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小说
说说有关小说
我想能够提出这种问题的,应该是和我一样的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吧,而关注这个问题的朋友本,年龄也大致相仿。
根据我的这种臆想,下面给题主和有需要的朋友们推荐一些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它们绝大部分绵密的长句子、长段落较少,没有过多的复杂描写,叙事手法与小说结构比较平易近人,戏剧性在严肃文学里算是较强的一类。
姑且就将这个回答当成一个日记本,如有时间便更新,向有缘看到的朋友持续推荐一下这一类型的小说。
第一本:《动物凶猛》。
同名的动物凶猛是部中篇,几万字,为姜文那部著名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原著,但相比之下毫不逊色。尽管年代不同,生长环境不同,但你沉下心去读,回享受一次短暂的穿越时光之旅,回到青春,直面那些躁动不安、欲望、懦弱、逞强……
其中余下几个短篇,是王朔最初赖以成名的耍嘴皮子风格,对话绵密,幽默荒诞,痞气中透着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假如你看过冯小刚早期贺岁片,也喜欢,那你必然将对王朔的这几篇作品爱不释手。因为冯小刚的有两部电影几乎就是将文字画面化,而王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冯小刚的精神父亲。
不是我说的,人冯小刚可承认过。
第二本:余华前三个长篇。
早期的余华作为先锋作家群体一员,热衷于通过中短篇琢磨叙事手法与结构,当时他更注重文体的实验性。但后来写起长篇,又拾起了传统小说的写法。
余华的长篇小说泾渭分明,前三部是日后将会编入文学史的佳作,余下小说的质量则一泻千里,让人不忍卒读。
这三个长篇分别是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与在在细雨中呼喊。除了最后一部尚保留了余华早期对文体与语言做出的探索以外,其它两部易读性惊人,皆因叙事手法简单,语言变得口语化,戏剧性也颇强。
总而言之,千万不要因为先锋文学、严肃文学的名字对余华望而却步,这叔叔的长篇小说可是令人发指的平易近人。
另,如若看完这三本,觉得不够过瘾,觉得心有余力,可读读他先锋时期的一篇超级牛逼的中篇小说:
此文献给少女杨柳。
看完以后你将意识到余华这个老头子,何以能与莫言齐名。
第三本:长篇,《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某种程度上,其实有很浓重的世情小说家气质。他从不苦大仇深,但极其擅长写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微妙关系,写普通人在纷纷扰扰的社会关系中的生活状态。
他早期写官场小说,后来又写小市民的鸡零狗碎生活,及至后期大成,交出了这张成绩单来。
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版百年孤独,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出于宣传,不要以为这是捧杀。刘震云通过无数个转弯抹角的故事,通过他那种转弯抹角的语言,绕来绕去,绕来绕去,不经意间就让你明白了,中国普通小老百姓的那种微末而忧伤的孤独感。
这本书极其好读,就这么说吧,只要你看的进去故事会,就必然看的进去这本小说。
第四本:《蛙》
本来想推荐的是檀香刑,但因为考虑到易读性的问题,改为推荐这本。
这本书基本上可以当作我们国家老一代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一个代表,即通过虚构对改革开放前那段混乱、压抑、腥臭的岁月给以重现,因为作家亲身经历过,往往写得无比的厚重而翔实。同时,这一辈作家们还试图描绘当下这个光怪陆离的中国,但囿于精力或理解力,却总是如同盲人摸象,总是一拳打在沙包上。
这是部泄了气的优秀小说,对姑姑这个计生执行者的刻画极其深刻,对那个时代的临摹也极其鲜活。你可以当作小说看,也可以当作一段虚构的历史去读。
第五本:短篇集,《香椿街故事》
苏童就像福克纳一样,给自己的一系列短篇小说安装了一个虚拟的坐标:阴郁潮湿的南方里一个名为香椿街的地方。
苏童极其擅长描写少年,那些无所事事的迷茫的少年,那些幼稚而崇尚暴力的少年,那些阴郁的少年,他们一个一个幻灭。
我一直让为,写作初学者们很容易喜欢苏童的短篇。为什么呢?因为在最初,苏童的香椿街是极端的:
死亡,阴郁,幻灭,斗殴……
这些极端的特质与青春期是如此的匹配,而且模仿起来,图个形似也不是很难。
当然,中后期的苏童就不这么阴郁了,也有《白雪猪头》这种温情的小说集。那是另一种风味了。
第六本:且听风吟,1973年弹子球。
这两本书,绝不是村上的最好作品,它们更接近于轻小说,甚至是散文。
但是,它们对我影响颇深。
无它,合适的时间碰到合适的书。高考完的那个漫长暑假里,青春期开始消散,远方开始明朗,情绪复杂。然后你打开这两个充满怀旧意义的、感伤的、孤独的青春小说,那种感觉就像是一肚子心事不好意思张口,作者一股脑帮你写完了。
太爽了。
尤其是且听风吟,简直就是散文,像平静的水面一样缓慢流淌,在黄昏。
七:短篇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菲兹杰拉德,一个屌丝逆袭的典型,一个美国版徐志摩。靠写作声名鹊起,获得了丰腴的物质生活,极高的名声,以及他的梦中情人。但因为挥霍无度,不得不经常写些粗制滥造的小说挣钱,以至于江郎才尽,晚景十分凄凉。
而他的小说则文如其人,一方面极力营造那种醉生梦死的、金碧辉煌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让它们最后陷入幻灭。他的小说常常在浪漫的欲望与幻灭感中来回徘徊。不过不必害怕,他是一位连幻灭都可以写得极其浪漫的作家。
最后,开个玩笑,你可以将菲兹杰拉德想象成一个高上很多级的、写严肃文学的郭敬明先生。
八:短篇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千万不要被这看似小清新的书名欺骗,它的故事题材包括了凶杀,色情,乱伦,异装癖等极其重口味的元素。
不过,它是一本地地道道的青春小说。它通过一个个极端的故事,为你营造出青春期时那些孤独,困惑,欲望,不安,恐惧……
这是一本文学造诣极高的短篇集,并且还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二十几岁写的。这本书足以让一众文艺青年黯然失色。
另,余华给王俊凯推荐过这本书儿,当时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九:长篇,《黑暗中的笑声》
稍有文学修养的人,相信都听过纳博科夫先生的大名。这个杰出的文体家,这个极其喜欢刁难读者的小说家,这个主业为捕捉观察蝴蝶的蝴蝶爱好者。
纳博科夫的一些小说对读者要求太高,因此推荐了这本。小说家戏谑的模仿了老套的黑白电影,写了一个情结俗套的出轨故事,但通过他举重若轻的文笔叙述,他描绘到的一个个小细节,以及那个早已揭晓的答案,又一次让读者感受到了奚落。
另,这本书极其易读,不必担忧。
十:短篇集,《都柏林人》
此书的作者为乔伊斯,世界公认的现代小说鼻祖级大师,这是他唯一的短篇集。作者将视线对准都柏林,借用十几个虚构的中短篇故事来描绘迥然不同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境遇与选择。最后,百川归海,这些故事集体完成了对那个时代的侧写。
这种漂亮的写法是此后许多优秀作家所著短篇集的模板,被一再模仿,如诺奖得主奈保尔的《米格尔街》即是如此。当然,米格尔街里的短篇是相互勾连的,如漫威宇宙一样四处出现,那是另一种写法。
乔伊斯对我国的先锋作家们影响巨大,该书里的《阿拉比》就曾被余华与苏童一致推崇为他们阅读经历中最完美的短篇作品。
最后,这本集子生僻字不多,但是其要表达的情绪状态尤其是顿悟感极其微妙,需要静下心来品尝。
我就是通过这本书,通过反复阅读,再查找一些评论,最终稍稍学会了体会短篇小说的妙处。
十一:大长篇,《罪与罚》。
伟大作家最骄傲的事情是,他们写下的作品会变成公认的名著,最悲哀的事情是,成为名著往往意味被顶礼膜拜却又束之高阁。
许多人以为名著必然高高在上,必然是极其艰涩难懂。朋友们,这是误解!
这本大部头是我有史以来除了金庸先生的通俗文学以外,看得最如饥似渴、心潮彭拜的严肃文学。其戏剧性之强,对人物内心刻画之精准细致,悲悯之博大,让人除了俯首扣头以外,说不出其它赞美。
刚入门的朋友们,可以把它当做是一部犯罪小说来读,你会感到如获至宝的。而影视上任何一部刻画人性的犯罪电影,给人带来的欢畅、思考、沉迷,都不及其万一。
不要犹豫了朋友们,这部小说一点儿也不比金庸难读。
十二:短篇集,《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马尔克斯的小说其实极其好读,远不如福克纳等意识流作家晦涩,它们让人头疼的主要是层出不穷的人名。而在短篇集里,一切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去读这本书,不要带着固有认知,把自己当成一个空杯子,去全盘接受。你会收获一个魔幻而有趣的世界。
初入门的朋友们,你们甚至可以将它当成一个童话故事来读。
看完这本书如果对马尔克斯还有兴趣,可先读偏现实主义、人名较少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然后过度到《霍乱时期的爱情》,最后则是《百年孤独》。
十三:短篇集,《博尔赫斯小说集》。
上图的这本集子现在已经短版,淘宝上卖四百多元一本,估计只能在图书馆借到。当然也有其它版本的,但是那家出版社不择手段将博尔赫斯的小说集分成许多薄本,希望借此牟利。因此,这本书建议阅读电子版。
绝大部分小说家,尤其是写短篇的,故事都依赖于现实经验,对细节的微妙触觉,但博尔赫斯的小说则几乎完全依赖于阅读体验与天马行空的幻想,他是个地地道道、博文广记的书虫。许多小说写出了一股散文或论文味儿。
博尔赫斯的小说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容易觉得难以下咽。你需要细细琢磨,一旦琢磨透了立即发现他给你营造的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
其实,他的一些小说,你甚至可以当作科幻小说的设定、侦探小说来读。
建议大家先阅读以下几个短篇:
小径分岔的花园(平行空间),巴比伦彩票(类似于黑羊一样的社会寓言)、通天塔图书馆(给猴子一台打字机,给它足够的时间能打出一字不差的红楼梦)、南方(有点仿梦小说的味道)、博闻强记的富内斯(我曾经模仿着写了一篇,一个人撒尿会有射精的快感),永生(喜欢看吸血鬼类小说的建议读读,关于永生的论述实在是太妙了),环形废墟(博尔赫斯版庄周梦蝶),玫瑰角的汉子(博尔赫斯版侦探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伟人的背后),死亡与指南针(博尔赫斯式侦探小说加迷宫)。
十四:中短篇集,《南方高速》
科塔萨尔身为与马尔克斯、博尔赫斯齐名的南美文学大师,此前中国读者对其的了解程度很低,只是一两本小集子。但是二零一七年国内出版社开始系统性的翻译其著作并在国内出版,这是第二本。
你很难形容他是个什么样的作家,他实在太难归纳。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写小说就是为了玩,为了有趣。他的作品给人以现实生活中的虚幻感,极富电影感,许多电影导演对他爱不释手。
莫言在写作初期,曾经模仿他的同名中篇南方高速写了一个售棉大道,当然模仿得其实并不好啦。
介绍到这里有点儿疲了,但总而言之科塔萨尔是一位绝不容错过的伟大作家,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惊为天人。过往坚持那些一知半解的严肃文学阅读经历,到碰到科塔萨尔的那一刻起变得更为明朗,我似乎隐约懂得了一点点如何阅读、体会文学。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经历。
希望有人能和我一样喜欢上这个集子。
【有点累,有空再续写吧。】
最近在找实习,没怎么上知乎,感谢大家的点赞与关注。你所喜欢的,他人亦能接受并抱有兴趣,这是很幸福的事情。
现在,抽空再推荐几本。
双雪涛:飞行家、平原上的摩西
在其它答案里推荐过双雪涛的书,在此再做做些简单的介绍了。
双雪涛,八零后作家,原银行从业者。打小喜欢阅读,却从未幻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作家。其身份转变的契机是因为买房压力过重,刚好听朋友说起台湾有一个文学比赛,奖金颇为可观,遂闭门写作,一月内交出中篇处女作,竟然中奖,从此开始写起中短篇小说来,刊登于各大文学杂志上,收获亦登过一些。后于前两年结集,出了这么两本书,由此一鸣惊人,获奖无数,被誉为八零后最有大师相的作家。
当然,这这话有吹捧之嫌,毕竟就严肃文学作家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大师或有资格角逐诺奖的一流作家,普遍在三十五岁左右这个节点交出了可以传世的长篇著作。而国内近几年崭露头角的八零后小说家,都已年过三十,恐怕无人担得起这个评价。
没办法,一流作家这四个字,绝非努力二字能达到的。像莫言余华那一批人,成长于混乱的文革年代,真正开始系统性的读国外文学名著还是在八十年代以后,当时他们已经年过二十,却仍能先后在三十出头交出名垂青史的长篇小说,你说说这群老怪物是不是天才?
但不得不说,双雪涛确是八零后最为成熟的小说家了。从他的文字很明显可以看出其它作家的印记,有村上春树,有余华,有王小波,有王朔,有阿城,等等。
他的语言,简练,短句子密集,读起来颇有韵味。但也有坏处,那就是情节推动过于依赖对话,且一些场面电影感太强,丧失了部分文学的轻盈性。
但无论如何,他是这几年,年轻作家里我最为喜欢的一位。原因有二:一是他写得的的确确非常好,二是他写得有没有好到让人觉得高不可及。就我们这些没有名师指点,全凭自己摸爬滚打,细细品味的文学爱好者而言,你一开始看那些名家之作,它们已经非常成熟自然,不容易看出门道。这个时候你跑去看看双雪涛这些的优秀作家,看看他们尚没有那么圆融的作品,反而更能从中有所收益。
最后,他的短篇小说跷跷板,是这些年我看过的国内年轻作家中,写的最好的一篇,隐约有大师气质。这是真的。
班宇:冬泳
班宇的名字我也是前些日子才知道,因为这本书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当时看着大家的评价很高,便入手了一本,不得不说,的却写得很好。
与双雪涛一样,他也是八零后,也是这两年才声名鹊起,也是东北人。非但如此,也一样的喜欢写那个逝去的东北,喜欢用短句子,喜欢不加双引号写对话,甚至连作品的气质都极其相似,幽默感,冰冷,外加一些魔幻现实主义。
但总体而言,我更喜欢双雪涛,哈哈。
最后,不建议买实体书,纸张质感不行,感兴趣的朋友们可购买电子书支持。你在豆瓣上买冬泳的电子书,相当于直接给班宇打钱。这是他的原话。
曹寇:《屋顶上长的一棵树》
还是八零后作家,屌丝文学代言人,无聊现实主义流派扛把子。一个个短篇东拉西扯些生活里的鸡零狗碎,细枝末节,还带着些肉欲描写。
绝大部分人的情况是,看完曹寇的短篇以后第一反映是莫名其妙,这写的啥?过后仔细想一想,诶,还有点儿余味,迷迷糊糊的说不出来,但就是有。
倘若你和我一样,是无数个夜晚自食其力的悲惨男青年,应该会喜欢上这个集子。但曹寇的小说不能一口气看完,得闲来无事时随便翻两篇,他像考布斯基,勤劳的写着同一篇小说,同一种生活。
假如你觉得曹寇有点儿意思,请左转前往考布斯基的《苦水音乐》。谢谢。
哦,国内七零后作家里阿乙不错,但是别奢望他成为开宗立派的宗师,他读书太晚,而且局限性也大。但是写得真的挺好,你如果喜欢犯罪类型的中短篇,可以一看,他写书前是个县城老刑警。另外,据说路内的小说也写得很好,但我暂时还没有读,等我读完再看看要不要推荐给大家。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经典,但近些年许多人对此略有微辞,宣称这本书之所以能火,不过是仰仗当年中国人保守。言下之意,就是就是这只是本垃圾黄书。
这种言论,和许多没有读过莫言的人宣称莫言之所以能拿诺奖,是因为他在小说里刻意丑化中国人一样可笑。不知者无畏,吃不着葡萄说普通酸,均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该书讲的是苏联入侵捷克,对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大形势下,一对恋人的故事。
它说,共产主义者不是恶魔,相反,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自以为知晓了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要求所有人必须与他们一起走向永恒的幸福。
它说,爱情的荒唐之处,在于它是一连串偶然性的结果。可能那一天,你没有出差去那个地方,你没有在工作完去那个酒吧,那么此刻陪在你身旁的便是另一人。
它还描摹了许许多多的媚俗状态,比如知识分子对民主的媚俗,比如那些知识分子为了表达不满而集体向当局上书,这种毫无意义的媚俗举动。
以上都是大意,并非原文。
总而言之这是本儿好书,它写下的那些故事我们也正同时经历着。我一个最讨厌作家写小说时夹叙夹议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库切: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作品。
好书,戏剧性较强,并不艰涩,但有可能开头对知识分子学院生活的描述会让人觉得沉闷,但过了这一段就完全不存在了。故事讲的是一场背负历史的救赎,关于那些被西方蹂躏至今的非洲人。
这是本很简单也很复杂的书,我突然不知道怎么描述,就不做描述。
石黑一雄:远山淡影
石黑一雄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之一,其生自日本,长在英国,是英国文坛的移民三雄之一。
或许由于他的移民身份,其小说始终没有那么强烈的地域气息与归属感,其写作的重点则是记忆,遗忘,扭曲,编造。
这本小说的故事非常简单,泛着日本作家与生俱来的愁绪,读起来不累,读到结尾会有恍然大悟之感。
它是石黑一雄的处女作,与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一样,某种程度上带有相似的气质,忧愁与淡淡的压抑。
毛姆:刀锋
毛姆大概是极少数二十世纪还在写着十九世纪小说的作家了,他也不玩结构,也不玩诗意与漂亮的比喻,就是老老实实的写。连写作内容也大致相同,就我看过的月亮与六便士和这本刀锋而言,都是第一人称叙事,也都是叙事者不怎么参与改变故事走向,仅仅是作为一根线将之贯穿起来,题材也都是有关理想主义者。
这两本书当中,我觉得刀锋好读一些。
读毛姆的小说,可以让你了解一下十九世纪小说的大致面貌。
另,建议读图上的这个译本。评论里有朋友问我这些书读哪个译本,许多书我每一遍都看的是同一译本,难以回答;一些书我读过不同的译本,但也忘记哪个更好。不过这本书倒是记得,还有菲茨杰拉德的那本短篇集也记得,深圳报业译的我个人更喜欢。
加缪:局外人
与萨特同为存在主义领军人物的加缪,这辈子一共写了两个长篇,局外人与鼠疫。这两本书都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作家。
相比之下这本局外人要更容易读一些,最后一部分颇有点卡夫卡的审判的味道。小说最后那句振聋发聩的反问,一个人有没有权力在自己母亲的葬礼上不哭,不哭是不是意味着犯罪,意味着毫无人性。这句话是对那个上帝死后,世人纷纷陷入深不见底的精神危机、战争及意识形态的折磨的时代的控诉。
你假如喜欢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那应该也会爱上这本书,尽管气质大相径庭,但都是那种大巧不工的写法,不花里胡哨,简单,却余味悠长。
(再次暂停,容我再想一想还有哪些合适的小说可以推荐给大家)
说说小说网
九九说说小说
起点不错的
人穷不能气短再穷也要真诚实在.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空间说小说。
百度搜索 小说阅读下载器三国皇帝之万界征战txt。
下载最新版本就可以了3b小说说说。