本剧的画面有着一种令观众无法忽视的美感,这是摄影师和配光师共同的功劳。思想的本质即是不安,人性的本质即是矛盾。杀戮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这种杀戮有你无法推翻的理由。“杀一个人,拯救十个人。你杀还是不杀?” 英国人拍片的方式着实可怕。他们先拍了《黑镜子》,又拍了《乌托邦》。英国编剧的思路也很有意思。“乌托邦”这个词来自于托马斯·莫尔1516年的同名著作,而且他也是英国人。如今,这群英国人又拍了反乌托邦的《乌托邦》。不得不说,英国人拍片就是不一样,他们的作品大多量少且精,一季不过寥寥几集(包括但不限于《夏洛克》《黑镜子》《唐顿庄园》)。无论是摄影、色彩、音响、配乐、服装、故事、主题、立意、风格,英国人全部都是那么地考究、精准、锱铢必较、独树一帜,“逼格甚高”——完完全全的褒义。(插一句,英国人选演员的口味确实有那么一丢丢的“特别”。)英剧很少简单地停留在娱乐的表面,他们关注“人性”、“普世价值观”和作品的教化意义。他们通常不“给出答案”,只是“提出问题”。常听说美剧翻拍英剧,但据我所知似乎没有反过来的。这一部也不例外,据说David Fincher将开拍美国版;有《纸牌屋》在前,我表示不看死不瞑目啊。难怪有人说: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鄙视看日剧的,看日剧的鄙视看韩剧的,看韩剧的鄙视看泰剧的,看泰剧的鄙视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鄙视看大陆剧的。听上去有那么点道理。
乌托邦就是“人间最美好的地方”,达到共产主义阶段
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理想中的人间天堂,是人们对美好生话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