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爱情说说
有哪些与爱情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1、 恋爱中的马太效应: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
马太效应在恋爱中表现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当你愿意多为自己付出,不断完善自己,你的个人魅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个人吸引力;而当你一味讨好对方,则会让对方恃宠而骄,你在投入过程中不断“贬值”,对方却在投入过程中不断“增值”。
2、 恋爱中的“墨菲定律”:你越在乎他,越容易表现不好
你会发现,当你越在乎一个人时,你的得失心就会变重。你越爱他,就越难以自控,越容易导致表现减分。
而当你抱着平常心,正常发挥时,你的个人魅力反而会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容易获得对方的青睐。
这也就不难说明为什么“喜欢总是支支吾吾,玩玩却是妙语连珠”。
3、 间歇性强化:最聪明的“驯服“方法,让他永远对你欲罢不能
最早发现这个概念的,是心理学家斯金纳。
他做过一个实验:将三只猫放在三个不同的装置中,第一只猫触动按钮就会给猫粮;第二只猫即使触动按钮,也是随机给猫粮;第三只猫触动按钮也不会给猫粮。
实验发现,第二只猫触动按钮的频率最高。
在感情中,这种“随机奖励“同样适用:他每次约你出门,你都有求必应,时间久了他自然就会觉得约你见面毫无挑战性,产生懈怠心理;但你每次都不答应,他则会觉得毫无余地,容易直接放弃;只有”随机“答应,才会让对方猜不透、摸不着,每次都抱着蠢蠢欲动的试探心里去约你,新鲜感永远存在,对你欲罢不能。
4、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阻碍越多,感情越深
当在对对方的情感基础相同的情况下,外在阻力越多,他们就对对方爱得越深。
5、 首因效应:第一面的感觉,直接决定了对方对你的整体印象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带来的印象“余波“最深远。
精心打扮的你,会给对方传达一种“她是个精致的人”的印象;即便以后你不常打扮,这个刻板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很难挥去。
6、 近因效应:“和平分手”是给对方树立好印象的最后机会
随着双方的长期相处,“近因效应”代替“首因效应”后来者居上。
“近因效应”是指,随着多种刺激的出现,我们印象形成主要取决于最新出现的刺激。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和平分手”带给双方的回忆更好;而撕破脸分开的两人,日后想起来对方也是怨恨得咬牙切齿。
7、 投射效应:为什么你总是要求别人“懂你”
投射效应是指:一个人容易将自己的特性,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对方也跟自己有着一样的感情、意志、特性。
比如,你对待他人的示好从不拒绝,于是你会怀疑爱人同样在外面“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从而按照自己的猜想,不断寻找证实猜想的蛛丝马迹。
8、 吊桥效应:“心动”不代表“喜欢”
也许你常有过这样的感觉:某一瞬间,在某一场景下,会对一个平日里完全没感觉的人忽然心动,于是你以为自己喜欢上对方了,继而做出无数行为来迎合自己的假想。
其实,这是典型的“吊桥效应”:当时的环境场景引起了你生理上的紧张、心跳加速,于是你会把这种情况归于对在你身边的人的心动。
9、 多看效应:日久生情的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一个实验:他向参与者出示异性的照片,分别以20次、10次、1次为前提,之后请参与者评价他们对照片内人物的喜爱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出现次数最多的照片,受欢迎程度最高。也就是说,观赏次数增加了喜爱程度。
10、 振奋效应:正确的爱人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越是对自己爱的人刻骨铭心,你越会想为了他变得更优秀。
应了朱茵的那句话:如果你看到镜子里面的自己越来越好,恭喜你,你找到对的人了。
11、 逆向效应:爱得越深,恨得越深
在关系中付出越多的那个人,到分道扬镳的时候越容易“黑化”;或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对方恋爱不成,就容易反目成仇、由爱生恨。这叫做爱情的“逆向转化”。
12、 古烈治效应:人类为什么喜新厌旧?
心理学中,把人类(尤其是男性)见异思迁的情况归于“古烈治效应”。这一效应在很多哺乳动物身上都得以体现,人类作为高等哺乳动物,同样不可避免地保留着这一痕迹。
所以个人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在此时就显得格外重要。
13、 拍球效应:吵架的时候,为什么会越吵越凶?
顾名思义,当你用力去拍球,球面承受的压力越大,它弹跳得就越高。
在争吵中,你一言我一语不间断的互相攻击,使人承受的压力变大,潜能发挥的就越大;反之,如果中途有一方提出冷静,就相当于他放弃了继续用力“拍球”的行为,结果就会好很多。
14、 恋爱补偿效应:人总是最先注意到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两情相悦”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归功于“恋爱补偿效应”。
人类总是对那些对自己有好感的人产生兴趣。当一个人表现出喜欢你的倾向,只要他的自身价值还算过得去,你就会不自觉地寻找对方身上的长处,不知不觉地也容易喜欢上对方。
15、 蔡格尼克效应: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欲擒故纵”是吸引异性的经典套路,背后的原因可能你也知道: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
在心理学层面上来讲,这是一种记忆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