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描写家乡的经典语录
今天看新闻有一条消息:“由于老舍先生于1966年投湖,而诺贝尔文学奖的惯例是不颁给已故之人,因此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最终颁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但是实际上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终候选名单解禁公布,里面并无老舍的名字。” 然后有网友评论道,真实的故事应该是说沈从文:“诺贝尔文学家评审马悦然连续五年推荐沈从文,并且两次获得提名,但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离世,当时他已经进入评选的最终5人名单,由于他的去世,评选程序终止。否则他有极大的概率获奖。”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大家都很熟悉,是否作为一个文学评价的最高标准,褒贬不一,有如王蒙评论:“毕竟只是设立在北欧的一个国家,就是瑞典,它代表的是瑞典科学院的有投票权的大概20个院士的看法。”也有如鲁迅评论:“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 上个世纪获得过提名的中国文学大家有胡适和林语堂,再就是沈从文。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有36个博士头衔(35个荣誉博士),也是第一个和溥仪通过电话并得到召见的年轻人。而林语堂也是毕业于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圣约翰大学,后来获得莱比锡大学的语言学博士(当时有人同时获得圣约翰、北大、清华的录取,想都不用想就会选圣约翰大学)。而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凭,在北大旁听了几年,发表了一些小说,才渐渐有了名气,在求学的道路上是比胡、林要艰苦的多,最后能获得诺奖的提名,也格外显示出沈从文的文学的可贵的一面。
传说有这么一个故事,刘文典曾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后来被刘文典的儿子辟谣了。那么为什么么会有这种谣言呢?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沈从文的学历不高,第二就是他只是擅长写小说而已。所以新中国之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为了体现自己不仅仅会写小说(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受到了左翼文学的冲击)。 小说家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很低的,《汉书·艺文志》就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到了近代,就算推崇白话文的《新青年》也说:“至于小说,非诲淫诲盗之作(诲淫之作,从略不举。),即神怪不经之谈(如《西游记》、《封神传》之类)。”为什么古人写小说喜欢用笔名?就是因为小说家地位低,你一个稍微有文化有才学的知识分子,不去写诗写赋,不写程朱陆王,偏偏去写小说,丢不丢人啊。所以导致现在很多古代小说的作者都不确定,需要去考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梁启超写《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才将小说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说家在文化界也才渐渐有了尊严。 我自己读的小说不多,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小说要讲的故事看几遍就熟悉了,很难再去挖掘一些深刻的内涵,而与之相对的哲学作品看的比较多,因为常读常新。但是就像王国维说的:“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哲学亦有哲学的不足。而且很多民俗、宗教的传播反而不是通过晦涩的哲学经典,而是通俗的文学作品。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是有独特的美学境界在里面的。 做学问这种事,只要肯努力,花个几十年的功夫,最次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好一点的会给人类带来更深刻的理论。而一个好的小说家是不世出的,描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写出一个有趣又复杂的故事,不是下苦工就能得到的,一个好的小说家是一百年都很难出现的。这是我觉得小说家比哲学家要更难造就的地方。 再回头来看沈从文,中断了中学以上的学业,还能写出令人动情的文学作品,最后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还做了传统服饰、图腾的研究,确实是不世之材。沈从文认为小说的创作不应该依靠具体的理论:“至于理论或指南作法一类书,我认为并无多大用处。这些书我就看不懂。我不明白写这些书的人,在那里说些什么话。若照他们说出来的方法来写小说,许多作者一年中恐怕不容易写两个像样短篇了。小说原理小说作法那是上讲堂用的东西,至于一个作家,却只应看一堆作品,作无数次试验。从种种失败上找经验,慢慢的完成他那个工作。他应当在书本上学安排故事,使用文字,却另外在人事上学明白人事。”(引字沈从文《论冯文炳》) 最后摘录一些沈从文先生优秀的文章段落,感受一下大师的文采:"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湘行散记》"我应该为自己庆幸。望着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着生着翅膀,向上飞去。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湘行散记》“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边城》“这并不是人的罪过。诗人们会在一件小事上写出整本整部的诗,雕刻家在一块石头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像,画家一撇儿绿,一撇儿红,一撇儿灰,画得出一幅一幅带有魔力的彩画,谁不是为了惦着一个微笑的影子,或是一个皱眉的记号,方弄出那么些古怪成绩?”——《边城》 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最深厚的情绪,最普通的形式讲述最诗意的感动。至于如此至情至性的沈从文先生的爱情罗曼蒂克经历,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沈从文的家乡在哪
沈从文的家乡
在我国历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民国时期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因为新文化运动标志着现代文学的崛起。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始,白话文兴起,文学创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也诞生了众多优秀作家,今天就给大家带来民国时期的那些优秀作家的经典语录,他们一人一句,带我们找寻语言的魅力。
01.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妻子张兆和的情书,张兆和原本是沈从文的学生,在上过第一堂课后沈从文就对张兆和一见钟情。当时木讷的沈从文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只通过一封又一封的情书诉说相思,在沈从文“狂轰滥炸”的情书下,对沈从文无感的张兆和也终于被感动。
这句只是沈从文写的众多情书里的一句,能将爱意如此深刻的表达,或许这就是文人的魅力吧。在后来沈从文的作品里,许多女主人公都是皮肤黝黑,相貌清秀,这正是张兆和的样子,如他的代表作《边城》中的翠翠一样,足可见沈从文对张兆和的喜爱,真是羡煞旁人。
02.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过去,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
丰子恺不仅仅是民国的著名文学家,他还是一个全才。他还擅长音律与绘画,早在1926年的时候,他的漫画结集就已经问世。浑身充满艺术才气的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如此的诗情画意。不会因为事情慌乱,不会被感情困扰。不害怕未来有什么艰难,也不留恋过去的回忆。这是一种古井无波的心境,是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达。
03.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话隔了这么多年依然在被现在的文艺青年铭记,优美的诗意赋予了这句看似简单的话不一样的感觉。关于这首诗的创作一般都有着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林徽因为了悼念在天国的徐志摩所作,也有人认为这是林徽因对儿子的诞生感到喜悦所作。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不被妨碍这首现代诗在诗坛上较高的地位。这句话节奏明快,韵律优美,给人一种温和静雅的感觉。
04.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钟书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小说。大部分小说都可以观其大略便能知晓一部分情节,但是《围城》却不是这样。马马虎虎的读根本读不出来围城的味道,必须要用心领会才能发现它的妙处。这句话可以说是《围城》里最透彻的一句话,不仅对婚姻有着很深刻的认识,还在告诉世人要时刻有一种清醒的头脑去判断。
0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这是鲁迅最有标志性的语句之一,不同于其他4位作家,鲁迅是一个彻底的革命家。他作品中的革命性相比文学性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鲁迅在他的这首七言绝句里,诉说了自己诚挚恳切想报效祖国的精神。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从中能看到鲁迅对民族深沉的爱,堪称民国最耀眼的语句之一。
当今文坛也早已变得百花齐放,同时诞生了众多享誉中外的作家,你知道现代作家有什么经典的语句吗?说出来分享下吧!
沈从文边城家乡的原水
沈从文家乡凤凰。
沈从文的老家是哪里的。
湘西尤其是凤凰张家界一带实在是太商业化,不论当年是否实景描写,现在那里是找不到恬静的边城感觉的,游客太多了沈从文曾用作品描述他的家乡。
沈从文描写家乡的经典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