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说说
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大家再看那几个蹲着身子好奇地观察蚂蚁的孩子,他们边观察,边议论:有的说蚂蚁在搬豆,有的说蚂蚁在搬家。还有的说蚂蚁在聚会……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孩子抬起一只脚狠命地向蚁群踩了上去,几位孩子立刻效仿,一脚、两脚、三脚……蚂蚁就在孩子们的脚下奔向了天堂。
泰戈尔所说过:“我们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但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都没有一点恻隐之心了呢?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难道我们现在的那么多没有恻隐之心的孩子都不是人了吗?到底,是谁夺走了孩子的善良?到底,是谁向孩子灌输了暴力的概念?到底,又是谁在孩子的心灵上撒下残忍的种子?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大家看一看下面这个教学个案。
一位优秀老师在讲《狐狸和乌鸦》的时候,用启发性的语言问学生:“狐狸想吃乌鸦嘴里叨着的一块肉,它就故意用好听的话来奉承乌鸦,结果乌鸦一高兴,把嘴一张,‘哇’的一声,肉就掉下来了。同学们,请你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狐狸吃到乌鸦嘴里的肉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几分钟后,同学们纷纷发言。
同学甲说:“狐狸可以借一把锯子,把乌鸦落脚的树锯断,让乌鸦掉下来……”这是最典型的没有环保意识,树能随便锯吗?可是老师不管这些,还是略有嘉许的启发:“很有意思,但乌鸦会飞走,结果狐狸还是不能得到肉!”
学生乙说:“狐狸可以借一把枪,一枪把乌鸦射下来。”面对这么残忍的事情,老师却用了鼓励性的语言:“很有创意!竟然想到用先进的武器,这样,狐狸不光可以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还可以吃到乌鸦肉了!”这是老师在为残忍推波助澜啊!
学生丙说:“乌鸦叨的肉是给它的孩子们吃的,狐狸可以想办法钻进乌鸦的家,把乌鸦的孩子们捉住,逼着乌鸦把嘴里的肉交出来……”你看,连恐怖分子的那一套都用出来了,但是老师没有觉察,还非常赞赏地说:“真是绝了!乌鸦再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当第三个学生的“精彩“发言完毕,下课铃也响了。于是,一节看似成功的课,老师却有意无意把残暴的种子播进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这是多么让人痛心啊!为师不可不慎啊!家长不可不慎啊!!教育不可不慎啊!!!
所以我想,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而更重要的应该是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我们的孩子“更人道”,使我们学生有一种“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法国大作家雨果则是这样说的:“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善良。”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唤起人类自身美好的“善根”
有个好未来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 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国赋予它 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 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 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代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与 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为“益寿延 年”等,在民间应用极广.我们革命前辈陈老总吟诗“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颂扬了菊花不畏风寒、傲霜怒放的品性.
菊科有舌状花的野生种大都会被普通人称作「野菊花」。本科有一千余属超过两万个物种,中国分布有两百余属两千余种。其中很大一部分具舌状花。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