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说说2016-豆豆语录迷
返回
豆豆语录迷
菜单
造句大全 组词大全 句子大全 个性签名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 换背景

最新说说2016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09 点击:
心情说说 > 说说大全 > > 最新说说2016
《最新说说2016》正文内容

最新说说2016

qb代码 1343896253 201248234 441967681 ? ? ? 3个漏洞内部代码

qb代码.2.8.1.1.6.9.0.2.3.0 ?把.取点就行 ?这个绝不是本人QQ 可以查找

一、洪水之源

我在疯狂的资本(上)这篇文章的最后,我用了一张图,讲的是中国货币总量的数据:

上面这个数据只写到了 14年,来看一个最新的数据:26年 来,中国 M2 数据自 1990年12月 的 1.53 万亿,增长至 2016年1月 份的 141.63 万亿,增长近百倍。

那么这个 M2 是什么意思呢?通俗点讲,M0 是流通中的现金,M1 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2 是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包括企业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经济学的普遍观点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当经济低迷时,政府会通过降息、降低储备金率、调整贴现政策等积极地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当经济过热或出现过高通货膨胀影响民生的时候,会实行加息等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当然这是最简单最入门的解释,至于更复杂的经济形势比如滞涨等,与本文中心思想无关就不做介绍了。

国家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有一个问题,就是通货膨胀会使我们普通民众的财富贬值,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钱便 “毛” 了。但是凭空这多出来的这笔钱是谁赚了呢,是国家赚了,是某些特定的特权阶级赚了。可以理解为,大量的增加 M2 是一次国家对普通民众一次温和的 “剪羊毛” 行为。

我在被吞噬的中产阶级这篇文章里讲过,98年前后国家通过百万工人大下岗、取消福利分房、取消国家养老、取消福利医疗福利教育、国企私有化改革,这些政策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强行的把财富从普通民众中剥离出来,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这其中,通货膨胀政策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我们可以去问一下父母,他们记忆中一个月工资从 50 涨到 300 用了多少年,从 300 涨到 3000 又用了多少年。所以说彼时的政府政策逻辑性是非常一致的——为了发展经济,只好牺牲你们草民了,sorry。

2015年10月10日央行发布消息,人民银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所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指的是银行可以用现有的信贷资产(也就是已经放出去的贷款),到央行去质押,获得新的资金。这是类似于美国Q3的一种操作方法。很简单,商业银行贷款后,把借条给央行,央行闭着眼收购这些借条,商业银行手里就会有无穷无尽现金。可见,中央是铁了心想用积极地货币政策来一次大刺激了,普遍认为,这次的刺激程度远超当年的“四万亿”。

最讽刺的是,当年央视新闻评论,经常嘲笑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和日本的安倍经济学,认为他们不过是洪水漫灌,但是,真的不提提我们自己国家么……

从 M2/GDP 角度分析,截至去年底,中国、美国、日本的这一数据分别为 2.06、0.69 和 1.84 倍,中国这一数据也显著高于美国和日本。

初中政治课本里(我那个时候上的是人教版老课本,初三),讲通货膨胀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规模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变相的剥削人民的财富,使人民财富无法积攒,只能在一轮又一轮的‘剪羊毛’中不断贬值。”

讲真,你们真不要嫌弃我们的政治课本、历史课本,你要真用心读、学会了,会发现里面讲了很多很可怕的事情。有时候你会怀疑编教材的老师就是故意的高级黑。

二、股市之后是楼市

毫无疑问,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没有实体经济的基石,再华丽的金融设计也是空中楼阁。中央不断地开闸放水、想通过适度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然而事与愿违,放出来的水都在股市里打转:

股市的涨跌是正常行为,但是暴涨和急跌可绝不能等闲视之——2015年3月13曰至6月12曰,上证综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54% 、75% 、93% , 银行、石油石化除外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51倍, 创业板142倍, 价格大幅偏离价值中枢。

去年我在朋友圈里发过这么一条东西,5月28日:

我隐约记得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水牛城的气象预报员被愤怒的当地居民殴打了,原因是许多人在飓风带来的洪水中损失惨重——而预报飓风的就是这位气象预报员,于是愤怒的居民迁怒于他,尽管他跟这次的飓风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但这是人们的心理作用,会把提供负面信息的人与真正的负面联系起来,就像乌鸦总是在坟头叫所以被认为是不吉利一样。好像这次股灾,好像有个证监会领导也躺枪很严重。

主要想说,这反映了绝大多数人在股市中的不理性。

新闻《暴跌清查非法配资是主因 有公司8成账户遭“强平”》(财经频道):

两市大跌,多数分析认为,证监会查非法场外配资,以及市场利率上升成为股市连续重挫导火索。“我们之前预计场外违法配资可能就几千亿元,但现在看来,如果大盘暴跌跟查配资有关的话,规模可能更庞大。”深圳一位基金人士称。被监管层列为清查对象的场外配资规模到底有多大?似乎谁都说不清。“从目前看,可能以万亿元计。”另一位机构人士称。

杠杆的过度、无序应用和金融产品监管不完善导致监管层难以实时监测、量化股票市场的风险,是本次股市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原因。散户以1∶N的倍数从配资公司借钱炒股,而配资公司的钱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可能是从银行贷款来的。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它让散户翻倍地赔,让配资公司不一定能全额收回配出去的资本,进而让银行也遭遇坏账,这是个层层崩坏的多米诺骨牌。

还记得引发2008年金融海啸的美国次贷危机么?诱发原因就是众多金融机构赢有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通过金融杠杆无数倍的放大,最终因为美联储加息而众多次级贷款无法收回(其实名曰次级贷款,就是比一般的贷款还款人信用、还款能力方面有问题,但是为了高额的利润还是众多银行、金融机构趋之若鹜,加息只是诱因之一),导致资金链断裂、百年雷曼兄弟倒闭、房地美房利美危机,进而引发道琼斯雪崩、全球金融危机。

我们回顾一下美国29、08年两次金融危机,无一不是高杠杆引来的连锁灾难。散户以1∶N的倍数从配资公司借钱炒股,说实话,炒股的风险可比贷款买房的风险大多了……细思恐极,我就不多说了,大家自行感受一下吧。

——贪婪,是一切崩溃的开始。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马克思

证监会通报:湖北刘某买入“暴风科技”400股(交易金额约10.8万元),在某股吧编造发布“暴风科技图谋收购迅雷科技”虚假信息,导致“暴风科技”当天及次日涨停,他又卖出其持有的“暴风科技”,获利约8400元--一个男人,手持四百股,股吧发个贴,就可以操纵一只股票的涨跌,这样的股市,是危险的。

经济放缓,甚至有萧条的趋势,国家很急。去年一年中,政府大力度降息、取消存贷比、定向发行5000亿抵押补充贷款、各种刺激经济、刺激股市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大水漫灌。用“萧敬腾去国务院工作”来比喻也不为过,可问题是,用水灌出来的牛,有什么用呢?

它,又可以吃草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了陈平教授的一段话,深有感触:“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被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的粉碎。然而,在西方、拉美、和东欧国家都在反思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学主流却在继续鼓吹金融自由化,并且提高到“改革深水区”的高度,竟然忽悠到不熟悉金融市场的某些决策部门。”

最后再放一张图澳门赌场与A股的数据对比:

这就是所谓的“赌场守恒定律”。

股市这个赌场,大家怕了、虚了、畏缩了,但是资本不会闲着,没了股市还有楼市这个赌场:

这是由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至于深圳那个地方为什么没有数据,因为涨幅超过100%显示不出来了(去年二月深圳商品房均价是24736元/㎡)2015年12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为1043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6.8%,2016年目前为止,又上涨了10%。

新闻《杠杆上的楼市:媒体称中介场外配资规模或超万亿-华尔街见闻》:

各大中介公司公开宣传的数据也显示:链家约有2100亿元使用了杠杆成交,房天下大约2000亿元,我爱我家大约也有800亿元,而整个中介行业通过“场外配资”实现购房成交金额或早已超过1万亿元。杠杆资金、场外配资,熟悉的字眼一再挑动着人的神经。去年股市泡沫破灭还历历在目,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居民投资加杠杆,一个是通过两融的场内加杠杆,另一个是通过场外配资加杠杆。

作为一轮杠杆撬动起来的牛市,一开始就存在泡沫。而随着监管层强力去杠杆——清理场外配资、场内融资融券、证券类信托,由于时间较短、手段较强硬,导致了股市的非理性踩踏事件,去年夏季的股灾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对于楼市场外配资,监管层似乎有意向控制风险。彭博今日援引知情人士称,监管部门将打击部分中介机构、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的贷款的行为。

金融杠杆,场外配资,有木有很眼熟啊亲爱的们?这不就是去年股灾的套路吗!一毛一样啊,只不过赌场从股市换成楼市了啊。

这是2016年以来政府的楼市政策:首套房首付下调至2成,公积金利率提升,契税营业税下调,鼓励二套房,从3月1日起又降准0.5个百分点,中央级别政策齐上阵,接下来的政策将由中央逐步向地方转移,各地根据自身状况再进行调整。

一月份多发放了2.5个亿的贷款,3月又降准0.5个百分点,这是在加杠杆啊亲爱的们!加杠杆啊!

实话实说,自从我学了一点经济学的皮毛和关注时政之后,从来没有会像今年这样,看新闻看的汗毛倒竖。

场外配资、高杠杆、甚至自买自卖套贷大行其道下的一线城市房地产涨幅,已经和M2增速、经济发展速度相背离,泡沫已现。但是政府却又需要房地产拉动经济来度过经济危机,正如政府在2015年指望着股市的红火支持实体经济一样。我在《被吞噬的中产阶级》这篇文章里写过:

1998年有个23号文件明确80%老百姓的住房应由政府提供经济适用房解决,后来2003年18号文全部颠倒过来,18号文规定“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任志强曾夸口说,2003年中央18号文就是在他的主导下起草完成的,如果真是这样,就是典型的权力与市场"交媾"生出的权贵资本。目前只有不到10%的经济适用房,因为政府放弃了自己保障住房供给的公共职能,大力推行住房产业化。从此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开始稳步甚至加速增长,其中土地出让金和各种房地产税费贡献巨大。这就是一场政府和开发商联手抢劫百姓财产和抢劫百姓未来的运动。

然而不管怎么样,楼市不能崩,地方政府的财政就是靠着高房价撑着,中国就是靠着高房价而经济腾飞,一旦楼市崩盘,我们比日本还要惨。因为日本有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的积累,他们年轻人可以啃老,他们有相对完备的社保体系,他们可以宅、可以二次元、可以颓废不工作不劳动,已然能够勉力支撑,就算这样日本经济迷失二十年的惨状已然历历在目,而对于才富了几年的我们呢?我们有多少年轻人可以啃老、啃社保呢?

房地产市场由于规模庞大,与银行关系密切,对上游实体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因此既是经济发动机,也是危机的主要源头。回顾二战后百余次经济衰退与信贷收缩的历史,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破坏力居于首位。中国的建材生产相关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010年的3%下降到2015年的1.1%,同时经济增速从10.6%滑落至6.9%(而且还是有水分的),考虑到期间除股市泡沫外,并无其它显著新增经济增长点,基本可以论定剩下的几个减速百分点也是由房地产下行间接影响的结果。

楼市暴跌往往意味着经济崩溃,然而暴涨呢?把泡沫吹得更大而已。2015年引发股市恐慌性出逃的严查配资,并不是为了终止上涨,而是希望股市可持续增长。但事与愿违,行政上失败的调控能力完全让暴涨暴跌变得更严重。现在的楼市,在放任了一段时间房价泡沫之后,到底是为了续命把泡泡吹得更大,还是试图缩小泡泡导致直接崩盘呢?

一线地产泡沫从深圳房地产大涨开始,趋势就已经非常明显。然而直至花样杠杆配资浮出水面,调控政策仍然还在吹风制定过程中,可见政府在尴尬的经济局势下对房地产的态度有多暧昧——地产泡沫已经成为了对冲经济衰退的临时法宝。然而正如已经广为流传的段子一样,近四成的上市公司年盈利不足5500万,尚不足以购买一套一线豪宅(除非减持股份),虚高价格与社会实际购买力的脱节已经严重到不忍直视的程度。飞奔的销售额中,地产商借壳回购抄高房屋价格用于继续抵押贷款的情况估计不在少数。地产泡沫吸收本就紧张的流动资本,同时过高的地产价格会促使一线地区产业空心化加剧,进一步削减地方长期税源。短期泡沫过后,留下的只有春宵一刻的梦幻泡影。

三、华丽的泡沫

经历了石油危机和滞涨之后,九十年代初美国经济进入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期,直到2000年6月,经济持续增长110个月之久。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新经济繁荣期”。“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IT革命和金融繁荣,在科技革命的促进下和多样金融玩法的助推下,IT股和网络股的热潮使纳斯达克指数从322点狂飙至5132点,涨幅超过14倍。可以简单地理解美国的股市跟美国的大学一样,是“宽进严出”,美国上市比中国要容易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早年许多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在美上市,但上市后监管很严,退市资格也很明确。在90年代末,很多美国拟上市公司纷纷改名比如在公司名字上添加“i”“e”甚至“.com”,只要跟IT稍微挂钩,不管主营业务是啥,股票都会得到上到投资机构下到股民的疯狂抢购。在IT热潮的催生下,疯长的股市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泡沫,彼时互联网公司又没有形成完全的、转化为盈利的生产力,只能靠着不断疯长的股价维系。于是乎财务报表一难看,投资人信心一减,市场一旦嗅出了恐慌的气息,那就是“兵败如山倒”一般的大崩盘。2001年4月4日当天,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至1638点,总市值从6.7万亿美元蒸发至3.16万亿美元,3.54万亿美元全部吹了泡泡,随后IT概念股一路下跌,大量互联网科技企业破产,失业率激增,进而影响到大投资公司、债券公司,经济直接丧失了增长的动力,虽然靠小布什两次反恐战争拉了拉内需,但是终究没有逃过08年金融海啸。

媒体人邓璟是这样描述当时互联网泡沫的:

很多网络公司没有可行商业模式,不提供产品服务 甚至没有用户,手中只有百万千万风险投资和IPO融资。比如时尚网站http://boo.com烧掉了1亿美元,这些钱来自摩根大通、高盛和贝纳通家族,但http://boo.com只建了个网站。1亿美元都花到哪里去了?疯狂地在各大媒体做广告,给旗下员工开出高昂工资,为员工配备近万元办公椅,创业者整天飞来飞去赶场露脸,到处演讲吹嘘……

再比如宠物用品电商网站http://Pets.com,上市前经营和亏损一塌糊涂,上市后竟然拿到数十亿美金。有一些上市网络公司员工,工作日就在公司附近闲逛散步,或在公司沉迷电玩和桌上足球……

怎么样!是不是很眼熟?美国十五年前经历的泡沫,不就是我们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最真实的写照吗?就在两三年前,互联网创业潮火遍大江南北,让你感觉随便一个人,随便一个扯淡的项目,都能随随便便的拉到投资。有人吐槽这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模式P2C(PPT to VC)。

随便举两个例子,可以一窥这个行业:去年霸道总裁余佳文,说要拿出一个亿来分给员工,结果交给投资人的财务报表里,公司月收入只有5.5k,不知道今年有木有“天使”投资人能帮他还了这个愿。

某二手车网站,上线第一月一单都没成,然后自己员工买卖刷了几单,就靠这个拉了两千万风投。

还有某电动汽车,号称要做中国的特斯拉,发布会刚刚一结束,就被网友们欢乐的吐槽,有人说这是伟大的C2C (Copy to China ),被网友扒出来这就是买了辆特斯拉,然后把车改装了一下换了个外形,结果还被网友发现改装后的车窗根本摇不下去。还有网友吐槽说这车离量产上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概十几个亿那么远吧。看这个帖子:如何评价游侠电动汽车? - 电动汽车

知友@maomaobear说了点背后的消息,很能反映问题:

我揭一下底吧,XXX同学就在知乎(为该公司CEO,此处隐去名字)

恩,他传媒大学毕业以后不找工作,和几个同学利用这两年风投钱好拿的机会来创业。

前后,创业了5、6个项目吧,没有一个坚持过1年的,基本是风投的钱花完了,上36kr看看什么项目新,能拉到风投,就搞个商业计划书再来一轮。

给自己和同学开很高的工资,把风投的钱烧掉,其实比找工作好。

这个游侠电动车大约是1、2年前,X同学看到特斯拉的灵感,然后把这个创业n次的团队转行搞电动车。

一开始是给一辆现代酷派换上电机,跑了几百米,然后拿着这段视频开始融资。

最近这批投资好像就是在知乎拿到的,然后这个钱真买了一辆特斯拉来拆,包括今天这个发布会。

恩,发布会上的车,大家仔细看一下照片,和他3D设计那个车是完全不同的,除了前脸尾灯有点类似,为什么呢?

因为发布会上那辆车,就是他们买的一辆特斯拉ModelS,然后改了前脸和尾灯、把车标换成自己的……

看我们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是不是跟泡沫破灭之前的美国互联网很像?这些都不是个例,“圈一笔钱就跑,反正我也不亏”的思想在互联网创业圈中比比皆是,花投资人的钱理所应当合法合理,然而开始就抱着不干事的念头就很可怕了。生意有风险做砸了和你知道这生意压根就做不成、或者压根就不想做是两码事。

2015年,创业公司扎堆进入的O2O行业已经呈现出倒闭潮的趋势,这是网络流传的部分倒闭的O2O企业名单:

这只是选取了主要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倒闭案例,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一年中,汽车、社区、旅游、教育等16个领域的近300家O2O公司关门大吉,而2014年全年,拿到风投的O2O企业不过450余家。创业圈有一种说法,“从A轮到B轮之间有60%的公司会挂掉,B轮到C轮差不多接近70%的公司都挂掉了,A轮到C轮其实会死亡88%”。

与O2O创业公司的倒闭潮相映成趣的,是P2P公司的跑路潮。也就在两三年前,借用“互联网金融”的大招牌,P2P公司进入了野蛮生长的阶段,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互联网金融运营平台达到了2595家,相比2014年底增长了1020家,绝对增量超过去年再创历史新高。

据网贷之家的数据,2015年 底,全国倒闭的 P2P 平台超过了 1300 家,跑路的平台有将近 700 家之多。根据网贷天眼的数据,目前 P2P 问题平台共 1607 家,其中跑路平台 1163 家:

仅2016年开头的25天内,出事P2P平台就达97家,其中不乏泛亚、e租宝这样的“超级大案”。随便举一个本月中旬跑路P2P平台的例子,短短的十天的数据就已经触目惊心:

3月10日:平台鲁信宜贷、多利金服被爆长期未发标,客服也联系不上。

3月14日:平台正祥资本、财富宝投融、毅客网、保本儿被爆官网打不开

3月15日:平台投牛网失联

3月16日:平台庭好贷、火狐投资被爆停业、幸福贷限制提现

3月17日:苗木之家被爆停业

同时,各地政府收紧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深圳更表示对P2P网贷平台“不仅要停增量还要清存量”。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贷行业的规范发展。与此同时,各大平台也加速了对投资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银行存管,形成了客户资金保护预期。风险补偿下降的背景下,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呈下降趋势,1月份网贷综合收益率为12.18%,环比下降了27个基点。

在一片虚假繁荣的泡沫中,凡是能够扯上互联网金融的,都似为自己戴上了“互联网+”的光环,甚至有主营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改名“匹凸匹”,传为笑柄。我们看一看,这些跑路的P2P公司,美其名曰“互联网金融”,但是他们跟互联网有关系么?不能说做了个网站、编了个APP就是互联网行业了,其内核完全是传统理财的内核,这些跑路的平台跟那些街上发传单、骗大爷大妈退休金的理财机构完全没有本质区别。

对,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泡沫的关键,科技革命能够大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然而我们市场中这些打各种概念、各种“互联网+”的企业跟新的科技革命没有多大关系,他们顶多是“+互联网”。像谷歌、亚马逊这样的“硬核科技”的企业,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甚至于像360、搜狗,这些都可以算是科技革命下的新兴公司,而大多数O2O、P2P“互联网创业公司”,徒有虚名而已。来看这份洗车O2O公司的现状,我怎么看这怎么都是传统行业加了一个互联网工具,但是就可以拉到风投、扎堆创业,这如果不是泡沫,那什么是泡沫。

网上对于“互联网伪概念”的吐槽很多,留几手写过一篇文章《互联网思维都是坑蒙拐骗》,大致意思是说什么“屌丝经济”、“饥饿营销”、“粉丝经济”、“用户体验”,基本没有什么新概念,都是传统行业玩剩下的还了一个新名字而已,跟电视购物“限量999枚,现在已有 900 人打电话预订纪念金币”没啥区别。

确实,看那些喜欢打各种概念、善于做各种“极简概念PPT”的创业公司:“采用最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把数据存在了虚拟主机上”;“实现O2O产业闭环”——“在楼道里帖微信二维码小广告”;“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各种业务”——“全部日志有用没用的一概不删”;“面对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但是消费者愿不愿意给我们花钱就不一定了”;“面对的是一个蓝海市场”——“拿到钱的同行上个月倒闭了”;“这是我们的SWOT分析”——“抄了一下工商管理大一课本”;“我们将全力占领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我们压根没想好怎么赚钱”;“一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烧钱给用户补贴”;“我们将对员工给予一定的股份和期权奖励”——“说实话我们的基本工资很低”;“对于员工来说你得到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业”——“不好意思我们加班没有加班费”;“正在寻求一个合伙人级别的工程师”——“我有一个改变世界的idea,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我还是那个观点,科技革命可以说是我们现在经济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了,李总理不断地强调“全民创新、全民创业”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也不是无限、无止境的,互联网的科技创新明显进入了一个放缓期,已经产生了BAT等垄断巨头,就是这个行业成熟、平稳发展的一个标志,这就是我写《疯狂的资本(上)》的原因。至于那些打伪概念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非但不能对经济有提振作用,反而其形成的泡沫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不过大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去年阿里巴巴大幅削减校招名额,而百度则是停止了社招,滴滴、搜狐甚至已经开始裁员了,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

不过有人问了,投资人是傻子么,怎么随便一个PPT,随便一个特别扯淡的项目、特别浮夸的团队,都能拉到投资呢?也并不是,我有一个朋友就是某财团做风投的项目经理,他给我讲第一,在2013创业潮做火热的时候,他们都是由项目指标的,一个月要投多少多少个项目,有时候根本没有精力去考察,否则你就完不成指标业绩,当时甚至会出现几家风投机构抢项目的情况;这第二点嘛,就是赌徒心理,我觉得我投了天使轮,那么公司有人投AB轮我就赚了,我投了BC轮,那么就等着有人投DE轮我就赚了,我投了DE轮,那公司上市我就赚了…。一个劣质项目就靠资本的推动最终走向上市这一步、赚全世界股民的钱,也有非常多的案例。

我从理论上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升华,这就是经济学家们在分析行为市场中所提出的“套利行为理论”。经济学家认为: 市场中总会存在相当数量的行为套利者,这些人会受到动物特征“潮流与时尚”“过度信主”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市场中会积极寻求套利交易。理性套利者虽然明白泡沫终究是会破灭的,但是在面对泡沫时,他们都想在泡沫成长的过程中利用泡沫来获取一定的利润。这种理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击鼓传花,大家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

还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并不只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会寻求资本,资本也会非常渴望地去寻求这些创业公司。因为资本不能限制,限制的资本就是吃银行的利息那么通货膨胀会让资本方蒙受巨大损失。可以想象一下,茫茫多的资本就像体内拥有洪荒之力躁动异常而无处发泄的少年,终于逮住一个创业公司虽然说扯淡点吧但是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啊。

那么这些茫茫多的资本是从哪里来的呢?请看,第一部分,我希望看到这里你们还没忘记我们第一部分讲的什么。看那个如洪水猛兽般的M2。

在金融市场,有一种叫做“正反馈交易”的理论。正反馈交易是指在前一期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基础上采取继续买入或卖出的行为。很多投资者最初价格的上涨导致更大的价格上涨,或最初价格的下跌导致更大的价格下跌,即通常所说的追涨杀跌。于是乎,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吹泡沫可以吹很久,但是一旦破的话,那就是瞬间血崩的局面。所以“泡沫”这个词非常形象——吹吹吹吹吹“biu”的就破掉了。

泡沫破裂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大航海时代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我就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比较著名的还有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1990年前后的日本,是经济泡沫崩溃的典型: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将财富装进日本国民口袋的同时,也积淀了大量从实体经济投资中游离出来的“投机资本(热钱)”。在资产保值和追求更高利润的原始冲动驱使下,投机资本会迅速向各种可能更快盈利的投机方向——房地产、股市、古董、字画、文物、珠宝等领域腾挪——咦,为什么这么眼熟?

再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有人提出来互联网泡沫已经过去了,现在是IP泡沫,看各种大公司跑马圈地,动辄几千万、数亿资本运作IP,各种网剧团队如雨后春笋般从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冒了出来,随便一个烂本子,随便一个没有经验的剧组,随便一个在校学生团队,都能拿到相当多数量的投资,让人咂舌。我跟他讲我个人认为目前文化产业的繁荣并不是泡沫,是理应之义,但是这个不是泡沫的繁荣反而让人更加可怕。

我给他讲了一个“迪士尼效应”,美国大萧条时期,迪士尼是全美唯二非但没有受损失,反而市值大幅增长的的公司(另外一个是炒白银的公司),萧条结束的时候利润翻了几翻。后来专家们分析,越是经济萧条、失业人数上升、假期延长,迪士尼人就越多,去看迪士尼电影的人也就越多,娱乐业也越发达。相反,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周期“迪士尼效应”。参考日本经济迷失二十年——什么行业发达了呢?动漫、二次元、宅文化、AV。

现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忽然繁荣,简直像极了敏感的资本在实体经济不振、萧条山雨欲来之际,在匆忙的给自己寻找避风港,让人不寒而栗。

四、马克思的诅咒

相信我们在历史课上都学过: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生产相对过剩和需求的相对不足。

(倒进密西西比河也不会给穷人)

马克思则是最早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私有制的矛盾,必然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致社会革命。马克思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必将在“复苏、高涨、危机、萧条”中轮回变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就跳不出这个框框。多少年以来,这一理论有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在人类头顶盘旋,从未消退。

挂羊头卖狗肉骗不了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固有的相对生产过剩与相对消费不足是永远会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存在的。注意,是相对。

总之,如果撇开制度分析,单从经济角度来说,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是商品流通领域供求矛盾的直接表现,而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又不过是生产和实现(消费)矛盾的表现形式。

然而,马克思经济学分析的中心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所以,他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分析,并没有停留于经济现象分析,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中探寻根源。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市场交换领域所蕴含的危机,在简单商品经济下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所决定,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则是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决定。

说得通俗一点吧,这说白了就是贫富差距。相信我们所有人都有财产、收入“被平均”的感受吧。

财富分配不均匀、财富集中的趋势加速,这就回到了我们前几篇文章《生而贫穷》《被吞噬的中产阶级》所讲到的问题,这几篇文章的逻辑都是一脉相承的。

西方经济学有几个流派,只有芝加哥学派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迷信市场的供求关系是自动均衡的,殊不知虚拟经济的大户坐庄和散户的追涨杀跌的本质就是非均衡的。凯恩斯学派早在大萧条时期就意识到市场群体的从众行为会导致市场的失衡,只有政府的适当干预才能平抑危机。熊彼特学派更是尖锐地指出经济波动的机制是内生的“创造性毁灭”,经济波动有长波、中波、短波,决非新古典经济学编造的噪声论或泡沫论,经济增长的带头人是有远见的企业家而非短期套利的投机家。

再回顾一下第一部分我们关于货币M2的描述,根据卡尔·门格尔的货币学理论,经济的普遍衰退和普遍繁荣必须要提到货币失衡——即货币需求过剩或供应过剩。为了经济的繁荣,必须提高货币的流动性,适度的通货膨胀恰好能成为货币流动性的助推器,然而不论在金融市场之内还是之外,流动性和风险都呈负相关关系,随着金字塔层次的升高,风险逐渐增加。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有效货币流的初始增长足以初步启动泡沫,也足以使泡沫持续上升。泡沫的流动性在于其作为投资工具的适用性。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泡沫价格不断升高,而正是因为价格在升高,又使其更具适销性。然而无法规避的风险注定要使泡沫破裂,当泡沫资产投资者发现他们的整个投资组合流动性突然变差,于是争先恐后地将持有的资产进行转移。这就压低了其所出售的资产的价格以及流动性。因此,门格尔认为,尽管央行做出最大的扩张努力,泡沫的破裂还是会使经济陷入萧条,这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货币要么已被摧毁,要么失去了货币性。

西方经济学家无论是从市场方面,还是从金融货币学的角度看来解释经济周期律,其实都和马克思的理论互为补充,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力图诠释为什么会产生“生产过剩与需求不足”以及这为什么“会引起经济周期性的危机”,就像图坦卡蒙法王一样,我们就姑且把这叫做“马克思的诅咒”吧。

2016年3月16日下午,《中国产业经济2015年度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为长江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及北京富奥华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该文指出,2015年产能过剩的矛盾较上一年度更为严重。报告显示,去年四季度,21%的企业产能过剩超过10%,8%的企业产能过剩超过20%。约三分之一的行业、地区产能严重过剩,该数字较上季度明显下降。产能过剩严重的企业在减少,而总体产能过剩的扩散指数居高不下。

生产过剩的依然有房地产:从2009年中央限购与地方卖地的政策背离开始,房地产待售库存量进入了急剧扩张阶段;即便在新常态中央屡次喊去库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并不买账,库存仍然攀到7.39亿平,考虑到98年房改以来的已开工未销售数据,隐含库存有28亿平之巨,再加上新增土地出让的影响,去库存出清周期要达到5年,而一般开发商的所有利润也只够维持约3.8年的借款利息。按最新公布的统计,2016年1-2月份工业增速回落至5.4%,进出口按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3.1%和11.8%,创2009年以来新低,房地产投资增长反而成为了最大亮点——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3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但是去产能要怎么去,注定要导致新一波的下岗潮,注定还是要牺牲掉一部分人,否则别无他法。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例如刚刚发生的龙煤问题,黑龙江全省的财力不过300亿,而龙煤的工资一年就要100亿;一旦发生资金链的断裂,省里就是想救也有心无力。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悖论和困境闭环:政府需要这些企业来维持财税,而企业要上缴财税,也必须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生存下去。这是近乎于一个无解的难题。

我在《土地兼并和中国封建王朝的治乱兴替》这篇文章里写到过,封建时代应对“产能过剩”的“被动举措”就是农民起义,消灭一大部分生产力和人口,再将土地重新分配,成为毅♂种循环;在资本主义社会,“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经济危机,同样是消灭一大部分生产力和消灭小部分赤贫人口,实现经济的再平衡,继续走向了下一个“复苏、高涨、危机、萧条”的毅♂种循环。

五、本文中心思想

上一篇文章我没有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看评论发现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跑偏了,有些话不是我不想说而是不能说。上一篇文章主要从理论角度定位于“我们处于怎样的时代”,具体是怎样你们自己去看,我觉得我这话说的够明白了。

上篇定义的是“性质”,那么下篇讲的就是实例:我们已经面临了马克思所预言的固有矛盾——“生产过剩”,因此导致经济下行、实体经济不景气,但是国家通过积极地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刺激经济,投机的资本却大规模的流入了股市、楼市,反而炒起了泡沫增大了经济风险。而我们一直以来寄予希望能够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互联网产业,却也遇到了生产力发展瓶颈,只是在不断地炒作伪概念与资金游戏,并没有过多的实质性效用。

而我最近几篇文章的逻辑上面也有些过了,从穷人固穷、中产阶级财富的脆弱,到这篇大资本自我毁灭的游戏,这里面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只要你仔细读了肯定不用我说了。

最后我再下一个悲观的结论,尽管最为一个卑微的北漂来说我多么希望这个结论是错的,然而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这大概是大萧条前的最后狂欢了。

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knowledgewealth),欢迎关注

http://weixin.qq.com/r/mHUEHDvEVGYrrX9-9yCK (二维码自动识别)

上一篇:有趣的图片说说
下一篇:厨艺的说说

相关说说大全

推荐说说大全

热门说说大全

  • 没有情人的情人节说说
  • 谢谢老板的说说,感谢老板请客吃饭句子,感谢领导请吃饭的说说
  • 表示很闲的说说,一个人太闲的经典说说,人最怕闲的经典语录
  • 戴口罩说说搞笑
  • 家里养花的心情说说
  • 做面包的心情说说
  • 累瘫了的心情说说,累瘫的经典句子,感觉自己累瘫的说说
  • 包饺子搞笑说说,关于包水饺的搞笑说说,第一次包饺子的搞笑说说
  • 最新说说大全

  • 十年朋友的经典说说
  • 生气以后的个性说说
  • 赛新房的说说
  • 亲人走了的伤感说说
  • 六一看画展的说说
  • 和同事一起游玩的说说
  • 搞笑又伤感考试的说说
  • 佛说搞笑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