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说说
如何修心是个很庞大的话题如果细说起来。主要是依靠思维来建立认识。每个人对于修心或许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说的是修行的层面和程度。 一个人能得到多少的快乐就依靠修心的深广度。在这里是不可能说清楚的。推荐几个读物,依据所推荐内容上去做,你就会离苦得乐。第一就是朗日唐巴尊者的《修心八颂》。他通过这八颂的修持证得了圆满的菩提心,在他生活的山上,狼也因此可以和羊嬉戏。第二《佛子行三十七颂》这里告诉我们一个真正佛子所应遵循的行为语言和心思。如果能哪怕仅仅修持其中几个颂,也会让你终身受益。 这两个著作的篇幅都很短。通过闻,思,和行。你就可以得到身心解脱。 吉祥如意!
修心的说说跟图片
勤悉贪嗔痴,自得戒定慧。
修心养性每日心语
感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修心”方面的思想述论,大致归纳如下: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养生、求长寿是一大特色,不少思想家和医学家认识到“养生”重在“修心”,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修心”思想。 一、形神兼养,调神先调形 “形”是指人的形体和生理功能,“神”即是人的神志、意识,也就是人的心理。 古代很多学者在探索世界本原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形”与“神”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人的生理与心理活动相互协调,人才能健康长寿,“修心”必须以“养形”为基础。 首先,强调“形”对“神”的决定作用,认为只有形体健康,才能精神健康。因此,“调神先调形”,便成为古代医家推行心身健康之道的座右铭。 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体“三宝”,而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体内脏腑气血的病变可继发病态的情志活动, 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当今社会,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孜孜追求“养心”的方法和途径,“形神兼养”强调的是人们不仅要关注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冲击,同时要把“修心”与个体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努力寻求和达到“身”与“心”的和谐统一。 二、修心贵在养德 道德与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健康的心理来源于个体对自身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因此,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往往能遵循社会规范行事,从而减少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挫折,保持心理健康;反之,道德品质低下的人,现实中总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导致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困难,常常被贪婪、充满嫉妒和怨恨的心理包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和疾病。 古代不少学者早已注意到道德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寿命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传孔子活到73岁,孟子活到84岁,当时已经是了不起的寿星了。谈到长寿的秘诀,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这是说,重视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美好的回报,能永远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 活了100多岁的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总结其长寿经验时明确提出养德为修心的基础,是养生首务,既能防病,又能避祸。孙思邈不仅倡导养德与养生相结合,而且身体力行,他不受名利之诱,多次拒绝高官厚禄,献身医道,为大众解除疾苦。为什么良好的道德修养能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继而长寿呢?这是因为: 首先,良好的道德修养能维持脏腑阴阳协调与平衡。 唐朝医生杨上善说:“修身为德,阴阳气和。”《黄帝内经》也指出:“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而不危也”③,这一思想已被现代科学证明。据美国3所著名大学的研究表明,善恶影响人心理和寿命的长短。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跟踪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县7000位居民,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则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在以“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为课题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 不同种族、收入高低、体育锻炼以及生活作风都不能影响这个具有普遍性的正确结论。从心理学角度看来,一个善良的人长寿原因是:乐于助人可以激发人们对他的友爱感激之情,他从中获得的内心温暖缓解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急。从免疫系统角度看,常常行善的人有益于人体免疫系统;反之,一个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寿命比较短。 如一个心脏病常常发作又对他人怀着敌意的人,其心脏冠状动脉堵塞的程度就越大。再如视别人处处为敌的人,往往一触即发,暴跳如雷,容易使血压升高,甚至酿成任何药物都难以治愈的高血压。 其次,良好的道德修养能使人保持开朗、乐观的心境。孔子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⑧(《论语·述而》)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总是心胸豁达宽广,热爱生活,在现实中珍惜名誉,乐观进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在生活中总是被贪婪、充满妒嫉和怨恨的心理包围,甚至不择手段沽名钓誉,损人利己,对现实常常处于不满和挫折感之中,积累成疾。 基于道德与心理的关系,荀子主张人们要经常针对个性品质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矫正。 。
修心句子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得。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修心养性的网名。
修心简短句子。
锻炼身体不是修心。真正的修行从修心开始,一切都是从修心开始,包括爱,也是从心开始。
修行修什么,修行就是:修出自己的爱心与慈悲心(包容天下众生,包容整个宇宙万事万物之心),修出自己的正知正见(正能量),修正自己的行为(修去自己凡夫的惯性思维与毛病),了知宇宙的真相,明白一切自己人生对整个世界的感悟;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你内心没有爱,也发不出来;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爱,也不是真爱。而且现在很多爱,都是有条件的,这些都是小爱。
因为有小我,才有小爱。如果你没有小我,才能无我;如果无我了,才能达到大爱。
所有的一切,都由自身开始,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有“我”,就有“私”,就有诸多的问题;无“我”,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文章《zaowuzhu解答:什么是真爱;“身心灵”的关系;真正得道的人不会夸夸其谈;如何分辨真假zaowuzhu;如何去除习气;什么是“禅”;》
文章《drrl开示:经常考验我们的原因;大考在“开天”之后;我们存在这个宇宙的价值,就是利益整个宇宙;并讲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修心养心静心经典语录。修心说说 。
佛教在如何修心上,没有统一的方法,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方法。目前存在的佛教派别,只有禅宗、净土宗和密宗。 按照宗教学者的看法,这三个宗派所依据的佛教教义都是一样的,都是四圣谛说,十二因缘说等等,在这个上面没有区别,成佛的信仰也是一样的。因此,这三个宗派的区别就在于如何实现修心成佛的方式上。 第一,禅宗 顿悟成佛 禅宗认为成佛与否完全在人的一念之中,而这个一念就是人对人生的“觉悟”。什么时候觉悟了,什么时候就可以成佛。 因此,禅宗的修法讲究以禅法修心。其实所谓禅,原意就是指在密林中静思。 第二,密宗 修身成佛 密宗主张模仿释迦摩尼佛成佛的过程才能成佛,因为释迦摩尼佛给人展现了成佛的全部过程。 所以,密宗认为只要人的思想、言行和身体都修行的和佛一模一样,即所谓“身口意”和佛一样,就可以成佛。 对于如何实现身口意,密宗的作法是师徒秘密相传,简单地说,就是师傅将自己修行的功力通过灌顶的方式传给徒弟,然后又徒弟再传下去。总之是通过种种秘法修心。 没有师傅传授,无法修习密宗,这是密宗与禅宗在修法上的最大区别。 第三,净土宗 到西天修心成佛 净土宗的成佛方法最简单,念阿弥陀佛,然后就可以被接引到西天净土,在那里可以在佛的帮助下成佛。所以,按照净土宗的方法,想成佛只要每日念阿弥托佛就行。 净土宗的修法是基于这样一个信仰,即人修行实现涅??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即便是在人世间出家,也难以摆脱人世间的种种影响成佛的因素。因此,净土宗的成佛是两步修法。第一步先争取阿弥陀佛的接引,到西天净土,第二步,在西天净土继续修行而成佛。因为在净土宗看来,西天净土是佛地,有利于修行成佛。 净土宗其实是告诉人们,在要想修心成佛。只能分两步走。在人世间不大容易完成修心,而能做到的是念佛。因此净土宗让信徒先念佛,争取往生西天净土,走完第一步。然后再西天净土修心成佛。 净土宗与禅宗、密宗修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适应性强,简单,投入产出率高,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但效果最大。 。修心的说说跟图片。
一楼的说那样多,有必要吗? 所谓“修心”,其实是指一个人心灵的修养!我们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一个“善”字,针对我们凡尘俗子而言,“修心”,说白了,就是多多行善,正如佛祖所言:“人只有种下善因,才能结下善果”! 而和尚们的修心则不然,和尚们的修心是破除杂念、破除人的“六欲”,佛教中所谓的“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 修身的目的,永远只能独善其身,而修心的目的,能惠及他人!修心是灵魂的净化、灵魂真正的价值所在!一个人善事做多了,这个人的灵魂也就有所价值了!反之,一个人坏事做多了,这个人也就不值钱了,疾病、不幸……总会找上门来的!修心养性每日心语。
主要是修习经书上的方法。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