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的说说
众生皆可度,度法皆可依,芸芸众生悟,万法归一宗
净空法师----做再多的好事等于无事,行,这是真好事;还挂念着好事就不是好事了,你的心被染污了。布施要三轮体空
这个要知道,你还有我在,还有我,有多大功德?这个不行。如果做这么多,三轮体空,一丝毫不执着,那就是功德。你看,他名利心没有放下,贪瞋痴没有放下,一听不顺耳就发脾气,这哪来的功德?那修的什么?福德。如果梁武帝问,我福报大不大?那一定老和尚说很大很大。福报,他修的是福报,不是功德。功德是清净心,做得越多心愈清净,他不染污,禁得起考验,那是功德。心上痕迹都没有是功德,念念不忘是福德,福德是障碍。往生的时候也有来接引,什么人接引?天人接引,生天去了。往生时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接引,那不一样。所以,要成为净业之助因,就是不着,做再多的好事等于没做,不要去想它。「复深信愿」,对于净土深信,对于阿弥陀佛深信;愿,决定发愿求生净土;再持名念佛,「持佛名号」,念六个字可以,念四个字也可以。这样「自他兼利,常乐无极」。所以,断恶修善愈多愈好,利益大众,心地一定要清净,决定不能有丝毫染着,这就对了。能懂得这个道理,认真去做,你做得愈多愈好;不懂这个道理,做好事都着相,最好别做,那就是庞蕴居士所说的,好事不如无事。无事你没有障碍,你做这么多好事,常常念着好事,变成障碍。做再多的好事等于无事,行,这是真好事;还挂念着好事就不是好事了,你的心被染污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得很好,心净则佛土净。你怎么往生的?是心清净往生的,心里头只有佛号,其他的都没有,这决定得生;心里有佛号,还夹杂着别的念头,就未必得生。那就真的是碰巧,像开个号码锁,这钮对准,对准你才往生,差一分一毫都不能往生。这个东西不能不知道。自他兼利后头一句话,常乐无极,这不容易得到,这是法喜充满,这是真正用功,功夫得力了。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七三集)
行善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当初你也许只是单纯因为善良,然后去行善,你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很可怜就给了他钱。后来你受到很多伤害,发现乞丐原来比你还富。然后你开始思考到底要怎么去行善。当初你也许只是单纯的通过给予物质的帮助来行善,后来发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始反思如何行善。其实这不是什么“如今的社会如何行善”的问题,而是人类共有的一些劣性,在某些行善的举动中展现出了丑陋的一面,再经过如今发达的媒体一放大,就成为了大家的普遍印象。(不得不说,这些毕竟是少数)。慈善家有团队,用不着咱们操心。说说普通人怎么行善吧。第一条原则:(永远)不要把行善搞成自己的负担。善心是一种一旦被消耗就不可再生的资源。善心建立在自己有能力同情和帮助别人的基础上。如果行善这种行为,给你造成了任何与你的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负担,那么这将是不可持续的一种行为。对于物质方面的负担,我相信大多数人能控制得好,量力而行即可。但是对于心理的负担,大多数人却是无法处理得当的。比如说常年给乞丐施舍小额钱财,并不会给你的经济带来过多负担,但是却能将一个人的善意逐渐消磨殆尽。因为如果你不能从这种行善行为中找到意义的话,那么没有尽头的行善会逐渐消解掉他本身的意义。当然,这跟你本身的想法有关。比如,从各种渠道以及自己的切身体验,我了解到如今大多数乞讨都是有组织的,他们可能比我还富裕。那么,当我有这种认识的时候,此种施舍就已经失去了意义。再比如,一个手脚健全的人,常年在一处要饭,我给了一年两年三年,他还是如此生活,这跟我本人的价值观不相匹配。一个人再沉沦,也应该又一个振作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可能就会选择终止施舍。但是,我对于卖艺的相对比较慷慨,尤其是卖艺卖的还不错的。因为在我观念中,他们至少再劳动,而且确实创造了一些“美”。这样,我的心里负担就很小。还有一种负担,我举例说明。一个40多岁的城市中年大叔,常年资助了一个乡下学生读书。后来,大叔家庭出现一些变故,手头也没有那么多钱继续资助乡下学生,结果此学生把别人的施舍当作理所当然,责怪大叔不继续履行自己的善举。这就会给大叔带来极为严重的善心损耗。这就是在行善过程中,跟行善对象没有一个充分的交流过程。至少你要去资助一个你觉得值得资助的人。能够持续的从这种关系中获得心灵和精神的回报,从而继续为善心增加营养。第二个原则:要尽力选择和自己关联性较大的方面进行行善。比如,网络有一个群体,都是因为怀孕时住了刚装修的房子导致胎儿畸形的妈妈。他们自己的孩子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是他们自己有过这种经历,不想让其他人也如此,于是组织自来开始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其中的危害。比如,某人的父亲因为肝癌去世,恰巧又是他同行业的某个人得了肝癌需要治疗。这样有代入感的事件,会让一个人行善更有动力。(写着写着乏了,哪天心情好再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